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的起心動念,主要是發現如果搜尋公司名字,這個專欄會出現在很高的搜尋位置,因此還是盡量讓他維持在定期更新的狀態,也讓來搜尋的人有機會能夠看到相關的故事。
系列主要的內容有別於教學文章,主要以我個人創業後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寫成的雜亂記事文,希望大家會喜歡。
我是做什麼的?
目前是一家行銷公司的負責人,業務範圍主要是在做內容,舉凡圖文設計、社群經營、數位環境面的行銷都是,另外像是常見的數位廣告也做,但在我們這邊比較像是輔佐讓內容更好,更容易被更多人看見。在合作的客戶方面,一般多是政府(教育部、文化部、衛福部等)、品牌(3C、快消、美妝)和各大媒體廣告公司。
其實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開公司,也還是有經過正職工作、接案,然後因為後來金額越來越大,必須得開發票,接著案件的量讓我一個人做不完,就開始有了工作夥伴們,到現在就是穩定營運和努力擴張中。
當然,現在也早就不是25歲了,也是到了現在才回過頭來想這件事情。如果我的經驗對於一些正在觀望、想要創業的人有點幫助,那我就滿足了。
如果你又跟我一樣,是從接案走到創業的,或是正在接案,那我滿推薦可以去
我的網站看看文章,去年寫了很多自由工作者的心得,也可以多多和我交流相關意見或主題。
學什麼不一定創什麼業,但終究你一定會用上
如上所述,我目前是以數位行銷為主的公司,但其實我大學的科系主業更偏重在印刷領域,研究所更不用說純粹念個學術到不行的傳播媒體,每天在探討的東西基本上工作也用不上,純粹是讀一個有興趣的。
轉做行銷的契機,其實是大學做專案的時候,因緣際會下遇到了朋友的朋友,他當時在蝦皮做行銷,算是一個起頭。接著就是各種看書、線上課程、打野怪,最後工作去驗證之前自己學習的東西。最後,認真想想做行銷做起來相對不太排斥,就繼續做下去了。
很多人可能都擔心大學念的跟之後工作不相關,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一點都不擔心,畢竟花了四年的時間,受到特定科系相關的知識和訓練,那些都不是假的,他都會在你這個人的行事風格、說話等各種地方出現,甚至很多人都是結合原先學的東西,再延展出新的事業,這樣的變化往往也是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念了滿多跟印刷有關的東西,到現在對於圖文的知識,其實很多經驗也都是從當時累積下來,甚至到現在客戶有相關的需求,還可以先跟客戶聊、說明會碰到什麼問題,反而有機會拉到更多的案件。
因此,對於自己不用太設限,主要還是看自己的意志和規劃去走。
不管你創什麼業,你就是什麼都要學
創業,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無底洞。
過往在公司體制,可能只是機器裡面的一個小螺絲釘,現在你本人就是那台機器,而且組裝修復都要自己來,這時候會遇到的問題和需要的知識量,只能用爆量來形容。
小從記帳財會方面、勞健保人事規定、公司體制的法規,再到業務的拓展、人際的應對、談判的技巧,前述這些都還沒包含,你自己每天要做的工作內容。這些東西,不會有人主動教你,都必須要自己去嘗試、去問,甚至是自己有經歷過才會知道。
基本上,應該每次都是在開驚喜箱,總是有各種讓你ˇ「蛤」不完的事。
不管是在接案或是到後來創業期間,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最常發生的慘況就是白天開會、處理雜事,因為一般上班時間就是固定的,到了晚上才會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工作」!那休息呢?只能努力擠個一兩小時,要不然就是要繼續把工作往後堆,但這也就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也就是因為這樣,每次有新事件出來,都會覺得,自己真的還要繳很多的學費,但也永遠繳不完,只能一直學,見招拆招。
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節奏
認真說,創業這條路上沒有一刻是不辛苦的,雖然是自己選的。
沒案子的時候你會煩惱收入,案子太多你會擔心沒辦法休息,有了夥伴們之後就需要互相照應或是管理,還有上面提到各種你沒聽過、沒看過,但你還是要自己去處理的事情。
正是因為這樣,找到你自己工作、生活的節奏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須要學會更瞭解你自己,例如你認為自己是屬於目標型、內向型、大外放型等,那麼你就要找到你這個類型裡面喜歡的方式和工作節奏。
雖然市面上清一色看到創業家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色,但一定沒有一個創業家、一家公司會走相同的道路,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冒險,但與其去當四不像,不如就好好把自己的長處和特色發揮到極限。
我始終都記著這句話——創業不是比快,而是比誰氣長、撐得久。
做個小結
這系列真的是想到,就寫什麼的經驗談。
我也相信,一定有很多創業家,還有更精采的故事。只能說到目前,我都還是覺得很幸運的被保護著,並沒有發生什麼慘絕人寰的事件(也希望不要),就當作週記或是月記(不小心可能會到季記)在寫。
老實說,我也不敢跟你保證,這樣就一定會成功(包含我到現在都不覺得我自己成功),但或許我的經驗,可以讓你好過、少焦慮一點或是在觀望期間,有願意踏出那一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