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灰鴿早晨的話》到《灰鴿試飛:香港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家也斯(梁秉鈞先生)的散文《灰鴿早晨的話》是國中時期自己用零用錢買的第一本散文集。我不知道當時為什麼選了這本書,那樣的年紀,對很多事物都是好奇的。也許是那樣的書名引起我的注意與好奇。又或許因他是香港作家,買來閱讀好連結我自小往返香港這座城市的記憶。

國中以後因為升學壓力就停止往返好些年,直到大一暑假才再踏上那個當時榮景處處的城市。那本散文在數度搬家後已經不在。而也斯的作品從台灣報紙的副刊上也可以讀到一些。《灰鴿早晨的話》這本散文我是一直記得的。

2015年看到公視製作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時,我才發現也斯已於2013年過世,於是動念找《灰鴿早晨的話》來看。重新篇輯出版的書名已經改成《灰鴿試飛:香港筆記》。該書是也斯在台北發表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他「一生創作的初心與起點」。出書時他才二十三歲,而我十四歲。那時讀他的作品,只覺得有距離,應該是我年紀太輕,對電影、文學、藝術的涉獵還在嬰兒學步的階段。但也是那樣的年齡會熱切的大量閱讀,即便有時不見得完全懂,用囫圇吞棗來形容也不為過。

2012年重新編輯出版的書封

2012年重新編輯出版的書封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有收錄〈三島由紀夫之死〉一文,讀著這篇五十年前的文章,憶及當時寄住在皇后大道西的嬸嬸家,看到報紙大篇幅的報導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當時小六的我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要選擇切腹這麼痛苦的方式死去。伴隨大篇幅新聞報導的是他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陽台發表演說的照片,那身打扮成為我對三島由紀夫樣貌的主要記憶。同時,也開啟了我長期對死亡的思索。

https://livedoor.blogimg.jp/worldfusigi/imgs/0/d/0dc1de11.jpg

https://livedoor.blogimg.jp/worldfusigi/imgs/0/d/0dc1de11.jpg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這部半世紀前的作品,在半世紀後經歷了諸多人生起伏,讀來益發能體會這本散文集的豐富。同時也引領著記憶回到時間的長廊,書中不難捕捉到上世紀六零年代末到七零年代初期香港的風景。就像王家衛電影裡經常出現的時空和場景,那段曾經被譽為香港最美好的時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的沙龍
162會員
98內容數
人世間最無法抵擋的是時間,時間不斷的前進,微小的我們僅能以文字記錄那些過往的「時光」。美好或悲傷都是生命的印記。寫作是一種表達,一種分享,甚或是嘗試記錄那些漸漸逝去,但值得記憶的人事物。jshchu0@gmail.com
時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應該是大部分的他附身於我,那麼我看到自己,也就看到他了。凡此種種,我更加覺得他存於我的呼吸之間。他走了這些年,我未曾為他落過文字。友人的父親入夢文章,引發我寫這封家書,一封要送往天堂的家書。我想說的是:「爸爸,我還是看得到你。」
Thumbnail
2025/04/02
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應該是大部分的他附身於我,那麼我看到自己,也就看到他了。凡此種種,我更加覺得他存於我的呼吸之間。他走了這些年,我未曾為他落過文字。友人的父親入夢文章,引發我寫這封家書,一封要送往天堂的家書。我想說的是:「爸爸,我還是看得到你。」
Thumbnail
2025/03/23
整理的過程像看人生的倒帶,各個時期生命中「重量演出」的人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亦如是。一張照片在手,世界就停留在那張照片的時空。藉著靜止的時刻,我端詳某些場景與人物。
Thumbnail
2025/03/23
整理的過程像看人生的倒帶,各個時期生命中「重量演出」的人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亦如是。一張照片在手,世界就停留在那張照片的時空。藉著靜止的時刻,我端詳某些場景與人物。
Thumbnail
2024/08/17
這三部電影裡王家衛透過他獨特的美學,光影與色彩的運用,細膩的處理手法,拉丁音樂強力連接的電影橋段,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回望一九六零年代的香港。於我這一切都不是幻象,而是真實清晰的生命片段,在回憶那些曾經有的憂歡片段時,我同步看到王家衛極其深情的回望。
Thumbnail
2024/08/17
這三部電影裡王家衛透過他獨特的美學,光影與色彩的運用,細膩的處理手法,拉丁音樂強力連接的電影橋段,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回望一九六零年代的香港。於我這一切都不是幻象,而是真實清晰的生命片段,在回憶那些曾經有的憂歡片段時,我同步看到王家衛極其深情的回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作為定居台灣後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廖偉棠的《劫後書》有著重量級的表現。這裡的「重量級」不僅在數量上,詩作的深度也實實在在地開闢出一條新路,可視為當代詩人「文史轉譯」的寫作典範。
Thumbnail
作為定居台灣後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廖偉棠的《劫後書》有著重量級的表現。這裡的「重量級」不僅在數量上,詩作的深度也實實在在地開闢出一條新路,可視為當代詩人「文史轉譯」的寫作典範。
Thumbnail
誰是鍾理和?國文老師,對不起!  
Thumbnail
誰是鍾理和?國文老師,對不起!  
Thumbnail
一個五十七歲的男人,回憶往事,時而岔題、記憶混淆、敘說往事猶疑、卻步......這樣的文學手法,是石黑一雄最擅長的技巧。
Thumbnail
一個五十七歲的男人,回憶往事,時而岔題、記憶混淆、敘說往事猶疑、卻步......這樣的文學手法,是石黑一雄最擅長的技巧。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看著《時代革命》開頭的《中英聯合聲明》,讓菲比想起(非常鍾意的)香港藝術家石家豪的《一九八四》,全本zine正是以這段過往為起點,並且這也是菲比在課堂中最常分享給學生的一段,那年,香港前途定了局,作為香港政治的分水嶺,但那年的香港很娛樂,很奇情。
Thumbnail
看著《時代革命》開頭的《中英聯合聲明》,讓菲比想起(非常鍾意的)香港藝術家石家豪的《一九八四》,全本zine正是以這段過往為起點,並且這也是菲比在課堂中最常分享給學生的一段,那年,香港前途定了局,作為香港政治的分水嶺,但那年的香港很娛樂,很奇情。
Thumbnail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這部半世紀前的作品,在半世紀後經歷了諸多人生起伏,讀來益發能體會這本散文集的豐富。同時也引領著記憶回到時間的長廊,書中不難捕捉到上世紀六零年代末到七零年代初期香港的風景。就像王家衛電影裡經常出現的時空和場景,那段曾經被譽為香港最美好的時光。
Thumbnail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這部半世紀前的作品,在半世紀後經歷了諸多人生起伏,讀來益發能體會這本散文集的豐富。同時也引領著記憶回到時間的長廊,書中不難捕捉到上世紀六零年代末到七零年代初期香港的風景。就像王家衛電影裡經常出現的時空和場景,那段曾經被譽為香港最美好的時光。
Thumbnail
紀錄片在兩座島上播映。在香港,大概不太可能有人問:為什麼是是劉以鬯?為什麼是西西?為什麼是也斯?無論談多產,或者他們在文學中不斷探問、逼近、包圍出香港城香港人特殊的身世與時空感,特別是西西和劉以鬯對文學形式多年來驚人的實驗能量,跨媒材創作,研究他們的論文豐盛到幾乎可以稱為「劉以鬯學」、「西西學」⋯⋯
Thumbnail
紀錄片在兩座島上播映。在香港,大概不太可能有人問:為什麼是是劉以鬯?為什麼是西西?為什麼是也斯?無論談多產,或者他們在文學中不斷探問、逼近、包圍出香港城香港人特殊的身世與時空感,特別是西西和劉以鬯對文學形式多年來驚人的實驗能量,跨媒材創作,研究他們的論文豐盛到幾乎可以稱為「劉以鬯學」、「西西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