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所有跟我一樣~每天都不斷驚嚇自己已經 50 歲、但仍得不斷奮鬥的大人朋友
加入好友 S 組織的讀書會已經 3 年多了,這是一個只收她認識的人、或是透過成員推薦,人數在精不在多,每個月讀一本書、每次聚會大約 10 多人。
在去年的一次讀書會上,我分享著:「我想做的工作,是可以讓更多的人及自己快樂,並可以發揮與貢獻過去的廣告文案、編輯及行銷經驗。相較過去的消費品行銷工作,真的有太多比我優秀且適合的人才了。我希望下一個投入的工作,會是相較而言,由我做、會比由別人做來得更合適的。」
當時我是自由工作者,一邊接社群文案的 case、一邊經營芳療社群,時間非常地彈性自由,不必再趕上下班。但,心裡總一直覺得不夠踏實,有點飄飄蕩蕩、沒有安全感,一方面是收入不穩定,一方面也是焦慮於不可知的未來。
畢竟,擺在眼前的人生道路,長度及沿途風光是我所無法預測的,那,也只有上帝知道吧!
而一轉眼,距離上一個固定上下班的工作已經超過一年了,我也正式跨入了知天命的 50 歲。
50 歲,一定就應該是甚麼模樣嗎?
50 歲了,還想進入新的企業上班、求職,這在許許多多的職涯專家及公司人資主管眼裡是完全地感到“不可思議”。
以世俗的一般標準來看, 50 歲、45 歲甚至 40 歲以上就該是自己工作領域的專業級人士了,不應該會再以傳統方式求職了吧?於是,我們常讀到許多文章敘述著人資單位收到某資深工作者《竟然》還透過求職網站應徵工作的《奇人異事》,或是某 40 幾歲的員工離職半年都找不到工作的《驚人案例》。這一個個求職的真實故事,一定都不斷地震憾著 40 歲、甚至 50 歲以上,跟我一樣還需要繼續發展職涯討生活的大家吧!
常常腦海中會不經意地閃過,20 多歲初到台北打拼、住在通化夜市旁的狹小雅房的情景﹔ 30 歲時上班的樓中樓網站公司 ; 還有到英國念研究所、窩在小閱讀室趕報告的高壓時光﹔以及在上海公司常常趕工作加班、跟老總一起最後離開公司、一起打車回家的充實歲月。還有, 40 歲後回到台灣工作,跟老闆到泰國及日本看化妝品展,定睛在產品成份及包裝的那些歲月....。
盤點自己,我完全沒有那些優秀人才所擁有的顯赫學經歷~我是私立大學夜間部畢業的、不像別人有漂亮的國立大學文憑。我過往加入的公司也不是甚麼知名大外商、擁有響噹噹的公司名片。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上班族,在台北這個城市裡不斷地穿梭、探索、打拼著。
也許正因為自己是如此地平凡,沒有甚麼光環,也就少了包袱,任何新的嘗試與開始對我而言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誰說 50 歲不能加入新創公司?
在跨過 2020 的農曆新年後,我加入「貝殼放大」擔任「世代溝通經理」,公司同事的均齡是 29 歲,以可以當同事爸媽的年紀到新創公司上班,包括人、事、物都給我許許多多的新鮮刺激。
「貝殼放大」是台灣最早成立、也是最大的群眾集資顧問公司,經營項目包括「群眾集資顧問」及「整合行銷」,成立 5 年來已協助超過 260 個組織及品牌達成夢想,也經手許多成功的行銷案,包括世大運等。
因為觀察到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的趨勢,「貝殼放大」也希望參與其間、為中高齡這個族群的服務及產品盡一份力、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個族群的真正需要,公司制定了 2020 的六大年度計劃之一~「前貝計畫」,邀請真正能了解中高齡族群的員工加入公司,作為溝通中高齡贊助者的橋樑。
這個「前貝計畫」的徵人管道十分特別,是「貝殼放大」執行長透過「中年級實習生」臉書社團的發起人之一老查,直接針對精準的目標對象、到讀書會現場做計劃及職務的詳細介紹。在經過執行長很有誠意做了兩次說明會、以及一對一面談後,我,就是這個計劃的第一號員工。
不要被現實驚嚇、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勇氣
對於能參與「前貝計畫」,為自己的大人族群及公司「貝殼放大」開創不一樣的新鮮事,我感到非常興奮,當然,心情上也難免忐忑不安,畢竟是第一次加入幾乎全部小自己 2 輪以上的聰明年輕人公司。但,脫離舒適圈、嘗試新事物、不要侷限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不是都一直是自己給自己的激勵金句嗎?
目前,已加入公司四個月,並已開始經營針對 45 歲以上的臉書粉絲團「貝感幸福」及臉書社團「貝感幸福同學會」,剛好過去在品牌行銷的工作上有接觸過粉絲團,算是可以直接上手。很開心地跟同事都相處頗愉快,學習到很多,每一天都充滿許多新鮮事與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