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代社會中的理性》—民主、世俗、理性

更新於 2020/05/2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致謝微批 Paratext予以刊登本文
來自Charles Taylor演講所編輯而成的本書處理了三個重要的觀念:民主、世俗以及理性。民主指涉為何?又為何是一個近乎無可置疑的概念?世俗對於民主的基礎—個體的誕生—有何影響?理性與世俗的關係為何?

所謂的民主其實是具有歧義性的,雅典時期的民主可以稱作我們所認知的「直接民主」,而18世紀末的民主則是我們所認知的「間接民主」,在古希臘時期對於民主甚至是持有拒斥的態度的,而這是因為原先的人民概念(people, demos, populus)不如同我們所理解的廣義中社會內的所有成員,而是指非精英階層的「平民」,進而斯時的民主體制指涉的正是這樣的人來統治菁英。

然而現代的民主的意思則是權力歸屬於人民,人民為被統治者的同時,也是統治者,而這個權力是最高且絕對的「主權(sovereignty)」,而會產生這樣的民主觀—主權的移動—也來自於對於王權的反抗,最初的主權是歸於君王的,是來自於人民的革命才將主權扯下釋放給所有人。在這樣的框架中,人民作為一個共同體必須要有一個相通的意志,而這就是盧梭所說的「普遍意志(general will)」,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正是聲稱促成了法國大革命的文本,而法國大革命也正是我們認知當代民主的起源,雖然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指出其實事件過後也不過是原先體制的復態,雖然其後也迎來了拿破崙的君主制。

但是民主為何像是一個無可置疑的概念?似乎是當代沒有任何疑慮同意的一個政治體制?甚至就連福山也在上世紀末冒險作出了歷史終結的預言。民主吸引人正是在其中的法治(rule of law),所謂的法治並不是依法而治(rule by law),所謂的依法而治可以理解成執法者即如同艾希曼遵從希特勒的命令行事一般,不論這個規範是否具由合乎其後應有的原則。所謂的法治是除了法律作為社會成員的行事準則之外,法律更必須合乎某些原則的檢驗,例如權力分立以及基本權的保障,這是當代憲政國家的基礎。而法治正是因為在保障自由的同時,也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某種程度上處理了佛洛姆指出的自由與安全的悖反命運,但最重要的是在法治國家中有「問責性(accountibility)。無論在任何政治社會中皆可能有人受害,然而在一個法治國家中可以透過司法程序予以咎責,進而將權利予以回復或賠償,這就是法治國家的特徵,更且由法治所確立出的統治者選拔制度,也使得人民的利益不會被完全的忽視。

但要成就民主需要什麼?作者提出了四個條件:認知自己是集體能動性的一部;集體透過主體的決定是透過制度與程序生效;對非毀滅性衝突的模式有共識;民主國家有權力與使命用國家力量改變社會。而集體能動者即為前述主權轉移過程中,人民所產生出的一種集體人格,稱作集體能動者(collective agency),但如何有對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認知?人民又如何共同行動(集體能動者的行動)?關於認知,「政治認同」(political identity)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而每個社群中對於這點的認知會因為對「為了什麼、誰?」這個問題的共識而有所不同,這也區別出不同的群體,而在其中經常涉及的是政治社會中的基本原則(例如民主、自由),其他則為歷史、語言或宗教傳統,而當代國家的誕生必須要歷經的是歷史認同的重新定義,這就是國族的創造。關於行動,必要的則是「信任(trust)」條件的存在,信任彼此對於衝突的解決方式,信任彼此對於議題的溝通與討論,因為民主國家中任何議題都會產生衝突,而這是因為多元化以及包容特質的緣故,且也只有菁英階級的地位不容挑戰時才不存在衝突,惟這樣的社會中是流動停滯的。

但當代的民主的根本基礎-或說始自《利維坦》的現代國家的建立—在於原子式的個人。又,個人是自由的行動者,所以「同意(consent)」以及基於同意所訂定的契約才會是統治的基礎,也就是說,基於道德義務將會衍生成為政治義務:在守諾是一項道德原則的情況中,契約也將成為具有約束力的政治義務根源,也因此,人民的共同意志才成為正當性的來源。然而,問題在於我們真的是自由的行動者嗎?

自由的核心在於理性,但現代的理性與過往的理性是不同的,現代的理性在本書中的用語稱作「單在理性(reason alone)」:「這種理性不需要任何由神聖啟示給予的額外前提,或任何其他號稱具有超驗性的根源。」,也就是說神啟(Revelation)不再是人類生活的指引,世界的認識是完全以此世的方式為之。是這個理性在18世紀讓「個人」脫胎於群體、家族,殺死了上帝進而成為自己生命中規則的創造者,更進而在20世紀中更成為了意義賦予的存在,這個理性即為「世俗化後的理性(secularized reason)」。所謂的「世俗」原先是與「神聖」在時間的向度上作為相對概念的,但在經驗與超驗的區分中發展出相對於超驗領域中的自足經驗界,再更進而對超驗拒絕,讓世俗成為真實,超驗成為人造。這樣的演變讓世俗與神聖的概念從原先具有內在關聯,變成非此即彼的矛盾概念。而也是在世俗化的過程中,讓神聖的事物—宗教區別於國家,進而宗教被推擠出政治空間之外。宗教不再位於公領域,這是私人信念的問題,而這也是理性的成就,而理性的18世紀正是我們認為的啟蒙(enlightment)。

在這樣的世俗化過程中,禁止強迫任何人信仰或不信仰特定宗教、不同信仰的人皆為平等,沒有信仰是特出的,國家也必須中立、進行討論時必須要傾聽與參考意見,這三點成為主要要求,而這對應到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這驅逐宗教的過程也稱作現代化—或用韋伯的說法:除魅(disenchantment),而也是在現代化之後讓自由主義的國家中立性概念產生。中立性(neutrality)的概念不只在宗教領域中有所適用,在任何基本立場上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例如對於生命的價值而言,根本的證成理由可能來自康德主義所主張的理性行動者尊嚴、或是起自邊沁的效益主義者所主張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依據、又或是基督徒從人是上帝依其形象所造的起點出發。但無論何者,基於國家中立性的概念讓國家不支持也不反對特定的論據,尤其,同時也是對於個體的尊重。

除魅的啟蒙時代帶來了諸多優點,尤其讓現代社會超越過往時間中無數社會的發展,但啟蒙的迷思正在於似乎其只帶來利益而毫無一弊,雖然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種作者所說的「啟蒙迷思」,但啟蒙的絕對性卻隨著幻象越趨穩固。隨著啟蒙而來的民主,也並未成為政治體系的終點,除了共產主義或極權體制並未消失,卻以更進化的形式存在於現世,在西方世界中也存在著龐大的不平等問題,平等確確實實地固守於一個「價值」的地位,而與現實有著龐大的鴻溝。隨著時代,權力的劃分基礎從地產,到工業與鐵路,而控制者則從個人成為集團,在現在的社會實態中就是金融機構成為了幕後的真實統治者。而這也是國家通過的反托拉斯法案或說採取福利政策成為「福利國家」用來抗衡金融集團的方式,然而這卻漸漸地失效。

全球化讓市場從國家的政治領域擴大為整個世界,讓權力在全球的範圍中分散後再度集中,尤其這讓掌握權力的主體比原先的主權國家還要龐大。而這樣的集團或許才是現代國家—或說當代社會中的理性所驅使出的產物—所要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因為一個不慎,原始的利維坦將會被現代的利維坦給徹底吞噬。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這是前衛出版社的出版物,每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各有不同的類型,長期閱讀就可以發現這件事,而前衛出版社的出版品就如同社名一般是很「前衛」的,所以他們的目標與其說是詳細說明,倒不如說是在拓展疆界,而這本由黃文雄在日本出版很明顯的是在對應「黃禍」這個名詞,而比起血統與膚色,可以從本書內容得知的是他認
本書的作者即係《被出賣的台灣》的George Kerr,而因為第一版本據知有翻譯上的些許偏誤,故而遲未閱讀,反先就本書先予閱畢。本書是完成於1985年的小書,因篇幅小雖內容不能盡善盡美,但我認為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這將會是個入門了解台灣歷史的優選,尤其這是在解嚴前夕的外國人的手中完成的,這更加
是直到這本書我才知道誰是蕭曉玲,而有時候這樣聳動的標題反而會把一些值得傳達的事情散播出去,這多少也是諷刺的地方,有些真實反而需要在符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才得以傳播,那麼真實似乎反而變得「廉價」。 而本書卻不只是聳動的標題,內容全是一個被整個體制所壓迫的教師,她只是直言不適之處,但從郝龍斌時期
坊間常見的心靈雞湯書籍中有著各種的「力量」作為書名,而其中一種或許就是言語的力量,比如說讓讀者相信一句話能改變世界。著實地說,言語真的能改變世界,能改變一個循規蹈矩走入師範體系的模範男子的世界,從白變成黑,從老師變成囚犯,從自由人變成逃亡者。名字是許倍銘,從未認罪,被害人(暱稱巧巧)是個八歲智
何謂亡國感?這本該是個共同體面臨瓦解的共感描述,但卻被戲謔稱為零食的芒果乾,然而戲謔不無其理由,畢竟何謂亡國感?又該怎麼應對?都是沒有被釐清的問題。 「所以現在說『亡國』到底是亡哪個『國』?從嚴格的國際法來看,台灣是一個主權未定的地方,但是如果把『國』看成一個social system(社
「坐船心態 與 深耕心態 這裡不是 一條船 這裡是 一塊固定 在地球上 的 土地」 這是本書之末,但我卻認為作為本文之初是最好的開始,這是對於台灣土地認同最好的註腳,區分出兩種人,面對這塊土地有不同態度的兩種人,一種是把這個島嶼當作一塊土地予以耕耘,一種則是把這個番薯狀的地方看作一條船,上
這是前衛出版社的出版物,每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各有不同的類型,長期閱讀就可以發現這件事,而前衛出版社的出版品就如同社名一般是很「前衛」的,所以他們的目標與其說是詳細說明,倒不如說是在拓展疆界,而這本由黃文雄在日本出版很明顯的是在對應「黃禍」這個名詞,而比起血統與膚色,可以從本書內容得知的是他認
本書的作者即係《被出賣的台灣》的George Kerr,而因為第一版本據知有翻譯上的些許偏誤,故而遲未閱讀,反先就本書先予閱畢。本書是完成於1985年的小書,因篇幅小雖內容不能盡善盡美,但我認為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這將會是個入門了解台灣歷史的優選,尤其這是在解嚴前夕的外國人的手中完成的,這更加
是直到這本書我才知道誰是蕭曉玲,而有時候這樣聳動的標題反而會把一些值得傳達的事情散播出去,這多少也是諷刺的地方,有些真實反而需要在符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才得以傳播,那麼真實似乎反而變得「廉價」。 而本書卻不只是聳動的標題,內容全是一個被整個體制所壓迫的教師,她只是直言不適之處,但從郝龍斌時期
坊間常見的心靈雞湯書籍中有著各種的「力量」作為書名,而其中一種或許就是言語的力量,比如說讓讀者相信一句話能改變世界。著實地說,言語真的能改變世界,能改變一個循規蹈矩走入師範體系的模範男子的世界,從白變成黑,從老師變成囚犯,從自由人變成逃亡者。名字是許倍銘,從未認罪,被害人(暱稱巧巧)是個八歲智
何謂亡國感?這本該是個共同體面臨瓦解的共感描述,但卻被戲謔稱為零食的芒果乾,然而戲謔不無其理由,畢竟何謂亡國感?又該怎麼應對?都是沒有被釐清的問題。 「所以現在說『亡國』到底是亡哪個『國』?從嚴格的國際法來看,台灣是一個主權未定的地方,但是如果把『國』看成一個social system(社
「坐船心態 與 深耕心態 這裡不是 一條船 這裡是 一塊固定 在地球上 的 土地」 這是本書之末,但我卻認為作為本文之初是最好的開始,這是對於台灣土地認同最好的註腳,區分出兩種人,面對這塊土地有不同態度的兩種人,一種是把這個島嶼當作一塊土地予以耕耘,一種則是把這個番薯狀的地方看作一條船,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Thumbnail
★為何看懂現代藝術這麼難? 該相信你的眼睛?藝評評價? 藝術史論斷?還是市場賣價?   ●長久以來,藝術家一直和各形各色的想法概念有關,但是真正的大想法大概念(big idea)並不多見,久久才會出現一回。 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編的舞碼密覆著滿滿想法,
Thumbnail
台灣將長期投資稱為「存股」,意思是將股票視為存錢般長期放在證券戶頭當中,一邊享受配息,一邊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投資獲利。雖然國外沒有存股這個名詞,但是在對於長期投資來獲得領息與股價上漲的投資方式,卻也屢見不鮮,今天要介紹的查爾斯卡爾森就在2010年寫出這本投資觀念的書籍,見證觀念打破時空一體適用。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Thumbnail
書蟲時代第二期讀書會回顧:洪儀真老師帶大家深度閱讀亞瑟.丹托(Arthur Danto)《美的濫用》,以現代眼光挑戰傳統藝術史的美學問題!
Thumbnail
藝術作為一載體,不但承接創作者覺察的世界樣貌,同時也展現當代社會的某種集體思維與風格,藝術家之間亦存在著個別差異。美國當代哲學家丹托(Arthur Danto)以「藝術終結論」的概念標識了藝術史變化的轉折,然而終結的意涵並非停止(stopped),而是一個時期的結束(ended):藝術的定義在後歷史
Thumbnail
猶太理財專家不藏私致富秘訣 (Zvika Bergman 著) 我很喜歡書中舉出的例子,其中「忘了帶午餐的小學生」,直接說明了「主動理財」的重要性。 一個小學生在上午十點發現書包裡再度沒有三明治,他可能會責怪父母沒為他準備午餐,或是責怪父母忘記把午餐放進書包。或許,他的抱怨是對
Thumbnail
怎樣的理財技巧,適用在這物價上漲、薪水卻不長的時代呢 ? 而我們又要怎麼在低薪之下存到錢呢 ?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作者喬納森.克雷蒙,將用一本書的內容教會你 : 怎麼理財、怎麼花錢、怎麼過上,不為錢而煩惱的一生 ! 接下來,我將與你介紹書中的理財技巧,並幫助你達成儲蓄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Thumbnail
★為何看懂現代藝術這麼難? 該相信你的眼睛?藝評評價? 藝術史論斷?還是市場賣價?   ●長久以來,藝術家一直和各形各色的想法概念有關,但是真正的大想法大概念(big idea)並不多見,久久才會出現一回。 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編的舞碼密覆著滿滿想法,
Thumbnail
台灣將長期投資稱為「存股」,意思是將股票視為存錢般長期放在證券戶頭當中,一邊享受配息,一邊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投資獲利。雖然國外沒有存股這個名詞,但是在對於長期投資來獲得領息與股價上漲的投資方式,卻也屢見不鮮,今天要介紹的查爾斯卡爾森就在2010年寫出這本投資觀念的書籍,見證觀念打破時空一體適用。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Thumbnail
書蟲時代第二期讀書會回顧:洪儀真老師帶大家深度閱讀亞瑟.丹托(Arthur Danto)《美的濫用》,以現代眼光挑戰傳統藝術史的美學問題!
Thumbnail
藝術作為一載體,不但承接創作者覺察的世界樣貌,同時也展現當代社會的某種集體思維與風格,藝術家之間亦存在著個別差異。美國當代哲學家丹托(Arthur Danto)以「藝術終結論」的概念標識了藝術史變化的轉折,然而終結的意涵並非停止(stopped),而是一個時期的結束(ended):藝術的定義在後歷史
Thumbnail
猶太理財專家不藏私致富秘訣 (Zvika Bergman 著) 我很喜歡書中舉出的例子,其中「忘了帶午餐的小學生」,直接說明了「主動理財」的重要性。 一個小學生在上午十點發現書包裡再度沒有三明治,他可能會責怪父母沒為他準備午餐,或是責怪父母忘記把午餐放進書包。或許,他的抱怨是對
Thumbnail
怎樣的理財技巧,適用在這物價上漲、薪水卻不長的時代呢 ? 而我們又要怎麼在低薪之下存到錢呢 ?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作者喬納森.克雷蒙,將用一本書的內容教會你 : 怎麼理財、怎麼花錢、怎麼過上,不為錢而煩惱的一生 ! 接下來,我將與你介紹書中的理財技巧,並幫助你達成儲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