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放棄很容易,太容易了。不放棄我就會變得比較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放棄很容易,放棄就放棄了。要如何讓他們願意試試看,再繼續下去?不一定要有熱忱或喜歡,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可能都還未曾經歷。什麼是熱忱?什麼是夢想?不是要先有了這些才繼續下去,而是要先繼續下去才可能生出這些東西。這是我在《神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而這與我從前對自學生所說的:「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再繼續下去」,剛好相反。

前幾天北上,我去看了青藝盟的《神的孩子》,我看著那群主動或被迫從高風險家庭離開,目前被安置在中介機構的孩子,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忍不住將他們與我在帶的自學生相比,因為他們年齡相仿,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我看著他們演出,看著青藝盟的余浩瑋與夥伴們陪伴這群孩子的過程,我覺得余浩瑋他們真是他媽的太強了;用強來形容很奇怪,不如說他們根本是一直把自己丟進洞裡的笨蛋。

我對自學生們說,不想寫就不要寫,不想做就不要做,你們自己決定,掌握權在你們手中;雖然我這麼說,但我還是要不斷的丟不同的東西,要不斷的丟東西出去來了解那些孩子的特質與反應;或者反過來,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特質與反應,教育就是這種來來回回的東西。

但我看余浩瑋,我就覺得自己給出去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如果我給了十件,那余浩瑋根本就是給一百件。或許不該以數量的多寡來計算,而是自己投在裡面的百分比。青藝盟他們根本投了快百分之百,但最終還是可能有孩子會放棄。

因為他們所面對的那群中介機構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做「想要」,什麼叫做「喜歡」,因為想要也沒用,喜歡也沒用,反正又不可能成功。什麼叫做相信、什麼叫做付出?什麼叫做認識自己?「我就爛」這句在網路上被做成梗圖的話,在他們身上就是被黏住的標籤,你覺得他們要如何為自己做決定?對他們來說,放棄很容易,或許該倒過來說,要他們找到不放棄的理由太困難了。為什麼不能放棄?放棄之後比較輕鬆啊。為什麼不能放棄?不放棄我就會變得比較好嗎?我真的有可能變得比較好嗎?

但真的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好,就算你的原生家庭無法改變,但你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喜歡自己。在演出結束後,我聽著那位飾演沛沛的十五歲女孩,聽她說著自己本來也不想演,「可是因為已經答應了,而且演完有兩萬塊……」兩萬塊是助學金,聽起來超實際,所以她還是把它演完。她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做這個演出有點勉強,可是我一邊聽她說話一邊看著她,她在台上說話時眼睛是亮的,最後她說,「演完嘉義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真是超屌的!」

raw-image

有人問沛沛,那你本來為什麼不想演?沛沛一副很理所當然的表情,「就很累啊,還要走位什麼的……」「我本來也想跟那群跑掉的人一樣不演……」我想起《神的孩子》這齣戲裡的一段對話,有一點戲中戲的味道:

「那些老師很煩,要我們說什麼自己的生命故事……幹!說完生命故事阿我的生命就會變好喔?幹!」

我一邊看著他們,一邊回想自己前陣子剛結束中自學生的課時,自己的心理狀態。我現在越想越覺得不好意思,相較之下我陪伴的那群中自學生,他們的學習動機已經夠多了,已經夠主動了,我到底是在不平衡什麼?

但另一個自己確實也知道那個不平衡不是假的,因為另一個我有自己的內在需求。但如果先拋開另一個我,先不管自己的狀態,我很明白教育本來就是這種非得來來回回的東西。如果學生超主動,超會自學,那很好,那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大人必須不斷地拋東西給孩子,並且做好他們可能不一定有反應的心理準備。

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他們可能不會知道自己喜歡。也有可能是接觸過了,才知道自己不喜歡。教育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不是「成果」。不是「你學了什麼就一定要有成果」,而是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說得好像很勵志,好像很高調很對,但坦白說當老師的要這樣竭盡心力的陪伴真是超難。我有時想,當老師的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要過,所以當我看到那些把自己的生命都放進去,與學生的生命拌在一起的「老師」,我就不好意思說也做著類似老師的工作。

「真的做下去之後,我發現人要去改變一個人其實是很難的。」「其實對這些小孩子來說,他需要的不是有人要來改變他,有人要來影響他,而是要有人能夠陪他走一段路。」《神的孩子》演出結束後,會後座談播了一段影片,余浩瑋說了這句話。

最後我看他們謝幕,每次看他們謝幕我都想哭。謝幕後才是開始,這句話不是比喻。

我看著台上的那群孩子,感覺著他們的感覺。他們現在對自己的感覺是什麼呢?他們覺得自己開始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嗎?有時候我會想,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不害怕去做的能力,那麼所謂的選擇或許就有機會在自己的手裡,失敗了也不會因此否定自己。

我從前說的「不想做就不要做」,指的是面對不想要的東西,有說不的能力。我們能不能在想要的時候勇敢去做,不想要的時候勇敢說不?我覺得,一個人能夠有這兩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能力,那麼或許就能算得上一個自由的人了。

raw-image

為什麼結尾這樣勵志?

坦白說,在某些情況下,我覺得做不到就放棄,也不會怎樣 XD。

但是在習得無助的對象身上,我是覺得,如果能再堅持一下,或許會是好的,等到他們擁有可以堅持下去的力量,他們就可以真正擁有放棄的力量。那時候就不是因為習慣放棄而放棄了,而是他們真的能為自己做決定。


  • 關於「青藝盟」:一個在台灣推動藝術教育超過18年的劇團 。創辦人余浩瑋在青少年時期原是一位放浪的中輟生,在被華崗藝校退學後,被戲劇啟蒙老師帶進了劇團,在表演藝術的潛移默化下,找到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因為被戲劇拉回正途,自2001年起舉辦「花樣年華 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至今 ;2017年起開啟「風箏計畫」。(以上文字取自青藝盟臉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4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17
小克用粉紅色墨水筆,在紙上寫下「廖瞇笨」,寫完就在那邊偷笑。我把紙拿過來,用藍色的筆在「笨」字下方接字,我說:「「廖瞇笨得像天才」。小克一聽,笑得更大聲。我說笨得像天才,這樣是笨還是天才?皮蛋看我們兩個在寫字接龍,就說他也要寫......
Thumbnail
2021/11/17
小克用粉紅色墨水筆,在紙上寫下「廖瞇笨」,寫完就在那邊偷笑。我把紙拿過來,用藍色的筆在「笨」字下方接字,我說:「「廖瞇笨得像天才」。小克一聽,笑得更大聲。我說笨得像天才,這樣是笨還是天才?皮蛋看我們兩個在寫字接龍,就說他也要寫......
Thumbnail
2021/07/21
我說,這些文字圖都是用文字拼成的,你們可以觀察文字的造型,看像是什麼,「然後可以放大縮小,或是旋轉啊,或是複製啊。」「你們看有沒有想要做的點子,在空白頁開一個房間,在裡面進行創作。」最後小克開了四個房間,皮蛋也開了四間。小克是用「文字的意思」來組成畫面,而皮蛋則是用「文字的形狀」來創造幾何圖形。
Thumbnail
2021/07/21
我說,這些文字圖都是用文字拼成的,你們可以觀察文字的造型,看像是什麼,「然後可以放大縮小,或是旋轉啊,或是複製啊。」「你們看有沒有想要做的點子,在空白頁開一個房間,在裡面進行創作。」最後小克開了四個房間,皮蛋也開了四間。小克是用「文字的意思」來組成畫面,而皮蛋則是用「文字的形狀」來創造幾何圖形。
Thumbnail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些人總是說自己得以成功只是因為自己「從不放棄」,因此不斷向他人勸服「不要放棄」的觀念,但卻對於自己具體做出哪些妥協或犧牲隻字不提,其實這對我而言都比較傾向於宗教式的精神喊話,而且是不需要負責任的那一種。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而且鼓勵我們用同一種方法並朝著同一個方
Thumbnail
有些人總是說自己得以成功只是因為自己「從不放棄」,因此不斷向他人勸服「不要放棄」的觀念,但卻對於自己具體做出哪些妥協或犧牲隻字不提,其實這對我而言都比較傾向於宗教式的精神喊話,而且是不需要負責任的那一種。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而且鼓勵我們用同一種方法並朝著同一個方
Thumbnail
 完璧歸趙用在人們最佳的用法,便是:「你會見到,將來的我一事無成」       我當初在博客來點擊時,這「放棄很容易,但堅持更酷」10個大字吸引我,其實現在的陳腔濫調多到完全不想看,雞湯、毒雞湯的文字也快沒感覺了,吸引我的只剩下一本本的書本,因為它們是一片片穿越時空的魔幻鏡。
Thumbnail
 完璧歸趙用在人們最佳的用法,便是:「你會見到,將來的我一事無成」       我當初在博客來點擊時,這「放棄很容易,但堅持更酷」10個大字吸引我,其實現在的陳腔濫調多到完全不想看,雞湯、毒雞湯的文字也快沒感覺了,吸引我的只剩下一本本的書本,因為它們是一片片穿越時空的魔幻鏡。
Thumbnail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放棄很容易,放棄就放棄了。要如何讓他們願意試試看,再繼續下去?不一定要有熱忱或喜歡,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可能都還未曾經歷。什麼是熱忱?什麼是夢想?不是要先有了這些才繼續下去,而是要先繼續下去才可能生出這些東西。我在《神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與我從前所說的「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再繼續下去」,剛好相反。
Thumbnail
放棄很容易,放棄就放棄了。要如何讓他們願意試試看,再繼續下去?不一定要有熱忱或喜歡,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可能都還未曾經歷。什麼是熱忱?什麼是夢想?不是要先有了這些才繼續下去,而是要先繼續下去才可能生出這些東西。我在《神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與我從前所說的「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再繼續下去」,剛好相反。
Thumbnail
朱曉卿,2010,健行出版。 推薦給:被屁孩氣個半死的大人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新書介紹時就記錄在我的書單了,這一年復職後對於學生演化的結果常不適應,有些學生常常令我氣個半死,也對他們的行為百思不解,才想說也許這本書會有答案,嗯…有的。 文末的推薦文中,作者的一位友人提到作者怕自己幼年的經驗會影響她對
Thumbnail
朱曉卿,2010,健行出版。 推薦給:被屁孩氣個半死的大人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新書介紹時就記錄在我的書單了,這一年復職後對於學生演化的結果常不適應,有些學生常常令我氣個半死,也對他們的行為百思不解,才想說也許這本書會有答案,嗯…有的。 文末的推薦文中,作者的一位友人提到作者怕自己幼年的經驗會影響她對
Thumbnail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Thumbnail
堅持0.01的改變,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一點也不意外的眼淚直流,一方面心疼孩子的習慣不方便,一方面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們跟校長願意為了孩子們堅持和努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即便偏鄉有偏鄉的生存方式,但還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和金錢贊助支持。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會不會現在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學這一件事情,自然在整理要說甚麼、自己的感受是甚麼這一件事情上,就沒有那樣的自主性,更遑論要去花時間去回想與思考,那麼,現在,這件事情能就這麼放下嗎? 老實說,大人自己也很困惑,也很猶豫。
Thumbnail
會不會現在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學這一件事情,自然在整理要說甚麼、自己的感受是甚麼這一件事情上,就沒有那樣的自主性,更遑論要去花時間去回想與思考,那麼,現在,這件事情能就這麼放下嗎? 老實說,大人自己也很困惑,也很猶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