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選劇|《路~台灣EXPRESS~》:從過去奔向未來的台灣高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由台灣公共電視台與日本 NHK 合製的《路~台灣 EXPRESS~》,於 5 月 16 日首播。本劇改編自吉田修一的著作《路》,全劇共三集,由台灣高鐵的發展史連接起八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本劇由多次來台旅遊並參與高鐵建設案的多田春香、及她偶然邂逅的台灣青年劉人豪(Eric)貫穿整個故事,並發展出劉人豪認識的灣生夫妻及其台灣友人、日本高鐵技術協調者安西誠與酒店小姐 Yuki、決心加入高鐵的陳威志和兒時玩伴張美青等等人物支線。這些人們素不相識,卻因為台灣高鐵的興建而被連結在一起。有人因為高鐵重新正視自己的感情,有人彌補了年輕時的遺憾,有人找到人生的方向。吉田修一以一個剛硬冰冷的載體,運輸了台日之間矛盾的歷史情感,以及今日友好交流的明亮前景。
《路~台灣EXPRESS~》可以是日劇,也可以是台劇。也許因為導演是日本人,日劇特色的運鏡和光線讓本劇有如上了「大和濾鏡」的台灣眾生圖譜。
台日視角的差別
本劇以台灣高鐵的興建為主軸,談判、工作的職場戲必定少不了,即便本劇並非職人劇,依舊可以看到日方高幹與員工對於工作的熱情和癡迷,充分展現多數日劇中常出現的職人精神。本劇尤其捕捉了人們因為高鐵/新幹線找到人生目標的神情,那種為了一件事而努力的決絕,是日劇中最為常見的鏡頭,由一個個堅毅的臉孔,拼貼出日人眼中的本土精神。
而台日觀眾關注的部分也可能有所差異。台灣觀眾對於劇中的自然、人文風景自是熟悉不過,歷史情感與背後故事更是讓人醉心;對日本觀眾來說,部分劇情融入了大稻埕、龍山寺、原住民歌舞等等的觀光視角,鐵道文化與明媚風光更能勾起他們的旅遊回憶或興趣。
未被收錄的真實記憶
從灣生這個角色來看,更可以發現曾是「殖民地」與曾是「帝國」的國家,背負著不同的歷史包袱。劇中,在台灣出生長大,並於戰後回到日本的葉山勝一郎,總是懊悔將自己的台灣好友稱為「二等國民」的往事。面對台灣的糾葛心境或許是灣生獨有,那些曾是家人、朋友的人們今日成了外人,而今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的人們,對於自己的過去卻一無所知。過去,他是天皇的子民,比台人高一等。今日,他卻無法在日本社會找到確切的定位。一句「回台灣」,道盡了灣生對於自身定位的謹慎與糾結。
那些曾是帝國的國家,不會在教科書中書寫屬於殖民地的故事,那些曾是殖民地的國家,卻能記得每一個殖民政權、每一個殖民代理人。我們從菁英的視角看歷史,忽略了其中每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個體,而《路~台灣EXPRESS~》連結了當年的日人與台人,修復大時代下無以為繼的情誼。
來自異國的台灣高鐵
「高鐵通車」是本劇最為激勵人心的部分,更因為先前歐洲及日本的角力、台灣的想法不被重視、通車時間不斷延期等等挑戰,讓高鐵通車顯得更為震撼。從歐洲與日本都想移植自己的系統與制度到台灣就可以發現,這不僅是商業上的較勁,更是精神的拼搏。
為了讓本國的驕傲行駛於他國的土地,外國勢力在台灣上演了 21 世紀的競逐。然而,「在地化」才是最後高鐵得以順利通車的原因。高鐵職員帶著日本重視的鐵道人精神,與歐洲的系統規格,用自己的雙手,推進了台灣交通史的重大發展,而這樣一個龐大的議題,被輕巧地收束在「Taiwan Original」的口號與信念中。
在劇中,為了建立民眾對高鐵的信任,以及回應媒體的質疑態度,在高鐵試營運前要先達成一個月零事故的「試運轉」。這段歷史輔以緊湊的弦樂,不甚磅礴,卻讓人充滿著緊張與期待。至今,依舊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當年許多消極與負面的報導,而高鐵克服了通車這個大挑戰後,面對的是新增車站、南延等等爭議。Taiwan Original 的精神是否能沿用至今日這來自「本地」的爭議?還待政府的考量與擘畫。
國際合製新頁
相較於歐洲各國豐富的影視合作經驗,台灣影視界反而較少有這樣的作品,合作的範圍多為「合製」,而非「合拍」。一來各國影視工作方式不盡相同,二來演員檔期不一定能完全配合,再者,台灣地理位置不若歐陸國家具有近鄰之便,將整個劇組移往他國將大幅提高成本,即便有了合作,也不一定會在對方國內宣傳。
對於跨國合製的期待與觀望,從去年獲得金馬獎九項提名的《夕霧花園》就可窺知一二,許多專訪都以跨國合製的經驗談為主題,更盛讚林書宇導演對於跨國人才調度的能力。
跨國合製不只考驗影視界,更是國家推廣軟實力的一大利器。以法國為例,即使在好萊塢勢力入侵的情況下,法國政府和影視專責機構仍然努力對抗美國電影。法國影視界積極與他國合製電影,讓這些電影能作為合製國的「國片」在該國放映。由於法語不若英語普遍,法國政府持續在各地推廣法語教育、為電影字幕後製,並提供相應協助,讓法語是保護國產電影的一環,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的管道。
《路~台灣EXPRESS~》並非台日合製、合拍的首例,卻是近年聲量最高的一部作品,若能因此帶動跨國合製的常態化與法制化,更能將這份能量與美好延續下去。
小結
《路~台灣EXPRESS~》的導演松浦善之助曾表示:「會想拍攝這部連續劇,是因為 311 地震的時候,台灣提供了許多溫暖的協助,我想,與台灣的電視台合作拍攝劇集,應該是我所能提供最好的回報了吧。」也說明了日本人的「台灣印象」在311地震之後變得更加鮮明。
當人們回溯歷史,台日最重要的交會點必定是日本統治時期,因此即便參與本劇的人員多沒有經歷過該時代,依舊瀰漫著濃濃的緬懷之感。若是台灣導演執導,必定將是不同的風格,由「他者」的角度看台灣歷史、台灣人文,或許是這部電視劇與此次合作最為外顯的樣貌。
全文劇照:公視 fb 官方粉絲頁《路~台灣EXPRESS~》日本 NHK 官網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太乙是個愛情從天上掉下來還狂翻白眼的女主角,面對男生要求「不要把頭髮綁起來」時還依然故我地帥氣與自在,這其實就是女性觀眾喜歡看愛情劇為少女心充電,但在真實世界中還是不忘追求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同時滿足。真實世界裡這些夢想或許都還無法實現,但沒關係,幸好我們還有韓劇。
正午陽光之前出品的《琅琊榜》一劇主要故事在於被統治者冤屈的主角,以及堅信、守護他們的人,遂行一場堅貞的復仇;而《清平樂》則是描述統治階級理性上的高瞻遠矚、感性上的溫情慈愛、以及權柄之下的不易與不幸。一直以來,時代架空古裝劇或歷史劇,都蘊含著想像一塊政治表述空間或實驗場以折射現實的可能性⋯⋯
台劇復興|《做工的人》不是一部可以輕易用主流市場或商業類型定義的作品,它是一部扎扎實實建立角色,再用角色驅動(character driven)劇情,而且從劇本、演出到拍攝都做得全面到位、自然流暢的絕妙好戲。難能可貴的角色真實感與完整度,讓人短短兩集就又笑又哭,而且迫不及待要與角色們再做一場發財夢。
《誰是被害者》的產業開展意義非常大,既證明台灣能夠做出兼具國際類型結構與在地情感特色的類型劇,又用強大的技術實力證明我們的影像質感高標,加上非常優秀的選角卡司,與相當出色的核心設計(包括命案梗、也包括男女主角的搭檔設定等等),絕對具有讓台劇揚眉吐氣的企圖心與實力。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鄭太乙是個愛情從天上掉下來還狂翻白眼的女主角,面對男生要求「不要把頭髮綁起來」時還依然故我地帥氣與自在,這其實就是女性觀眾喜歡看愛情劇為少女心充電,但在真實世界中還是不忘追求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同時滿足。真實世界裡這些夢想或許都還無法實現,但沒關係,幸好我們還有韓劇。
正午陽光之前出品的《琅琊榜》一劇主要故事在於被統治者冤屈的主角,以及堅信、守護他們的人,遂行一場堅貞的復仇;而《清平樂》則是描述統治階級理性上的高瞻遠矚、感性上的溫情慈愛、以及權柄之下的不易與不幸。一直以來,時代架空古裝劇或歷史劇,都蘊含著想像一塊政治表述空間或實驗場以折射現實的可能性⋯⋯
台劇復興|《做工的人》不是一部可以輕易用主流市場或商業類型定義的作品,它是一部扎扎實實建立角色,再用角色驅動(character driven)劇情,而且從劇本、演出到拍攝都做得全面到位、自然流暢的絕妙好戲。難能可貴的角色真實感與完整度,讓人短短兩集就又笑又哭,而且迫不及待要與角色們再做一場發財夢。
《誰是被害者》的產業開展意義非常大,既證明台灣能夠做出兼具國際類型結構與在地情感特色的類型劇,又用強大的技術實力證明我們的影像質感高標,加上非常優秀的選角卡司,與相當出色的核心設計(包括命案梗、也包括男女主角的搭檔設定等等),絕對具有讓台劇揚眉吐氣的企圖心與實力。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一部復古溫馨的年代劇,從寧陽開往哈城的蒸汽火車,承載的是一車的人生百態,熙攘的人群見證了從蒸汽車到電力車,再到動車高鐵,以及改革的經濟發展。其中白敬亭與丁勇岱的師徒之情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兩人從互看不順眼到患難相惜,跟著爺倆一起打擊犯罪,扶助人民,參與大院的熱鬧,日常互懟更是逗得我合不攏嘴。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不同時代的時空環境與社會背景,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獨有故事。就像80年代後半成立的「華麗計程車行」,十分接地氣的日常生活,義不容辭照顧車行司機的大小事;而跑遍大街小巷、來來去去的運匠,送往迎來載著形形色色的客人,也有自身背負家計的甘苦。這些故事就從車行老闆大兒子的視角,道出千禧年前後的家族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一部復古溫馨的年代劇,從寧陽開往哈城的蒸汽火車,承載的是一車的人生百態,熙攘的人群見證了從蒸汽車到電力車,再到動車高鐵,以及改革的經濟發展。其中白敬亭與丁勇岱的師徒之情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兩人從互看不順眼到患難相惜,跟著爺倆一起打擊犯罪,扶助人民,參與大院的熱鬧,日常互懟更是逗得我合不攏嘴。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不同時代的時空環境與社會背景,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獨有故事。就像80年代後半成立的「華麗計程車行」,十分接地氣的日常生活,義不容辭照顧車行司機的大小事;而跑遍大街小巷、來來去去的運匠,送往迎來載著形形色色的客人,也有自身背負家計的甘苦。這些故事就從車行老闆大兒子的視角,道出千禧年前後的家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