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法鼓山的方向-理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法鼓山的理念

  • 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 一念清淨,一念見淨土;念念清淨,處處淨土。

四眾佛子共勉語

  • 信佛學法敬僧
    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佛所體悟到的人生宇宙的道理,和佛所經驗到的修行離苦的方法。僧,出家的形象和生活就是一種離欲及解脫的象徵。
  • 三寶萬世明燈
    佛、法、僧。
  • 提升人的品質
    品格、品德、氣質。
  • 建設人間淨土
    從自己做起。
    增一阿含經:佛世尊皆出人間。
    四分律:佛陀初度五比丘,便叮嚀他們要分頭遊化人間。
    維摩經: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大般若經:饒益眾生,即是嚴淨佛土。
    華嚴經:初發心時,變成正覺。
    法華經: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
    宗錄鏡:一念與佛的慈悲和智慧相應,此一念即已成佛。
    不燒冥紙少燒香,不要放生要護生。
  • 知恩報恩為先
    人家如何幫助我,我也要如此助人,而且要付出更多,來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影響世人,這就是報恩。
  • 利人便是利己
    利了人才能真正可靠的利己。
  • 盡心盡力第一
  • 不爭你我多少
    從佛法的觀點看,表面的長短多少是不重要的,但問自己盡心盡力了沒有。
  • 慈悲沒有敵人
    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無敵,無敵就是心中沒有敵人,沒有過去的仇恨,也沒有現在的冤家,更不製造未來的對頭。
  • 智慧不起煩惱
    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
    佛法是講因果及因緣的,講因果,凡事不會怨尤;講因緣,凡事不會強求。那還會煩惱什麼?
  • 忙人時間最多
    生命寶貴、珍惜時間,就會善用時間,不知生命可貴、不懂時間無價,就不爭去時間。
  • 勤勞健康最好
    健康是指身心正常,少病少腦,活得積極而又愉快自得。
  • 為了廣種福田
    敬田-三寶恩、國家恩、父母恩。
    悲田-眾生、窮人、病人。
  • 那怕任勞任怨
    任又可稱為忍,就是負責擔任和忍辱負重。
    學佛的人要以慈悲為父、智慧為母,精進為鎧甲、忍辱為披衣。
  • 布施的人有福
    布施,是度眾生最好的方法,也是修行菩薩道的基礎方法,更是無盡藏的存款方法。布施可以分成財施、無畏施、法施等三種。
  • 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 時時心有法喜
    一個人當他已經知道歸宿在何處的時候,便可以放心、安心了。
  • 念念不離禪悅
    禪悅是指心念的安定、平衡、平靜、和平的意思。
  • 處處觀音菩薩
  • 聲聲阿彌陀佛

法鼓山的學佛路

  • 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
  • 謙虛、慈悲、關懷,就是佛法。

法鼓山的弘化精神

  • 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法鼓山的弘化方針

  • 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
  • 佛陀本懷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精神。

法鼓山的弘化方法

  • 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 各個層次的提昇人品、關懷人間的教育。

四種環保(四環)

  • 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

心五四

  •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提升人品建立新秩序的主張。
  • 四它,解決人生困境的主張。
  • 四要,面對煩惱安定人心的主張。
  • 四感,幫助自己成就他人的主張。
  • 四福,增建全人類福祉的主張。

心六倫

  • 家庭倫理。
  • 生活倫理。
  • 校園倫理。
  • 自然倫理。
  • 職場倫理。
  • 族群倫理。

法鼓山的選舉觀

  • 超越種族、國家的立場。
    我們可以從佛陀的事蹟來看,當他由化到那個國家,就幫助那個國家,並告訴國王如何安定人心、治理國家、愛護人民。因為佛法世給普天下所有人用的。
  • 關心而不干預的態度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勉勵每個人去投票,表示我們對政治的關心。
    民主基本的素養就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卻不強制他人一定接受,並且要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想法。

人生佛教到人間淨土

  • 倫理的實踐
    所謂的倫理就是在彼此互動的關係中,盡一已之責。
  • 道德的實踐
    五戒、十善
  • 正覺的實踐
    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四攝、六度

法鼓山的四大堅持

  • 堅持理念
  • 堅持三大教育
  • 堅持四種環保
  • 堅持漢傳禪佛教

法鼓山的法統

  • 按現在的法脈往下走,在執行來講,僧團有僧團的作法,護法系統有護法系統的作法,兩者都有明確做法。護法體系是護持僧團來弘揚法鼓山的理念,所有參與的人,只有奉獻,沒有權力。
raw-image



書名:法鼓山的方向-理念

作者:聖嚴法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龎演向的沙龍
15會員
63內容數
龎演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8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Thumbnail
2021/07/08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Thumbnail
2021/06/28
舉止像個禪師或談論何謂禪師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成為禪師卻相當困難。
Thumbnail
2021/06/28
舉止像個禪師或談論何謂禪師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成為禪師卻相當困難。
Thumbnail
2021/06/19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2021/06/19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儻ㄊㄤˇ〔倘若〕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往生也。 〈續編上冊 復金益平居士書二〉 〈續編上冊 復費範九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儻ㄊㄤˇ〔倘若〕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往生也。 〈續編上冊 復金益平居士書二〉 〈續編上冊 復費範九居士書〉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Thumbnail
念佛要得力,就要看大家是否發心下功夫!從我們虔誠的心發出來,正念提起,就能做到。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能生萬法。只要正念提起,虔誠的念佛,佛號就自然的發出來。不是說還要怎麼學、怎麼念的,因為自性本來就具足、本來就清淨、本來就不生滅、本來就不動搖的。
Thumbnail
念佛要得力,就要看大家是否發心下功夫!從我們虔誠的心發出來,正念提起,就能做到。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能生萬法。只要正念提起,虔誠的念佛,佛號就自然的發出來。不是說還要怎麼學、怎麼念的,因為自性本來就具足、本來就清淨、本來就不生滅、本來就不動搖的。
Thumbnail
「悲智和敬」四個字為法鼓道風 法鼓山僧眾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
Thumbnail
「悲智和敬」四個字為法鼓道風 法鼓山僧眾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之前幫忙結緣經書到大陸一間有名的道場,認識了該道場的一位師姐。她從小生長在澳門學佛的人家,自己對佛法也深信,且每日有唸誦《藥師經》的習慣。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之前幫忙結緣經書到大陸一間有名的道場,認識了該道場的一位師姐。她從小生長在澳門學佛的人家,自己對佛法也深信,且每日有唸誦《藥師經》的習慣。
Thumbnail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Thumbnail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