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帶來改變,正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10
編採:鄭珮宸 責任編輯:黃家茹
從民眾日日相隨的身分證乃至於出國必備的護照,其中代表的意義並不只是一份文件,貫穿其中的核心是「什麼能代表著『我們』?」;Taiwan Redesign利用設計傳達的不僅是美感與視覺的重塑,更是台灣多元民主、自我與國家認同的再設計。設計,就是社會本身的反映,「Taiwan Redesign(台灣再設計)其實更是Taiwan Redefine(台灣再定義)」,主持人蘇民表示。透過「討論」設計的過程,記錄台灣民主社會發展的過程、梳理人們做為台灣人的共識;這個過程就是教育。這次在雜學校策展,團隊表示希望是以幽默感面對世界,這點與雜學校的理念磁性相吸。
從原來網路實踐,透過身分證的議題引發討論,再串聯設計專家與公民社群,Taiwan Redesign將這些討論落實到物件本身。「先做出來,才能討論;東西就是討論的基礎」。聚焦討論身分證是個不錯的起點,從圖騰的選擇、國名用詞、性別欄位的預設等等,每一個細節不僅是視覺設計,還是社會議題的凝核點,更是台灣認同與自我定義的設計:怎麼樣才是個台灣人。「一個設計,會帶出一個民族的議題」。
這也是Taiwan Redesign在歷史的時程上所願扮演的角色:凝聚社會共識、對接政府並協助社會討論的議題排程;「這樣的討論之過程本身就反映出台灣人的焦慮和文化定位的階段性結果」,無論結果如何。這種群眾參與國家級設計的案例,蘇民認為,也彰顯了台灣社會的獨特性。
然而Taiwan Redesign其實是台灣公民文化條件下的產物;是透過設計將公民文化的議題帶出來。蘇民提及美感教科書的議題,點出台灣因為設計學院基數大並創造了相當的民眾關注美感設計,這種「東西就應設計過」的共識成為土壤:設計與美感領域中台灣人已經建立的共通語言,等到體制上突破、透過已經建立的設計共通語言,台灣人可以迴避敏感的政治預設,以不同角度的眼眸回望社會議題以及自我認同。至此,公民參與式設計就浮現了。因此Taiwan Redesign是在「台灣獨特歷史基因的促成下,喧騰出獨特的火花」。
Taiwan Redesign認為,雖然目前台灣的資源不斷限縮,但雜學校仍攜手一群樂觀勇敢的人,突破台灣的國際處境,利用創新的教育方式,從培養軟實力讓世界看見台灣,跟Taiwan Redesign在做的事不謀而合,也是Taiwan Redesign參展的原因之一。
這個過程是漫漫長路,是望不到盡頭的承擔。而且過程中也有許多困難,首先是轉譯工作與溝通的難題。設計團隊對民眾參與的排拒、常民在沒有角色(只有被動投票)的情況下如何將想法納入設計考量,以及政府規程的限制(例如採購法的時間控制),三個行動者如何協力?再者,資源與經費有限之情況下,團隊不僅需與其他設計團體與公司串聯,更要嘗試透過創意的管道達成帶動討論的目標。例如,與全國戶政機構合作,「讓老阿嬤都開始討論下一次身分證想要怎樣的圖案」。要推動公民的參與,就須從教育開始。團隊指出,台灣的教育不僅在美感上,更要在內容上重新設計;帶入更多公民的重新教育,也帶入更多元的素材。
雖然還在與困難斡旋的階段,蘇民表示他對未來是樂觀的,更建議其他願意加入設計台灣的年輕設計師兩個建議:一、社會共創,追求超越、成為典範。因為台灣雖市場小、資源少,但先天的優勢在於台灣公民社會的活躍;這樣的思想自主性和複雜認同的歷史背景,是挑戰也是可能性的彰顯。二、一般做為設計專業者的準備之外,還要培養洞察力,「不要將我們所過的生活當作很正常;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非正常,這些非正常處都是機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4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社會影響力評估是行銷手段還是真的要來改變點甚麼?社會影響力評估近年來在台灣討論熱烈,在社會企業以及企業CSR的重視與落實後,許多NPO也開始著手進行社會影響力評估,也因此衍伸了許多相關的團體、課程甚至職業。那什麼是社會影響力?
Thumbnail
avatar
George Judge
2021-09-11
【書選閱讀#009】解讀數據的技術:洞察消費者心理,為銷售帶來有感改變的策略韓國星巴克是如何打破網路與實體的界線,了解消費者行為、洞察消費者心理,為企業創造出更多利益的?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你三件事:面對數據,如何合理地看待它能發揮的價值?面對問題,如何正確地從數據中找出答案?面對市場,如何有效地解讀數據並運用在行銷上?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1-08-01
改變是為了更好的自己與未來遲到的這天,我發現自己仍依舊優雅從容抵達,幾年前,我總是那個壓死線打卡的員工,這是個不自覺的壞習慣,但我從來不以為意,直到警察的一句話,才讓我去改變這個壞習慣,同樣的,工作上也有不少壞習慣,但在亮麗的達成率下,這些毛病只有自己知道,壞習慣就像工作上的癌症,遲早會影響工作,改變是為了更好的自己與未來。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1-04-27
《智能社會》觀後反思:科技帶來新的契機還是失控人生,操之在有意識的選擇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avatar
Winnie
2020-10-29
茶會︳你的未來可能是舊的《未來預演:啟動你的量子改變》《未來預演:啟動你的量子改變》Dr. Joe Dispenza 這是我幾年前買的書,不過當年看了幾頁就放置play,直到現在才把它拿出來。上半年閒著沒事幹,開始清理過多的雜物,這本書差點就被我扔掉。 把書看完後,我還是很感謝當年的自己把這書買回來,以及上半年的自己沒有把書拋掉。
Thumbnail
avatar
希娜
2020-10-21
被迫改變, 為零售市場帶來的是危機還是轉機?根據美國勞工部門(Labor Department)統計, 受到COVID-19影響, 零售產業減少210萬(-13.5%)個工作機會, 消費模式正歷經最大規模的重整, 實體零售面臨危機轉型, 網路零售如何順勢穩定成長?
Thumbnail
avatar
B姊人生
2020-05-09
真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嗎?!讀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可以改變社會我不確定命理之學的功效範圍如何,但目前為止,我尚未聽聞過可以使用算命的方法來決定一項公共政策的存廢,即使方法上可能,我想人們也無法接受一些爭執日久的社會議題,譬如核四、廢死、安樂死、台灣的統獨等等是責成一位神算大師、或由多人組成的國師團來決定。
Thumbnail
avatar
伊恩
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