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 500 年前的解剖學,看見空間和性別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會透過解剖學經典著作的圖片,談談「空間」在解剖學發展歷史中的積極性意義,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別權力政治。
讓我們回到 500 年前,16 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
當時有許多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文獻被人們翻出來,重新受到歐洲知識份子的重視,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解剖學是其中一個領域,有越來越多學者投入解剖學的研究,試圖驗證或修正古典時期的發現。
Andreas Vesalius (1514-1614)是當時最重要的解剖學家,被譽為是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他在 1543 年出版了多達七卷的解剖學著作《人體的構造》,呈現解剖研究的成果,包含詳盡且精細的人體構造圖繪和說明。左圖是這本書呈現人體構造的插畫,右圖是這本書的封面。
圖片來源:CHRISTIE’S
仔細觀察這兩章圖片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地方。
右圖呈現的是當時學者進行人體解剖的場景。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圍觀?大家看起來議論紛紛討論熱烈,好像很好奇的在觀看。此外,為什麼解剖是在這麼華麗的地方進行?挑高大廳、雕樑畫棟,有這個必要嗎?
然後,再仔細看看觀眾的樣貌,可以發現操刀者和幾乎所有的觀眾都是男性。唯獨躺在中間被解剖的人體是女性。不過,《人體的構造》這本書的內容幾乎都是男性的圖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接下來就要談談「空間、性別」在解剖學發展的意義。

解剖的空間:歌頌神的智慧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宗教和科學並沒有完全互斥,也不是截然二分的。當時的人們研究解剖學,一方面是在透過觀察人體構造來學習醫學知識,另一方面也同時是希望揭開人體運作的奧秘,藉此來歌頌神的智慧,讚嘆上帝竟然能夠創造出如此精密複雜的人體。
既然解剖是要歌頌神的偉大,那可不能在隨便的地方草草了事。我們可以看見這個解剖的空間裝飾相當講究,感覺像是宮殿、教堂、博物館、學校。這些場合的一個共通點是信奉真理、存放真理的地方。在這樣的空間進行解剖意味著解剖是一件揭發真理的神聖活動,是有特殊意義的知識探索過程。
更重要的是,人體解剖不能偷偷在家裡執行,必須要在公共場合完成。這代表解剖學知識是在眾人的見證之下誕生的,是大家集體認可的,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而且,解剖活動兼具教育和宗教的功能,同時能夠讓學生理解人體構造,也能向大眾展示上帝的偉大創造,激發他們對信仰的虔敬。
既然是人體解剖是一樁公共事件,其實也在鼓勵解剖學家更戲劇化的展演解剖過程。手術室的英文是 operation theater,其實就像是在劇院一樣要展示給眾人觀看,解剖學家、醫師和外科醫師也藉此來累積自己的聲望,進而轉化成可能的商業利益。
另外,可以發現大家的衣服幾乎都穿滿多的。這是因為解剖人體的活動通常一做就是三天,因此會選在遺體比較不容易腐壞的冬天舉行。
解剖圖畫手臂上舉、眼神望向天空的姿勢,也有敬畏神的意涵。
圖片來源:https://www.nlm.nih.gov/exhibition/horse/anat_vesalius_p174.html

解剖的性別:消失的女性

歐洲傳統的醫學觀點用體液學說來理解人體。古羅馬帝國的醫師 Galen 認為人體是由「冷熱乾濕」四種性質的的體液構成,體液過多過少都會導致身體失衡產生疾病。在這套學說裡,男性的體液是均衡的,而女性因為缺少熱,所以沒有能量形成凸出的性器官。當時認為男女的性器官是相似的,只是凸出來或凹進去的差別而已。
這個在當代已經被拋棄的學說,卻是歐洲長達千年的醫學真理,它反映了當時主導醫學話語權的男性根本不理解女性的身體。由於當時存在男性醫療人員不能檢查女性身體的禁忌,因此以男性為主的醫學界對女性疾病的研究成果相當薄弱,許多誤解和歧視都在這樣的觀點下形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供女性醫療服務的多半都是女性。當時的人們通常不會到醫院裡去看醫生,而是請醫生到家裡為病人診斷,而在家裡負擔照護責任的也多半是女性。因此,女性疾病和生產的相關知識都是在女性之間彼此流通、口耳傳承。男性幾乎是被排除在這個知識網絡之外。
以男性為主的解剖學家想要挑戰這樣的狀況。他們實際觀察人體的結果轉化為文字和圖像印刷成冊,並以此質疑女性口耳相傳的知識不科學。男性解剖學家期望奪取人體知識的話語權,使得女性必須依靠男性才能理解自己的身體。儘管如此,醫學知識仍舊是以男性為中心發展,就像是《人體的構造》描繪的多半是男性身體。
隨著解剖學和外科醫學的療效確實增加,也越來越被大眾肯定,民間醫療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女性在醫療行為中的地位也跟著被取代。

不可忽視的空間和性別

透過上面兩張圖片,以及空間和性別兩種觀點,我們可以看見解剖學發展過程中的特色。在特定的醫學觀念下人們選定特定的空間來解剖人體,而這個空間也反過來形塑解剖學發展的樣貌。自詡為中立客觀的醫學科學其實隱藏著性別權力的爭執。帶著這兩個觀點,仔細觀察生活周遭,相信我們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參考

  • 被解剖的女人。本文關於性別的書寫主要取材自此。
  • Keir Waddington(2014 [2011])《歐洲醫療五百年》(李尚仁,譯)。台北:左岸文化。本書清楚的解說解剖學和現代醫學的關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88內容數
喜歡地圖?熱愛圖表嗎? 圖地,是「圖表、地圖、資訊圖像」的創作園地。 這裡會使用圖像呈現數據資料, 透過數據看見現象趨勢與議題故事。 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會比較頻繁更新圖表。若有適合的內容會節選修改後發表於此。歡迎大家前往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圖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奇北京鳥巢到底有多大嗎?小巨蛋和大巨蛋又有多大呢?這篇文章會用圖片和衛星影像來呈現北京鳥巢和臺灣各地巨蛋的大小。 北京鳥巢的正式名稱是「中國國家體育場」,外型特殊俗稱為「鳥巢」,是由瑞士和中國建築師合作設計完成。鳥巢是為了 2008 年北京奧運而興建,作為開閉幕、田徑、足球比賽的場
鼠疫爆發,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小說描繪了數十年前的處置方式,包含封城、隔離、焚燒遺體、食品管制、增建臨時醫院等,其實現代的作法也與當年相差不遠。除了政策方面,整個社會的氛圍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值得注意,古今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映照的地方。 封城,採取只進不出的封鎖策略,試圖讓疫情限縮在城市之內,不要擴散到
《鼠疫》是卡繆的一部長篇小說。1940 年代,位於阿爾及利亞的城市奧蘭爆發鼠疫,許多人被病毒傳染而死亡,整座城市的運轉跟著變化,人們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小說運用這樣的背景描繪城市中的人情事物,在疫情肆虐全球的 2020 年春季,閱讀起來格外深處人心。 事實上,在 1941 年奧蘭曾爆發過傷寒疫情,有
宜蘭📚 書訊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林瑋嬪 著作 台大出版中心 2020 年 🍚 書摘 這是一本分析臺灣民間宗教的學術著作。作者林瑋嬪在台南萬年村和桃園八德做了三十年的田野工作,運用人類學的觀點,剖析民間宗教的特色,並且相當清晰的把這些特色書寫出來。林瑋嬪在新書發表會說,本書運
作者 Duve 基於前面所說的動物福利理念,決定執行長達一年的計畫。他一開始只吃有機食物,接著轉變到素食、果食的生活。這本書紀錄了整個歷程,以及他對這些議題的想法和觀察。 這是一本思考飲食、思考消費生產、思考動物、思考植物、思考人類的書。「思考」意味著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怎麼樣,而是存在不斷討論的
搭捷運到北投,轉乘 小6 前往清天宮。接著一路向上爬,過了面天坪不久左轉往面天山,登頂,原路折返,再往二子坪走。然後搭 108 到陽明山,轉 260 到劍潭。 神奇的 小6 公車 這段公車是我人生中搭過最神奇的公車。這是一台小巴,每個人都有座位,但車上的人不算少。我們從捷運北投站一路搭到終點清天宮
好奇北京鳥巢到底有多大嗎?小巨蛋和大巨蛋又有多大呢?這篇文章會用圖片和衛星影像來呈現北京鳥巢和臺灣各地巨蛋的大小。 北京鳥巢的正式名稱是「中國國家體育場」,外型特殊俗稱為「鳥巢」,是由瑞士和中國建築師合作設計完成。鳥巢是為了 2008 年北京奧運而興建,作為開閉幕、田徑、足球比賽的場
鼠疫爆發,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小說描繪了數十年前的處置方式,包含封城、隔離、焚燒遺體、食品管制、增建臨時醫院等,其實現代的作法也與當年相差不遠。除了政策方面,整個社會的氛圍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值得注意,古今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映照的地方。 封城,採取只進不出的封鎖策略,試圖讓疫情限縮在城市之內,不要擴散到
《鼠疫》是卡繆的一部長篇小說。1940 年代,位於阿爾及利亞的城市奧蘭爆發鼠疫,許多人被病毒傳染而死亡,整座城市的運轉跟著變化,人們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小說運用這樣的背景描繪城市中的人情事物,在疫情肆虐全球的 2020 年春季,閱讀起來格外深處人心。 事實上,在 1941 年奧蘭曾爆發過傷寒疫情,有
宜蘭📚 書訊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林瑋嬪 著作 台大出版中心 2020 年 🍚 書摘 這是一本分析臺灣民間宗教的學術著作。作者林瑋嬪在台南萬年村和桃園八德做了三十年的田野工作,運用人類學的觀點,剖析民間宗教的特色,並且相當清晰的把這些特色書寫出來。林瑋嬪在新書發表會說,本書運
作者 Duve 基於前面所說的動物福利理念,決定執行長達一年的計畫。他一開始只吃有機食物,接著轉變到素食、果食的生活。這本書紀錄了整個歷程,以及他對這些議題的想法和觀察。 這是一本思考飲食、思考消費生產、思考動物、思考植物、思考人類的書。「思考」意味著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怎麼樣,而是存在不斷討論的
搭捷運到北投,轉乘 小6 前往清天宮。接著一路向上爬,過了面天坪不久左轉往面天山,登頂,原路折返,再往二子坪走。然後搭 108 到陽明山,轉 260 到劍潭。 神奇的 小6 公車 這段公車是我人生中搭過最神奇的公車。這是一台小巴,每個人都有座位,但車上的人不算少。我們從捷運北投站一路搭到終點清天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西方哲學淵遠流長的發展中,身體(body)被重視,成為哲人思考、闡釋之要角乃二十世紀中葉之事。從哲學史角度視之,此可稱為「身體轉向」(the body turn)。[1]身體何以成為焦點?除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演變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對自柏拉圖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Thumbnail
法醫也是醫生,卻不是替活人看病療傷的一般醫生。 從戲劇小說,新聞專訪得到的印象,法醫工作既神秘又帶些靈異色彩。 很多年前看美劇「X檔案」,史考莉解剖一具遺體,取出心臟擺上磅秤, 對錄音機報出重量,依續是胃、肝等等臟器, 道具做的逼真,看了不免起雞皮疙瘩。 心想,當法醫除了膽大外,心思要細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西方哲學淵遠流長的發展中,身體(body)被重視,成為哲人思考、闡釋之要角乃二十世紀中葉之事。從哲學史角度視之,此可稱為「身體轉向」(the body turn)。[1]身體何以成為焦點?除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演變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對自柏拉圖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Thumbnail
法醫也是醫生,卻不是替活人看病療傷的一般醫生。 從戲劇小說,新聞專訪得到的印象,法醫工作既神秘又帶些靈異色彩。 很多年前看美劇「X檔案」,史考莉解剖一具遺體,取出心臟擺上磅秤, 對錄音機報出重量,依續是胃、肝等等臟器, 道具做的逼真,看了不免起雞皮疙瘩。 心想,當法醫除了膽大外,心思要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