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臺灣政府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計畫」,期待大專院校走進社區,達到在地連結、人才培育與國際鍵結等社區實踐,筆者參與大專院校面試時,各間學校提出需有大專院校社會實踐計畫經驗。在「社會企業與組織」為筆者博士論文所專注的議題,筆者初步地整理「非營利組織」、「部分自主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商業公司」五個分類,項目如下圖。
閱讀者可依照本身狀況依照表格調整,「社會影響力」評估嘗試行動研究,提出「為何要影響力評估?」,筆者認為因「非營利組織」或是「部分非營利組織」,「營利」並不是組織重要目的,故採取「影響力評估」,筆者分類成「投入」(Input)、「產出」(Output)、「成果」(Outcome)、「影響力」(Impact),在大部分計畫列出所需對應的關鍵指標(KPIs),在「投入」包含「金錢」、「時間」、「資源付出」;「產出」包含「產品」與「服務」,當執行結束後,依據「成果」的利害關係人分析,以及後續「觀察」與「訪談」,瞭解行動未來哪些需要改善,抑或是出現那些尚需解決的問題,在「影響力」行動創造哪些價值,具體上如何得知有無價值呢?
筆者自身舉辦「走讀創生讀書會」為例,當時於2022年11月27日走讀創生讀書會第一季第六場《社區力量:西雅圖的社區營造實踐》,TEDxXinyi持牌策展人(Dawn Chang)參與這場讀書會,在讀書會的討論時間,她提問:「一個社區如何具體地實踐社區力量?」當時筆者透過西雅圖案例回應:「西雅圖社區力量自於政府政策推動、在地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以及學生於大專計畫下,因行動研究留於西雅圖社區創業或就業,達到社區營造的凝聚能量。」
不過具體上如何參考西雅圖社區力量的底層邏輯,在臺灣社區中轉譯實踐呢?筆者作為研究者對策展人所提出問題,覆盤自身讀書會的「社會影響力評估」。
筆者依據社會投資報酬率分析(SROI)六個步驟,剖析自身讀書會的社會影響力:
筆者因舉辦讀書會認識TEDxXinyi持牌策展人,針對信義區討論社區營造模組時,開啟筆者認識臺灣文化設計大師-蕭青陽老師契機,透過蕭老師參與TEDxXinyi影片(詳見留言),對於蕭老師更深入瞭解,他以自身經驗分享,嘗試各式各樣的生活體驗,並提出「文化保存」重要觀點,在我們的生命中因各種原因體驗各種活動或是購買新產品,不過人也因時間對於事物新奇性逐漸消退,在蕭老師的演講中,以自身行動探討老物品、老屋下的文化記憶,持續地參與藝術設計比賽,讓世界看到臺灣文化,他於今年2月獲得第65屆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的最佳唱片包裝獎,讓全球打開臺灣淡蘭古道這座聚落的文化。
在「淡蘭古道三部曲」專輯影片中,呈現淡蘭古道屬於臺灣一個歷史與自然古道,在不同創曲家、歷史文史家、自然生態者、志工者等關係人口保存、合作與共善,除了保存原本古道,同時使得到這裡人,看到蕨類植物以及聚落的財神爺-土地公廟宗教信仰,透過古道讓更多人瞭解這裡的文化,甚至願意投入保存這裡,在這樣藝術創作能量,產生非營利組織中的社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