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多瑙河畔的鞋子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畔,60雙鞋子凌亂地散落,男鞋、女鞋、兒童尺寸的鞋子都有,仔細一看,這些鞋卻是鐵鑄的,應該是某種裝置藝術,它們款式復古、外觀破舊,一旁有已經乾枯的花束,還有彷彿昨晚才點過的蠟燭。

「這些鞋子是...?」

每天,無論外國遊客、學生、兒童,充滿好奇的人們都會問起這個問題。

「為什麼這些鞋子在這裡?」

孩子們期待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可能有人脫下鞋子玩水去了,遊客們期待這是一個浪漫的故事,那才配得上我們幻想中多瑙河的情懷,但真實的答案卻是簡單而殘忍:

這是二戰期間,納粹槍決猶太人的地方。無數猶太人在這裡被綁成一串,納粹逼他們留下值錢的東西,例如衣服、飾品,當然還有鞋子,而不值錢的東西就丟入河裡,例如猶太人。

無數猶太人,男人、女人、小孩,就在我們眼前這個地方,中槍、落水,結束一生。

只留下多瑙河畔的鞋子。

徬徨、震懾、害怕、呆若木雞,活在和平世代的我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都不知所措,再看那些鞋子時,一旁彷彿都出現了鞋子主人泛黃的身影,他們驚慌、他們尖叫、他們胸口滲著血、他們跌落多瑙河。同行的遊客沿著河岸走著走著,眼中開始泛出淚光,我們不是德國人、匈牙利人或猶太人,但在成為台灣人之前,我們和他們一樣都是「人」,而這個故事,卻是那樣地違反人性,不難想見,如果是當地人,心中會有何種的震撼。

友人回到台灣後,表情略帶哀傷地跟我說了這個他在歐洲的見聞,我同樣心裡難受,用台語對他說:「你知道228時,在淡水河岸、在基隆港邊,無辜的台灣人也是這樣被雙手反綁、身軀赤裸地槍決嗎?」

他不知道。

這就是我們跟歐洲面對轉型正義的差別。現在匈牙利已沒有人會說「不要掀開猶太人的歷史傷痕」或「不要撕裂匈牙利不同族群的情感」,但他們卻能和平共生在一起,因為他們清楚當時的真相,他們經過了正義的審判,他們不是選擇遺忘歷史,而是記取歷史的教訓後,決心要重新團結在一起建設新的家園。

而我們呢?

我們都知道人性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面對多瑙河之鞋能感同身受,那當我們走到當初被鮮血染紅的淡水河岸或基隆港時應該更加心痛,我們不是沒有正義感,有時候甚至正義過了頭,當殘忍的社會案件發生時,不時能見到民眾追打兇手的新聞,那為什麼面對政府殺人、面對轉型正義,我們卻又冷漠得不可思議?

這就是我說的:「台灣與歐洲看待轉型正義的差別」,差別從來不在「和解」,而在「真相」跟「正義」,國外轉型正義的真相是如此的鉅細靡遺,就像是我們的凶案新聞一樣,可以激發民眾的正義感與同情心,而用來平息這股民氣的,自然就是正義的審判,唯有通過真相跟審判,這件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再來才有「如何共生」的問題。

可是在台灣,不要說審判,我們連真相都不知道就要共生,說到228,課本總是寫:「有個婦人在賣私煙,警察查緝時不小心誤傷民眾」,好像是台灣人先犯了錯,中國政府施與我們一點點小小懲戒,卻不提當時台灣如何在短短1年多內就從亞洲最先進的地方變成民不聊生的地獄,也不會說這些民眾隔天遊行,經過現今行政院時是如何遭到機槍無差別的掃射,他們不會提那些親眼見到父親倒在血泊中的孩子們,不會提那些含辛茹苦在政府監視下養育孩子度過餘生的母親,更不會提那些中國軍隊是如何殘忍地在港邊用鐵絲穿過我們手掌,然後一個一個開槍讓我們的屍體掉入大海,我們的家人不敢張揚,偷偷集資顧船夫出海打撈,撈回來一船一船的屍體都曝曬在碼頭,沒人會提那些被海水泡爛的屍體如何因為日曬變得乾硬變形無人認,沒人會提那些家人如何忍著悲痛,看著一具具屍體尋找熟悉的親人臉孔,沒人提這些用淚水編織的人生,他們只是建起一座一座紀念碑,上頭刻著沒有溫度的文字,無論碑文寫了多少,總歸起來都是那冰冷的四個字。

族群和諧。

政府輕輕帶過,網路上能查到點閱率最高的228影片,則是台灣bar用可愛玩偶、滑稽配樂還有輕鬆旁白製作的動畫,一個國小老師放給學生看之後,下課時間小朋友就各自扮演裡頭的角色打打殺殺玩得喜上眉梢,還有眼球中央電視台,Cosplay加害人玩得不亦樂乎,還拿德國跟希特勒有關的喜劇來相提並論,卻不提德國喜劇都充滿反省,而眼球中央電視台卻是單純地把笑料構築在歷史的殘酷上,沒有一點點省思。

這就是我們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得到的真相:228是一件過去的事,已經過了很久很久,不用太嚴肅,你看我們還能在這邊開玩笑作動畫呀,大家輕鬆點,沒事兒沒事兒,228到了就放假,大家一起出門「歡度假期」。

不在乎真相跟正義,只誇誇其談不切實際的共生,有時候我覺得中華民國是故意把轉型正義推成這樣,因為他們寧願看台灣各族群在彼此的不理解之間互相殘殺,寧願看那些受難家屬終生等待不到真相與正義,也不願意把台灣帶入一個真正族群和解共生的新社會。因為真相,就是中華民國不是我們的國家,只是一個屠殺台灣人的外來政權;因為正義,就是這些達官顯要都將付出代價,放棄他們從台灣人身上掠奪的資源與地位;因為共生,追求的是族群平等,而他們想要維持的是一個殖民體制,是中國的文化、語言還有官員們永遠高人一等的體制,台灣人,如果不學著成為他們的一份子,那就永世不得翻身。

好吧,好像太嚴肅了,那我來說個笑話:中華民國幫台灣人作轉型正義。

真的超級難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2/11/01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2022/11/01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2022/04/07
自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至今33年,從今天起,中正廟的常設展示除了「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之外,新增了「自由的靈魂 vs. 獨裁者 - 台灣言論自由之路」。
Thumbnail
2022/04/07
自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至今33年,從今天起,中正廟的常設展示除了「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之外,新增了「自由的靈魂 vs. 獨裁者 - 台灣言論自由之路」。
Thumbnail
2022/02/24
直到某天深夜,她聽見客廳有哭聲,走出房門,發現是盧鈵欽趴在桌上哭,身上滿是血跡。那時候她就知道,她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Thumbnail
2022/02/24
直到某天深夜,她聽見客廳有哭聲,走出房門,發現是盧鈵欽趴在桌上哭,身上滿是血跡。那時候她就知道,她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次所聊的較沉重些,但總有些東西必須直面,在有所選擇、自由允許的情況下,勇敢幾回!
Thumbnail
這次所聊的較沉重些,但總有些東西必須直面,在有所選擇、自由允許的情況下,勇敢幾回!
Thumbnail
鄂蘭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最常為人所引用的是邪惡的平庸性在於上命下從的不經反思行動。然而,相較於此俗濫的引用,更為重要的是她揭露了納粹在二戰時期引起的整個歐洲的道德墮落,尤其是指出尤太人對自身族群的迫害, 「...無論在阿姆斯特丹或華沙、柏林、布達佩斯,尤太領袖負責提供社區內尤太人的名單與
Thumbnail
鄂蘭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最常為人所引用的是邪惡的平庸性在於上命下從的不經反思行動。然而,相較於此俗濫的引用,更為重要的是她揭露了納粹在二戰時期引起的整個歐洲的道德墮落,尤其是指出尤太人對自身族群的迫害, 「...無論在阿姆斯特丹或華沙、柏林、布達佩斯,尤太領袖負責提供社區內尤太人的名單與
Thumbnail
達豪集中營是德國境內第一個成立的集中營,規模不是最大,但來到這裡參訪,心情已足夠受其影響感到陰霾。從慕尼黑搭乘火車到達豪再轉公車,集中營的地理位置雖然較偏僻,但沿途有許多觀光客同行,進入集中營園區,遊客雖多但沒人喧嘩嘻笑,跟著中文導覽機,時光來到1945這一年。
Thumbnail
達豪集中營是德國境內第一個成立的集中營,規模不是最大,但來到這裡參訪,心情已足夠受其影響感到陰霾。從慕尼黑搭乘火車到達豪再轉公車,集中營的地理位置雖然較偏僻,但沿途有許多觀光客同行,進入集中營園區,遊客雖多但沒人喧嘩嘻笑,跟著中文導覽機,時光來到1945這一年。
Thumbnail
2019 0704  德國 Nuremberg 紐倫堡最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1945年那場持續近一年的戰爭審判吧。為什麼戰爭審判要選在這裡?原因是,這裡是納粹的「起家厝」,盟軍刻意選在這裡審判,加以終結,算是「有始有終」。 我錯在不夠強大,如果我強過對手,就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2019 0704  德國 Nuremberg 紐倫堡最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1945年那場持續近一年的戰爭審判吧。為什麼戰爭審判要選在這裡?原因是,這裡是納粹的「起家厝」,盟軍刻意選在這裡審判,加以終結,算是「有始有終」。 我錯在不夠強大,如果我強過對手,就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2012年造訪柏林。這座城市留下了許多戰爭的痕跡,即便我只是漫無目的的走在街上,仍時不時感受到一絲陰鬱,街景、建築似乎還在破壞中掙扎期盼新生。
Thumbnail
2012年造訪柏林。這座城市留下了許多戰爭的痕跡,即便我只是漫無目的的走在街上,仍時不時感受到一絲陰鬱,街景、建築似乎還在破壞中掙扎期盼新生。
Thumbnail
記憶,為什麼會消失? 歷史,為什麼會重複? 紀念碑,是我們不希望後代子孫忘記的事。不管是榮耀或悲劇,都是該傳下去的經驗和教訓。華盛頓越戰英雄紀念碑,我們走過那伸向地平線,刻滿每一個陣亡軍人名字的黑牆,在沉重的震撼中,浮升深刻省思...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記憶,為什麼會消失? 歷史,為什麼會重複? 紀念碑,是我們不希望後代子孫忘記的事。不管是榮耀或悲劇,都是該傳下去的經驗和教訓。華盛頓越戰英雄紀念碑,我們走過那伸向地平線,刻滿每一個陣亡軍人名字的黑牆,在沉重的震撼中,浮升深刻省思...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柏林有許多觀光景點,是當時的戰爭、屠殺所留下的產物。甚至為了紀念這些過往設立了許多不同歷史片段、主題的博物館,偶爾散步街頭也可以撇見相關的藝術裝置,德國人用各種方式在記住他們的歷史。
Thumbnail
柏林有許多觀光景點,是當時的戰爭、屠殺所留下的產物。甚至為了紀念這些過往設立了許多不同歷史片段、主題的博物館,偶爾散步街頭也可以撇見相關的藝術裝置,德國人用各種方式在記住他們的歷史。
Thumbnail
在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畔,有60雙鞋子凌亂地散落,仔細一看,這些鞋卻是鐵鑄的,它們款式復古、外觀破舊,一旁有已經乾枯的花束,還有彷彿昨晚才點過的蠟燭。每天,無論外國遊客、學生、兒童,充滿好奇的人們都會問起這個問題:「這些鞋子為什麼在這裡?」
Thumbnail
在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畔,有60雙鞋子凌亂地散落,仔細一看,這些鞋卻是鐵鑄的,它們款式復古、外觀破舊,一旁有已經乾枯的花束,還有彷彿昨晚才點過的蠟燭。每天,無論外國遊客、學生、兒童,充滿好奇的人們都會問起這個問題:「這些鞋子為什麼在這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