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十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媽媽說,習慣了家裡一雙帶驛馬的兒女。而我戲稱自己是,家裡管不動的孩子(其實真的是),嚮往著遼闊的天空,一路跌跌撞撞。
第一次,搬進學校的宿舍,上下舖和室友共處,那時,還喜歡熱鬧。
第二次,三五好友合租家庭式,一起舉辦「家庭」活動,學著互相配合,學著習慣的磨合。
第三次,在不起眼卻別有洞天的巷弄,和同學成為鄰居,各自擁有一間小小的分租套房,鵝黃色的牆,高高低低的層架,貼滿了喜歡的壁貼。偶爾和隔壁串串門,享受最後,大學相伴的時光。
第四次,帶著大學回憶的行李,搬到人生地不熟、三鐵共構的區,木頭地板,麻雀雖小的坪數,卻分外溫馨。
這次開始不分晝夜爬著六層的階梯,洗冷氣濾網,學會對付總是堵塞的馬桶,老是把鑰匙插在門口,就進房睡了。(有天被不認識的鄰居,反鎖在家裡頭,還只能用這很荒謬的藉口,告假當時的打工。) 買了隨行小家電,一個人逛超市,學著自煮食。
第五次,和未來博弈,搬回了老家所在縣市,卻從未踏入的區。有了自己的流理台、小客廳,窗外有片日夜都美的景觀,溪、橋、一片片樓房,和不時施放的絢麗煙火。 偶遇的蜘蛛訪客、馬桶蓋更換初體驗、數字油畫的嘗試,搭配老是結霜的小冰箱。
第六次,同一個社區、同一棟樓,始料未及的搬遷。在這裡四年的日子,如同工作一般長,每當經過都會叫住你「X小姐,有包裹!」、很熱心幫忙大小事的房仲,而目前這裡是我最習慣和喜歡的地方。
最後,離家這十年,讓我想起,蔡明亮曾說一句,貼近我的內心。「我很清楚,我跟家有距離,但這沒有減少我們之間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40906   第三十篇,星期五,我把我媽從家裡趕走。   三十   開始實習後便搬回老家,跟母親一同居住。 小一開始,我便跟隨父母的腳步移居市區,在狹小的公寓內活動。其實它一開始很大的,只是後來我變大了,空間就窄仄了。 家裡有兩個小孩,後來哥哥大學畢業就搬回家,一開始說要考研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篇文章回顧了2001年至2013年間,作者在臺北的租屋生活,描述了搬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從充滿回憶的板橋老公寓,到擁擠的景美小雅房,最後與女房東共處的溫馨日子,這段北漂經歷塑造了作者的成長與回憶。在這些故事中,作者不僅分享了生活環境的變遷。這段時光成為保存在心中的回憶,也是一種珍貴的生活體驗。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年幼時與爸爸那邊的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住頂樓,我們住頂加,每次回家都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走上樓梯,拉開拉門,才能抵達我們家。
Thumbnail
住在家裡的時候,覺得家好像是個枷鎖,令人難以喘息;離開家之後,反倒常懷念家的屋頂下的人事物,深感撐起一個家是多麼的不容易。
Thumbnail
北上十年,終於有自己的家,從過客到居者,伴侶與新環境讓我稱之為家,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早些年前一直在計畫著要脫離原生家庭負累的我,在前年終於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從前在家的我是個大小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多麼令人羨慕的日子啊!很多人都認為我一定是瘋了,好日子不過,要搬出去過苦日子。其實這是我孝順父母的方式,也是讓他們活的長一點的方法,重點我可以擁有多一點自己的生活。 剛搬出來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老實說從家裡搬出來住這件事我在兩年前就在想了甚至是跟家人提過,因為想知道家人的想法以及對家人尊重於是我向家人提出我想搬出去住的想法可是他們並不同意覺得花費太多了然後就被爆念一頓了!可是這並沒有打消我想要搬出來的念頭後來二姐回來了他提出要一起合租的想法於是我利用了這個機會終於搬出來了。 一開始我蠻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40906   第三十篇,星期五,我把我媽從家裡趕走。   三十   開始實習後便搬回老家,跟母親一同居住。 小一開始,我便跟隨父母的腳步移居市區,在狹小的公寓內活動。其實它一開始很大的,只是後來我變大了,空間就窄仄了。 家裡有兩個小孩,後來哥哥大學畢業就搬回家,一開始說要考研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篇文章回顧了2001年至2013年間,作者在臺北的租屋生活,描述了搬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從充滿回憶的板橋老公寓,到擁擠的景美小雅房,最後與女房東共處的溫馨日子,這段北漂經歷塑造了作者的成長與回憶。在這些故事中,作者不僅分享了生活環境的變遷。這段時光成為保存在心中的回憶,也是一種珍貴的生活體驗。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年幼時與爸爸那邊的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住頂樓,我們住頂加,每次回家都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走上樓梯,拉開拉門,才能抵達我們家。
Thumbnail
住在家裡的時候,覺得家好像是個枷鎖,令人難以喘息;離開家之後,反倒常懷念家的屋頂下的人事物,深感撐起一個家是多麼的不容易。
Thumbnail
北上十年,終於有自己的家,從過客到居者,伴侶與新環境讓我稱之為家,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早些年前一直在計畫著要脫離原生家庭負累的我,在前年終於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從前在家的我是個大小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多麼令人羨慕的日子啊!很多人都認為我一定是瘋了,好日子不過,要搬出去過苦日子。其實這是我孝順父母的方式,也是讓他們活的長一點的方法,重點我可以擁有多一點自己的生活。 剛搬出來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老實說從家裡搬出來住這件事我在兩年前就在想了甚至是跟家人提過,因為想知道家人的想法以及對家人尊重於是我向家人提出我想搬出去住的想法可是他們並不同意覺得花費太多了然後就被爆念一頓了!可是這並沒有打消我想要搬出來的念頭後來二姐回來了他提出要一起合租的想法於是我利用了這個機會終於搬出來了。 一開始我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