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iyee | 香港人泰國社企作戰實錄 — Do Good & Do Wel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在泰國工作後最大感悟:理想再宏大、任務再有意義,沒有穩建的收入流 (revenue streams),根本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因緣際會遇上居泰港人 Hoiyee ,才發現泰國社企圈發展得比想像中前。很喜歡社企 Local Alike 的 business model ,理念好的項目比比皆是,自己覺得最值得參考的是其 diversified revenue streams (政府資助/比賽獎金/B2B/B2C),增加資源發展之餘亦分散風險。即使現在遇上疫情突襲,多年積殻防飢大派用場,依然有空間發揮初創魂立即變陣,不至於手停口停。

讓我們看看他們團隊如何在改變世界 (do good) 的同時,確保自己財政穩建發展 (do well),以及在武肺疫情下的靈活變陣對應。
居泰港人Hoiyee Yick @ Local Alike
Hoiyee是小妹惟一認識在泰國本地公司上班的香港人朋友。
說到出走的緣起,她考量的不是自身收獲,而是對世界的改變:「當年做背包客到過發展中國家,體會到貧窮問題並非源於人民不夠聰明或努力,而是制度不公。我作為香港人很幸福,物質不缺、視野廣闊,希望可以為他們做點事情。」
二OO八年來泰,十二年間,Hoiyee 先在泰南NGO前線做扶貧工作,其後到曼谷加入社企 Local Alike ,以「社區為本旅遊」(Community-based Tourism) 促進村落在地文化交流傳承及經濟發展,一直緊記「推動社會公平」的初心。

NGO VS 社企

從大學畢業到來泰國的頭七年,Hoiyee 一直於 NGO 工作。明明已經走在最前線,但她無奈工作只限於「授人以魚」,沒有「授之以漁」。

「在泰南時,我們不斷到學校教中英文。雖然改善了教育,但卻無助年青人生計,99.9% 畢業生都是一如既往成為漁夫。也許訓練他們成為更優秀的漁夫,或者教授其他技能反而來得實際。」Hoiyee 慨嘆 NGO 很多時候無法持續有效解決受眾的問題,而且財政上依賴捐款,有礙長遠自主發展。因此,她開始研究社企的營運模式,期盼企業家思維 (entrepreneurship) 帶來新景象。
Local Alike: 社區為本 村民自主
直到在 2015 年,Hoiyee 加入了理念一致的社企 Local Alike 。旅遊業是泰國經濟重要支柱,但超過 85% 的旅遊收益會落入城市商人口袋,只有 15% 分給村落在地社區。Local Alike 的理念是將「社區為本旅遊」(Community-based Tourism) 帶入村落,增加在地收入,長遠改善整體發展。
Local Alike 並非旅行社、或者像 Klook 一般的旅行體驗銷售平台,其角色比較像 startup 界的育成者 (incubator) 。他們走進村落聆聽村民需要及意願,灌輸一些思考模式及經營概念 (例如 sustainable tourism、design thinking...) ,然後一起打造最代表當地的獨特旅遊體驗。從市場定位、編定行程、接待旅人、收支分配、到建立社區發展基金,Local Alike 只是從旁協助,村民高度自主,最後更可獲得旅遊收入 75% 。
如何 Do Good & Do Well ?
Local Alike 任重道遠,但如何在拯救世界 (do good) 的同時確保自己財政上可持績發展 (do well),這才是關鍵。究竟,收入從何來?
「 Local Alike 是幸運的。第一,泰國政府及企業對社企有很多支援;第二,我們創立於社企剛冒起的時候,佔了先機。2012年至今,拿下不少社企/初創基金及獎項,獎金總額大概有過億泰銖。」Hoiyee 透露。

或許你會疑問,靠比賽贏得獎金,那跟 NGO 寫計劃書拿捐款不是同出一轍嗎?No No!這些比賽,除了提供資金、還有媒體曝光、以及最重要的營商人脈及資源。
「 2014年的 AIS The Startup 可算是我們第一個轉捩點,獎金不算多,但幫助我們打進了泰國B2B市場。而 Booking.com Booster 就是近年比較大的獎項,獎金超過一千萬泰銖,媒體曝光為我們帶來不少國際合作機會。」
至於旅遊體驗本業收入,主要是來自本地 B2B 及國際 B2C 市場 。「 Local Alike 的體驗通常比較遙遠、交通成本高、而且不會同時接待太多旅客,人均收費比較高,本地泰國人未必有興趣。所以主攻大企業 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SV (Creating Shared Value) ,以及外國高消費高教育水平的旅人。我自己主要負責尋找海外志同道合的夥伴,將其他國家的「社區為本旅遊」體驗放上我們平台。」
事實上,Local Alike 非常有生意頭腦,懂得以商界比較新的 CSV 贏得企業客戶。Air Asia 早期一直以 CSR 支持 Local Alike,會報團組織員工旅行及派出空姐空少到村落教英文。後來,Local Alike 想到與 Air Asia 有重疊客戶群,建議合作開拓清萊新體驗。Air Asia 得到賣點加開新航線,Local Alike 獲得資金及宣傳,在地村民亦從而得到穩定旅遊收入,是三贏的 CSV 例子。
武肺危機處理:泰國人的變變變
意念再好、經營模式再完善,也要面對危機。一個武漢肺炎,將全球旅遊業推至冰河時期,泰國更於三月廿六日進入緊急狀態,Local Alike 幾乎 100% 預訂被取消。他們團隊預視到本地 B2B 與國際 B2C 市場將會一片死寂,立即合力發揮初創魂,用一星期將公司業務完全變陣,轉戰本地 B2C 市場 :一、網上銷售各地本土特式產品;二、Local Aroi 本地便當速遞(註:Aroi 為泰文『好味』);三、平價預售旅遊體驗 及 四、重回找撥款/參加比賽之路。
「那一星期是瘋狂的,但我們都沉醉於開創的熱忱。沒有人知道成功之道,但坐以待斃卻是死路一條。」我在Hoiyee眼中看到堅定決心。
Local Alike 應變之快、對策之準,實令小妹深感佩服。這大概就是企業家精神。Su Su!加油!
Photo Credit: Hoiyee & Local Alik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untie Kat最愛看建築設計,拜訪有趣的創作人。言談間總覺得文化界經營很困難。小妹常常思考,文創界可否出現如tech startup世界的創意資源庫。身邊卧虎藏龍,所以決定出賣朋友,以訪談記錄他們實戰血淚,同時介紹一些學習平台/工具/資訊。
Auntie Kat最愛看建築設計,拜訪有趣的創作人。言談間總覺得文化界經營很困難。小妹常常思考,文創界可否出現如tech startup世界的創意資源庫。身邊卧虎藏龍,所以決定出賣朋友,以訪談記錄他們實戰血淚,同時介紹一些學習平台/工具/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知名泰國甜點餐飲店啊蕊茶泰ChaAngThaiNa的創業故事和心得分享。店家秉持高品質與獨特風味成為許多甜點愛好者的心頭好。閱讀後可瞭解店家的位置資訊和營業時間,並邀請人們支持這位充滿熱情的創業家。
Thumbnail
亞洲跨國集資平臺MYFEEL今年度海外員工旅遊於泰國進行,此次地點除經全體同仁意願票選最高票外,也預告著將推出的新跨國集資專案。展現其進軍東南亞市場決心,將推出臺灣、日本、馬來西亞、泰國,首次跨四國的集資連動專案。自日本上市公司DLE集團併購後,大力推動亞洲跨國據點的發展。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專訪 台灣福斯商旅總裁巫詩棻、行銷處長丁維翰 台灣福斯商旅:最遙遠的距離 亞洲—15週年至尊榮譽大獎 – 廣告主 亞洲—最佳品牌内容獎-優異 廣告主/媒體代理商/廣告代理商: 台灣福斯商旅/奇宏策略媒體PHD Taiwan/IDEATA異言堂廣告 文/編輯部 圖/Yahoo
曾經受僱於一家台泰合資的水產公司,所以在泰國工作過兩年,在泰國認識了不少朋友! 兩年後,公司上軌道了,逃不開華人的歷史規律,兩邊的資方開始有矛盾了!只是在資方還沒撕破臉前,勞資糾紛就莫名其妙的發生了! 泰國的朋友希望我一起主動離職,因為威脅力度才夠大,問題是我要離職,也是要先飛回台灣才能離職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入住曼谷The Yard Hostel Bangkok青旅的某個晚上,作者與一位女士S小姐在討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得。作者透過這次旅行,思考著工作的意義和生活方式,並表達了對於平衡生活的追求。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知名泰國甜點餐飲店啊蕊茶泰ChaAngThaiNa的創業故事和心得分享。店家秉持高品質與獨特風味成為許多甜點愛好者的心頭好。閱讀後可瞭解店家的位置資訊和營業時間,並邀請人們支持這位充滿熱情的創業家。
Thumbnail
亞洲跨國集資平臺MYFEEL今年度海外員工旅遊於泰國進行,此次地點除經全體同仁意願票選最高票外,也預告著將推出的新跨國集資專案。展現其進軍東南亞市場決心,將推出臺灣、日本、馬來西亞、泰國,首次跨四國的集資連動專案。自日本上市公司DLE集團併購後,大力推動亞洲跨國據點的發展。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專訪 台灣福斯商旅總裁巫詩棻、行銷處長丁維翰 台灣福斯商旅:最遙遠的距離 亞洲—15週年至尊榮譽大獎 – 廣告主 亞洲—最佳品牌内容獎-優異 廣告主/媒體代理商/廣告代理商: 台灣福斯商旅/奇宏策略媒體PHD Taiwan/IDEATA異言堂廣告 文/編輯部 圖/Yahoo
曾經受僱於一家台泰合資的水產公司,所以在泰國工作過兩年,在泰國認識了不少朋友! 兩年後,公司上軌道了,逃不開華人的歷史規律,兩邊的資方開始有矛盾了!只是在資方還沒撕破臉前,勞資糾紛就莫名其妙的發生了! 泰國的朋友希望我一起主動離職,因為威脅力度才夠大,問題是我要離職,也是要先飛回台灣才能離職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入住曼谷The Yard Hostel Bangkok青旅的某個晚上,作者與一位女士S小姐在討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得。作者透過這次旅行,思考著工作的意義和生活方式,並表達了對於平衡生活的追求。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