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房魚包—古食譜 出自(宋)山家清供

蓮房魚包—古食譜 出自(宋)山家清供

芳菲主人-avatar-img
發佈於餐芳譜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蓮房魚包」出自林洪的《山家清供》,是南宋時期非常有創意的一道花卉料理。它將鱖魚肉填塞進嫩蓮蓬內,在蒸煮的過程中,蓮香薰入魚肉,就可讓葷腥的魚肉脫去塵俗之味。

林洪還為這道菜寫了一首詩來歌頌:

錦瓣金蓑織幾重,問魚何事得相容?
涌身既入蓮房去,好度華池獨化龍。

意思是魚進入了光輝燦爛的荷花蓮房裡,彷彿就進入仙池脫胎換骨,魚化為龍了,這裡借指魚肉因為蓮蓬的清馨,而增加前所未有的清雅韻味。

raw-image

《山家清供•蓮房魚包》文言斷句:

將蓮花中嫩房去穰,截底,剜穰留其孔。以酒、醬、香料、加活鱖魚塊實其內,仍以底坐甑內蒸熟;或中外塗以蜜,出揲(煠),用漁父三鮮供之。三鮮:蓮、菊、菱,湯虀也。向在季春坊席上曾受此供。得詩云:「錦瓣金蓑織幾重,問魚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蓮房去,好度華池獨化龍。」李大喜,送端研(硯)一枚、龍墨五笏。

這道菜的作法有兩種:

一種是本影片示範的做法,取出荷花嫩蓮房,挖掉裡面的果穰,再填入用酒、醬、香料醃漬過的魚肉,再拿去蒸熟;另一種做法是在嫩蓮房裡內塗上蜜,再用熱湯或熱油燙過後,淋上漁父三鮮(即用蓮、菊、菱三種水中芳草所做的湯汁)。第二種做法似乎沒有在嫩蓮房內塞魚肉,吃的似乎就是嫩蓮房(有點難以想像)。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影片製作後記

在整理這支影片的影像檔案與文案時,發現還少了一個畫面,就是林洪在歌頌「蓮房魚包」這道菜時所要表達的意境,我喃喃唸著:「湧身既入蓮房去,好度華池度化龍」,對花奴說:如果能拍到荷花與魚的影像就好了。

沒想到他竟說:池子裡正好就有一條養了四、五年的龍鯉,荷花也正在盛開,說不定能捕捉到好畫面哩!哇,正在想魚化為龍,就出現了一條金色的龍鯉,豈不妙哉!

等了三天,荷花從一開始的小綻放,到一整個展現光輝燦燦的內裡,而荷花挺立水面的高度、與龍鯉搖擺的靈動姿態跟光線都來到剛剛好的程度,為我們留下精彩的畫面。

但魚的意象還在持續發酵呢!

林洪詩句:「問魚何事得相容?」其實問魚也就是問君,既是問你也是問我,人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的逍遙自在?魚化為龍的脫胎換骨,同時也道出了人對超脫凡俗的渴望投射。

然後,後製大大又出奇不意的挑了這首「大魚」的配樂,在這支頗富空靈古風的音樂裡,一下子又讓人想到莊子的北冥有魚,小小的鯤幻化為大大的鵬——那翱翔在九萬里以上天外之天的神奇巨鳥……沒想到,不過是製作一道古花食的視頻,竟興起這麼多關於心與物的奇妙聯動!



avatar-img
餐芳譜——芳菲主人的沙龍
73會員
206內容數
我們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夢想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語俗諺:「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很能說明南方人因為對扶桑太熟悉以致產生的輕慢心理。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初次見到她都被驚艷到留下許多詩文、甚至連初次接觸到的歐洲人,也驚豔得幫她取了一個「中國玫瑰」的稱號。扶桑花在古代還是重要的紅色染料,我們成功複刻出宋代古法荔枝乾也實踐出許多道扶桑花料理 。
凌霄花,是中國傳統園林四大藤花之一,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凌霄。然而自古以來,凌霄花就有好壞兩極的評價,有人讚嘆它有凌雲之志,也有人譏諷其攀附而得勢。本文除了介紹凌霄花的文史藝術,還分享一道凌霄花食。
紫藤是最具有春意的花朵,可惜今年春天紫藤沒有依約前來。卻在凱米颱風過後夾帶的西南氣流,在滂沱如注的豪大雨中藤開二度,自蕪雜的綠藤叢裡猛然竄出一簇簇迷離的紫艷來!紫藤,自古就是飢荒時救荒的野菜,今天就來分享用麥飯(陝西一帶風味小吃)方式來做道紫藤花麥飯。
台語俗諺:「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很能說明南方人因為對扶桑太熟悉以致產生的輕慢心理。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初次見到她都被驚艷到留下許多詩文、甚至連初次接觸到的歐洲人,也驚豔得幫她取了一個「中國玫瑰」的稱號。扶桑花在古代還是重要的紅色染料,我們成功複刻出宋代古法荔枝乾也實踐出許多道扶桑花料理 。
凌霄花,是中國傳統園林四大藤花之一,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凌霄。然而自古以來,凌霄花就有好壞兩極的評價,有人讚嘆它有凌雲之志,也有人譏諷其攀附而得勢。本文除了介紹凌霄花的文史藝術,還分享一道凌霄花食。
紫藤是最具有春意的花朵,可惜今年春天紫藤沒有依約前來。卻在凱米颱風過後夾帶的西南氣流,在滂沱如注的豪大雨中藤開二度,自蕪雜的綠藤叢裡猛然竄出一簇簇迷離的紫艷來!紫藤,自古就是飢荒時救荒的野菜,今天就來分享用麥飯(陝西一帶風味小吃)方式來做道紫藤花麥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