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放棄很容易,太容易了。不放棄我就會變得比較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放棄很容易,放棄就放棄了。要如何讓他們願意試試看,再繼續下去?不一定要有熱忱或喜歡,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可能都還未曾經歷。什麼是熱忱?什麼是夢想?不是要先有了這些才繼續下去,而是要先繼續下去才可能生出這些東西。這是我在《神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而這與我從前對自學生所說的:「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再繼續下去」,剛好相反。
前幾天北上,我去看了青藝盟的《神的孩子》,我看著那群主動或被迫從高風險家庭離開,目前被安置在中介機構的孩子,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忍不住將他們與我在帶的自學生相比,因為他們年齡相仿,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我看著他們演出,看著青藝盟的余浩瑋與夥伴們陪伴這群孩子的過程,我覺得余浩瑋他們真是他媽的太強了;用強來形容很奇怪,不如說他們根本是一直把自己丟進洞裡的笨蛋。
我對自學生們說,不想寫就不要寫,不想做就不要做,你們自己決定,掌握權在你們手中;雖然我這麼說,但我還是要不斷的丟不同的東西,要不斷的丟東西出去來了解那些孩子的特質與反應;或者反過來,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特質與反應,教育就是這種來來回回的東西。
但我看余浩瑋,我就覺得自己給出去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如果我給了十件,那余浩瑋根本就是給一百件。或許不該以數量的多寡來計算,而是自己投在裡面的百分比。青藝盟他們根本投了快百分之百,但最終還是可能有孩子會放棄。
因為他們所面對的那群中介機構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做「想要」,什麼叫做「喜歡」,因為想要也沒用,喜歡也沒用,反正又不可能成功。什麼叫做相信、什麼叫做付出?什麼叫做認識自己?「我就爛」這句在網路上被做成梗圖的話,在他們身上就是被黏住的標籤,你覺得他們要如何為自己做決定?對他們來說,放棄很容易,或許該倒過來說,要他們找到不放棄的理由太困難了。為什麼不能放棄?放棄之後比較輕鬆啊。為什麼不能放棄?不放棄我就會變得比較好嗎?我真的有可能變得比較好嗎?
但真的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好,就算你的原生家庭無法改變,但你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喜歡自己。在演出結束後,我聽著那位飾演沛沛的十五歲女孩,聽她說著自己本來也不想演,「可是因為已經答應了,而且演完有兩萬塊……」兩萬塊是助學金,聽起來超實際,所以她還是把它演完。她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做這個演出有點勉強,可是我一邊聽她說話一邊看著她,她在台上說話時眼睛是亮的,最後她說,「演完嘉義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真是超屌的!」
有人問沛沛,那你本來為什麼不想演?沛沛一副很理所當然的表情,「就很累啊,還要走位什麼的……」「我本來也想跟那群跑掉的人一樣不演……」我想起《神的孩子》這齣戲裡的一段對話,有一點戲中戲的味道:
「那些老師很煩,要我們說什麼自己的生命故事……幹!說完生命故事阿我的生命就會變好喔?幹!」
我一邊看著他們,一邊回想自己前陣子剛結束中自學生的課時,自己的心理狀態。我現在越想越覺得不好意思,相較之下我陪伴的那群中自學生,他們的學習動機已經夠多了,已經夠主動了,我到底是在不平衡什麼?
但另一個自己確實也知道那個不平衡不是假的,因為另一個我有自己的內在需求。但如果先拋開另一個我,先不管自己的狀態,我很明白教育本來就是這種非得來來回回的東西。如果學生超主動,超會自學,那很好,那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大人必須不斷地拋東西給孩子,並且做好他們可能不一定有反應的心理準備。
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他們可能不會知道自己喜歡。也有可能是接觸過了,才知道自己不喜歡。教育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不是「成果」。不是「你學了什麼就一定要有成果」,而是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說得好像很勵志,好像很高調很對,但坦白說當老師的要這樣竭盡心力的陪伴真是超難。我有時想,當老師的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要過,所以當我看到那些把自己的生命都放進去,與學生的生命拌在一起的「老師」,我就不好意思說也做著類似老師的工作。
「真的做下去之後,我發現人要去改變一個人其實是很難的。」「其實對這些小孩子來說,他需要的不是有人要來改變他,有人要來影響他,而是要有人能夠陪他走一段路。」《神的孩子》演出結束後,會後座談播了一段影片,余浩瑋說了這句話。
最後我看他們謝幕,每次看他們謝幕我都想哭。謝幕後才是開始,這句話不是比喻。
我看著台上的那群孩子,感覺著他們的感覺。他們現在對自己的感覺是什麼呢?他們覺得自己開始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嗎?有時候我會想,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不害怕去做的能力,那麼所謂的選擇或許就有機會在自己的手裡,失敗了也不會因此否定自己。
我從前說的「不想做就不要做」,指的是面對不想要的東西,有說不的能力。我們能不能在想要的時候勇敢去做,不想要的時候勇敢說不?我覺得,一個人能夠有這兩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能力,那麼或許就能算得上一個自由的人了。
為什麼結尾這樣勵志?
坦白說,在某些情況下,我覺得做不到就放棄,也不會怎樣 XD。
但是在習得無助的對象身上,我是覺得,如果能再堅持一下,或許會是好的,等到他們擁有可以堅持下去的力量,他們就可以真正擁有放棄的力量。那時候就不是因為習慣放棄而放棄了,而是他們真的能為自己做決定。

  • 關於「青藝盟」:一個在台灣推動藝術教育超過18年的劇團 。創辦人余浩瑋在青少年時期原是一位放浪的中輟生,在被華崗藝校退學後,被戲劇啟蒙老師帶進了劇團,在表演藝術的潛移默化下,找到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因為被戲劇拉回正途,自2001年起舉辦「花樣年華 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至今 ;2017年起開啟「風箏計畫」。(以上文字取自青藝盟臉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2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厲害的點子,不一定馬上就會跑出來……有時候是想了十幾個普通的點子,或是根本用不上的點子,它才突然出現。有用的點子不是一下子就出現,它多半藏在沒用的點子裡面......
我有五個 長得一模一樣的 媽媽 一號負責打掃 二號負責煮飯 三號去公司上班 四號陪我玩 等大家都睡了以後 五號就起來抓蚊子⠀ 五個媽媽分工合作 真是太好了 萬一媽媽只有一個的話 不就每天忙得 團團轉? 
小尋寫了一個愛 我說 心好像少一點 小煦說 又的旁邊少一畫 小尋說 這是小尋的愛 跟你的愛不一樣 小煦聽了 也寫了一個愛 「你看我的愛長這樣」 小尋的愛 跟小煦的愛 跟我的愛 都不一樣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這次男孩們真的寫出訪談記錄來了。但請不要期待太高,請不要將它視為你印象中的訪談。本篇文章的重點是,除了將他們各自的記錄呈現出來外,我會補充說明記錄「產生」的過程;而這個產生的過程,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特質,我覺得很有意思。
有時候厲害的點子,不一定馬上就會跑出來……有時候是想了十幾個普通的點子,或是根本用不上的點子,它才突然出現。有用的點子不是一下子就出現,它多半藏在沒用的點子裡面......
我有五個 長得一模一樣的 媽媽 一號負責打掃 二號負責煮飯 三號去公司上班 四號陪我玩 等大家都睡了以後 五號就起來抓蚊子⠀ 五個媽媽分工合作 真是太好了 萬一媽媽只有一個的話 不就每天忙得 團團轉? 
小尋寫了一個愛 我說 心好像少一點 小煦說 又的旁邊少一畫 小尋說 這是小尋的愛 跟你的愛不一樣 小煦聽了 也寫了一個愛 「你看我的愛長這樣」 小尋的愛 跟小煦的愛 跟我的愛 都不一樣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這次男孩們真的寫出訪談記錄來了。但請不要期待太高,請不要將它視為你印象中的訪談。本篇文章的重點是,除了將他們各自的記錄呈現出來外,我會補充說明記錄「產生」的過程;而這個產生的過程,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特質,我覺得很有意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自我反骨一下】我們家小孩就是讀第一志願,「我就是想送孩子進第一志願」啊!!反駁一下,上一篇文章的「自我看法」。真的很矛盾!! . 雖然許多人認為教育改革應該集中在老師和家長的觀念轉變上,但反對意見認為,第一志願的價值和家長的選擇不應被簡單地否定。事實上,沒有家長不想將孩子送往第一志願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還記得在國小實習的那半年,或說是從開始決定考教程時,一直都認為是為了媽媽的擔心而去做的事情,等到開始實習後、遇到也許也是年輕力盛對班級經營還待增進的班導,讓我最後即便考取了教師證,我還是沒有選擇執教這條路。 可能是因為最後看到孩子純真的臉掛著狐疑的樣子,讓我覺得為難他們實在太難狠下心,或許為難自己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想要堅持一件事很困難,而對一件熱愛的事放手卻也一樣困難,更何況有時候要放手的,是摯愛的人。從小我總是被大人的層層愛意包圍著長大,在同儕中似乎也常在比我成熟的人中,被照顧、被保護,很少有一個比我小的人可以愛,而當我有了弟弟,我換了個截然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自我反骨一下】我們家小孩就是讀第一志願,「我就是想送孩子進第一志願」啊!!反駁一下,上一篇文章的「自我看法」。真的很矛盾!! . 雖然許多人認為教育改革應該集中在老師和家長的觀念轉變上,但反對意見認為,第一志願的價值和家長的選擇不應被簡單地否定。事實上,沒有家長不想將孩子送往第一志願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還記得在國小實習的那半年,或說是從開始決定考教程時,一直都認為是為了媽媽的擔心而去做的事情,等到開始實習後、遇到也許也是年輕力盛對班級經營還待增進的班導,讓我最後即便考取了教師證,我還是沒有選擇執教這條路。 可能是因為最後看到孩子純真的臉掛著狐疑的樣子,讓我覺得為難他們實在太難狠下心,或許為難自己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想要堅持一件事很困難,而對一件熱愛的事放手卻也一樣困難,更何況有時候要放手的,是摯愛的人。從小我總是被大人的層層愛意包圍著長大,在同儕中似乎也常在比我成熟的人中,被照顧、被保護,很少有一個比我小的人可以愛,而當我有了弟弟,我換了個截然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