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來自探索、行動學習來自於「把手弄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10
編採:鄭珮宸 責任編輯:黃家茹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顧名思義,是一群追求改善社會、實現友善社群的朋友們,共同組成的團體。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的概念在近年逐步升溫,是一種衡量一個專案或團體實際紮根在社會中時,是否可能達成擾動社會、引起他人注意,並且落實社會改善的實質效果。
Impact Hub作為資源整合平台,在實體空間中提供虛擬連帶的連結,更強調活動、課程協助、影響力展策等服務,一方面透過互動和連結創造更多社創火花;另方面也接受企業社會責任、政府或基金會相關專案,以創新實驗室、企業孵化器和社會創新社群中心三重角色自許,打造友善的社創環境。

我們的發跡故事、正好反映社會創業在台灣面臨的處境

兩年前的台灣,社會創新、社會創業這樣的詞彙尚在萌芽;而因為實習接觸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張士庭注意到台灣創意創業資源四散,社創工作者礙於搜索創業資源和尋找合作對象的時間和資源,反而無法專心投入在社會創新的內容,這時張士庭接觸到Impact Hub這個國外組織:2005年在倫敦成立的創新空間網絡,並深受其理念吸引。
但申請到以後才是難題的開始。首先是場地,本欲沿襲國外以特色古蹟建築為優先考量,卻在向政府申請閒置空間活化、青年創業等等計畫時處處碰壁:「他們說,『你們還年輕,找個比較可以穩定下來的工作啦不要搞這些。』就給你軟釘子碰。」但是因緣際會下張士庭在科技大樓站附近挖掘一棟兩層樓、有庭院、六十年歷史的老公寓。憑著一腔熱血,不僅感染房東成為股東、保障了更穩定的租屋合作關係,更營造出舒適的共同工作空間。張士庭於是決定在台北一試,並展開十四個月的商標權利申請程序。Impact Hub是以城市為單位,因此兩人親訪台北各相關領域的工作者,確定這種社會創新資源實體平台在台北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並向總部說明;接著面試、提出商業模式計畫等,一路過關斬將。
緊接而來的是普及率以及相應的語言問題。國外開會時,Impact Hub成員無論當地是否為英文母語使用,仍多以英文呈現。本想沿用的他們很快發現,英文文章的點擊率和傳播廣度極度受限。他們於是嘗試在英文後面加註中文翻譯,發現點擊和觸及人數開始上升;接著他們將中文放在前面、甚至拿掉英文部分,發現閱讀人數暴增。這個摸索的過程中,也經過多種權衡取捨;最終選擇了適合台灣的運作模式。
而另一個危機來自同行競爭。在台灣,共同工作空間不少,Impact Hub又相對晚進入市場;如何在市場中劃出獨特性成為營運成敗關鍵。張士庭帶點得意的口吻說,規模小也帶給他們不同於國外的機會。每個空間中的Host需要熟知夥伴(即每位共同空間使用者)的需求、困難以便協尋資源,台灣的小規模、親密支持以及資源訊息的分享,在夥伴與Host之間搭建起強烈歸屬感與羈絆,使這個地方不同於其他只有付費租用空間的冰冷感;這點直接反映在伙伴自發的活動和串聯之上。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的全球串聯與願景,簡明扼要地呈現在這張平信片上。(圖/鄭珮宸)

無法忘懷的初衷:做的過程就是創造影響力的本體

「做中學」是社會影響力製造所的故事核心,唯有「get your hands dirty」(把手弄髒),實際做過並且犯錯,才能理解問題點、進而實際對世界付諸。因此在雜學校的交流本身就是嘗試與在地社會創新團體連絡交流,建立網絡並且聯繫;而這樣的交流,正好是Impact Hub的初衷:在挫敗中增長、以整座城市為師。對於長期經營而言,張士庭也表示,空間需要規模才能創造足夠的經濟利潤,同時也才有機會實現多元。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平或稍有薄利,但今年年底即將開放相鄰的另一棟空間。如此規模才有機會進一步達到另一目標:讓聯合國發展計畫署(UNDP)提出的十七個永續發展項目,至少每一項都有一個夥伴在Impact Hub耕耘台灣。
對於未來的發展,回應Impact Hub國際串聯的宗旨,張士庭也希望可以強化孵化與加速計畫,強力輔導台灣具潛力、有特色的社會創新事業,透過他們社群既有的國際人脈與資源,將台灣亮點推廣到國際舞台。這次參與雜學校的策展,就是希望透過展覽活動,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加入推動台灣永續影響力的運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習教育工作室(LIFE education studio)之名,化自「學而時習之」的願景。不同於一般持續改造、提升學生們內發的學習動機的做法,創立者林家安開拓了另一種引起學習動機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埋線,從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生活,致力於重新定位學科在生活中的意義與連結,將學習變成學生喜歡的事!
在雜學校的展場中,一走進就會看見一片粉紅色的牆面,上面展示著匆然一瞥便令人羞赧的生殖器官、各個螢幕中則是將不同的性教育知識利用互動式遊戲的方式與視覺感官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圍繞的參觀者不乏在學國小學童、國中生,藉由身旁的老師或家長以及展位人員的引導,以正向態度接觸這令人「臉紅紅」學習議題。
一說到沙拉你會想到什麼?健康?減肥?節食?但是你知道俄羅斯人對沙拉的印象是節慶、豐盛、多樣化嗎?而提到「外國人」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圖像?金髮碧眼、說著一口流利英文?仔細思考,你會發現所謂的「外國人」應該是包含各色人種、使用各種語言,但當下的你卻被刻板印象所限制。
「數學除了是升學中的考試,也應該要很有趣」,對於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來說,數學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喜歡與不喜歡,就只是一個學習科目。對於聞「數」倒退三步的孩子們來說,與其叫他們「算數學」,不如教他們「玩數學」。數感實驗室就是這樣的存在,以數學的思維凝視歷史、生活甚至是愛情。
閱讀是一條探索世界的捷徑,在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大量且快速的複製是輕而易舉的,電子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展並且行之有年,方便於推廣閱讀,但是也衍生出了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為提倡閱讀風氣又能保有作者的權益,國外正在推行所謂的「公共借閱權」,意指藉由一些策略補償作者因提工作作品而造成的損失。
「不要再玩電腦了!快去讀書!」在許多家庭中常聽到父母對小孩這樣的告誡,一般大眾總是認為玩電腦遊戲會排擠孩子學習的時間,可謂百害而無一利,但是如果打電玩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呢?在展場角落的攤位上排著一位又一位的兒童迫不及待等著操作遊戲機台,卻不見身旁的父母催促著孩子不要再玩遊戲的怨言。
時習教育工作室(LIFE education studio)之名,化自「學而時習之」的願景。不同於一般持續改造、提升學生們內發的學習動機的做法,創立者林家安開拓了另一種引起學習動機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埋線,從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生活,致力於重新定位學科在生活中的意義與連結,將學習變成學生喜歡的事!
在雜學校的展場中,一走進就會看見一片粉紅色的牆面,上面展示著匆然一瞥便令人羞赧的生殖器官、各個螢幕中則是將不同的性教育知識利用互動式遊戲的方式與視覺感官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圍繞的參觀者不乏在學國小學童、國中生,藉由身旁的老師或家長以及展位人員的引導,以正向態度接觸這令人「臉紅紅」學習議題。
一說到沙拉你會想到什麼?健康?減肥?節食?但是你知道俄羅斯人對沙拉的印象是節慶、豐盛、多樣化嗎?而提到「外國人」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圖像?金髮碧眼、說著一口流利英文?仔細思考,你會發現所謂的「外國人」應該是包含各色人種、使用各種語言,但當下的你卻被刻板印象所限制。
「數學除了是升學中的考試,也應該要很有趣」,對於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來說,數學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喜歡與不喜歡,就只是一個學習科目。對於聞「數」倒退三步的孩子們來說,與其叫他們「算數學」,不如教他們「玩數學」。數感實驗室就是這樣的存在,以數學的思維凝視歷史、生活甚至是愛情。
閱讀是一條探索世界的捷徑,在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大量且快速的複製是輕而易舉的,電子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展並且行之有年,方便於推廣閱讀,但是也衍生出了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為提倡閱讀風氣又能保有作者的權益,國外正在推行所謂的「公共借閱權」,意指藉由一些策略補償作者因提工作作品而造成的損失。
「不要再玩電腦了!快去讀書!」在許多家庭中常聽到父母對小孩這樣的告誡,一般大眾總是認為玩電腦遊戲會排擠孩子學習的時間,可謂百害而無一利,但是如果打電玩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呢?在展場角落的攤位上排著一位又一位的兒童迫不及待等著操作遊戲機台,卻不見身旁的父母催促著孩子不要再玩遊戲的怨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 Impact Hub Taipei 的共同創辦人 Rich,熱情分享精采的創業經驗,以及 B 型企業要怎麼申請認證。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 Impact Hub Taipei 的共同創辦人 Rich,熱情分享精采的創業經驗,以及 B 型企業要怎麼申請認證。
Thumbnail
近期與身邊的伙伴們談起什麼是地方創生,總覺得需要留下一些簡單的紀錄做為未來的參考使用。 首先是「定義」為何;另外就是近年興起的地方創生品牌顧問的「品質保證」甚至獲得各大企業基金會的聘僱肯認與提供不少資源。除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之外,後者的狀況也顯示各方基金會高度需要地方創生相關績效。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