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國際視野:港英做到的,特區政府做不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就反《逃犯條例》引起的大規模群眾運動,特區政府一直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或撰寫獨立調查報告,官僚理據是「已有既定機制處理」,私下則有說援引南丫海難獨立調查令海事處助理署長坐牢的案例,擔心前線警員一旦負上刑責,引起反彈,只會令政府最後一支力量也失效。後說是否屬實,筆者不敢妄言,但所謂「既定機制」則明顯掩耳盜鈴。
在國際社會,任何地方遇上重大事故,都會突破常規處事,以最高規格作出宏觀調查和回應。參考港英時代,二戰重光後,曾遇上1956年雙十暴動、1966年天星騷動、1967年六七暴動,分別帶來社會巨變,事後都有獨立調查報告,而且報告觸及管治的敏感問題,完全沒有迴避。2019年香港出現的群眾運動,性質自然不是特首曾錯誤形容的「暴動」,但面對的挑戰,比2014年更嚴峻,涉及多方範式轉移,和上述三例不遑多樣,特區政府卻依然當作一條普通法例的爭議處理,或交由警監會了事,無論持甚麼立場,也會覺得這政府活在平行時空,已經出現的「群眾鬥群眾」也不會停止。
港英那幾次獨立調查,本來都可以一句「外部勢力干預」結案,1956、1967那兩次也明顯存在「外部勢力」,但始終集中精力正視了內部結構性問題,這是嚴謹的管治態度,值得學習:
  • 三大案中,1956年的雙十暴動由右派發起,動員了地上地下勢力,港英一度擔心這是否國民黨拿香港「反攻大陸」的訊號,調查後得出的結論卻是右派居住地方人滿為患、環境欠佳,只要以民生疏通,就不會演變成政治危機,結果完全正確。
  • 1966年的天星騷亂期間,葉錫恩的國際左翼聯繫一度成為港英懷疑對象,事後港英對所有當事人,由警方到示威者到記者到被定罪者都進行了訪問,報告坦承是港英政權忽略本地人利益、被視為只為倫敦服務,也承認青年對英屬香港的「非永久狀態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對策是推進費邊主義福利社會,成立社區民政系統,葉錫恩也得到和港督的直線聯繫。
  • 1967年的六七暴動後,港英撰寫了兩份報告,除了利用暴動後的民情推進反共意識形態,也對自身管治的社會不公深切反省,除了深化本來就要落實的「六六報告」,也慢慢鼓勵以廣東話為主體的香港本土身份認同,希望製造一種長期居留的安全感。
類似調查報告,在全球屢見不鮮,而事實上,除了嚴謹態度調查這類深層次矛盾,任何在官僚框架內的形式主義、不平等對話,都是本末倒置的。假如沒有獨立調查委員會,特區政府現在傾向的討論,定調已呼之欲出:通識教育失敗、國民教育不夠、土地問題、社交媒體;唯獨青年在運動真正關心的、涉及價值觀的深層次問題,例如怎樣重啓政改,官員的討論卻付諸闕如。假如港英政府當年每次都訴諸官僚、斷錯症,後果早已不堪設想了。

小詞典:南丫島海難調查報告

2012年10月1日,南丫島附近海域發生海難,造成39人死亡、92人受傷,事後行政長官梁振英成立「南丫島附近撞船事故調查委員會」,由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倫明高任主席,報告對事故成因、責任、建議作出詳細敘述。根據報告,警方檢控海事處助理處長蘇平治「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指其對肇事船隻沒有足夠救生衣負刑責,最後蘇被判監16個月。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7月12日
avatar-img
18會員
22內容數
人生前段離地式研究國際關係種種,現在成家立室為兩女之父但又不安於室,於是四出看世界,足跡遍及全球120國,看出從前不察覺的機遇,乃連結一些鋒芒初露,於不同面向有著世界觀的初創團隊,以所知所學連結大眾日常衣食住行,希望身在小城也如在高處的尖塔一覽四周無遺。君子不器,從善如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imon S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場武漢肺炎,本來理應全民集中精力抗疫,但在「政治正確」主旋律籠罩下的香港,卻成為政治角力場,林鄭月娥政府和「藍絲」群組不斷挑起群眾矛盾,展開批鬥「黑醫」「黑護」運動,同時不斷淡化疫情。「藍絲」群組其中一個最常見的「理論核彈」,就是說
曾幾何時,網絡被認為是年輕人的世界,但近年長者成為網絡新移民的主要來源,乃至壟斷了不少論述,衍生了形形色色的「長輩圖」。在這個年代,只要我們在虛擬世界有一個身份,就會被拉進各式各樣的家庭群組,繼而收到不少由長輩轉發的圖片。雖然很多人都對這類圖片一笑置之,但只要仔細研究,長輩圖其實表達了很多訊息……
近日一個在台灣舉行的研討會,受到親北京媒體高度關注,令獨立問題的討論再次出現。我多次說過,從國際關係現實主義角度,「港獨」可能性是零,香港能違背中國利益的可能性也是零,誤導它有任何現實可能性的言論,無論當事人動機如何,都未免不負責任……
近來不少朋友推介Timothy Snyder的著作《暴政: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結合6月以來面目全非的「新香港」,可謂對昔日政治冷感一群的當頭棒喝。然而要前瞻可能出現的新局面,William J. Dobson的《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一書,也許更近現實,因為當代威權政體早已進化……
香港的《逃犯條例》爭議,延伸出青年衝入立法會大樓一役,和曠日持久的各區遊行示威及衝突,不同立場的朋友,自然有不同觀感。但政府在同溫層以「被洗腦」、「收了錢」、「外國勢力」評論前,總應該易地而處,並了解這是國際大趨勢的一環,就會明白這今日香港的一切,不過反映了全球「後物質時代」的到來……
一場武漢肺炎,本來理應全民集中精力抗疫,但在「政治正確」主旋律籠罩下的香港,卻成為政治角力場,林鄭月娥政府和「藍絲」群組不斷挑起群眾矛盾,展開批鬥「黑醫」「黑護」運動,同時不斷淡化疫情。「藍絲」群組其中一個最常見的「理論核彈」,就是說
曾幾何時,網絡被認為是年輕人的世界,但近年長者成為網絡新移民的主要來源,乃至壟斷了不少論述,衍生了形形色色的「長輩圖」。在這個年代,只要我們在虛擬世界有一個身份,就會被拉進各式各樣的家庭群組,繼而收到不少由長輩轉發的圖片。雖然很多人都對這類圖片一笑置之,但只要仔細研究,長輩圖其實表達了很多訊息……
近日一個在台灣舉行的研討會,受到親北京媒體高度關注,令獨立問題的討論再次出現。我多次說過,從國際關係現實主義角度,「港獨」可能性是零,香港能違背中國利益的可能性也是零,誤導它有任何現實可能性的言論,無論當事人動機如何,都未免不負責任……
近來不少朋友推介Timothy Snyder的著作《暴政: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結合6月以來面目全非的「新香港」,可謂對昔日政治冷感一群的當頭棒喝。然而要前瞻可能出現的新局面,William J. Dobson的《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一書,也許更近現實,因為當代威權政體早已進化……
香港的《逃犯條例》爭議,延伸出青年衝入立法會大樓一役,和曠日持久的各區遊行示威及衝突,不同立場的朋友,自然有不同觀感。但政府在同溫層以「被洗腦」、「收了錢」、「外國勢力」評論前,總應該易地而處,並了解這是國際大趨勢的一環,就會明白這今日香港的一切,不過反映了全球「後物質時代」的到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三十五年前,北方廣場:示威、武力鎮壓、流亡。 三十五年後,南方小島:廿三條、惡法鎮壓,噤聲。 南方島國:改革法,然後呢? 公元一九二零至二一年,「新青年」思想分歧,代表人物: 陳獨秀,胡適。 百多年後,馬列和自由主義仍然在角力⋯⋯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上篇手記歸納了船難十年後的疑問與未完成課題,以及政府態度轉變。下篇將討論訪問者對極端保守派的看法,並探討其面臨的運營困難。同時也提及香港對事件的觀感,多被陰謀論影響。
Thumbnail
香港私隱專員公公署今日4/2/2024就數碼港公司去年的資安事故發表了調查報告 報告原文: (https://www.pcpd.org.hk/english/news_events/media_statements/press_20240402.html) 事件源於數碼港向私隱專員公署通報資料外
3月23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刊憲正式實施,標誌著香港歷經2019黑暴肆虐後,香港各界對堵塞國安漏洞取得了廣泛認同和共識,這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時,回顧第23條立法的過程中,反華組織又極盡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之能事,意圖再如2019年阻礙《逃犯條例》通過,重掀亂港之圖謀。
海巡署因為在金門海域要登船檢查,於追逐中,造成漁船翻覆,死了兩個大陸漁民。 這當然是會造成國安危機的事件,但是台灣沒有一個政府官員告訴我們嚴重性,好像這件事完全不存在一樣。有些人上電視把它當作一個話題了,然後說:海巡人員是很辛苦的!這是𨍭移事件的做法。如果老共出動船隻,包圍金門,禁空禁海叫你交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三十五年前,北方廣場:示威、武力鎮壓、流亡。 三十五年後,南方小島:廿三條、惡法鎮壓,噤聲。 南方島國:改革法,然後呢? 公元一九二零至二一年,「新青年」思想分歧,代表人物: 陳獨秀,胡適。 百多年後,馬列和自由主義仍然在角力⋯⋯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上篇手記歸納了船難十年後的疑問與未完成課題,以及政府態度轉變。下篇將討論訪問者對極端保守派的看法,並探討其面臨的運營困難。同時也提及香港對事件的觀感,多被陰謀論影響。
Thumbnail
香港私隱專員公公署今日4/2/2024就數碼港公司去年的資安事故發表了調查報告 報告原文: (https://www.pcpd.org.hk/english/news_events/media_statements/press_20240402.html) 事件源於數碼港向私隱專員公署通報資料外
3月23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刊憲正式實施,標誌著香港歷經2019黑暴肆虐後,香港各界對堵塞國安漏洞取得了廣泛認同和共識,這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時,回顧第23條立法的過程中,反華組織又極盡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之能事,意圖再如2019年阻礙《逃犯條例》通過,重掀亂港之圖謀。
海巡署因為在金門海域要登船檢查,於追逐中,造成漁船翻覆,死了兩個大陸漁民。 這當然是會造成國安危機的事件,但是台灣沒有一個政府官員告訴我們嚴重性,好像這件事完全不存在一樣。有些人上電視把它當作一個話題了,然後說:海巡人員是很辛苦的!這是𨍭移事件的做法。如果老共出動船隻,包圍金門,禁空禁海叫你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