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烏托邦幻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台灣的生活,除了很熱的氣候外,也有很熱鬧的媒體生態。

這裡的「熱鬧」,沒有褒貶,是一種單純的狀態描述。因為百花爭鳴,各家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傳統轉型新媒體、原生新媒體、小團隊運營的小媒體、個人發聲的自媒體......等,各自有著自己成立的中心思想,或者隨波逐流的追逐更高流量,或者出淤泥而不染般的堅持自己設定的理想,或者由白轉黑又轉灰最後形成變色龍般的七彩霓虹燈,讓大家都在自己佔據的一方水土用力發聲。初入此地可能會覺得這也亂的太誇張了,整天東邊吵完西邊吵,也未免太讓人精神耗弱,於是分成兩種結果,一大類是從此拒絕再吸收,另一大類是捲起袖子也加入一個陣營,跟著一起享受搖旗吶喊的激情樂趣。

可以說,這是沒有經過濾過後的生態圈的常態,最後各家的「聲量」比的可能是誰後台更硬有更多的資源(銀彈),因為當沒有所謂的獨家消息,或是沒有明星級別的主筆主編帶流量時,硬碰硬的就是比誰更能搶占 TA 有限的眼球時間。當然新興者也不見得因此就毫無機會,各家或許垂直聚焦於某一小眾視野深度挖掘,精心焙製一篇一篇好報導等待有緣人被吸引,或許利用各種人脈網絡關係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看能不能比別人更快更狠的得到不一樣的信息轉化輸出,或許利用更新的網路趨勢提早佔領新領域博取第一波流量紅利。於是也就逐漸衍生出一種「廣告投手」之類的新職務。

對於傳統公司,或者中小型團隊來說,能不能有數位意識,確實很需要關鍵決策者的見識與決心,否則很多團隊就是嘴巴上喊喊,實際上小打小鬧,等於投進去的資源最後就像往大河流倒下去一杯墨水般,瞬間消失沖淡。或者下了決心也花了預算,最後遇人不淑用了不對的服務商或是聘任不合格的專業人員,結果成效不彰最後還是自己縮手不敢再次嘗試。這時候就很該感謝這個世界真的是越來越「平」,很多信息都不是像過去那般深藏於民間,要花很多學習成本才能掘取,目前有很多認真做事的團隊與企業,用勤懇的態度提供專業服務,而政府公共部門也逐漸有了「宣傳」意識,用好的「大聲公」廣為宣傳自己執行的政令,讓民眾更有感。當然反過來也有可能遁入魔道,事情做的七零八落,但是宣傳做的120分似的完美,儘管初步覺得好像是個認真有為的施政,最後卻禁受不了大眾雪亮的眼睛,反而大肆宣傳成了砸在自己腳上的大石頭,尷尬不已。

忽然有此感觸,不針對特定事情對象,只期待能讓認真專心的團隊都被有需要的金主找到,讓誇飾忽悠者都牛皮吹破自己原形畢露,自此天下無賊......(也太烏托邦了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我們這個時代,儘管大家都知道媒體的政治傾向,但有時還是會引用媒體的話來討論事情。雖然傳統媒體因為失信問題,而逐漸不受大眾信任,但是對於新知的需求仍然是大眾政治所必需的。
Thumbnail
在我們這個時代,儘管大家都知道媒體的政治傾向,但有時還是會引用媒體的話來討論事情。雖然傳統媒體因為失信問題,而逐漸不受大眾信任,但是對於新知的需求仍然是大眾政治所必需的。
Thumbnail
歷史上從不缺資訊帶來的重大改變,從路德翻譯聖經開始的宗教改革就是從小冊子開始影響人,加上印刷術的推波助瀾,終成了影響歐洲歷史的大事。而美國革命成功後掌握地方報社,控制新聞宣傳,成為各黨側翼也不是新鮮事。直到社群媒體發展起來,形成的傳播速度超越原先想像的傳播鏈快到來不及管制,則是新興的社會現象,相對
Thumbnail
歷史上從不缺資訊帶來的重大改變,從路德翻譯聖經開始的宗教改革就是從小冊子開始影響人,加上印刷術的推波助瀾,終成了影響歐洲歷史的大事。而美國革命成功後掌握地方報社,控制新聞宣傳,成為各黨側翼也不是新鮮事。直到社群媒體發展起來,形成的傳播速度超越原先想像的傳播鏈快到來不及管制,則是新興的社會現象,相對
Thumbnail
當這社會平和的狀態下,有些人的引導便會讓人迷失方向, 就如同神棍般站在神壇上,說的一切大家都會照做一樣。
Thumbnail
當這社會平和的狀態下,有些人的引導便會讓人迷失方向, 就如同神棍般站在神壇上,說的一切大家都會照做一樣。
Thumbnail
電視新聞裡總是不停輪放著那唯恐天下不亂的畫面 使用的文字也極其聳動 為的是那收視率 即使訊息來源是相同的 播報出來的 卻總有出入 可是 新聞不是應該帶給人們正確且快速的訊息嗎 怎麼在這資訊爆量的時代 卻充斥著這麼多的假象 到底甚麼是真實 在這個後疫情的時代 政治口水仍然滿天飛 團結在哪? 似乎 我只
Thumbnail
電視新聞裡總是不停輪放著那唯恐天下不亂的畫面 使用的文字也極其聳動 為的是那收視率 即使訊息來源是相同的 播報出來的 卻總有出入 可是 新聞不是應該帶給人們正確且快速的訊息嗎 怎麼在這資訊爆量的時代 卻充斥著這麼多的假象 到底甚麼是真實 在這個後疫情的時代 政治口水仍然滿天飛 團結在哪? 似乎 我只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走出框外,思緒才能快樂自在。 其實和這週其他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但讓心情盡量調整到尋常的假日, 失去了一半外出的自由, 理應想辦法得到另一半的福份。 所幸本府早已斬斷第四台, 沒有那些吵個不停的新聞和名嘴, 沒有亂言狂語的政客互鬥, 然後把臉書或其他網路平台該看的看, 該避的避, 該刪的刪, 最好是
Thumbnail
走出框外,思緒才能快樂自在。 其實和這週其他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但讓心情盡量調整到尋常的假日, 失去了一半外出的自由, 理應想辦法得到另一半的福份。 所幸本府早已斬斷第四台, 沒有那些吵個不停的新聞和名嘴, 沒有亂言狂語的政客互鬥, 然後把臉書或其他網路平台該看的看, 該避的避, 該刪的刪, 最好是
Thumbnail
如今,當新聞媒體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化議題立場上各自選邊,並以「藍媒」、「綠媒」、「統媒」相互指稱,彼此壁壘分明,因而經常被指為製造對立的「社會亂源」時,「商業媒體基於市場考量」的簡單論斷,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Thumbnail
如今,當新聞媒體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化議題立場上各自選邊,並以「藍媒」、「綠媒」、「統媒」相互指稱,彼此壁壘分明,因而經常被指為製造對立的「社會亂源」時,「商業媒體基於市場考量」的簡單論斷,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Thumbnail
在台灣的生活,除了很熱的氣候外,也有很熱鬧的媒體生態。 這裡的「熱鬧」,沒有褒貶,是一種單純的狀態描述。因為百花爭鳴,各家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傳統轉型新媒體、原生新媒體、小團隊運營的小媒體、個人發聲的自媒體......等,各自有著自己成立的中心思想,或者隨波逐流的追逐更高流量,或者出淤泥而不染般的堅
Thumbnail
在台灣的生活,除了很熱的氣候外,也有很熱鬧的媒體生態。 這裡的「熱鬧」,沒有褒貶,是一種單純的狀態描述。因為百花爭鳴,各家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傳統轉型新媒體、原生新媒體、小團隊運營的小媒體、個人發聲的自媒體......等,各自有著自己成立的中心思想,或者隨波逐流的追逐更高流量,或者出淤泥而不染般的堅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Thumbnail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