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卿,2010,健行出版。
❦推薦給:被屁孩氣個半死的大人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新書介紹時就記錄在我的書單了,這一年復職後對於學生演化的結果常不適應,有些學生常常令我氣個半死,也對他們的行為百思不解,才想說也許這本書會有答案,嗯…有的。
文末的推薦文中,作者的一位友人提到作者怕自己幼年的經驗會影響她對待下一代的態度,目前正在進行心理治療,以便更放心地和男友步入禮堂…我的疑問是:自己是心理師了,還要別人進行心理治療哦?!她都已經這麼有成就了,難道還不能放下童年的悲慘境遇?!可見童年的這個傷痛,應該是傷到邊緣系統裡,真的很難好,所以最好別讓這種事發生,預防勝於治療…
東方教育其實很注重「服從」,感覺上西方教育較注重「人權」,要如何兼固父母管教之責,又讓孩子養成有主見,好像很不容易…(p240)朱曉卿也發現很多家長喜歡用親情攻勢,「如果你不聽我的,那後果你自己負責,我們再也不要管你了。」把切斷親子關係當作威脅,對孩子而言是很大的傷害。朱曉卿認為,大人應該仔細聆聽孩子的說話,並予以支持,培養孩子自我表達及思考的能力。這是答案嗎?
後來另一位新進同仁也被同樣班級氣個半死的時候,我也推薦他看這本書…
「我知道了,你們的確沒那麼壞。」
~佳句摘錄~
P214
學生常說沒辦法走自己想走的路,因為從小到大,都被父母管得死死的,無論是科系選擇或就業,甚至戀愛及婚姻,早被安排好了。對於「走偏」根本不可能。這種情況或許多少與社會價值觀環環相扣,認為了解自我是浪費時間,做選擇是徒勞無功,反正只要行為合宜,盡個做學生的本分認真念書,就能確保未來一片美好,卻無視認識自己、勇於嘗試、發掘自我,才是解決人生困難的基本要素。像學生們常處在不知要如何走下一步的焦慮中,卻不知其實只要了解自我,一切猶豫將迎刃而解。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卻沒有讓自己放心練習走自己的路的機會,因為在自己選擇後,承擔後果的能力及勇氣,從來沒被試煉過。對於父母師長所給的訓誡及哲學,也沒有勇氣試探懷疑。並認為孝順就是不違背父母的心意,其實隱藏在其中的意義可能是恐懼失敗。因為如果自己選擇了,而沒有成功,不知自己能不能收拾殘局。這種「預想的焦慮」,才是舉足不前的主因。其實,跌跌撞撞之後所呈現的自我,才是最真實的。而人生中所無法避免的挫折,也可能是給自己真正覺醒的新契機。
P219
一個真正的助人者,應該了解自己並不知道所有的事情,而受助者也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就算自己以為有助人的能力,也要他本人願意改變。而助其改變的先決條件就是待人如己的平等對待。
P232
「因為我的表現不好,在學校裡被貶得很低,又沒有人可以訴苦,因此必須用一些方法來cope。外人看我的行為是叛逆,但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叛逆其實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