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島》:網路時代的新秩序與喪鐘|書籍分享

更新於 2021/08/1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作者胡晴舫將書取名《群島》,靈感來自英國詩人John Donne的詩句 “No man is an island.”
榮獲2020臺北國際書展小說首獎的胡晴舫《群島》,圍繞兩大主旨:網路與世代,以不同年代出生的角色,描寫其面對網路時代中產生的新秩序,所抱持的相異價值觀。同時,本書也暗示看似自由、開放、進步的網路,或許將引領眾人回到封閉,甚至暴力的封建生活方式。
本文涉及少部分小說情節,但本書精彩之處並不在情節,而是對角色的刻畫,以及對網路社會一針見血的剖析,因此沒讀過書的人或許還是可以斟酌參閱。以下引號長句皆引用自《群島》。

網路凸顯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或個體間的差異,都因網路而無所遁形,使原本隱而不顯、沒有戳破的衝突,變得迫在眉睫。書中,李憲宏代表上個世代的人生勝利組,至今掌握社會上多數資源:權力、地位、財富、名聲。另一側是過去因資訊落差與話語權的不對等,而沈默無聲的人(特別是相對剝奪感嚴重的年輕世代),都因網路迅快便利的傳播,開始怒吼起來。
記得無條件支持徐熙娣賣豪宅換口罩挽救他們的祖國同胞!的活動嗎?3.3萬人參加,13萬人有興趣,完全是李憲宏的翻版。你說,網路總是萬人響應無人到場,但318社運、阿拉伯之春都是從網路走上街頭的實例。
網路提供匿名性與毋需直接面對面的距離,使人們如書中描述,人獨自行走時,只求低調靠邊走,願意讓路給老人或嬰兒車,若是一群人,就一整排宛如軍隊橫在街上,容不下任何異議。是以「『群眾』也是權力的一種」,網路賦予沒有資源的人們攻擊或閃躲霸權壓迫的機會,創造過去不曾有過的全新秩序。
世代成了辨別霸權的方法。在前後不超過十年成長的人,擁有相仿的生活經驗,被各種學說主義、市場學歸類為X、Y、Z世代,宣稱這些人擁有相同的特質,像紅酒一樣,在哪一年哪一座莊園出產,就決定了其風味與品質。李憲宏與戰斧(代表著年輕人)的衝突,便是跟上臺灣經濟快速起飛而一起衝上天的成功中年人士,與現在做牛做馬仍月領30K的年輕窮忙族。「世代是新的階級觀念。」
衝突不僅在不同世代間,同世代的個體也因為網路快速傳遞資訊的功能,被貼上各式各樣的標籤:臺獨、魯蛇、反核、左統、反同、廢死、文青⋯⋯。這些標籤看似凸顯個體某部分的獨特,實際上卻武斷地畫界圈地,迅速建立了「我們這類人」的認同,與對「我們之外的人」的敵意。
被各式各樣的標籤劃分的「我們」與「他們」

「什麼都發生在網路上了」

網路變成現在的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數位原民遇到任何疑難雜症,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Google。以前的人透過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去一點一點探索想像中宏大廣袤、神秘抽象的世界,現在的人透過網路認識世界,於焉「世界從一個偉大的概念,掉落成一顆橘子」,亦即一種具體、唾手可得、能被理解、能立即被消化的東西。網路永遠有答案,「什麼都發生在網路上了」。
面對初相逢的人,我們會先在FB或IG鍵入姓名,看看他的大頭貼、動態貼了什麼、發了什麼樣的文、擁有哪些共同朋友。網路不只減少了知識或資訊落差,更改變人與人的相處模式。
林莉蓮這個角色體現了這種社會和人際互動關係。她悉心經營社群網站,時不時自拍穿搭,清晨向晚拍下住處窗外的照片一上載,立即引來眾多留言,簡而言之,是一位網美。她告訴敘事者「我」,你沒有權力轉述我的故事,任何想要認識我的人,就從我的動態、照片、文字第一手瞭解我。透過社群網站,我們以為自己正在完整地瞭解一個人,也許帳號擁有者也期待用限時動態、每日自拍來詮釋自己。
然而,作者立刻打破第四面牆,安排林莉蓮向敘事者說不,停止閱讀她的簡訊,也推翻了期待以社群網站完整地自我介紹的矛盾思維。
實情是,她選擇她想公開的交友,她傳達她想透露的情緒。你原先以為的客觀真實,實際上只是這個帳號擁有者片面展現的世界觀。除了與李憲宏的關係,她還有更多思想、私慾、情愛不為人知。與其說社群網站是認識人的媒介,更像是許多自願進入聚光燈下的孔雀們,輪流展演美麗鮮豔的羽毛。

「做自己」的偉大美好

從林莉蓮的角度來看,她也是這個漫漫無邊的網路使用者之一。就和其他人一樣,她從每日使用網路的經驗,建構她的世界,認識這顆橘子。她藉由無邊無際、海量的資訊,望見一個尚不屬於自己,卻似乎有可能成就的美好,便討厭這個困居在城市邊緣,既小又窄的頂樓加蓋的自己。
她說不清經常掛在嘴邊的「世界」的意思,頂多只能說出那是一種「做自己」的自由。最後,她去上海工作。到頭來,那個心心念念的「世界」似乎只是春夢一場,被意淫褻玩後,還是選擇到彼時參與的318運動所反抗的中國工作,並持續透過社群網站塑造一個仍在英倫生活的樣貌。
不置可否,這或許正是她所冀望的「世界」。在虛擬世界上創造一個超越時間空間的同溫層,再捏塑一個「自己」,生活得多采多姿、容光煥發、機智聰明、遍覽全球。人人稱羨的目光,越發使她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這件事本身並無對錯,更像是人性裡一種想掌控世界的慾望

自我選擇拼裝出來的現實

敘事者「我」,則是這個看似透明的網路世界的背面。表面上他幾乎不存在,只是「李憲宏的阿榮」,然而卻是「風光成功的李憲宏」這個形象的重要推手。外界知道他辦事牢靠、性格穩重,卻對他本人一無所知。「我擁有一個祕密。這個祕密使我自由。⋯⋯我愛我的祕密,因為祕密定義了我,使我自覺我是我,跟其他人不同。」他是對林莉蓮或其他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一種反諷:當人們以為發地球公開文能協助他人理解自身,實際上真正能定義他們的,是那些沒有被放上網路的祕密。
王世傑也類似這樣的存在。眾人口耳相傳他遊歷四海的經歷,塑造了一個他們心之所向,卻因為房貸車貸家庭等世俗瑣事耽擱,而無法完成的美夢。但他心知肚明,那些四海為家的生活並不那麼美好,眾人只是投射自身慾望在他身上,習慣撇眼不看處處皆有的破敗。相對於林莉蓮的抽象「世界」,王世傑具體而親身相處過的「人」,才是他真正關心的。
也許王世傑代表的是,所有意欲透過網路認識他人或世界的人,都將陷入更大的誤解與錯亂。「我們活在自我選擇之後拼裝出來的現實裡。」人們以為網路能突破時空藩籬,拓展視域,實際卻因為大數據與同溫層效應,或刻意選擇建構、固執己見,而形成更狹隘的觀點。

網路群眾殺死真相

表面上,人們似乎還是能在無限個網路平行時空相安無事,但處在同個社會,終究會有相遇衝突的時刻,網路群眾此時就成了淹沒一切的洪水,成為肅清異類的威權。嗜血的獵巫行動開始。
作者在結尾高潮安排的死亡,正是網路群眾親手殺死了「真相」。以網路為媒介傳播的文字、相片、直播,並沒有成為事實的佐證,反而因為人人都能立即發表各式各樣各種言論,加劇了撲朔迷離,也激起不講理智的暴力獸性。火堆已經點燃,群情憤慨,勢必有人要被架上去活活燒死。你問是誰?當然就是試圖阻撓大搖大擺,橫在街上的「網路群眾」的任何人。
到後來,真相根本不再重要,甚至會有人開始問你,真相究竟是什麼?大概是在這樣的背景時空,「後真相」一詞應運而生。真理不會越辯越明,因為「事實已經變成了一份主觀的感覺,真相變得模稜兩可⋯⋯因為人們選擇相信」。

他人之死只是一場虛擬實境秀

虛擬世界走出數位,導致真實事件發生,但對於網上隔岸觀火的群眾,這起死亡或許只是一場虛擬實境秀,一次湊熱鬧的直播,一個茶餘飯後拿出來勸世的寓言,一部超能力好人殺死惡人的英雄電影。
人是善變且健忘的。人民向政客問責,明天執行死刑就轉移焦點。手搖杯店向你反對的政權低頭,日子久了你依舊被低價行銷吸引。在這個網路時代,政客若不失言,豈能吸引點閱?
反觀,苦幹踏實,代表「真實」的人,例如王艾菲,敘事就斷在「她擺了一個募款攤子,幫助逃跑移工的基金,門可羅雀,沒募到什麼錢」。她不再出現於故事意味著,在網路上,一旦沒有獲得任何焦點或注目,就等同消失,甚至可能沒有存在過。
換言之,這起直播畫面裡發生的死亡,群眾將在隔天忘得一乾二凈。世事如常運轉,網路上會繼續討論下個話題。

當我們在網路上談論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群島》全書近三百頁,一氣呵成,沒有任何章節區分,一開頭便指出,敘事者「我」只是作者啟動的帳號,儼然暗示透過網路傳播的故事,隨時可以展開,也可以隨手闔上。
它以Facebook為主,描摹社群網站的境況,並不會因為時下年輕人已經轉移至Instagram、抖音或更多為了不同需求而誕生的社群軟體,而不合時宜。相反地,作者胡晴舫精準捕捉到的社會動態與人心,至今依然日日上演,尤有甚者。人們持續用細心揀選的精緻華美相片,錄攝可愛唯美的極短片,在虛擬世界拼裝出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自己。
記得肉圓沒加辣家暴事件,導致後續的「鄉民正義」嗎?網路群眾的獵巫,透過留言、影片、私訊、肉搜,甚至出面堵人的方式,繼續虎視眈眈搜尋下一個受害者,喪鐘隨時可能在下個話題裡敲響。
近期的話題除了疫情之外,還有死刑執行、隨機殺人案、作家駱以軍的創作倫理、單口喜劇演員博恩的「性侵」段子⋯⋯當我們在網路上討論這些事情時,真的有觸及事件的本質嗎?抑或是只是另一隻孔雀開屏?尋求同溫層的安撫?找個目標發洩生活的不順遂?
事件本身重要嗎?經過是什麼?你的臉友支持你嗎?追蹤你的人有按讚嗎?唯一能確定的,大概是未來任何一種超強病毒的傳播速率,都比不上網路。
avatar-img
24會員
22內容數
和過去兩三年的役期比較,四個月的兵役似乎總被調侃成夏令營。我想在每一篇單兵戰鬥教練裡,描繪這四個月發生的事,希望你會隱隱約約察覺,營區裡外的生活,其實有一種深刻關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琪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遺忘是最大的威權。無聲地全面滲透日常,不須透過任何程序便拍板定案,緩慢確實地奪走記憶權。
此篇受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啟發,我想像一個現代版的東京物語可能發生的事。我認為有些事會隨時代改變,但人性不變。
回首歷史,你我都會認同,我們都不會是納粹的一員,不會成為盧安達大屠殺的加害者吧? 本文以試圖瞭解暴力、酷刑拷打或大屠殺的角度,讓讀者得知「去個人化」與「去人性化」如何嚴重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
熊仔在專輯《夢想成真》最後一章現身,道出創作核心:我就是神。
過年才能回娘家?《82年生的金智英》以平凡的日常勾勒現代普遍女性的處境,同時提出一個關鍵問題:是我還是社會病了?
遺忘是最大的威權。無聲地全面滲透日常,不須透過任何程序便拍板定案,緩慢確實地奪走記憶權。
此篇受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啟發,我想像一個現代版的東京物語可能發生的事。我認為有些事會隨時代改變,但人性不變。
回首歷史,你我都會認同,我們都不會是納粹的一員,不會成為盧安達大屠殺的加害者吧? 本文以試圖瞭解暴力、酷刑拷打或大屠殺的角度,讓讀者得知「去個人化」與「去人性化」如何嚴重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
熊仔在專輯《夢想成真》最後一章現身,道出創作核心:我就是神。
過年才能回娘家?《82年生的金智英》以平凡的日常勾勒現代普遍女性的處境,同時提出一個關鍵問題:是我還是社會病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受到高度關注的迪士尼真人化重製電影《時尚惡女:庫伊拉》,在受疫情影響而歷經延檔、撤檔,終於於八月底在臺灣的串流平臺上架。而繼《黑魔女:沉睡魔咒》、《黑魔女2》後,迪士尼再度將焦點放在高人氣的經典反派角色上,講述《101忠狗》系列中反派女魔頭庫伊拉的崛起。
Thumbnail
為什麼《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後面的劇情讓人失去興趣? 這次想舉一個比較反面的例子來聊角色和劇情設計。 《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是去年下半年一部題材新穎、與生活貼合的韓劇,講的是一群年輕人創業以及他們在當中所面臨與克服的問題,每一集的劇名還很有巧思的以創業會接觸到的專有名詞來命名
Thumbnail
在未來,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人力,你可能會因為你沒想過的原因取代,可能因為追逐不上眾人而離開。唯有寫作不會背叛你。不會就是不會,你也生不出來太多的東西...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企業與人才間的關係像是婚姻的演變:從恆久的承諾,變成了只是生命中的過程,雙方都無法從彼此的關係中獲得長期利益。 但人才未必要藉不斷尋覓機會或創業才得以實現自我價值,企業也可以借由更好的作法維繫與人才之間的關係,雙方都藉由為對方創造價值互蒙其利,讓本書教你如何以突破思維經營新時代聘僱關係。
Thumbnail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WOL大聲工作法》,自然而然地朝「個人品牌極大化」前進。
Thumbnail
現代社會的女生真的已經「很自由」了嗎?七十年前,張李德和得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七十年後,江鵝則要成為有教養的「淑女」。我們從《俗女養成記》原著的童年往事,搭配高中課綱新選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照見不同時代、身分的女子,如何一同在「乖女孩」的社會期待下,掙扎出能夠「做自己」的小小夾縫地帶。
Thumbnail
有關錢穆與當代新儒家的分歧,可以從<中庸新義>爭議和對《紅樓夢》的評價兩件事上窺見出。 概言之,錢穆「天資太高,個性太強,成見太深」,「常作直感地、片段地、望文生義的判定」,不論對《中庸》的解釋還是《紅樓夢》評價皆然。當代新儒家則傾向對文本作「分析性的關聯性的把握」,較能體貼原作者心意,作同情的理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受到高度關注的迪士尼真人化重製電影《時尚惡女:庫伊拉》,在受疫情影響而歷經延檔、撤檔,終於於八月底在臺灣的串流平臺上架。而繼《黑魔女:沉睡魔咒》、《黑魔女2》後,迪士尼再度將焦點放在高人氣的經典反派角色上,講述《101忠狗》系列中反派女魔頭庫伊拉的崛起。
Thumbnail
為什麼《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後面的劇情讓人失去興趣? 這次想舉一個比較反面的例子來聊角色和劇情設計。 《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是去年下半年一部題材新穎、與生活貼合的韓劇,講的是一群年輕人創業以及他們在當中所面臨與克服的問題,每一集的劇名還很有巧思的以創業會接觸到的專有名詞來命名
Thumbnail
在未來,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人力,你可能會因為你沒想過的原因取代,可能因為追逐不上眾人而離開。唯有寫作不會背叛你。不會就是不會,你也生不出來太多的東西...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企業與人才間的關係像是婚姻的演變:從恆久的承諾,變成了只是生命中的過程,雙方都無法從彼此的關係中獲得長期利益。 但人才未必要藉不斷尋覓機會或創業才得以實現自我價值,企業也可以借由更好的作法維繫與人才之間的關係,雙方都藉由為對方創造價值互蒙其利,讓本書教你如何以突破思維經營新時代聘僱關係。
Thumbnail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WOL大聲工作法》,自然而然地朝「個人品牌極大化」前進。
Thumbnail
現代社會的女生真的已經「很自由」了嗎?七十年前,張李德和得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七十年後,江鵝則要成為有教養的「淑女」。我們從《俗女養成記》原著的童年往事,搭配高中課綱新選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照見不同時代、身分的女子,如何一同在「乖女孩」的社會期待下,掙扎出能夠「做自己」的小小夾縫地帶。
Thumbnail
有關錢穆與當代新儒家的分歧,可以從<中庸新義>爭議和對《紅樓夢》的評價兩件事上窺見出。 概言之,錢穆「天資太高,個性太強,成見太深」,「常作直感地、片段地、望文生義的判定」,不論對《中庸》的解釋還是《紅樓夢》評價皆然。當代新儒家則傾向對文本作「分析性的關聯性的把握」,較能體貼原作者心意,作同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