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詞中,那些寄情於愛情的政治抱負詩,大多都是偽裝,或者被偽裝成政治抱負詩的情歌。“偽裝”不過是為了逃避腐儒的法眼,得以讓愛情千古傳唱。——旭
屈原亦同志
屈原(約前343年-約前278年6月6日),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國人(今湖北省秭歸縣,一說湖北荊州紀南)。羋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姓氏,祝融八姓之一。羋:讀音為:miē或mǐ,祖源地丹陽在湖北荊山一帶,是周朝時楚國貴族的祖姓。
祝融,中國上古神話人物,號赤帝,乃創世祖神之火神、南方之神、南海之神、夏神。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也有一說祝融是上古中華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
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大概在4,000–5,000年至7000–8000年前,或者更早。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部族世襲制朝代。截止到2022年為止,還沒有文物證明夏朝的存在,但也不能就此否認夏朝的存在)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中國上古神話中,經常存在同一個名字,在跨度很大的不同時間段出現,而且顯然不是同一個人。所以有可能是一個部落,更有可能是一個家族的名號。祝融最早的傳說在三皇時期,晚一些傳說為炎帝(姜姓,連山氏[烈山氏],魁隗氏,因善火耕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或者顓頊之子,是五帝的時代。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
—— 山海經·海內經
按照《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祝融應該是炎帝之後。到漢朝的《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的先祖出自帝顓頊[zhuān xū],顓頊是黃帝(約公元前2700年-約公元前2000年,為《史記》中的五帝之首)之孫,昌意(傳說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為嫘祖所生,長子為玄囂,次子昌意)之子。五帝之一顓頊生卷章(《世本》作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擔任帝嚳[kù](為五帝之一,號高辛氏,又名夋[qūn])的火官,有功績,帝嚳下令稱之重黎為“祝融”。
作為帝顓頊之後的祝融,傳說衍生出來八個姓氏,包括曹姓(曹生朱姓)、彭姓、禿姓、斯姓、妘姓、斟姓、己[jǐ]姓及羋姓。
由此可見,作為祝融之後,屈原家族是非常古老的貴族後裔[yì]。屈原在《離騷》中說自己是高陽的後人。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太歲在寅時為攝提格。此指寅年)貞於孟陬[zōu,角落;山腳]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離騷
高陽,楚之遠祖顓頊之號。也有說,顓頊即祝融。
楚懷王(約前355年-前296年),也是羋姓,熊氏,名槐,楚國君主。楚國有王族三姓,就是屈氏、昭氏、景氏。屈原出自屈氏,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為官的人不多,僅有屈原和屈匄[gài](?-前312年)。屈原受寵,成為環王的斷袖,擔任掌管屈、昭、景三氏祭祀及三氏公族事務的三閭大夫。這樣的職位,顯然不可能參與軍機要務。《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還記載屈原曾經擔任過楚國的左徒。古文獻也沒有左徒這一官位的記載。左徒是楚國特有的,或者說是專為屈原特設的官職。可能就是負責祭祀的,最多不過是記錄宮廷起居的官職。最拔高的說法也就是外交上的禮儀官。根本不可能是後代傳說中的重臣 — — 能夠“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在深入“變法改革中,與舊貴族和一切頑固勢力進行斗爭。楚之形勢大變,舊貴族面臨著覆滅的命運。”
懷王寵幸屈原,大概更多的是在乎屈原的容貌,兼具文人的才華。後來放逐屈原,大概和鄭袖有關。
鄭袖是楚懷王的寵妃,美豔且善妒,性格聰慧狡黠。
荊王所愛妾有鄭袖者。荊王新得美女,鄭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見,近王,因掩口。王問其故,鄭袖曰:“此固言惡王之臭。”及王與鄭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誡[jiè,勸告]御者曰:“王適有言,必亟[jí,急迫]聽從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數掩口。王悖[bèi]然怒曰:“劓之。”御因揄[yú,提起]刀而劓[yì,割鼻子的酷刑]美人。
——韓非子,《韓非子·內儲》
鄭袖嫉妒懷王寵愛其他美女,設計讓楚王把新得到的美女割了鼻子。對於懷王的斷袖之癖[pǐ]更是深惡痛絕。所以排擠掉屈原也是人之常情。
1944年9月,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教授,在成都《中央日報》發表文章《屈原是 “文學弄臣” 的發疑(兼答屈原崇拜者)》,考證屈原是楚王弄臣,應該更靠譜。不過國人喜愛屈原的詩歌,因詩及人,無法忍受現實的真相,文壇上多人群起而圍攻。
孫次舟又再撰文《屈原討論的最後申辯》回擊,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作家朱自清也同意孫次舟的觀點,於是請當時著名詩人、楚辭專家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家驊,字友三,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教授出來主持公道。聞一多次年在《中原》雜志發表了《神話與詩:屈原問題 — — 敬質孫次舟先生》,肯定了孫次舟對屈原的發疑是楚辭研究的重大發現,“孫次舟以屈原為弄臣,是完全正確地指出了一樁歷史事實”。同時,聞一多還闡明了“斷袖”說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
董賢(前22年-前1年),字聖卿,馮翊雲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人。姿容端麗,長相柔媚,是漢哀帝劉欣(前26年-前1年8月15日,西漢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6年,其正式謚號為“孝哀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哀帝”)的男寵。漢哀帝與董賢同起同坐,同睡在龍榻上。一次,哀帝睡覺醒時董賢尚眠,為免驚醒董賢,哀帝乃命人割斷衣袖起身 — — 這就是男色典故“斷袖”的由來。
其實屈原的詩歌中,多是對懷王的思念之情。後來儒學當道,以兒女情長為恥,所以才牽強附會,把對懷王的思念,引申為對王的政治關懷。其實,詩言情,而非言志。中國文人為了做官,過多拔高詩的政治意向,是對詩的殘害。流傳千古的詩歌,多是發乎情的。所謂止於禮 — — 更多是說詩貴含蓄,而不是真的有顏無色。
中國古詩詞中,那些寄情於愛情的政治抱負詩,大多是偽裝,或者被偽裝成政治抱負詩的情歌。“偽裝”不過是為了逃避腐儒的法眼,得以讓愛情千古傳唱。
理解了屈原的真性情,反而多了對屈原詩歌的真喜愛。去除了那些“革命”情操,倍感人性之親切。《九章》應該是中國第一本同志詩集。這裡擷(xié)取思美人,欣賞一下屈原詩歌中的動人之處。
九章·思美人
[正體]
思美人兮,攬涕而竚眙。
媒絕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
蹇蹇之煩冤兮,陷滯而不發。
申旦以舒中情兮,誌沈菀而莫達。
願寄言於浮雲兮,遇豐隆而不將。
因歸鳥而緻辭兮,羌迅高而難當。
高辛之靈盛兮,遭玄鳥而緻詒。
欲變節以從俗兮,媿易初而屈誌。
獨曆年而離湣兮,羌憑心猶未化。
甯隱閔而壽考兮,何變易之可為!
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車既覆而馬顛兮,蹇獨懷此異路。
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
遷逡次而勿驅兮,聊假日以須是時。
指嶓塚之西隈兮,與纁黃以為期。
開春發歲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將蕩誌而愉樂兮,遵江夏以娛憂。
攬大薄之芳茝兮,搴長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
解萹薄與雜菜兮,備以為交佩。
佩繽紛以繚轉兮,遂萎絕而離異。
吾且儃徊以娛憂兮,觀南人之變態。
竊快在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
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紛鬱鬱其遠蒸兮,滿內而外揚。
情與質信可保兮,羌居蔽而聞章。
令薜荔以為理兮,憚舉趾而緣木。
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說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與而狐疑。
廣遂前畫兮,未改此度也。
命則處幽吾將罷兮,願及白日之未暮也。
獨煢煢而南行兮,思彭鹹之故也。
[简体]
思美人兮(xī),擥(lǎn)涕而竚(zhù)眙(chì)。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yí)。
蹇(jiǎn)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chén)菀(yùn)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qiāng)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dài)。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kuì)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mǐn)兮,羌冯(píng)心犹未化。
宁(nìng)隐闵(mǐn)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qí)骥(jì)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qūn)次而勿驱兮,聊假(jiǎ)日以须时。
指嶓(bō)冢之西隈(wēi)兮,与曛(xūn)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擥大薄之芳茝(chǎi)兮,搴(qiān)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扁(biān)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chán)佪(huái)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冯(píng)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bì)荔(lì)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qiān)裳而濡(rú)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zhèn)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qióng)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屈原,九章·思美人
詩中的典故“高辛之靈盛兮,遭玄鳥而致詒”,指的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故事。簡狄(一作簡易、簡逷)是傳說中商朝始祖契 [xiè](?-?,子姓,名契,帝嚳之子,唐堯的異母弟,生母為簡狄,商高祖乙的祖先,也稱閼[è]伯)之母。她是帝嚳的次妃,相傳她有次遊玩,三人沐浴,懷了身孕。假托是吞了鳥蛋受孕。
這裡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我不能為您懷孕。一本正經的翻譯,都是“我難比帝嚳高辛,能遇鳳凰而授卵。”後,就不細說了。其實和下一句聯繫起來,詩中的意思就是:我們都是同人,我不能為您懷孕,但是我也不願變節為異性戀。 — — 隱隱然埋怨懷王,為了異性對自己的冷淡,也重申自己絕不“變節”的同志情操。
總是獨自拭淚,久久凝望美人的方向
道路阻塞,何人可為我傳情
一片痴心,縈懷不去
日夜憂思,無處述情
欲寄浮雲傳尺素,奈雲神不許
陳情歸鳥求致辭,鳥高飛不語
我為同人,無法為您受精懷孕
痴心不改,絕不變節流俗她愛
歷經艱辛患難,我仍初心依舊
哪怕終身離棄,只為曾經相知
道路變易,改變不了我的方向
重新出發,聘請造父駕車執鞭
不必在意時間,一路前行
何懼跋山涉水,日落休歇
放高歌於江水,由春而入夏
采鮮花與芳草,誰與我共佩
當戀芳華絕代,不要等到天荒日也老
往復徘徊逡巡,笑看南夷異性變態戀
我心獨樂 何必訴說
亂草之中 芳華自出
芳香遮不住,光彩自美麗
此情終不變,陰霾難遮蔽
看薜荔爬牆而上,請替我理喻,又怕踏梯高攀
見荷花水中綻放,請代我說情,又怕水濕衣衫
不是我不能登高入水,而是我的猶疑徘徊
始終不願忘記我的理想,
如果這就是天命,我願獨自前行,哪怕從此水下長眠
——旭,譯自《九章·思美人》
詩歌結尾“思彭咸之故也。”,是取彭咸投水而死的典故。
彭鹹,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王逸,楚辭章句
屈原投水而死是一個傳言,司馬光認為屈原自沉汨羅江的故事過於離奇,因此《資治通鑑》裡不錄。細究歷史,屈原投江的故事應該是彭咸投水而死的誤傳。
最早的同志詩
《九章·思美人》應該是中國文人詩中,最早的同志詩歌之一。詩歌哀怨而美,更難能可貴的是,訴說了同人不能受孕,也不願因此變更異性戀的忠貞。
1877年 Charles Mengin 作品,描畫野史中記載薩福躍下懸崖自盡的場景(藏於曼徹斯特美術館)
西方最早的文人同志詩歌,應該是薩福。薩福(古希臘語:Σαπφώ,伊歐裡斯方言:Ψάπφω,約前630年代-前570年代)。希臘神話傳說中,有九位繆斯,掌管文藝。希臘人認為薩福是第十位繆斯。可見薩福詩歌的美麗。
Simeon Solomon,《米蒂利尼花園中的薩福與埃裡納》
δέδυκε μὲν ἀ σελάννα
καὶ Πληΐαδες, μέσαι δὲ
νύκτες, παρὰ δ’ ἔρχετ’ ὤρα,
ἔγω δὲ μόνα κατεύδω.月已沒,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時分,
時光逝又逝,
我仍獨臥。
——薩福,夜,水建馥[fù]譯
薩福的《夜》非常有中國古詩的意境。
我覺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夠和你面對面的坐在一起,
聽你講話是這樣的令人心喜,
是這樣的甜蜜。
聽你動人的笑聲,
使我的心在我的胸中這樣的跳動不寧,
當我看著你 — — 波洛赫,
我的嘴唇發不出聲音,
我的舌頭凝住了,
一陣溫暖的火突然間從我的皮膚上面溜過,
我的眼睛看不見東西,
我的耳朵被噪聲填塞,
我渾身流汗,全身都在顫栗,
我變得蒼白,比草葉還要無力,
好像我幾乎就要斷了呼吸,
在垂死之際。
——薩福,給安娜多麗雅,楊憲益 譯
不過薩福本人應該是雙性戀,她更多的詩,是炙熱深情的。而且希臘的傳統是我為情狂,不會始終如一的。這點和屈原的堅守大不同。
在屈原之時,中國民歌中應該也有同人詩歌。
[正體]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簡體]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zǐ,詆毀]詬[gòu,辱罵]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但是此歌存疑。首先最早的出處是載於西漢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西漢宗室)所著雜事小說集《說苑》(又名《新苑》)。記載中是莊辛(?-?,紀郢人。戰國時楚封君)給襄成君講述了楚國鄂君啟(?-?,羋姓,名啟,楚王將他封在鄂地,稱之為鄂君,包山楚簡作噩君)的故事時,對襄成君講了這首《越人歌》,目的是表達莊辛對襄成君的愛慕。所以這首詩歌本身有可能是傳說故事中莊辛的托辭。另外,給楚王搖船的舟子,更有可能是女性。 ——這幾乎是多數古人的共識。
[正體]
隴首斜飛避弋鴻,頹雲蕭索見層空。
漢宮夜結雙莖露,閶闔涼生六幕風。
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夢難窮。
江邊兩槳連歌渡,驚散遊魚蓮葉東。
[簡體]
隴首斜飛避弋[yì,用帶有繩子的箭射鳥]鴻,頹[tuí,衰敗]雲蕭索見層空。
漢宮夜結雙莖露,閶[chāng,宮門]闔[hé,關閉]涼生六幕風。
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夢難窮。
江邊兩槳連歌渡,驚散游魚蓮葉東。
——[唐]王初,自和書秋
[正體]
日月淹秦甸,江湖動越吟。
蒼桐應露下,白閣自雲深。
皎皎非鸞扇,翹翹失鳳簪。
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媭砧。
北思驚沙雁,南情屬海禽。
關山已搖落,天地共登臨。
[簡體]
日月淹秦甸[diàn,郊外],江湖動越吟。
蒼桐應露下,白閣自雲深。
皎皎非鸞[luán]扇,翹翹失鳳簪[zān]。
床空鄂君被,杵[chǔ]冷女媭[xū,古代楚國人稱姐姐為媭]砧[zhēn]。
北思驚沙雁,南情屬海禽。
——[唐]李商隱,念遠
詩經中的《邶[bèi]風·擊鼓》、《鄭風·子衿[jīn]》、《鄭風·女曰雞鳴》、《鄭風·山有扶蘇》都有同性戀的嫌疑,但有爭議,錄此備考。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古人沒有那麼多的思想禁錮[gù],有什麼就記什麼,想什麼就唱什麼。同性之戀,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得當。儒家正統之後,雖有遮蔽,但並沒有完全消失。明清之後,同性戀被嚴格禁止,但也只是臉面之功。《紅樓夢》中幾乎就是明示。所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邶風·擊鼓》)
端午
前面說過,屈原投江存疑。端午節的來歷,本來也和屈原無關。
端午,端表示初,午通五,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的含義。五月五日,古時亦稱惡月惡日,先秦以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因為從此日開始進入夏季,瘟神降臨,疫病流行。所以古人們於這天以不同的方式驅除瘟疫和惡運,人們會在這天貼神符,以避邪驅魔。
聞一多考證,吳越一帶很早已有端午節存在,認為這個習俗可能起源自吳越族。吳越族又稱古越族,最早是由梁啟超提出的歷史假說,主要指活躍在長江下游,今天中國江蘇省、浙江省一帶的原始居民。語言為古越語,可能屬於侗台語系或南島語系。衛聚賢(1898年-1990年,字懷彬,號介山,山西萬泉人。考古學家,航海史學家。1927年畢業於清華國學研究院)在《吳越文化叢論》中,以考古所得,也論證了吳越民族的說法。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宏猷、任甫,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潮居都茶坑鄉人,人稱梁新會。他提出了九大民族假說,包括華族、苗蠻族、蜀族、巴氐[dī]族、徐淮族、吳越族、閩族、百粵族、百濮[pú]族。隨著歷史演化,後世除了苗族與濮族之外,其餘民族已被吸納進入以華族為主體的漢族之中
端午節和名人聯繫起來,最早的是伍子胥(前6世紀-前484年,羋姓,伍氏。名員[yún],字子胥,以字行,後投奔吳國,封於申,因此又叫申胥)。據《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所記述,伍子胥是被夫差賜屬鏤[lòu]之劍自殺後,用鴟(chī)夷之器(一種革制酒器)裹了軀體投入江中,這與粽子的形象特別符合。伍子胥在吳越也被視為濤神。聞一多《神話與詩》一書中的《端午考》認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 — — 競渡和吃粽子,通常來說都和龍有關,應該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而和紀念屈原相聯系,應該是更後面的事了。
中國人吃粽子,有趣的是北方人多數愛吃甜,南方人多數愛吃咸。歷年端午,都會有甜咸之爭。也算是一件趣事。
據我觀察,愛吃甜粽子的,多數是堅決不吃鹹的。愛吃咸粽子的,多數也吃甜。這也暗合南方人的思想更多包容和開放。不知道是不是南方同人中的薩福居多,北方同人中的屈原居多。我是完全不解同人風情的,有知道的煩請告訴我,或者寫一篇相關的分析,應該也是有益的。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旭,2022年6月2日
讀你-穿越千古的詩篇:
關注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耀天地— — 旭,日在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