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種迷思廣泛存在大眾之中,這種迷思就是以為「泛中華圈之內,不同語言都可以用相同文字書寫、表達,所以她們都是同一種語言」

不妨先用他山之石想一想:中世紀歐洲,如果一個只會德語的德語人跟一個只會法語的法語人之間,要怎麼溝通?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書面溝通,因為中世紀歐洲的通用書面語是拉丁文,人們雖然不會講彼此的話,但是用「寫的」彼此卻可以看得懂喔!
(當然,前提是雙方都要會「寫」,不能是文盲)

「中文」的情形也是這樣,它是通用書面語,不是口說的語言,不是人人日常中的會話。在歷史上,以吳語、湘語、廣府話,甚至越南語、韓語、日語為母語的人,碰面的時候,「筆談」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雖然不會說彼此的母語,但是知識份子都有能力寫/讀「漢文」。

十九世紀澎湖進士蔡廷蘭因為海上遇難被吹到越南,後來在越南官方協助之下安全返家。蔡廷蘭不會講越南話,越南人不會講台語,他們之間怎麼溝通?蔡廷蘭在他漂流越南的傳記中寫道:「......大官自書於紙,問籍貫,履歷及遭風情狀。......〈海南雜記〉」。日本殖民台灣初期,大量利用台灣文人,以「漢字」作為溝通以及了解台灣的工具。〈大成報〉曾刊載,梁啟超與林獻堂,兩人在日本見面,「筆談」慎歡。

以「漢字」書寫的「漢文」就成了以前各區域的知識份子溝通的工具。(就像中世紀歐洲的知識份子使用拉丁文一樣)

「漢文」是書面語,不是口語。所以,拜託,不要再以為漢文=台語,不要再以為日治時期報紙的漢文欄寫的是台語,你讀得懂日治時期的漢文欄的文章,是因為我們受過中文教育,而中文某個程度上很接近漢文,尤其在台灣的我們又被迫地讀了很多的文言文。

千萬別以為,秦始皇書同文政策之後,就一統了天下的語言。書同文的結果,就是創造了一個通用的書面語,方便貿易、簽條約、寫備忘錄。

倒是,因為書面語的統一,某種程度上會影響一些口語的使用,然後就有人很聰明(?),先射箭再畫靶,以「漢字」為中心,解釋各地語言的變異,那些漢字寫不出來的音素就不在考慮之中啦,syntax語法差異也不重要啦,天下語言通通都是漢語,就連日、韓、越南語,也是「域外方音」呢!
avatar-img
11會員
22內容數
以多數現代人熟悉的中文為基礎,傳播台語語言學以及聽說讀寫各項知識。 協助保存與復振台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凝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軀後壁ê兵仔直直喝直直chhui,koh提銃tu̍h伊ê尻脊骿;跤步小可phiân,速度一下慢,頭面、肩胛,sûi hō͘ 銃koáiⁿ khaiⁿ kah一âm koh一âm。阿福伯頭lê-lê oân-nā跛跤oân-nā行,心內驚惶、哀叫、hē神hē佛,chit條路káⁿ是beh thàng
最近看到一些「相對」年輕的朋友,尤其是媽媽們,很努力在學台語的書寫,並且要落實母語家庭政策,實在是讓人雀躍。台灣各語群的母語受華語法西斯踳踏良久矣,台語因為使用人口最多,對於語言流失也最漫不經心;等到哪天說台語不再被罰錢而是得到獎勵、加分、補助款的時候,那個時候再來哀嚎,大概也無力回天了。 我們這一
彼間店電視ê美食節目來採訪--過,是阮這搭名聲上響ê蚵仔煎。彼工我拄好tī現場teh食晝,看攝影師傅佮伊ê助理斟酌chhiō光,koh四角桌仔這爿踅到彼爿,kā kâⁿ有大粒蚵仔、煎kah赤赤穌穌koh妝娗有粉色豆油膏ê蚵仔煎,翕chiâⁿ一个膨皮ê少女,彼个媠款ē hō͘ 人看一下腹肚枵。邊仔
漆做按呢ê台鐵火車車廂恁kám bat看--過?頂懸有幾若款語言ê相借問,毋過,我看伊猶原是用支那語思考。 咱kā看,支那語ê『你好』kám 是台語ê「lí hó」, 客話ê「ngiˇ hoˋ」,魯凱語「sabau」? 透早佮人相借問,台語會講「gâu早」,客話講「恁早」。 透早以外ê其他時間,台
台語的書寫淵遠流長,最為圈內人(參與台語、台文運動的人)熟知的是白話字 - 一種由基督教宣教師引進台灣,為台灣人所用而在地化的台語書寫工具。時至今日,「漢字」加上「abcd羅馬字」的各類作品有可能是台文作品中數量最多的。 「台語很多,文學很少」是某仁兄對台文作品的批評,這種批評也獲得一些支持者支持。
愈讀彼張批,伊的目箍愈紅。感情的池滇--起-來,目屎輾,規面洗,四淋垂。 我毋敢講話,身軀直直坐佇膨椅頂,恬恬聽大廳吊鐘規律的拍phik聲,佮,不三時珠淚磕批紙慒心肝的滴答。 有風,huê過阮的頭鬃,大片的玻璃窗仔予斜西的溫暖日頭光走入--來。是暗頭仔,我應該來走--矣。 「先生娘!時間無早--矣,
身軀後壁ê兵仔直直喝直直chhui,koh提銃tu̍h伊ê尻脊骿;跤步小可phiân,速度一下慢,頭面、肩胛,sûi hō͘ 銃koáiⁿ khaiⁿ kah一âm koh一âm。阿福伯頭lê-lê oân-nā跛跤oân-nā行,心內驚惶、哀叫、hē神hē佛,chit條路káⁿ是beh thàng
最近看到一些「相對」年輕的朋友,尤其是媽媽們,很努力在學台語的書寫,並且要落實母語家庭政策,實在是讓人雀躍。台灣各語群的母語受華語法西斯踳踏良久矣,台語因為使用人口最多,對於語言流失也最漫不經心;等到哪天說台語不再被罰錢而是得到獎勵、加分、補助款的時候,那個時候再來哀嚎,大概也無力回天了。 我們這一
彼間店電視ê美食節目來採訪--過,是阮這搭名聲上響ê蚵仔煎。彼工我拄好tī現場teh食晝,看攝影師傅佮伊ê助理斟酌chhiō光,koh四角桌仔這爿踅到彼爿,kā kâⁿ有大粒蚵仔、煎kah赤赤穌穌koh妝娗有粉色豆油膏ê蚵仔煎,翕chiâⁿ一个膨皮ê少女,彼个媠款ē hō͘ 人看一下腹肚枵。邊仔
漆做按呢ê台鐵火車車廂恁kám bat看--過?頂懸有幾若款語言ê相借問,毋過,我看伊猶原是用支那語思考。 咱kā看,支那語ê『你好』kám 是台語ê「lí hó」, 客話ê「ngiˇ hoˋ」,魯凱語「sabau」? 透早佮人相借問,台語會講「gâu早」,客話講「恁早」。 透早以外ê其他時間,台
台語的書寫淵遠流長,最為圈內人(參與台語、台文運動的人)熟知的是白話字 - 一種由基督教宣教師引進台灣,為台灣人所用而在地化的台語書寫工具。時至今日,「漢字」加上「abcd羅馬字」的各類作品有可能是台文作品中數量最多的。 「台語很多,文學很少」是某仁兄對台文作品的批評,這種批評也獲得一些支持者支持。
愈讀彼張批,伊的目箍愈紅。感情的池滇--起-來,目屎輾,規面洗,四淋垂。 我毋敢講話,身軀直直坐佇膨椅頂,恬恬聽大廳吊鐘規律的拍phik聲,佮,不三時珠淚磕批紙慒心肝的滴答。 有風,huê過阮的頭鬃,大片的玻璃窗仔予斜西的溫暖日頭光走入--來。是暗頭仔,我應該來走--矣。 「先生娘!時間無早--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想敨一件代誌:因為文字的改變,予台灣人毋知影進前的代誌、歷史。   ▓以早的人寫的字咱看毋捌,就毋知影彼當時的代誌   日本時代,有讀冊的台灣人用日文寫文章,將in做過的代誌、看著的、頭殼內底想的種種寫落來,毋過,日本人走了後,後面的台灣人毋捌日文,就無去看遐的文章。   外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想敨一件代誌:因為文字的改變,予台灣人毋知影進前的代誌、歷史。   ▓以早的人寫的字咱看毋捌,就毋知影彼當時的代誌   日本時代,有讀冊的台灣人用日文寫文章,將in做過的代誌、看著的、頭殼內底想的種種寫落來,毋過,日本人走了後,後面的台灣人毋捌日文,就無去看遐的文章。   外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