民主與極權政體的不相容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標題很舊,但內容應該很新,筆者記憶中網路上沒看過幾個人這樣談過,頂多是國外的,國內應該是沒啦。有衝到的就先抱歉了。
民主政體與獨裁、專制政體的相容性很差,這多數人都知道,但到底為什麼?台灣的教育太過強調民主的好,否認專制的優點,加上威權體制下不希望你對政治理解太多,導致社會科學在中學的訓練不足,或者說是思考訓練不足,以至於人文素養普遍不好,過於功利化。
重點是,這讓畢業生都以為自己很懂,但其實完全不知道政治體制的演變脈絡,導致長大後看到民主亂象,就覺得民主很糟糕,看到了專制的高效率,就感到專制的好處不好。人都有第一印象,一旦這種出社會的印象被定型,就很難修改,更何況台灣的教育本質上是威權式,反對學生對政治有具體的操作跟反思。
總之,以上只是前言,素養的問題以後有空再解釋。
民主制度,照字面上的定義,就是人民作主,但這種說法過於籠統,所謂的人民指的是誰?若把歷史上出現過的民主制度拿來對,我們大致上可以發現兩種民主制度,一種是希臘式的開放民主,全城邦的公民都可以投票,參與政治選舉與大小事務,另一種是羅馬的貴族民主,平民有一定的權利但沒有參政權,但就貴族來說是很民主的。
讓我們把這些狀況釐清一下,希臘民主並不是最好,有人對這種全民參與有著很深的誤解,希臘那是建立在有奴隸制度的前提上,更可以說是全部公民都不需要做雜事,經濟基礎相當穩固,在此狀況下當然會覺得你身為公民,居然不想參加我們城邦的政治事務,根本就是一個懶人,甚至沒有當公民的資格。
也就是我們不能忘記,希臘式民主依然是有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差異,只是統治階級擴及全員,被統治的階級則連一般性的權利都沒有,僅有奴隸的權利。而這個狀況到了羅馬時代,統治階級則限定在富裕的貴族階級上,被統治階級則大致可以分為公民、自由人、奴隸等幾個不同階級。
自由建立在財產自由上,沒有支配私產的自由,就沒有關心政治的空間。從階級來看,可以說這個道理一直貫穿整個歷史,東西方都是一樣。而東方的政治制度與演變之所以落後,主要原因還是出在經濟制度的落後,生產力低下所造成的。
改變整個中世紀的革命,還是要跳到英國光榮革命前後,國王雖然名義上是國家的領導者,但地方領主的權利也上升到了不能忽視的地步。議會政治發源於制衡,大家發現養軍隊打仗實在太貴,在議會開會互丟便當跟礦泉水,打打鬧鬧吵吵架,把各方利益需求攤開,好好討論總是比開戰省錢。
說到底就是利益,統治階級會去精算利益得失,平民雖然被看作貴族財產,但也不是可以任意處分,更沒有輕易廢棄的理由,農業時代的生產力來自於農民,光有土地沒人耕作,徒有礦山沒有礦工,毫無意義。平民則是專注在自己的職業上,貴族老爺換來換去,也需要他們來耕種挖礦,不會沒意義的屠殺百姓。
而進入工業革命後,狀況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應工廠與都市化的產生,社會樣貌逐漸改變,為了富裕跟強大,傳統的各種技藝工會沒有辦法應付工業化的狀況,需要新的專家跟制度。所以,新的職業產生了,需要更多數學跟管理技巧的高級工人,全球化的貿易更進一步促成了流動,結果就是歐洲各國都必須工業化,不然鐵定落於他人之後。
就以政治權力的轉移來說,這也代表傳統上掌握教育的貴族階級,必須釋放權力,為了優秀工人的培育,職業教育是必要的,而工業化後暴增的生產力與大量產品,也需要更多的經理人來管理。當社會變得更複雜,就有更多的中間職業需求,例如律師、警察等等,你總是需要有人可以處理各式各樣的法律與犯罪問題。到頭來,差異只是由國家統一管理還是交給民間。
而隨著軍事技術的成長,熱兵器的出現讓農民經過短暫訓練,就能擊殺訓練多年的騎士。簡單說,拿破崙時代的戰爭模式是必然的現象,徵兵制讓軍隊規模成等比級數成長,巨型軍團的出現代表背後需要專業的後勤管理與金融制度,然後你要這些徵集來的士兵願意打仗,除了戰勝的獎賞以外,必須要促進全體的民族意識。
這權力的盒子一打開,產生流動的過程,最初是貴族開放統治的權力給有財產的商人與擁有專業的富裕知識分子,隨著社會的膨脹與制度的需要,平民必須要有國家的參與感,不然沒人願意替人做白工。民族主義的興起代表政治權力終於觸及到了最下層的平民。
而平民既然身為國家的一份子,那麼就要有相對應的權利與義務,尤其是參加戰爭的損傷,再也不能用傭兵的角度發一筆錢就算了,負傷跟死亡的撫卹制度都得要建立,進一步膨脹政府體制。於是乎,貴族已經無法靠自己壟斷統治階級了,工業社會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不管你是要商業賺錢還是要戰爭掠奪,每一項技術都變得極為複雜,窮盡人的一生也很難全部學會。
說白一點,貴族階級的人力無法滿足統治機器的需求,就算教育的再好也不行,你必須讓有錢起來的那些技術工人、小資本家、管理階層,我們統稱中產階級,擁有相對的政治權力才可以。直到二次大戰後,貴族政治被摧毀殆盡,因為世界的中心已經轉移到被純粹的中產階級建立的國家 – 美國,以及階級被抹平重塑的新共產貴族 – 蘇俄身上。
我們現在看到的民主制度,大體上就是一個經過三百年的「中產階級奪權過程」,貴族階級的天生政治權力被取消,貴族想要從政就得參加普選,受到跟其他中產階級相同的檢視,沒有例外。遺傳是殘忍的,貴族有龐大私產,可以給小孩受最好的教育,但能夠成為頂尖者畢竟不多,大多數人的才智都是中等,受教育後變成中上,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這就很足夠了。
那麼,中產階級有把權力交給更下層的藍領勞工嗎?恩恩,很殘酷的事實,沒有。
的確有人想這麼做,建立這套理論的人叫做馬克思,他認為歷史的進程,將會使得「技術提升、生產力提升」,然後在這些狀況下演變,最下的工農階級將會取得政治權力,進入烏托邦。
他講的其實沒錯,問題是技術進步沒那麼快,生產力也沒有補足到預想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工業化帶來的技術進步到今天還沒有停止。每一項的進步都讓更多的人擠身資本家,產生更多的新工作與新的小資產階級,換句話說直到今天,我們的進步是讓更多人有機會進入中產階級,進一步分享到政治權力,而不是下放到工農階級,讓他們去掌握國家大權。
把話說清楚,民主制度是一種中產階級掌權的制度,不是說我們刻意要排除其他人,而是現實使然。因為工業化社會需要大量的專家,專家之間的技能只有差異而沒有高低,誰敢說一個工程師跟律師比較高?這只有喜歡比分數的聯考病患者才會信。
在高度分工的社會中,政府的管理功能也擴大與提升,同樣需要專業菁英,而只有國家體制才能提供普遍教育,在社會各階級中搜索每一個可能的英才,並儘量讓人適才適所。在這種過程中產生了新的階級變化,階級流動變得比過去簡單,藍領要爬到中產不再需要依靠血統的加持,只要證明自己能力足夠就好,但很殘酷的是,這個制度的設計,是讓上去的加入中產,僅有此人。
講了這麼多,獨裁、專制、極權國家又是怎麼搞的?
說穿了就是把國家權力高度集中,統治權力永遠在最上層流動,然後把國家資源集中運用,創造與鞏固一個扈從階級,然後才是被統治的平民。但表面上,考試制度還是有,專家技能依然需要,所以扈從階級跟平民之間的差距並不大,而且流動性也高,只要你的政治服從度高就好。但核心的統治階級,仔細去觀察都會發現,幾乎都是那幾家人在轉來轉去。換言之,現代的專制政體,本質上是一種嚴格分明的階級制度,上層是被鎖死在特定的家族、地區、血統上,利益只看統治階層,中下層隨時可以依序犧牲。
而民主政體的政治權力來自於大量階級差異不大的中產階級,彼此之間仰賴權力制衡,避免獨大的可能。就算是過去的貴族,現代也得要轉變成資本家,出馬代表中產的利益,或是出錢資助與找大量的專家來選舉,不然也沒有辦法擁有政治權力。一個成熟的民主政體,必然有大量理解政治,會影響生活至鉅的中產階級,而這正是民主國家的弱點。
一定會有那種賣國求榮的中產專業人士,畢竟對他們來說,這條路要獲得權力還比較快。
這種人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中產的下層,對他來說誰上去都一樣。第二種是只有技術專業的中產,凡事都技術性的去看事情,只看效率忽略人性。
台灣之所以很容易被中國滲透,主要理由就是以上兩點。我們的中產一大半都是當年威權制度遺留的扈從階級,要透過自然而然的把獨裁腦洗乾淨,大概升學制度多元化後還要兩代人。扈從階級很容易接受主人換人,反正有薪水可以領,退休金過爽爽,誰都一樣,這才是拚經濟的真相。
另一種技術專家的問題,在於台灣過去教育制度不重視人文素養,導致我們教出一大堆只會工作沒有生活的人。不會過生活,凡事都功利化,覺得不賺錢的都不需要看,只追求物質享受,難怪產生奇怪的美學觀點。這類人特別討厭古蹟跟文化,因為都沒有效益不會賺錢,就算你告訴他另一種賺錢模式,他也聽不懂或不想聽。
有沒覺得身邊一堆這種人?覺得生活就是吃好吃的打打卡,問他為何好吃,形容詞總是入口即化等空虛的形容詞。因為沒有素養,也看不懂文化歷史的東西,因為沒有人文底蘊,才會相信擺一堆多肉植物的黃光咖啡廳叫做有水準。
說簡單一點,專制國家是一個統治菁英管理的國家,面具扯下來就是貴族專制、國王獨裁,只是名稱跟頭銜現代化。
民主國家是中產階級的集合體,各有各的利益,透過議會政治交換與妥協,彼此地位對等沒有上下之差。
統治結構打一開始就不一樣,根本沒有相容性可言。對一般人來說,民主制度的流動性跟透明度遠高於專制政體,所以誰會跟你反民主覺得專制很棒?反過來想就懂了。
台灣要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必須多元教育跟尊重不同利益集團的聲音,重視談判與協調。那種打著人民口號,動不動就翻桌,本質上就是希望獨裁而已,這種人真的掌權,絕對離他當初嘴巴說要幫助的下層百姓最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你能承受多少失血量、輻射量、電流、電壓、重力與壓力?...你所不知道的各種人體極限人體能承受的最多失血量:全身血液總量的40% 成年人體內的血液大約是3.6~5.6公升。當失血量超過全身血液總量的15%,脈搏會加快,同時會有暈眩的反應。當失血量超過總量的40%時,血壓將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使血液充滿心房,心臟將會出現「心室性心博過速」導致死亡。不過透過醫療和即時搶救,人體有機會在
Thumbnail
avatar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
2020-11-06
政黨政治不只阻擋社會進步,也阻擋民主的進步與維持現行的政黨政治,已經成為腐化政府的毒藥,若不做出改變,我們珍惜的民主自由將失去它原有的本質。
avatar
默禧
2020-07-25
王丹:為什麼台灣民主還不是鞏固的民主?讀《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之二台灣的民主,到底算不算鞏固的民主政體?這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按照胡安・J・林茨(Juan J. Linz)和阿爾弗萊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在他們合著的《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訂定的標準,答案是否定的。而否定的理由,值得台灣致力於民主鞏固的年輕世代參考與借鑑。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20-03-18
軟威權半民主政體:為何新加坡做到的,香港做不到?《逃犯條例》爭議期間,有學者指出這是香港作為一個「軟威權半民主政體」(soft authoritarian, semi-democratic)自製的「完美風暴」;既然風暴來了,這個「軟威權半民主」政府的對策,據說是構築「大平台」讓各方對話。但邏輯上,這是完全不成立的……
Thumbnail
avatar
Simon Shen
2020-03-04
這苗頭實在不太妙。從老牌民主國家到新興民主政權,十年前眉飛色舞,現在卻紛紛告急/王審言沒人說當公民很容易、沒人斷定民主沒有崩潰的一天。但翻開歷史、看看周遭,如果找不到比民主更優越的體制,也只好打起精神,用知識作武裝,敞開心胸,面對挑戰。邁向優質的台灣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麻煩您翻開《#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這本書,讓我們出發吧。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