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射藝英雄 (一) ‧發明者 —《射書十四卷》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透過探索中國神話傳說中,與弓箭相關的先民信仰和習俗,可以了解到射藝在中華文化中的角色。

發明者

中國的神話傳說常常將重要器具的發明歸功於一些重要人物,以表達對該器具的重視(和是對該人物的敬意)。相傳弓箭的發明者在各種傳說裡出現過好幾位。周代的《易繫辭》指三皇五帝中的黃帝、堯、舜發明了木弓和箭。文中不僅僅提到發明這件事,更指黃帝、堯、舜憑藉弓箭征服江山。該章節還提到農耕、狩獵、馴養挽拉動物、建築等令人類脫離原始社會的技術,足見古人相信弓箭能夠帶來社會變革。[1]

另一位傳說的弓箭發明者,是相傳教民結網、漁獵畜牧,創製八卦的聖皇伏羲 。[2] 若將之與蚩尤比較,會發現有趣地方。相傳蚩尤乃九黎部落的領袖,非常擅戰,發明了許多金屬兵器,被奉為戰爭之神。[3] 但自從與代表華夏部落的炎帝、黃帝戰敗後,形象漸趨負面。將弓箭的發明歸屬於伏羲而非蚩尤,可見先民認為弓箭有別於其他征戰武器 。

注:

  1. 《易傳‧繫辭‧下》「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2. 伏羲發明弓的說法,作者指來自唐代李筌撰寫的兵書《太白陰經》(收錄於《四庫全書》)。惟筆者查《太白陰經》並未找到有關字句,近似的內容只有「上古庖犧氏之時,剡木為兵」(卷四‧戰具〈器械篇〉第四十一)。
  3. 《世本‧作篇》「蚩尤作兵。」《太平御覽》二百七十「蚩尤以金作兵器。」《廣韻》十二庚注。「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黃帝誅之涿鹿之野。」
中國河北省清河縣揮公像。揮是弓的傳說發明者的其中一位:「黃帝見百物始穿井……揮作弓。」(《世本‧作篇》)

中國河北省清河縣揮公像。揮是弓的傳說發明者的其中一位:「黃帝見百物始穿井……揮作弓。」(《世本‧作篇》)

上一篇:導論‧從木條和石頭到構想

下一篇:傳說的射藝英雄 (二) ‧神射手‧射日大羿


更多弓箭射藝的文章請見 Toxophilia

(本文最初發表在 CY L. @ Med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Y L.-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4
「Toxophilia 習射札記」文章一覽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CY L.
36會員
106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CY L.的其他內容
2024/01/05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歷代中華弓的流變.滿洲清弓 女真族祖居中國東北,過着耕牧漁獵的生活,馬匹於謀生與作戰尤為重要。明朝末年,女真壯大擴張,改族名滿洲,改國號大清,入關滅明朝。雖然入主中原後逐漸漢化,但滿洲皇室仍然相當重視騎射狩獵等滿族傳統,並視騎射尚武為其統治基礎。
Thumbnail
2024/01/05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歷代中華弓的流變.滿洲清弓 女真族祖居中國東北,過着耕牧漁獵的生活,馬匹於謀生與作戰尤為重要。明朝末年,女真壯大擴張,改族名滿洲,改國號大清,入關滅明朝。雖然入主中原後逐漸漢化,但滿洲皇室仍然相當重視騎射狩獵等滿族傳統,並視騎射尚武為其統治基礎。
Thumbnail
2023/12/22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歷代中華弓的流變〉第三篇。 突厥與明小弰
Thumbnail
2023/12/22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歷代中華弓的流變〉第三篇。 突厥與明小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歷代中華弓的流變.滿洲清弓 女真族祖居中國東北,過着耕牧漁獵的生活,馬匹於謀生與作戰尤為重要。明朝末年,女真壯大擴張,改族名滿洲,改國號大清,入關滅明朝。雖然入主中原後逐漸漢化,但滿洲皇室仍然相當重視騎射狩獵等滿族傳統,並視騎射尚武為其統治基礎。
Thumbnail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歷代中華弓的流變.滿洲清弓 女真族祖居中國東北,過着耕牧漁獵的生活,馬匹於謀生與作戰尤為重要。明朝末年,女真壯大擴張,改族名滿洲,改國號大清,入關滅明朝。雖然入主中原後逐漸漢化,但滿洲皇室仍然相當重視騎射狩獵等滿族傳統,並視騎射尚武為其統治基礎。
Thumbnail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三) 中國幅原廣闊,在過去數千年歷史當中 ,眾多民族居住、造訪、征戰。這片土地上的人使用的弓箭,形式多樣,且不停變革。 中華地區的弓有何特徵? 雖然目前中原地區尚未有西周時期的弓的實物出土,但在新疆烏魯木齊以東,吐魯番市鄯善縣的洋海古墓群就出土過數把西周時期的
Thumbnail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三) 中國幅原廣闊,在過去數千年歷史當中 ,眾多民族居住、造訪、征戰。這片土地上的人使用的弓箭,形式多樣,且不停變革。 中華地區的弓有何特徵? 雖然目前中原地區尚未有西周時期的弓的實物出土,但在新疆烏魯木齊以東,吐魯番市鄯善縣的洋海古墓群就出土過數把西周時期的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一、你知道后土原來是指甚麼? 公元前 2,514 年,黃帝之孫顓頊[後來被尊為后土之神]創曆法。 中國隋朝以後,也以「后土娘娘」稱土地神祇,「后」是母性,不是現今鄉 間所拜的「土地公」,「土」是萬物之母,后土是「地母之尊」的意思。 如有興趣可參閱 公元前 4,800~4,700 年,華夏太古聖人伏羲
Thumbnail
一、你知道后土原來是指甚麼? 公元前 2,514 年,黃帝之孫顓頊[後來被尊為后土之神]創曆法。 中國隋朝以後,也以「后土娘娘」稱土地神祇,「后」是母性,不是現今鄉 間所拜的「土地公」,「土」是萬物之母,后土是「地母之尊」的意思。 如有興趣可參閱 公元前 4,800~4,700 年,華夏太古聖人伏羲
Thumbnail
上回說李衛公,要知道衛國公李靖的名頭,你只需要稍稍知道一點隋唐故事就可以。不過這次的王趙公,技術需求的配備就要高一點了。 我當然也是第一次認識。 王趙公,本名王琚,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信。也是一個對抗武氏政權的大將。 就來看看他的射術秘訣吧。
Thumbnail
上回說李衛公,要知道衛國公李靖的名頭,你只需要稍稍知道一點隋唐故事就可以。不過這次的王趙公,技術需求的配備就要高一點了。 我當然也是第一次認識。 王趙公,本名王琚,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信。也是一個對抗武氏政權的大將。 就來看看他的射術秘訣吧。
Thumbnail
中國古詩詞中,那些寄情於愛情的政治抱負詩,大多都是偽裝,或者被偽裝成政治抱負詩的情歌。“偽裝”不過是為了逃避腐儒的法眼,得以讓愛情千古傳唱。——旭
Thumbnail
中國古詩詞中,那些寄情於愛情的政治抱負詩,大多都是偽裝,或者被偽裝成政治抱負詩的情歌。“偽裝”不過是為了逃避腐儒的法眼,得以讓愛情千古傳唱。——旭
Thumbnail
漢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也曾經跟著一起使用的中國古智慧。
Thumbnail
漢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也曾經跟著一起使用的中國古智慧。
Thumbnail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Thumbnail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Thumbnail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三) 其實射藝從來是中國軍旅武術的重要一環。中華射藝到清代後已幾乎失傳,所幸尚有不少射學古藉流傳至今,令今人得以一窺究竟,重構技藝。其中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更有英譯注本。筆記系列的最後兩篇會分享交流講座的第三部分「如何射」——明代高穎的武射法。
Thumbnail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三) 其實射藝從來是中國軍旅武術的重要一環。中華射藝到清代後已幾乎失傳,所幸尚有不少射學古藉流傳至今,令今人得以一窺究竟,重構技藝。其中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更有英譯注本。筆記系列的最後兩篇會分享交流講座的第三部分「如何射」——明代高穎的武射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