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寫障礙+繪圖被當,看龐畢度中心建築師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甚至和英國皇室對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個障礙讓我很早就體認到,團體合作、創意協同的力量,會比單打獨鬥的高成就者更為強大。」
2007普利克茲獎建築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獎、經典建築巴黎龐畢度中心建築師……這些閃亮的稱號讓我們很常忽略了理查.羅傑斯這位偉大的建築師一路走來的諸多艱辛。他經歷過動亂的戰爭時期,也因為讀寫障礙而飽受霸凌,甚至曾經想自殺;到了大學,又差點因為繪圖太差而被要求轉系。
但這些阻礙都成了他成長的養分,他這一路上不斷翻滾、找尋並實現自己的正義,他在建築與社會公義之間開拓了更多可能,甚至還嗆聲查爾斯王子……

被霸凌+讀寫障礙,還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我在熟讀牢記方面有問題,讓我的求學生涯非常悲慘。從六歲到十八歲,我每天早上都背誦主禱文(Lord's Prayer),但不管多努力,卻總是記不住。現在,我們對這種學習困難有個名字,叫讀寫障礙,但在當時,人們只覺得你就是笨。
我父母和許多移民一樣,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花了僅有的錢讓我去上私立學校。但金斯伍德是個殘酷又不公平的地方,充斥著任意的處罰和虐待。校長的信仰基石似乎就是不打不成器,這裡對任何小孩都是可怕的經驗,對患有思鄉病的六歲義大利男孩尤其恐怖。2014 年時,我重新造訪了金斯伍德莊園學校,諷刺的是,那所童年時期讓我失望不已的學校,如今竟然設了一個新中心專門教導讀寫障礙的兒童,這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啊!
小時候的理察與他母親(圖/《建築的夢想》)
罹患讀寫障礙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我們可能無法適應傳統的教學方式,但有些讀寫障礙者會強化自身的視覺技能,還有 3D 思考能力。以我為例,這個障礙讓我很早就體認到,團體合作、創意協同的力量,會比單打獨鬥的高成就者更為強大。
曾有人問我,讀寫障礙是否讓我變成更好的建築師。我無法確定這是否屬實,不過這項障礙確實會把一些職業排除在外,讓你更加專注在你能做到的事情上。它界定出一塊可行的區域,還有不可行的區域。我很幸運能找到這項專業,讓我可以和其他人攜手合作,做出成果。但許多小孩不像我這般幸運;他們的前途硬生生被狹隘的教育系統和缺乏支持給摧毀。
今天,情況有了改變。我在上議院的樂趣之一,就是和有讀寫障礙的孩童及其父母碰面,觀察良好的教學以及地方當局的支持可以創造出多大的不同。

校長對我說:不如轉攻家具設計吧

喬琪和我是在艾普森相遇,我們在那裡形影不離。我進 AA(建築聯盟學院), 一年後,她也不顧父親反對,開始在 AA 就讀。喬琪在學識上對我的影響很大,而她在繪圖上給我的幫助,大概是我沒被 AA 退學的唯一原因(這並不是她最後一次拯救我的生涯)。她活潑聰明,還閃耀著野性火花。經歷過多次的高潮低潮之後,我們在我唸 AA 的第三年結束時分手,但還維持朋友關係;她曾短暫在四人組裡工作,後來還幫我設計了河餐廳(River Café)的景觀戶外以及皇家大道(Royal Avenue)住宅的屋頂陽台。
我在 AA 最早的幾篇報告很悲慘。我的繪圖沒有改善,書寫方面的表達能力也很貧乏。我的四年級得重修。學校校長麥可‧派崔克 (Michael Pattrick)在報告中承認我的熱情,但不太相信我有能力勝任建築師的工作。他甚至建議我轉攻家具設計─完全忽略繪圖能力對家具設計師就跟對建築師一樣重要,甚至更要緊。
史密森夫婦與他們設計的作品(圖/《建築的夢想》)
到了最後一年,事情有了轉變,或說改變接連發生。彼得‧史密森擔任我的導師,雖然我認可厄內斯托對歷史連續性的信念讓他不以為然,但自從他克服這項偏見之後,就變成我的強力支持者,我還得到其他優秀老師的支持。
當時還有一種戰後的文化冰凍感終於解凍的感覺。1956 年,白教堂藝廊(Whitechapel Gallery)展出以史密森夫婦、理查‧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和愛德華‧包洛奇(Eduardo Paolozzi)為主角的「這就是明天」(This is Tomorrow),這個展覽帶給我們許多啟發。
我的繪圖技巧也在喬琪的協助下有了進步,我以城市未來為主題寫出我的第一篇論文。我的畢業專題是一所符合威爾斯特殊教育需求的小學,設計宗旨是讓孩童可以參與建築的過程。這所學校反映出當時剛剛萌芽的對於社會建築的關注,史密森在我的計畫報告中指出,「能顧慮到建築物對人們可能產生的效應,也關注到內部的形狀」,因此把畢業專題獎頒給我。

不服保守權威,和英國威爾斯王子對尬,結果……

雖然倫敦市的態度正慢慢改變,但這個膝反射的遺產遊說團體卻已經在一個更古老的英國機制裡找到他們的鬥士。1984年,查爾斯王子受邀在漢普頓宮舉行的晚宴上發表講話,慶祝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成立一百五十周年。查爾斯王子說了幾句冷淡的讚美之後,就開始分享他的長篇大論,反對阿倫斯、波頓和柯拉勒克事務所(Ahrends, Burton and Koralek)設計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增建案:
這項設計竟然不是讓國家藝廊優雅的立面得以延伸,讓圓柱與圓頂的概念更加完善和延續,反而讓增建的部分看起來像是市立消防局,還配上裝有警報器的塔樓。如果你把整個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拆掉,再由單一建築師重新設計整體的配置,那我就比較能理解這種高科技的走向,但現在他們的提議,簡直像是在一位備受歡迎又優雅的朋友臉上,搞出一個大爛瘡。
這攻擊令人驚訝,不僅對賓客無禮,在建築上顯得無知,還否認了不同時期的建築物彼此和諧共存的可能性,事實上,在所有最偉大的歷史城市裡,它們都是可以共榮共存的。阿倫斯、波頓和柯拉勒克對國家藝廊增建案的提議,在形式和材料使用上都是現代的。如果認為擴建國家藝廊的唯一方式,就是要模仿原來平坦的古典立面,這樣只是搞不清和諧與拼貼的差別。
在我們出去吃晚餐的路上,查爾斯王子停下來,問我剛剛是否有聽到他的談話。「是的,我聽到了,」我說:「但我不同意。我知道您很喜歡雷恩的建築,但是在雷恩的時代,他是一位現代建築師。根據您的邏輯,雷恩應該用中世紀晚期的樣式來擴建漢普頓宮,才能搭配原本的都鐸式建築,根本不該帶入他那種有所收斂的巴洛克風格。其實,我們現在也差不多是處在兩種尖銳對比的樣式交叉點,但在我看來,它們之間的對話相當成功。
1989年寫在《泰晤士報》的長文<拉倒王子>(圖/《建築的夢想》)
但查爾斯王子繼續干預。1987 年,我們正在為主禱文廣場準備一項總體規劃。競圖公布之後,查爾斯王子隨即在市長官邸發表演說。他大力抨擊計畫書和競圖提案,還非常不恰當地拿戰後建築與納粹空軍做比較:「這還得歸功於納粹空軍:當年它炸掉我們的建築物時,除了瓦礫之外,並沒用更惹人厭的東西取而代之。」
我在《泰晤士報》上寫了一篇長文,指出這是一種可怕的誤用特權,甚至是誤用王權,來干擾公共事務,以皇家身分高傲發言,但拒絕讓自己的看法接受測試和挑戰。自從查爾斯王子攻擊阿倫斯、波頓和柯拉勒克事務所的國家藝廊計畫案後,他們從未完全恢復;這家英國最棒的現代建築事務所,就這樣退縮下來,無法完成更多精心構思的建築物。
而在幕後進行的討論、耳語和暗示,甚至比公開的聲明更加惡劣。除了主禱文廣場之外,查爾斯王子可能還害我們丟了維多利亞的雄鹿廣場(Stag Place)案,以及皇家歌劇院的重建案,這兩個案子我們都得到精采的回應與祝賀,但也被告知「風險太大」和「層峰有敵人」。
我不認為查爾斯王子了解建築。他以為建築是固定在過去的某一點上(對他而言就是古典主義──一個奇怪的選擇,因為這種樣式在英國的根基並不深厚),而不是一種會與時俱進的科技與材料語言。但只要他不參與辯論,他的意見是對是錯根本就沒差。身為特權者,他實在不應該利用地位來危害與他意見不同者的生計。
(摘錄自Richard Rogers《建築的夢想》,原點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點出版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公共空間是一種人權,就像人民有權利得到像樣的健康照護、食物、教育和住所。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權利從家中窗戶看到綠樹。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坐在自家的門廊或附近廣場的長椅上。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在幾分鐘內走到一座公園,在那裡散步,和小孩玩耍,或是享受季節的更迭。
性別意識、種族歧視都是一直以來備受社會討論的話題,近期又更是因為南韓的N號房事件與WHO秘書長譚德賽等等吵得沸沸揚揚。為什麼這些議題總是不斷地重複呢?正是因為他們無處不在!甚至連我們熟悉的電影,其實也無聲無息地「置入」了某種特定思想…… (圖/《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
文/威廉‧M‧艾克斯 架構糟糕=萬劫不復。架構情節真的很簡單──呃,好吧,沒那麼簡單,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那每個編劇都能住進靠編故事賺錢買的大房子裡了。你的故事必須「關於」某事,這就是你的主題。在電腦上把它打出來,一直盯著它。不管你的主題是什麼,你的主角必須自始至終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不執著於大城市街的「初心者」旅人,對日本有著更多好奇,不妨跟著旅日作家張維中來一趟老派風情的「水街小鎮」輕旅行,從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出發,只要搭車90分鐘以內,出站15分鐘步行範圍,就能讓你在舒適的時間,恰好的距離,置身於小小的遠方……
《建築的夢想》(A place for all people)為龐畢度中心、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師Richard Rogers 的親筆自傳,從小時候的建築啟蒙談起,訴說歷經戰禍、患有讀寫障礙、「天生不是學建築的料」的他,如何成為今天得以撼動整座城市的世界級建築師。
公共空間是一種人權,就像人民有權利得到像樣的健康照護、食物、教育和住所。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權利從家中窗戶看到綠樹。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坐在自家的門廊或附近廣場的長椅上。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在幾分鐘內走到一座公園,在那裡散步,和小孩玩耍,或是享受季節的更迭。
性別意識、種族歧視都是一直以來備受社會討論的話題,近期又更是因為南韓的N號房事件與WHO秘書長譚德賽等等吵得沸沸揚揚。為什麼這些議題總是不斷地重複呢?正是因為他們無處不在!甚至連我們熟悉的電影,其實也無聲無息地「置入」了某種特定思想…… (圖/《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
文/威廉‧M‧艾克斯 架構糟糕=萬劫不復。架構情節真的很簡單──呃,好吧,沒那麼簡單,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那每個編劇都能住進靠編故事賺錢買的大房子裡了。你的故事必須「關於」某事,這就是你的主題。在電腦上把它打出來,一直盯著它。不管你的主題是什麼,你的主角必須自始至終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不執著於大城市街的「初心者」旅人,對日本有著更多好奇,不妨跟著旅日作家張維中來一趟老派風情的「水街小鎮」輕旅行,從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出發,只要搭車90分鐘以內,出站15分鐘步行範圍,就能讓你在舒適的時間,恰好的距離,置身於小小的遠方……
《建築的夢想》(A place for all people)為龐畢度中心、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師Richard Rogers 的親筆自傳,從小時候的建築啟蒙談起,訴說歷經戰禍、患有讀寫障礙、「天生不是學建築的料」的他,如何成為今天得以撼動整座城市的世界級建築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是 RePresent溫柔讀書會電子報的內容,分享我在凱米颱風假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影片,是Hahow上一門課「英雄之旅」的老師—子威錄製的。這部系列總共有四集,以班傑明.富蘭克林為主人翁,講述他的人生故事,也擴充了我對早期美國歷史的認知。 Benjamin Franklyn曾以Poor Ric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在梭羅的時代裡,科學界對於樹的研究還不那麼透徹,他秉持著自己的好奇心,深入徜徉於樹林之中,與樹木心意相通地共生共存,讓他提出許多超前當代認知的研究發現,並且大大影響了梭羅的人生哲學觀 — 樹雖然不能移動、不能說話,但是他們不卑不亢地屹立著,透露著最真實的自然與生命原理,給懂得欣賞的大地萬物。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本書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yne)是名建築師且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本書不僅回顧了德希達實際參與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1983–98)建築設計的討論過程,還說明了德希達的思想含義,如何以建築的方式被實踐。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學習障礙者面臨著閱讀、記憶、理解等困難,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本文探討學習障礙的特徵、困難以及社會對學障生的偏見,呼籲尊重不同的個體,關注弱勢群體,並介紹相關社會政策。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是 RePresent溫柔讀書會電子報的內容,分享我在凱米颱風假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影片,是Hahow上一門課「英雄之旅」的老師—子威錄製的。這部系列總共有四集,以班傑明.富蘭克林為主人翁,講述他的人生故事,也擴充了我對早期美國歷史的認知。 Benjamin Franklyn曾以Poor Ric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在梭羅的時代裡,科學界對於樹的研究還不那麼透徹,他秉持著自己的好奇心,深入徜徉於樹林之中,與樹木心意相通地共生共存,讓他提出許多超前當代認知的研究發現,並且大大影響了梭羅的人生哲學觀 — 樹雖然不能移動、不能說話,但是他們不卑不亢地屹立著,透露著最真實的自然與生命原理,給懂得欣賞的大地萬物。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本書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yne)是名建築師且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本書不僅回顧了德希達實際參與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1983–98)建築設計的討論過程,還說明了德希達的思想含義,如何以建築的方式被實踐。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學習障礙者面臨著閱讀、記憶、理解等困難,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本文探討學習障礙的特徵、困難以及社會對學障生的偏見,呼籲尊重不同的個體,關注弱勢群體,並介紹相關社會政策。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