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墩重現江湖─優游葫蘆 難得糊塗 林宣宏以創意再現豐原新風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您的印象中,「葫蘆-瓠仔」可能只是個食物,或者是濟公飲酒的容器,或者是避邪納福的小飾物。在仁社社長林宣宏的心目中,葫蘆卻是不折不扣的最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以熱愛葫蘆的痴情來關懷鄉土,積極推動葫蘆文化,讓「葫蘆墩文化節」成為全國性的活動,甚至獲得「全日本愛瓢會」的贊助參與,讓帶有豐原地方色彩的葫蘆墩文化悄然成形……


raw-image

葫蘆天地有情天

自古文人雅士即有收藏詩詞書畫、陶藝,甚至是養壺、養石頭的雅興,無奇不有。至於優游於葫蘆天地則較少見。人稱「葫蘆兄」的林宣宏雖然身兼數職忙碌得很,可是只要跟葫蘆有關的人事物,莫不積極的「ㄍㄚ一腳」:能收集的絕不放棄,不能帶回家的起碼要拍照留念。對於推廣葫蘆文化更是戮力以赴,從不稍歇。愛葫蘆、推廣葫蘆的精神,可說達到癡狂的地步!

林宣宏收集的葫蘆溯自明清,遠至中國、日本、非洲原住民等。如清朝人養蟋蟀的葫蘆瓶、日本的葫蘆掛布、吉卜賽人葫蘆形水煙壺、早年農村家庭自備的葫蘆藥包等…,數量多達七百多件,琳瑯滿目,簡直就像個小型葫蘆博物館!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葫蘆來作伴,林宣宏笑笑的說:「只是興趣而已啦!」其實,除了收集、欣賞別人的作品,更整理自家後院荒廢的田地來種植葫蘆,並進一步創作風格獨特的作品。

葫蘆的創作不僅止於最後的雕刻彩繪而已,葫蘆的種植另有一番情趣。因此,荷鋤理田、雕塑葫蘆,也是林宣宏每日貼心的工作。因為葫蘆的雕塑,有時「意到形到」很有成就感;栽養葫蘆又是「如春日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幾天沒見,意想不到的葫蘆形就出現;有時則是眼看「完美無瑕」的葫蘆快要成形,卻因為一隻不受歡迎的蜜蜂螫了那麼一下,而有了「缺陷美」…。林宣宏自在的享受這些樂趣,儼然成為現代都市叢林裡快樂的逍遙客。

耳濡目染之下,兒子、老婆也都成為葫藝高手。林宣宏在家裡一天到晚都可以「說葫蘆、話葫蘆」,下次您來到這個葫蘆家庭可能聽的就是「一派葫言」!

在地人做故鄉事

豐原舊名「葫蘆墩」,是一個別緻且具鄉土氣息的名字,自然也和愛葫蘆的林宣宏結下不解之緣。最近幾年社區意識覺醒,文史工作室相繼成立;加上台中縣文化局長洪慶峰積極鼓勵「一鄉鎮一特色」的文化節活動,林宣宏因而著手成立「仁社」,集合地方人士與同濟會的朋友,積極為「葫蘆墩文化節」催生,以新形象、新文化打造新豐原。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林宣宏說了一個笑話點出個中三昧:地震後,田裡電線桿整排倒向左邊,只有一支倒向右邊,讓外地來的專家學者在現場研究了大半天。正苦思不解時,好奇的農夫走過來湊熱鬧,不好意思的說:「那一支是我搬過去的啦!」林宣宏認為:「只有在地人最了解自己的故鄉,由下而上的推廣方式才能引起共鳴,才容易凝聚向心力。」

葫蘆痴夢葫蘆城

俗諺:「材乾、米白、餅香、查某水」,豐原的文化源遠流長,相當具有特色與內涵。盛極一時的「台灣漆器故鄉」、「糕餅之鄉」並非浪得虛名;葫蘆墩米,聲名遠播,甚至成為日本天皇的御用米,是台灣最早的御飯糰。

迎接新世紀的到來,除緬懷發揚「米食、糕餅、漆器」的產業文化外,林宣宏更希望配合舊地名「葫蘆墩」,能開創出獨樹一格的新「葫蘆」文化。於是選擇葫蘆做為社區標誌、徵求葫蘆歌、集思廣益創新葫蘆宴、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免費贈送葫蘆種子,鼓勵人人來種葫蘆、住家用葫蘆做門牌、店家用葫蘆做看板招牌,甚至以葫蘆造型做為豐原的大型地標,成立葫蘆生態公園等等。

林宣宏希望有朝一日在豐原地區舉目所見皆是葫蘆,讓葫蘆墩成為名符其實的葫蘆城,就像鹿谷有茶園,白河有蓮花…。

擁葫蘆笑看天下

心思細膩的林宣宏言談間透露出他對葫蘆文化的鍾情,信手捻來即可娓娓道出豐原的人文典故與期許。

數年前國民黨原本屬意林宣宏競逐豐原市長,可是在勤跑基層、每天吃政治飯之後,發現並不快樂。政治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起的,他最後寧可選擇推動葫蘆文化作為人生的舞台。林宣宏親筆的對聯正是他的心情寫照:

灑脫中坐擁葫蘆 葫裡糊塗過一生

風雲之際 笑看天下

功名於我如浮雲,能夠滄海一聲笑,擁葫蘆入夢,何嘗不是快意人生?紛紛擾擾的政治界少了林宣宏可能什麼都不少,葫蘆天地缺個「葫蘆兄」可就遜色許多了。

葫蘆墩文化節

灣人是愛湊熱鬧的民族,然而對文化活動卻興趣缺缺、漠不關心。不過,打著文化旗幟連辦兩年的「葫蘆墩文化節」,卻吸引大批人潮,為什麼?「只賣創意不搞噱頭」是仁社辦活動的最大特色,既新鮮又好玩。

吃奇吃巧 葫蘆宴

在文化中心舉辦的葫蘆藝品展是葫蘆文化的重頭戲。不過,光是欣賞葫蘆的環肥燕瘦,尚不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於是,滿足國人「吃奇,吃巧」的「葫蘆宴」也一併登場。為媲美石門的活魚三吃、苗栗南庄的鱒魚十五吃,經由豐原各家餐廳與阿公阿嬤們的腦力激盪,竟開發出三十八道富含創意與古早味的新鮮「葫蘆」料理,菜名如涼拌天鵝葫、什麵埋葫,福祿雙酥、葫搞蝦搞、瓠磚引玉、葫蘆盅情、福祿高昇等等,饒富吉祥與趣味之意。既享受色香味、又蘊含豐富想像力的葫蘆宴,日後必年年時時吸引人潮,不遠千里來到豐原。人說:「吃葫蘆、補福氣」,一舉兩得,您能錯過嗎?

捧腹鬥智 象棋糕

葫蘆墩素有糕餅之鄉的美稱。清末即以「綠豆椪」成為台式月餅的代表,在以「蕃薯簽」為主食的年代,豐原人不僅消費得起這種奢侈品,並以此做為拜訪親友的「伴手、等路」,可見豐原的富庶。

從犁記、雪花齋、薔薇派、寶泉小月餅、聯翔酥餅等,一路傳承發展。「不變的是傳統,改變的是創新」,百家爭鳴的結果就是各領風騷、各有千秋。

林宣宏希望以創新的方式行銷傳統的糕餅,讓人們不僅在逢年過節才想到豐原的「糕仔餅」。於是他創作「糕仔餅象棋」,突破用木頭或塑膠製作象棋的傳統。而漢賊不兩立的「楚河、漢界」,也改成較符合現況的「台灣海峽、黑水溝」,以增加臨場感。正式比賽時,吃你的卒、吃你的炮,是真的吃下糕仔棋,否則算回棋。吃到撐不下時,不用等對方「將軍」也算輸。因此除了考驗腦容量外,更要拼肚量。這樣一來,既可推廣葫蘆墩的糕餅,更可在「吃出口味,玩出趣味」中發揚中華民俗文化。

今年鹿港「風華三百年」的活動,也模仿豐原的糕仔餅象棋比賽,可見林宣宏的創舉已獲得迴響。據說一路過關斬將的冠軍得主,總共吃掉了一公斤的糕餅。不過林宣宏表示,「糕仔餅象棋」已申請獲得專利,且正在公告中。他希望保留這項使用權給「葫蘆墩」的文化活動專用,如此更能突顯出葫蘆墩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色。

巧扮月老 情人節

台灣的情人真幸福,二月有個可以收到巧克力玫瑰花的「西洋情人節」,七夕又有一個可以花圓月下走鵲橋的「中國情人節」。現在林宣宏又把台灣獨有的「台灣情人節」搬上舞台。

以往,台灣的未婚男女常利用「看花燈」的時節互傳愛意,農曆正月元宵暝「偷挽蔥嫁好尪,跳菜股娶好某」的習俗,不正是道盡當時民風保守的男女心聲?因此,去年仁社在東海大學舉辦一場為正月十五「台灣情人節」催生的見證會,獲得許多時下青年的熱情參與!有好多人在活動中「速配」成功。即使沒有成雙成對,作為台灣情人節的見證人也不錯。大家還相約下季再見呢!

今年的情人節更是擴大舉辦,一舉打響了知名度。一些外地的團體慕名而來,邀請仁社幫忙舉辦「未婚聯誼會」。例如今年七夕鐵道之旅的「追婚成功」與「通霄通宵」的月下露營活動。有了籌備台灣情人節的經驗與成果,仁社就這樣闖蕩江湖,到處湊合姻緣,這是仁社所始料未及的。

災後重建不缺席

斷層景觀「新加坡」

1999年一場石破天驚的大地震,震垮了許多人的世界…。位處斷層帶的東勢豐原一帶災情慘重,亟需各方的救援。甫接仁社社長的林宣宏馬上把要辦理交接的活動費用拿來買大型水塔,解決災民缺水問題,並提供個人手機號碼給社會大眾,指揮協調外地人進入救災。隨後積極與地方溝通,共同擬定以「再造葫蘆墩米的故鄉」的企劃案獲得文建會重建補助,著手以「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重建豐原。「逗陣行,作伙拼」,攜手同心重建家園。

921大地震讓人喪膽的「車籠埔斷層」經過豐原,在當地隆起兩三層樓高的坡地。這兩三公里長的「新壟起增加之坡地」(簡稱為新加坡)依法不能再建築,仁社因而將之規劃為「葫蘆墩921新加坡」紀念園區。整個園區以紀念碑為主,除記錄豐原受災情形外,也提醒人們珍視自然、尊重生命。園區種植台灣特有植物,並架設葫蘆隧道景觀,期望一舉營造成為豐原新地標。但願「新加坡」能以另一種方式讓大家緊緊記住大自然的力量。

炊粿迎春心頭暖

地震後,各地救援物資不斷的送進災區。可是除了有形的支援外,災後的恐懼、失去親人的哀傷、面對殘破的家園所導致的創傷,更需要無盡的安慰。仁社除了持續不斷的進出災區,漏夜與災民共同研究如何重建外,更在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下,以炊粿過年迎新春的方式與災民同甘共苦,祈求災難早日過去。災民在活動中獲贈象徵好彩頭的「菜頭粿」、「發粿」,期許來年發達順利。「我要的不多,無非是一點點溫暖的感受…」,災民最想要的,相信是仁社真心付出的這股溫馨暖流。

路人遙指葫蘆墩

打造葫蘆的原鄉

談到如何讓葫蘆藝術生活化、打入民間,而不只是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林先生表示:「既然要讓人想到葫蘆就想到豐原,當然得想辦法讓人隨時隨地都可在豐原找到有關葫蘆的藝品、葫蘆的店。」因此,仁社正在規劃成立類似「葫蘆街」或者是覓地建個「葫蘆村」,讓葫蘆園生態及文化完整展現,並邀集藝術家常駐,讓藝品店常開、民眾常來。這樣葫蘆文化才能真正的「流入尋常百姓家」,而非只是空洞的表演展覽形式而已。待葫蘆村以觀光資源的形態出現後,更能振興經濟,帶動民生富裕。一位外地來參展的葫蘆雕刻師就說好想趕快成為葫蘆墩的一員,可見葫蘆墩的未來願景是多麼的令人期待。

登上藝術的殿堂

現代人對於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境界,大概只能意會而無緣體會。事實上,人所追求的「滿足」,只不過是無止境的「慾望」而已。有時一味追求,反而越離越遠;放下,幸福反而就在身邊。經濟的蕭條、荷包的緊縮,正好給予現代人一些反思的機會。

用來「一瓢飲」的葫蘆,自古以來即是中國人日常的食物與飲水容器,也是吉祥如意「福氣」的象徵。駕駛座上方有些人也喜歡綁著中國結的葫蘆吊飾,陪伴著車主一路平安。

目前豐原媽祖廟口前的地攤、夜市的路邊攤,就有可愛的葫蘆飾品。在仁社的推動下,它不再只是個小飾品,現正堂而皇之的登上藝術的殿堂。造型優美、雕刻精緻、繪圖細膩的葫蘆,也有可能成為客廳的新擺飾。「名不見經傳」的葫蘆,將成為另類文化的新體現。

大紀元時報首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岳翔雲(花甲玩童)的沙龍
24會員
190內容數
說文解字:盼者─(1) 看─「左顧右盼」 (2) 希望─「希盼」 (3)美─「美目盼兮」。台灣有很多認真踏實的中小企業甚至世界矚目的隱形冠軍。也承傳了優秀的中華文化以及展現特有的在地文化,秉持「擁台灣開疆闢土、覽文化承先啟後」精神,讓我們換個角度,透過關懷、文字、鏡頭,一起看見台灣之美、看見希望!
2020/06/19
提到鬱金香,想到荷蘭;談到奇異果,認定紐西蘭。林肇睢推動心中的大夢:讓全世界只要提到玻璃家具就會聚焦台灣。 台明將TMGLOGO 台明將林肇睢董事長 領航玻璃團隊打造彰濱傳奇 台灣玻璃館吸引絡繹不絕的藝術愛好者 自動化玻璃裁切機提昇了台明將的競爭力 閒置多年的彰濱工業區因為玻璃產業群聚又活絡起來
Thumbnail
2020/06/19
提到鬱金香,想到荷蘭;談到奇異果,認定紐西蘭。林肇睢推動心中的大夢:讓全世界只要提到玻璃家具就會聚焦台灣。 台明將TMGLOGO 台明將林肇睢董事長 領航玻璃團隊打造彰濱傳奇 台灣玻璃館吸引絡繹不絕的藝術愛好者 自動化玻璃裁切機提昇了台明將的競爭力 閒置多年的彰濱工業區因為玻璃產業群聚又活絡起來
Thumbnail
2020/06/19
飛沙走石,宛如地處塞外邊疆的彰濱工業區,居然有一座以民間力量打造的「台灣玻璃館」。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它與故宮一起雀屏中選,成為新聞局推薦給海外代表台灣最具有商機的博物館…… 築夢光廊台灣玻璃館連震黎攝影 位居海濱,總是令人感到海風凜冽的彰濱工業區,不時揚起塵土。恍惚間,讓人還以為到了塞外邊疆。但是
Thumbnail
2020/06/19
飛沙走石,宛如地處塞外邊疆的彰濱工業區,居然有一座以民間力量打造的「台灣玻璃館」。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它與故宮一起雀屏中選,成為新聞局推薦給海外代表台灣最具有商機的博物館…… 築夢光廊台灣玻璃館連震黎攝影 位居海濱,總是令人感到海風凜冽的彰濱工業區,不時揚起塵土。恍惚間,讓人還以為到了塞外邊疆。但是
Thumbnail
2020/06/19
西螺七崁阿善師的民間傳說依然存在於許多人的記憶當中,西螺米、西螺西瓜也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西螺名產,至於另一叱吒當年的風雲產品-丸莊醬油,現在雖不若當時的響噹噹,卻依然默默地飄香,牽引著懷舊人士的往日情懷。 莊偉民與天然純釀醬缸 孩提時黃昏之際玩耍於庭院,母親的吆喝聲:「阿志,你幫我去甘仔店ㄍㄨㄚ一
Thumbnail
2020/06/19
西螺七崁阿善師的民間傳說依然存在於許多人的記憶當中,西螺米、西螺西瓜也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西螺名產,至於另一叱吒當年的風雲產品-丸莊醬油,現在雖不若當時的響噹噹,卻依然默默地飄香,牽引著懷舊人士的往日情懷。 莊偉民與天然純釀醬缸 孩提時黃昏之際玩耍於庭院,母親的吆喝聲:「阿志,你幫我去甘仔店ㄍㄨㄚ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請問您聽過葫蘆雕刻嗎?就連從事葫蘆雕刻超過20年的詹明娟都說:「在台灣問100個人有沒有聽過葫蘆雕,大概99個都沒聽過。」 葫蘆雕刻工藝師詹明娟,1966年出生於台中市,成立葫巧工坊專研葫蘆雕刻藝術,從事葫蘆雕刻工作至今二十餘載,以天然葫蘆為原材料以鏤雕技法進行燈飾創作。 台灣的葫蘆雕刻
Thumbnail
請問您聽過葫蘆雕刻嗎?就連從事葫蘆雕刻超過20年的詹明娟都說:「在台灣問100個人有沒有聽過葫蘆雕,大概99個都沒聽過。」 葫蘆雕刻工藝師詹明娟,1966年出生於台中市,成立葫巧工坊專研葫蘆雕刻藝術,從事葫蘆雕刻工作至今二十餘載,以天然葫蘆為原材料以鏤雕技法進行燈飾創作。 台灣的葫蘆雕刻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嘉義市垂楊里仁愛市場,曾為鳳梨罐頭工廠,當地居民稱「鳳梨會社」。過去因產業變遷,數十年來市場內空間無人管理,環境髒亂不堪,成為吸毒者犯罪溫床。自2016年起,里長黃琮榮四處奔走,取得居民土地產權授權同意與共識,和同樣關心地方發展的團隊合作,向市府申請專案補助,進行分年分期的改造計畫,盼再現市場榮景。
Thumbnail
嘉義市垂楊里仁愛市場,曾為鳳梨罐頭工廠,當地居民稱「鳳梨會社」。過去因產業變遷,數十年來市場內空間無人管理,環境髒亂不堪,成為吸毒者犯罪溫床。自2016年起,里長黃琮榮四處奔走,取得居民土地產權授權同意與共識,和同樣關心地方發展的團隊合作,向市府申請專案補助,進行分年分期的改造計畫,盼再現市場榮景。
Thumbnail
為了讓創作內容不生硬難懂,秋萍老師不僅做了詳細的文史踏查、耆老訪問,找來從小熱愛大神尪、畫技高超的撈魚紙印號負責人周子涵繪圖,以在宜蘭創立百年以上的廣生藥行第四代傳人周東彥為故事主角,開啟這充滿宜蘭地方文化精神的繪本創作歷程。
Thumbnail
為了讓創作內容不生硬難懂,秋萍老師不僅做了詳細的文史踏查、耆老訪問,找來從小熱愛大神尪、畫技高超的撈魚紙印號負責人周子涵繪圖,以在宜蘭創立百年以上的廣生藥行第四代傳人周東彥為故事主角,開啟這充滿宜蘭地方文化精神的繪本創作歷程。
Thumbnail
蘭陽博物館內的古早庶民蠟像之一,賣什細。內有感應式念白說明,因為展覽場地不大,擠作一堆,擴音此起彼落,聽不是很清楚,在網路上拿郭大誠唱的台語歌,賣什細來分享,仔細聽,台語尾字押韻的韻律美,這才是正港的漢字音。 賣什細,歌詞佮念白 玲玲瓏瓏 玲玲瓏瓏 喝(huah8)玲瓏 賣什細 街頭巷尾四界
Thumbnail
蘭陽博物館內的古早庶民蠟像之一,賣什細。內有感應式念白說明,因為展覽場地不大,擠作一堆,擴音此起彼落,聽不是很清楚,在網路上拿郭大誠唱的台語歌,賣什細來分享,仔細聽,台語尾字押韻的韻律美,這才是正港的漢字音。 賣什細,歌詞佮念白 玲玲瓏瓏 玲玲瓏瓏 喝(huah8)玲瓏 賣什細 街頭巷尾四界
Thumbnail
​ 陶瓷算是所有藝術創作類型中,最具有立體感作品與融入生活的藝術。台灣各地都有許多的陶瓷工作坊,這些工作坊就是讓民眾親近陶瓷藝術。小編目前參加過幾次的陶瓷工作坊的體驗,像是抱瓶庵、洪儒堂改建成邊境實驗室的跨越設計公司等等。小編這次因緣際會到了陶作坊進行了一場半成品的陶瓷創作。 陶作坊相關資訊::
Thumbnail
​ 陶瓷算是所有藝術創作類型中,最具有立體感作品與融入生活的藝術。台灣各地都有許多的陶瓷工作坊,這些工作坊就是讓民眾親近陶瓷藝術。小編目前參加過幾次的陶瓷工作坊的體驗,像是抱瓶庵、洪儒堂改建成邊境實驗室的跨越設計公司等等。小編這次因緣際會到了陶作坊進行了一場半成品的陶瓷創作。 陶作坊相關資訊::
Thumbnail
在您的印象中,「葫蘆-瓠仔」可能只是個食物,或者是濟公飲酒的容器,或者是避邪納福的小飾物。在仁社社長林宣宏的心目中,葫蘆卻是不折不扣的最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以熱愛葫蘆的痴情來關懷鄉土,積極推動葫蘆文化,讓「葫蘆墩文化節」成為全國性的活動,甚至獲得「全日本愛瓢會」的贊助參與,讓帶有豐原地方色彩
Thumbnail
在您的印象中,「葫蘆-瓠仔」可能只是個食物,或者是濟公飲酒的容器,或者是避邪納福的小飾物。在仁社社長林宣宏的心目中,葫蘆卻是不折不扣的最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以熱愛葫蘆的痴情來關懷鄉土,積極推動葫蘆文化,讓「葫蘆墩文化節」成為全國性的活動,甚至獲得「全日本愛瓢會」的贊助參與,讓帶有豐原地方色彩
Thumbnail
 Agriculture源自拉丁文中土地(Agri)與文化(Culture),遂而成為橫貫歷史三千年的浪漫想像......
Thumbnail
 Agriculture源自拉丁文中土地(Agri)與文化(Culture),遂而成為橫貫歷史三千年的浪漫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