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的兩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簡介

《決策的兩難》由 Roger Martin 所著,作者是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的碩士,曾任職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院長,在 2019 年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者(Thinkers 50)排名第二。作者著有多部暢銷書,但最聞名於世莫過於他一手開創的「整合思維」,而《決策的兩難》正是敘述整合思維的集大成之作。

內容簡介

《決策的兩難》的原文書名《The Opposable Mind:How Successful Leaders Win through Integrative Thinking》已經很大程度地點出整合思維的主旨:如何處理對立的想法。

書中是這樣描述整合思維的:「具有同時掌握兩個對立想法的傾向和能力,而且能不慌亂,也不妥協於任何一個選項,而是創造出遠比兩個對立選項更優越的總和政策」。

本書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 1~4 章,主要在說明創造與執行整合思維的四個步驟;第二部分是 5~8 章,主要在說明整合思維的使用者是怎麼思維出整合思維的。每一章都有實際的故事,底下我會分別對兩個部分的主題做簡單的重點摘要。

《第一部分》

整合思維的四個步驟:考量重點、因果關係、決策架構、解決方案

雖然說整合思維有四個步驟,作者將其分為四個章節敘述,但其實每一章節的內容都互相牽扯在一起,有讀過本書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一樣的感受:「同一件事情用的著用 120 多頁重複講四遍嗎?」

因此,底下我不會將四個步驟做個別的敘述,而是列出在前 120 頁(其實是 135 頁)作者耳提面命的幾個重點。


拒絕退而求其次

當出現兩個徹底對立的想法時,身為決策者的你該如何處理呢?

台灣人對於這種情形還真的不陌生,在面對海峽兩岸的政治問題時,極獨與極統兩個派系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我們假設兩個對立的想法分別是 A 和 B 好了,作者在書中建議:「以 A 和 B 而不是 A 或 B 的方式思考」,也就是說不妥協於任何一個既有但不完美的解決方案。

妥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前陣子在研究《限制理論》時看過一個舉例:如果今天有兩個蓋房子的工人,他們在測量一個樑柱需要用到的鋼筋長度,其中一個工人測量出來是 120 公分,而另一個工人測出來是 124 公分,難道他們可以溝通一下,做出妥協的方案決定拿一根 122 公分的鋼筋來施工嗎?

我在書中看到的第一個重點是拒絕妥協:就算現實看起來似乎沒有其他選擇了,但只要目前的答案不夠好,就必須改變,因為標準是不容改變的。但這句話會讓人誤會,那豈不是在達完美前什麼事都不用做了?乾脆擺爛吧!作者預見到了這種說法,因此在書中提醒我們:決策要做的不是捨棄,而是提升到能包容全部選擇的維度。

拒絕簡化與專業化

說得簡單,可是提升維度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啊。於是作者提出了為何傳統的人們無法提升維度的解釋,並且以實際的舉例示範,那些成功使用整合思維的人們是怎麼提升自己的維度的。

傳統思維的人們偏好將事情簡化與專業化。

習慣簡化,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極度複雜且意義紛雜的世界,到處都有因果矛盾之處,而簡化可以把世界變成人們偏愛的單向線性關係;習慣專業化,因為簡化後的世界會碎裂成各種角度,專業化就可以針對個別的問題提出個別的解決方案。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人們去醫院時依照病症分門別類到不同門診掛號,但各個門診幾乎都只關心自己負責範圍的症狀,很少有現代的門診會因為你只是某個部分疼痛就對你做出全身的健康檢查。這就是因為醫學將人體簡化了,而門診的分類就是簡化帶來的專業化的成果。沒錯,我們必須承認,專業化的確為人類社會帶來的極大的貢獻;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過度的專業化使人鑽牛角尖到危害社會的事件也不在少數。

專業化可以視為從某方面而言提出最理想的方案,但這個方案從總體的角度來看,卻不見得是最適合的解決辦法。與先前我介紹的一系列有關《限制理論》的心得中的「不要掉入局部最適的陷阱中」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照這篇《關鍵鏈》的心得。

《 第二部分》

思考你的思考:觀點、工具與經驗

本書真正讓我驚艷的就是第五章開始的第二部份,第二部分的核心就是在告訴讀者:「要思考你是如何思考的」

作者把每個人的思考分為三個要素,分別是觀點、工具與經驗。這三者互相引導互相關聯,只要正確的定義這三個要素,不斷練習與循環就會產生所謂的整合思維。篇幅關係這篇心得我只介紹「觀點」這個要素,其實也是因為其他兩個要素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啟示。

觀點意味著「你是誰,你追求什麼?」。觀點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你看待自己在世界的定位的方式。這個概念有點類似《與成功有約(上)》中,Stephen R.Covey 提出的「典範思維」。典範的影響力是無窮的,典範像是我們看向世界時配戴的鏡片,世界是同一個,但因為每個人的鏡片不一樣,所以呈現出來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眼見為憑這句話是錯的。

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正的世界,只是你以為的真實世界;人們以為的現實都只是現實的一種模型,我們所建構的認知模型很渴能在很多地方都不完備,因爲沒有任何模型可以完全反映現實。可是要記得所有模型都是從某個角度反映現實。

太哲學嗎?那我們拿物理來舉例,在 17 世紀之後,牛頓的力學模型普遍被視為宇宙運行的現實,例如位移不是絕對而是相對觀念,時間的流逝是絕對的等等;但在 1915 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成型後,時間是相對的觀念一舉打破了過去大家認為是現實的力學模型;那愛因斯坦是真理了嗎?不,量子力學後來的發展又否定了愛因斯坦的完整性。

做個結論,只有在接受「所謂的現實只是你以為的現實」後,才有可能做到上處理「兩個對立想法」的情況。因為想法的對立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只要將觀點放寬,看看事情的全貌,不要受限於簡化與複雜化就能提升到包容全部選擇的維度。

心得

《決策的兩難》共 266 頁,文字平易好閱讀。本書在台灣的全部版本加起來似乎賣了六刷。我還蠻意外居然賣的這麼好,老實說,閱讀完前四章的時候我一度想放棄,直到看完第六章,我領悟到作者不是在教我們什麼是「整合思維」,而是在教我們「如何思維整合思維」的時候,才有一點頓悟的感覺。

總的來說,我沒有很推薦這本書。如果是一路觀看我心得的朋友,會發現這本書中大部分的觀念在《限制理論》的叢書中都有提到過了。當然本書也有一些突出的地方,像第 223 頁的溝通練習單就給我很大的幫助。如果在觀望這本書的朋友,歡迎到下面這個網址看看,這篇摘要把全書的名詞關係都整理出來了,看完那篇心得後如果還有更深的興趣可以再考慮購買本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誌瓜的沙龍
6會員
12內容數
誌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5/27
簡介 《賽局意識》一書由 David McAdmas 所著,作者出書量穩定,可惜有翻譯成繁中的應該只有這本《Game — Changer》了。有關作者的資料實在不多,但網路上有許多作者演講的影片,對於作者的思考體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把作者名拿去 Google。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
Thumbnail
2020/05/27
簡介 《賽局意識》一書由 David McAdmas 所著,作者出書量穩定,可惜有翻譯成繁中的應該只有這本《Game — Changer》了。有關作者的資料實在不多,但網路上有許多作者演講的影片,對於作者的思考體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把作者名拿去 Google。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
Thumbnail
2020/05/20
作者簡介 《思辨賽局》一書由 Avinash Dixit 與 Barry J. Nalebuff 合著,前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曾任職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後者為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在 Google、花旗銀行與美國運通等多家跨國企業中擔任顧問,光從資歷判斷,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一流的經濟學
Thumbnail
2020/05/20
作者簡介 《思辨賽局》一書由 Avinash Dixit 與 Barry J. Nalebuff 合著,前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曾任職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後者為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在 Google、花旗銀行與美國運通等多家跨國企業中擔任顧問,光從資歷判斷,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一流的經濟學
Thumbnail
2020/05/13
作者簡介 《不當行為》一書為著名行為經濟學家 Richard H. Thaler 所著,Richard H. Thaler 聲譽極高,曾任職美國經濟學會主席,被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作者也真的不負此名,在行為經濟學領域中,Richard H. Thaler 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高居前三
Thumbnail
2020/05/13
作者簡介 《不當行為》一書為著名行為經濟學家 Richard H. Thaler 所著,Richard H. Thaler 聲譽極高,曾任職美國經濟學會主席,被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作者也真的不負此名,在行為經濟學領域中,Richard H. Thaler 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高居前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羅輯思維有篇文章介紹這本書。作者是哈佛商學院與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兩位知名策略教授,花了近三十年時間研究賈伯斯、比爾蓋茲與葛洛夫,整理出了五項策略原則,並認為蘋果、微軟與英特爾之所以能贏得矚目的成就,與這些策略原則有很大的關係,
Thumbnail
羅輯思維有篇文章介紹這本書。作者是哈佛商學院與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兩位知名策略教授,花了近三十年時間研究賈伯斯、比爾蓋茲與葛洛夫,整理出了五項策略原則,並認為蘋果、微軟與英特爾之所以能贏得矚目的成就,與這些策略原則有很大的關係,
Thumbnail
這次繼續來分享「 風格是一種商機 」,這本書第二章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我會用自己的角度來劃出我需要的重點,同時也分享自身的經驗與看法,期望這樣的分享能夠讓您對這本書更有興趣。
Thumbnail
這次繼續來分享「 風格是一種商機 」,這本書第二章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我會用自己的角度來劃出我需要的重點,同時也分享自身的經驗與看法,期望這樣的分享能夠讓您對這本書更有興趣。
Thumbnail
當你的努力是往錯的方向奔去,究竟是該即時止損,抑或繼續加大這個沉澱成本呢? 人生的問題,總沒個正確的解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擁有看清這個世界運作的邏輯後,你可以更加地理性做出選擇。
Thumbnail
當你的努力是往錯的方向奔去,究竟是該即時止損,抑或繼續加大這個沉澱成本呢? 人生的問題,總沒個正確的解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擁有看清這個世界運作的邏輯後,你可以更加地理性做出選擇。
Thumbnail
讀完 BCG問題解決力 之後,因為對顧問工作感到好奇,或說是有很多困惑(?)幾天後,我就決定找一本經典級的書來翻看看,結果居然在圖書館預約系統中排了一個月的隊...... 本文前半會列點分享我讀到的東西,後半說說我沒有大推這本書的原因。
Thumbnail
讀完 BCG問題解決力 之後,因為對顧問工作感到好奇,或說是有很多困惑(?)幾天後,我就決定找一本經典級的書來翻看看,結果居然在圖書館預約系統中排了一個月的隊...... 本文前半會列點分享我讀到的東西,後半說說我沒有大推這本書的原因。
Thumbnail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也會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以上的方法論其實講究的是從事實出發,千萬不要被「想當然爾」牽著走,也不要輕易下結論,重點是得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也會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以上的方法論其實講究的是從事實出發,千萬不要被「想當然爾」牽著走,也不要輕易下結論,重點是得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Thumbnail
這本策略顧問方法論的入門書中,竟引用了《新聞急先鋒》中的金句:「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看見問題的存在。」作為一個接受完整且老派新聞專業訓練出身的人,我發現策略顧問和專題記者有非常多類似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BCG將它「理論化」了。 在不違背新聞編輯原則與倫理的前提下,每一次製作專題報
Thumbnail
這本策略顧問方法論的入門書中,竟引用了《新聞急先鋒》中的金句:「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看見問題的存在。」作為一個接受完整且老派新聞專業訓練出身的人,我發現策略顧問和專題記者有非常多類似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BCG將它「理論化」了。 在不違背新聞編輯原則與倫理的前提下,每一次製作專題報
Thumbnail
這本《步步為贏》的作者是一位百萬網紅企業家。他沒讀過大學,甚至曾背過數百萬的卡債,但是從一名健身房的業務員做起,慢慢往上爬,直到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版圖。這本書可以說是他濃縮了人生經驗與商場經驗,彙整出人生與事業上如何做到超前部署的五個關鍵。
Thumbnail
這本《步步為贏》的作者是一位百萬網紅企業家。他沒讀過大學,甚至曾背過數百萬的卡債,但是從一名健身房的業務員做起,慢慢往上爬,直到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版圖。這本書可以說是他濃縮了人生經驗與商場經驗,彙整出人生與事業上如何做到超前部署的五個關鍵。
Thumbnail
2017年年底,老王有感:「年過半百,想要留下些什麼…」 「經營管理的世界」的主書名,是仿當年「經濟學理的世界」一書~希望能以白話、易懂、系統的方式來詮釋「經營管理體系」、「經營管理幕僚體系」! 「經營管理的世界」系列著述,是為「企業決策者」而寫! 「經營管理幕僚」...這是老王的專業領域
Thumbnail
2017年年底,老王有感:「年過半百,想要留下些什麼…」 「經營管理的世界」的主書名,是仿當年「經濟學理的世界」一書~希望能以白話、易懂、系統的方式來詮釋「經營管理體系」、「經營管理幕僚體系」! 「經營管理的世界」系列著述,是為「企業決策者」而寫! 「經營管理幕僚」...這是老王的專業領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