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哪裡去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總有一個階段,當孩子還沒有成年依靠我們撫養,但是父母親年紀已大,需要我們照顧,身處職場拼鬥中的自己又必須應付永無止盡的業績壓力,還有難搞的客戶上司同事與屬下,總之所有人都要你負責,所有事都得你承擔,但是「自己」到哪裡去了?
在古代的筆記小說裡看到一則笑話。
有位解差押解一名犯罪的和尚發配邊疆,途中喝了酒,醉得不醒人事。和尚趁機把解差的頭髮剃去,換上自己的僧衣,又把枷鎖除下給解差戴上。
解差醒來後,不見和尚,很緊張。忽然看見自己身穿僧衣,手往頭上一摸竟無毛髮,又看見枷鎖也戴在頭上,很納悶:「奇怪?和尚明明還在,我到哪裡去了?」
這個笑話,大概身處三明治時期的上班族最能感同身受。人生總有一個階段,當孩子還沒有成年依靠我們撫養,但是父母親年紀已大,需要我們照顧,身處職場拼鬥中的自己又必須應付永無止盡的業績壓力,還有難搞的客戶上司同事與屬下,總之所有人都要你負責,所有事都得你承擔,但是「自己」到哪裡去了?
這個階段或長或短,壓力或大或小,但是一定要撐過去,要找得到方法來調適自己紓解壓力。
有很多研究都發現,人一生的幸福感與快樂程度呈現U字型,谷底在中年,也就是當我們進入職場後就開始不快樂,到三明治時期最低潮,然後隨著孩子離家,自己退休,幸福才漸漸回來,然後隨著年齡愈大,反而愈快樂,就如同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三明治時期雖然男女都會遇到,但是女生因為天性比較容易找手帕之交吐苦水紓解壓力,而且演化賦予擔負生養孩子為天性的母親更多的韌性,所以通常都能順利度過,反而是男生為了表示男性氣慨,從小被教導不能示弱,也更不能流淚,所有情緒都只能強壓下來,久而久之,要不是被憂鬱所困,不然就是當再也壓不下情緒而爆發,就用肢體暴力來宣洩。
因此,男生首先要接受自己在體能、精力甚至能力上都有極限,願意放下身段去尋求外援,不管是社會福利的資源,親朋好友的協助,還是要善加利用科技,比如視訊或機器人來解決問題,總之,不要悶著頭全部承擔下以為自己是萬能的。
另外就是建立多種目標或種新的生活方式,不要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單一目標,以為要成功非得是什麼模樣,看清楚自己真正所能夠做得到的事情,而不一昧渴望羨慕那些永遠做不到的目標。
在三明治階段,充滿挫折與無力的狀態下,要恢復活力的積極方式就是從社會參與中找到成就感,最簡單有效就是參加公益團體當志工,為別人為社會做些事情,即便再微不足道也沒有關係,因為從這些沒有利害關係的與人互動中,那種溫暖與信賴,以為因為付出看到的改變,往往會是將自己從谷底拉起的關鍵力量。
同時在生活中也要時時刻刻記得要照顧自己,疼愛自己,並且改變生活習慣。可能的話,戒除有害健康的壞習慣,比如透過吸菸喝酒來忘掉煩惱,其實改成用運動來替代是忘掉煩惱讓自己快樂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對身體各方面的好處更多。
如果可能的話,疼惜自己善待自己就每天做一件讓自己高興的事,不管是吃東西看影片或跟好朋友聊天,但是要有知覺地思考這些是自己真正喜歡還是只是逃避發洩,沉溺於不良嗜好往往會形成更大的壓力。另外,儘可能不要看負面新聞或臉書,因為若是從臉書訊息看到太多別人吃香喝辣似乎快樂又幸運的動態,只會加重自己的憂鬱,不如利用那些時間跟朋友真實的碰面或參加活動,或者學一些新奇有趣的技能,都是找回活力的好方法。
男生與女生天生不太一樣的地方是不願意跟別人吐苦水,如果是天性那也不能勉強,我覺得男生好像許多動物一樣,受傷後需要找個山洞躲起來療傷,因此男生的舒壓往往需要一個獨處空間與安靜的時間,不管是在車子裡、酒吧、三溫暖、書店、電視機前,這些地方是男生獨處療傷的山洞,身為伴侶的女生要了解,不要去打擾,只要讓男生靜一靜就沒事了。
其實,三明治時期的壓力來自於太複雜,太多事情要處理了,太多不得不面對的困難狀況有待自己解決,早已經不是蠟燭兩頭燒了,而是四處都有人放火,似乎自己必須化身為千手觀音才能滿足別人的期待,總之,壓力來自於複雜,那麼解決之道,就是在自己能處理的範圍中盡量保持簡單。
簡單包括從看得到的生活面貌到看不到的精神慾望,當我們能回歸簡單,享受簡單的樂趣,就能把我們體內被阻礙的能量釋放出來,找回真正的自由與樂趣。
所謂看得到的簡單,當然不只是像我每天幾乎都穿一樣的衣服,從來就不必為了挑衣服浪費任何一秒鐘或耗費一絲一毫的精神,真正的簡單也不是追求某些想像的形式,不該像樹在自己身上貼新的樹皮,而是該從我們的內在長出來,追求簡單不是放棄享受,反而是更能豐富自己的感受與享受更多的樂趣。
為什麼退休樂齡族會愈來愈快樂?我猜主要就是他們已經到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的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去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去渴求數量的多及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回歸簡單,生命才能安頓下來。
當我們的心安頓下來,自己的價值與對生命的看法才會有所不同,從而活出積極而有活力的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同時也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遺忘也有很大的優點,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相遇,可以重新再享受最初的心動。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
過去二十多年我花了比上班看診還要多的時間當環保團體的志工,因為我覺得可以永續的環境,才是社會所有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同時保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夠培育出具有美好素質的下一代。  但是最近這些年來,我卻將大部分業餘時間投入在活躍老化的議題,因為我發現台灣最迫切的危機不只是環境的變遷,而是人口結構迅速的改變
記憶很少帶來慰藉,因為它提醒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是的,遺忘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或許是一種慰藉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
雖然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讀書的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候對別人有效的方法,自己用了卻不太有用,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的確也要試著找專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於讀書效率與記憶這件我們很關心的事,做過不少研究與實驗,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跟自己原先的習慣比較,看是否能提升到我們學習的效果,
常會覺得跟民眾宣導生態保育理念有個來自先天的困難,就是人的習慣性。  人類除了擁有傑出的大腦得以晉身為萬物之靈,另外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也成為地球上散佈最廣的物種。但也就是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人類有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可能。  我們總以為「昨天還好,今天也過得去,所以明天應該也還可以」,卻不知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行程都被疫情打亂,大部分活動都取消了,也就是除了日常之外,特殊的活動都不見了,我們日後會如何回憶這段日子?是變得更長還是更短? 不必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體會得到,時間的流逝不是客觀且絕對的,而是主觀且變動的。我們焦慮地等候情人的一小時,絕對比跟好友開趴的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同時也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遺忘也有很大的優點,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相遇,可以重新再享受最初的心動。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
過去二十多年我花了比上班看診還要多的時間當環保團體的志工,因為我覺得可以永續的環境,才是社會所有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同時保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夠培育出具有美好素質的下一代。  但是最近這些年來,我卻將大部分業餘時間投入在活躍老化的議題,因為我發現台灣最迫切的危機不只是環境的變遷,而是人口結構迅速的改變
記憶很少帶來慰藉,因為它提醒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是的,遺忘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或許是一種慰藉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
雖然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讀書的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候對別人有效的方法,自己用了卻不太有用,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的確也要試著找專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於讀書效率與記憶這件我們很關心的事,做過不少研究與實驗,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跟自己原先的習慣比較,看是否能提升到我們學習的效果,
常會覺得跟民眾宣導生態保育理念有個來自先天的困難,就是人的習慣性。  人類除了擁有傑出的大腦得以晉身為萬物之靈,另外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也成為地球上散佈最廣的物種。但也就是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人類有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可能。  我們總以為「昨天還好,今天也過得去,所以明天應該也還可以」,卻不知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行程都被疫情打亂,大部分活動都取消了,也就是除了日常之外,特殊的活動都不見了,我們日後會如何回憶這段日子?是變得更長還是更短? 不必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體會得到,時間的流逝不是客觀且絕對的,而是主觀且變動的。我們焦慮地等候情人的一小時,絕對比跟好友開趴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以前的人多產,八個十個都像小菜一碟。生越多負擔越大,當父母的要具備十八般武藝,文的武的都要會,就像現在的斜槓青年,東兼西兼才能負擔生活,存一點錢。不過,生活壓力大,計較的事情也就多,情緒相對緊繃,好好吃一頓飯都是奢侈,何況好言好語跟人交談,通常都是失去耐性多,脾氣上來身心都失衡,人際關係也不會好。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以前的人多產,八個十個都像小菜一碟。生越多負擔越大,當父母的要具備十八般武藝,文的武的都要會,就像現在的斜槓青年,東兼西兼才能負擔生活,存一點錢。不過,生活壓力大,計較的事情也就多,情緒相對緊繃,好好吃一頓飯都是奢侈,何況好言好語跟人交談,通常都是失去耐性多,脾氣上來身心都失衡,人際關係也不會好。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