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求不到社會問題的最佳解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一如往常的爛標題,總之這不是重點,筆者這篇要解釋一些問題,主要對象應該是…呃,大學生或是剛畢業幾年的吧,照道理講有社會經驗的可以理解…應該吧…
先從容易懂的例子開始說起,今天我們看到有一個新建案,標榜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價格卻低於附近標準,讓人非常心動。請問,你會馬上就去下單,還是多想想是不是有問題。如果是整個新建案,應該是不會出現凶宅的狀況,當我們繞到房子後面,看到後山滿滿的地錨跟超高超厚的擋土牆………應該大家都猜得到原因了。
所以,幾年後來了個颱風,土石流衝倒了一棟房子,其他幾棟都變成危樓禁止居住,對於已經花了畢生積蓄購買房子的民眾來說,損失十分巨大。故,政府是不是該介入,來處理這個問題?
  1. 找建商來負責,全額追討賠款,同時追溯公務員相關職責。
  2. 民眾自行負責,誰叫你們當初國中沒學好,課本裡面都有寫。
  3. 政府拿全國納稅人的錢,先給補助跟代墊,後面再去追討這筆帳。
根據經驗,想也知道結果是第3點,然後又引發一波爭議,認為這不應該是納稅人出錢負責。但你說要第1點,不用說也知道,建商敢這樣玩早就都脫產跑了,極端點的現在在加拿大當寓公,公務員追下去搞不好只是被長官逼著蓋章,長官說不定也跑去加拿大當建商鄰居,所以要把這個蓋章的基層抓去關到死?好像也太過分,就算把他抄家九族也賠不起。
要怪第2點也很奇怪,把所有民眾的中學成績單拿來看,地理地科等相關有講到山坡地問題的,成績太爛的民眾不予補貼,成績很好的還要罰款。這這這,要說都老師沒教好要他賠,也實在扯得太遠一點。所以不用問了,一定是政府處理,差別只是先代墊還是要民眾自己想辦法,或開辦個簡易貸款之類。
講到這應該大家都會發現到問題了,也就是責任歸屬跟怎要究責,以及為了預防被人鑽漏洞的是事後處置。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放得更大呢?
台南永康區下大雨就淹水,但這個地方百年前是湖啊…
桃園新建案一堆都蓋在填平的埤塘上,你確定十年後還是很穩嗎…
在上一段,我們可以把問題拆分為先後兩大部分,先是「認知」到有這個問題,而後是「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說來簡單,其實很難一步步做到,好比說我們認不認知颱風讓順向坡建案垮了,認知後承不承認有這個問題需要解決?這算小事,多數人都能認知到順向坡蓋房的危險,也都承認這是個問題。
而走到這步,剩下的反而好去想。一般來說大致有這幾項
  1. 時序的判斷
  2. 責任的切割
  3. 責任的歸屬
  4. 提出有意義的解決辦法
首先要先確認這整個問題的發生順序,其次是從哪邊切割責任,後面才是要歸屬責任,最後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我們一般會覺得「怎麼政府老是不解決問題」、「政府照著某某政黨的辦法不就解決了」,多半都是直接跳到第4步,至於是有心還是無意要跳過,這不在本篇討論範圍。
時序是釐清狀況,台南永康這個很好判斷,在這邊居住的人大多數都不曉得古時候是湖,而且也很確定他們搬進來時早就填平了,所以不需要懷疑受災戶是故意的。責任的切割很難解是,大致上就是我們要決定,填平這塊低地、濕地來開發,結果導致年年淹水、地基不穩種種問題,要從哪個時間點開始算責任。你總不能說日治時代日本總督下的決定,要蔡英文去負責到底吧。要國民黨來付這個責任,也多少要討論,是哪個時間點做的決定。
再來,當我們確定哪段時間後的個人、組織、政府要負責後,要開始把責任大小歸屬進去。舉個很極端的譬喻,倘若是某個建商明知這塊埤塘填土後不確實,蓋好後三年就垮了,然後建商硬要凹政府花錢全額補貼,那我們就知道建商本人要負近乎完全的責任了。剩下的可能就是哪些人蓋章給他過,審查不嚴給他過,畢竟故意與否還是有差。若狀況是當年蓋章填土開發的人全都死了,就算知道他們是故意的,也不能怪到居民身上,此時現任政府是否要全數負擔,就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等到這邊都確定,你才能提出有意義的解決辦法,不管是要補助還是墊付,先出錢要居民暫時搬遷,還是永久性的遷走,或者乾脆大家就認了,在現狀下每年抽水跟花錢解決淹水問題就好。
這問題是很複雜的,千萬不要以為很簡單。好比高雄為何有些地方一直淹,明明陳菊時代沒有,韓國瑜一年不到就開始淹。簡單說,有些地方本來就地勢低,不應該開發的,但幾十年前開發了你也沒辦法,所以謝長廷開始的處理就是,既然你不能要居民全部搬走,把以前亂蓋章的抓來鞭屍也沒意義,那不如就採取較能夠大量處理的辦法。也就是,保留濕地跟挖更大的洞去蓄水,然後加強排水設施,再配一些抽水機應急。
不然還能怎麼辦?當然,填土開發賺到翻的,跟發現自家前要被挖洞蓄水沒得賺的,他心理一定不平衡,這類公有地悲劇的心態一直都存在,也就先不論了。為何換市長就會淹?道理也很簡單,你把現有的解決辦法攤開來看,就知道為何同樣狀況卻居然排不掉、淹很大。好比,蓄水池在颱風跟大雨前需不需要先排水?廢話嗎,不先排掉等大雨來蓄個鬼。或是像納莉那時候,台北有沒把抽水機準備到好,顯然是沒有。
各位以為這很簡單嗎?不,一點也不。因為絕大多數人連「認知」問題都不存在,不然怎麼會有粉相信前政府都沒挖下水道的。會導致行政作業疏漏,該做的事情沒做,十之八九是該負責的找不到人負責,要外包的沒有包到,都讓沒經驗的去做。舉個桃園的例子,某位砂石縣長當年猛轟阿扁不幫忙治水,可是南桃園在地的人知不知道根本是在唬爛?大多數都知道關阿扁屁事,不過能凹經費為何不凹。但只有少數人知道,是因為石門水庫上游被挖了,所以黃土才會弄到淨水廠超載。這故事當年在中央大學相關科系的很多都知道,還有教授想開記者會結果被當時縣政府硬壓下來
可很有趣,2012年後筆者遇到同一批人,他們就說全部都呂秀蓮的錯,2016年後似乎記憶變成都是阿扁的錯。所以認知問題沒有各位想的那麼簡單,就算當年最早認知到問題,也痛罵護航濫開發業者縣府的老師,也會在幾年後因為意識形態問題,把記憶重置了。同一個現象在台大某個很在乎土地開發的所上也存在。
所以,有時候你真的不能說那些老人心中都有仇恨,因為老人很多都還記得,知道你們現在這些小鬼聽到的故事都是被重編的。但要證據?老樣子,負責處理問題的人自己修改了記憶,還把修正過的歷史教給學生,學生出去後會覺得誰對
認知問題真的沒那麼簡單,台灣人習慣聯考思維太久了,一旦接觸到某個標準答案,就會先入為主認為只有這個解。就先不提開放式答案的問題,需要申論跟簡答的,單選題最容易這樣。其次要承認問題也沒那麼單純,利益扯在一起,昧著良心說話的人可多了。即便都做到,也很難走到後面的問題解決上。所以認知後面的承認,到底問題又出在哪。
這裡有兩個點,一個是新世代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了,所以不覺得問題是問題,當年輕人不覺得有問題,就會連認知都不肯。最佳的例子就是都市出身的年輕世代,不少人覺得延伸鐵路或是開發交通給中南部是浪費。但老人不會這樣想,甚至會對這種態度感到憤怒,然後世代對立,年輕的覺得老人貪,然後老人只會罵人不解釋。
這個喔,筆者長大一點後也知道為何不想解釋,理由後面講。就提兩個例子好了,現在去中和的人,應該印象都是高架道路永遠蓋不完,捷運站理所當然就在這。可是,筆者二十多年前去中和的時候,印象非常的深刻,景平路超寬超大沒兩台車欸…然後兩旁都是低矮的公寓,往遠方眺望是藍天白雲一片,哪有現在一堆擋住天空的玩意。更早一點,台北還在交通黑暗期,中華商場還沒拆,搭車去台北買個東西都一整天,這些故事講給現在剛畢業的聽,大概覺得是外星球的故事,就算他聽過也很難體會。
先父若還活著有九十了,三十年前他怎麼評論台北的鐵路地下化,怎樣看待現在新北中永和的開發?他當年是這樣說的,「先讓首都開發,接著是地區大城,然後帶動周邊的鄉鎮發展,所以桃園會往後一點,大家要忍耐一下」。簡單說就是中國那套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的台灣建設版,而這套說法不是只有先父說,當年陪著去眷村找叔叔伯伯吃飯喝茶,大家都是這樣講的,「台北先,接著高雄,再來就是其他旁邊縣市」。
所以,你若跟這些經歷過當年說法的人,現在大概老的九十以上,年輕點的約四五十,大談南部不需要建設,會超級憤怒的幾乎都偏綠。阿哩?為什麼藍的比較不會,筆者老實說啦,記憶重置這種事情到處都有,意識形態就承認啦。謝長廷把高雄翻掉後,筆者就再也沒有印象聽到親友那邊,有在傳所謂的台北先高雄後了,開始變成「大台北區還沒完善、高雄的需求還不到」。然後更有趣的是,呂秀蓮當了桃園縣長後,筆者開始聽到中永和那邊的人,開始批評桃園是個鄉下地區,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建設。
……………………………………
很瞎?就是這麼蝦,有夠蝦。這就是第二個點,大多數的人都是跟隨者,像先父這種當年屬於中高階公務員,朋友一堆中央、地方縣市要員的,對於國家整體開發的圖像,與低階公務員和一般老百姓並不一樣。所以若規劃開發的這些人,開始把記憶跟說法改變後,下層的跟隨著並不會發現問題出在哪。
但就當年相信這些說法的地方人士,接受開發順序的仕紳,當然會覺得他媽的這在開玩笑嗎,縣市長選輸了就砍來砍去喔。而這些因為不爽的人,開始運作政治事務跟宣傳,或是轉向在野黨,還是反對國民黨後,就多了另一批相信國民黨都在卡民進黨縣市的人。
那你說這是不是事實?還真的部分是事實,但就大多數的執行者跟一般民眾來說,他們看的是一套套上層敘事的結果,所以連進入「認知」狀況的層次都不到。這些故事有前因後果,理由充分數據完善,若你未曾接觸到筆者提的這些狀況,還真的會以為自己支持的政客都是被抹黑。別的不說,捷運當年的各站點怎麼設立的,有沒有政治力介入,砸大錢圖利少數人?哈哈哈,筆者認識了解狀況的當事人,至於這是怎麼回事,當兵做過參一參四跟政戰的,應該會完全理解筆者指什麼。
為何筆者看了韓國瑜造勢場的人,心裡就很多事情有底,像是所謂的卡韓就是典型話術,因為挺韓的那些老人,不少人當年就是寫故事的背景,他們會去因為政治理由卡民進黨,就會相信今天民進黨執政後會來卡。當年幹過壞事的,絕對不會今天突然吃齋唸佛就覺得別人不做壞事,他們會認為大家都跟他們一樣。
回到最佳解的問題上,讀者或許發現到為何做不到了,因為連認知問題都會錯,更不要提被寫故事的那些政治人物牽著鼻子走。這邊就提幾個最佳解案例,各位先不要下判斷,就先單純的去看看自己的內心,你第一個直覺的回應是甚麼?
  • 社子島最適合的是低度開發
  • 大巨蛋打一開始就不該蓋在那
  • 台鐵應該要連已退休人員全部包裹分段賣掉處分
多想想,為何你會這樣想,為何你覺得這不是最佳,又為何你心中解那個最佳?人類可以認知到問題的不到一半,因為智力水準真的不到。還能夠承認問題存在必須解決的又不到一半,因為不願被指責為既得利益者。即便承認了也不會認同解決法,因為沒人想自己的利益受損。
有去念階級的人,應該會發現這變成資訊落差的老問題,高階級的人會找很多理由去損害低階級的利益,尤其是這類資訊落差導致當事者不曉得的狀況。然後高階級之間會因為利益衝突,傾向煽動較低階級的去當第一線承擔損失。
把這些都串在一起,你就會很清楚發現,過去威權時代任意處置造成的損失,至今都不願意處理才是真正的原因。但真的可以處理嗎?光台北市根本就不適合這麼高度開發,應該早點把建設往南分散加強到桃竹苗,同時台中高雄等大都會共同發展,甚至遷都解決這再明白不過的道理,都有一大群人反對不是?
那麼,那些數十年來遭受到損失的地方跟階級,我們國家要不要整體去補償?顯然做不到,願意做的話就不會說出XX縣市不需要鐵道只要公車就好這句話。多數人,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當時狀況的年輕人,特別容易站在「國家整體得失」去想事情。
而他們怎麼解決這些大兩輪以上的老人?世界各國的案例都是「拖到他們老死」。但現實是,老人的子女會繼承階級記憶,故必須在教育系統內徹底洗腦,斷掉所有從口袋掏錢補償的可能。
說到底就是這麼殘酷,只是不想出錢而已,根本就沒有現在那些光鮮亮麗的高知識分子說的那麼冠冕堂皇。
不然換個方式,不少偏鄉地區蓋鐵路跟公路的效益很低,不如補貼當地居民搭計程車,所以願不願意算個帳,補貼偏鄉居民的交通費?
保證多數人都不要。
承認自己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看待這些事件,是跳脫出各種美好故事,跟真正覺醒的第一步。這跟左右派無關喔,如果你覺得這也是左右派的某種敘述,真的應該要去被洗臉幾年再說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在「世界動物日」了解為什麼「動物園的紅鶴不會飛?」1931年在義大利 Florence (佛羅倫斯或稱翡冷翠) ,由生態學家召開的會議上,提出「世界動物日」的概念,希望能喚起人們對瀕危生物的關注,並訂在紀念12世紀義大利 Assisi (亞西西城) 天主教傳教士 Francesco (方濟各) 的宗教活動 (主保瞻禮日),也就是每年的10月4日。
Thumbnail
avatar
山夢嫻
2021-10-03
寫作問題#7|《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如何讓電視成為綿延不絕的寫作靈感其實,我認為看電視,根本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不如拿來閱讀或寫作。因此,每當我陪著家人看電視時,我心裡總是有股強烈的愧疚感,責怪自己沒有好好利用寶貴的時間。 直到閱讀本書後,我能安心自在,但「認真」的看電視了,並將我看見的感動書寫成文章。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1-03-15
釀影評|論知識的不正義:《花漾女子》如何拆解社會對女性的惡意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Thumbnail
avatar
黃彥瑄
2021-02-03
為何先亡需要超渡?超渡祖先可以改變運勢不佳的3個要點|觀音山超渡法會 什麼是「超渡」? 諸多生命消逝,這些靈性都那去了呢? 為甚麼要為自己的祖先超渡?觀音山超渡法會中提到若您運勢不佳、財富常無法累積保有…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又說祖先造業禍延子孫、祖先積德庇蔭子孫。若您常常感到運勢不佳、常賺不到錢、又沒有貴人相助怎麼辦呢?百善孝為先,以法會功德超薦祖先
Thumbnail
avatar
心的力量
2020-10-11
為社會帶來改變,正是教育的最終目的「Taiwan Redesign(台灣再設計)其實更是Taiwan Redefine(台灣再定義)」,主持人蘇民表示。透過「討論」設計的過程,記錄台灣民主社會發展的過程、梳理人們做為台灣人的共識;這個過程就是教育。這次在雜學校策展,團隊表示希望是以幽默感面對世界,這點與雜學校的理念磁性相吸。
Thumbnail
avatar
雜學校
2020-06-04
如何克服焦慮問題?我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如何克服焦慮問題?「焦慮情緒」是無法伸張的壓力和急躁不安的心境。當我們不幸困在焦慮的狀態時,到底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你緩解焦慮,甚至擺脫焦慮的情緒呢?
Thumbnail
avatar
Mos.Shan 沫珊珊
2019-08-04
最後催票──歡迎參加《卡住的世代,如何樂活不到 22K 的人生》<p>9月13日晚上的對談,你報名了嗎?(請注意,因颱風關係,已延到9月18日晚上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p>
Thumbnail
avatar
施昇輝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