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所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嗎?—談盲眼效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所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嗎?談盲眼效應
這兩天在許皓宜老師的《情緒寄生》中,讀到了這個效應。
(盲眼效應:選擇性地看見與自己主觀意識相符的現象,來驗證與維持自己已經習慣的情緒狀態。 羅吉斯在心理治療中,提出「現象學」的觀點,認為我們都以一種獨特的觀點在看待這個世界,以主觀現實來解讀外在環境、而非實際現實)。
書中舉的例子是,兩名小學生因故吵架,其中一個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另一名是功課不好且容易闖禍的孩子。
故事的劇情不意外地,是班導師不問原委,直接怒斥平時較愛搗蛋的孩子:「你又做了什麼?」
人們往往傾向相信自己已經主觀認定的東西,因為用自己的宇宙觀來看世界,也會自動只擷取自己已經相信的部分,來佐證自己認定的「事實」,然後主觀就隨著時間,變得更加主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必去向別人解釋自己,因為相信你的人就會相信,不相信你的人,無論那個故事多麼荒謬,他們也不會懷疑。
我待的崗位,負責的是發送日常百貨、生活用品到各個單位。
前幾天,我看見其中一名發貨A同學在哭,問了原委,她的學姊B出來告訴我,因為在外發貨時,她發現A做錯了某件事,她當下要教A正確的做法,但A回應的態度卻很差,一副不耐煩不受教的樣子。
由於平時A就有點脫線,常出包,加上年輕人回話時總有點吊兒郎當,平時脾氣算好的學姐B動了氣,當場就唸了A。
聽完過程,我去角落找到了默默在掉淚的A。一開始的我,對著A開始說教,雖然我自認態度很平和,但整段話我都在告訴A,要虛心接受學姊教她的事情,因為我從一開始就認定了問題在A身上。
A一直默默地點頭,沒有回答,我最後又再問了一次A,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她這才說出,學姊在糾正她的當下,旁邊有很多其他場舍的同學站在旁邊,她覺得很沒面子,才會回得有點不耐煩,希望可以趕快離開現場再說。
但B並不曉得A心裡是這樣想的,只覺得A的態度很差,於是更是要當下就跟她把話說清楚。
而我,也是一開始就選擇了相信我所相信的。如果我沒有多問這一句,就僅僅只是把我想說教的內容說完了,礙於我是主管,A不會說什麼,但是是不是會在心中留下一個結呢?
這讓我想起小學時,我和另外三個女生約好要翹掉週末的課後活動,溜出去湯姆熊玩,沒想到溜出校門口的當下,遇到了訓導處的老師,當下我們就知道完蛋了。
其實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這也算不上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事,但放在當時才六年級的小孩身上,加上湯姆熊好像是不乖的孩子才會出入的場所,整件事情就變得很嚴重。
隔週一去學校,除了挨罵,還吃了個巴掌,但當時我們不敢承認自己去了湯姆熊,只說去了附近的公園玩。
隔了兩天,導師不知道哪來的線報,又叫了我們四個過去,問我們到底去了哪裡?
看老師胸有成竹的表情,我們不得不承認了,接著老師問了個要我們自相殘殺的問題:「是誰的主意?」
我不知道這件事情是誰出的主意重不重要,但看著其他人低著頭沒反應,一向形象不是乖孩子的我,心想「反正其他人也會推給我」,即便這個行程是大家討論出來合意的。
於是,我就默默地回答:「是我。」
接著老師提高了音量,說了一句我二十年來都沒忘記過的話:「我就知道是妳!」
這一句話,讓我後來我一直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孩子。雖然我在很多地方都很努力,但心裡總有種我不夠好的感覺;我常常不齒那些符合社會規範的、品學兼優的同儕,覺得我也不屑去討好上層,某種程度上我也會以己有些離經叛道而自傲,但心底總有個小聲音:其實我有點羨慕那些人不用一直被貼上標籤,不用一直費盡力氣裝作不在意世界不甚友善的眼光。
現在的我身處在一個,充斥著被貼標籤的人們的地方,這裡的人做了被定義為「犯罪」的事情,他們的人生就被貼上了「惡」的標籤。人們相信他們是邪惡、不需要被同情的,因為只要這樣認定了,就不用面對他們其實也有人性、也有善良一面的事實,這樣我們的價值觀就不用因混淆而錯亂。
在這裡工作,我的確常常因為價值觀需要一再洗牌而感到困惑,但是我慶幸我自己還有去思考不同可能的能力,而不是只頑固地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讓自己變成一個停止前進的人。
世上的人們或多或少,仍然都被這樣的盲眼效應給影響著,我也不例外,你所看到的,永遠不可能是事情的全貌。
願每個人都能覺察到自己有被蒙蔽的可能,在做出絕對的批判前,想想自己有沒有誤判的機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艸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抱怨」這三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是蠻困難的,甚至對兩個月前的我來說也是。
今日在公司,剛好有多餘的人力,於是便安排了一名學妹來學習我的勤務。說是怕我若臨時休假,就有人會我的工作內容,可以來代班。 這樣臨時的學習,其實很難教什麼深入的東西,因為短暫一、兩個小時,如果要認真講解,是不可能講得完的,畢竟每個勤務點都有自己的眉角。況且若只是個代班的人,大部分的事情還是會留給我回來
「不抱怨」這三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是蠻困難的,甚至對兩個月前的我來說也是。
今日在公司,剛好有多餘的人力,於是便安排了一名學妹來學習我的勤務。說是怕我若臨時休假,就有人會我的工作內容,可以來代班。 這樣臨時的學習,其實很難教什麼深入的東西,因為短暫一、兩個小時,如果要認真講解,是不可能講得完的,畢竟每個勤務點都有自己的眉角。況且若只是個代班的人,大部分的事情還是會留給我回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重點是你如何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了發生什麼事」-『 #心靈雞湯 』 我們會因為個人的喜好,而左右了思考模式和應對模式。 對某些喜歡的人,即使心底有一絲的小委屈,但當喜愛程度多過那份委屈,我們很容易覺得無所謂。 但對於某些厭惡的,即使他對妳做了十件好事,妳也只會記得他唯一那件欺負妳的事。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重點是你如何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了發生什麼事」-『 #心靈雞湯 』 我們會因為個人的喜好,而左右了思考模式和應對模式。 對某些喜歡的人,即使心底有一絲的小委屈,但當喜愛程度多過那份委屈,我們很容易覺得無所謂。 但對於某些厭惡的,即使他對妳做了十件好事,妳也只會記得他唯一那件欺負妳的事。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