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ime│一個人說話其實困難度很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然後我有自己的 Podcast 節目了 (?)

白底巧克力咬一口 logo

白底巧克力咬一口 logo

一切起因於4月時,朋友推薦我聽了《姊妹悄悄話》的 podcast,然後我就驚訝了!原來可以用說的來分享內容!也許當時還沒跟上趨勢,後來才發現其實海外的 podcast 已經發展了好一段時間。

興致忡忡地開始搜尋網上的 podcast 教學、麥克風選擇、剪接以及音檔該放在哪一個網站托管。後來發現也有人販售製作 podcast 的教學課程。

這讓當時瑞士因為疫情封城時沒事做的我,發現新大陸 (因為真的沒事做)

經常在內心自言自語的我,每回都覺得「這個我可以寫下來分享!那個我可以說!」然後回到家後面對電腦,就忘記了或是發懶了。當然錄製聲音檔案也是一種部落格或是內容分享,但實際操作後發現,錄說話的內容比寫字還困難啊!

因為
1) 話一說出口了,就不能輕易修改了
2) 說錯了或是口吃吃憋了,是需要重錄或是再剪接過的
3) 自己錄製內容是不可能憑空就講出一套邏輯的(所以又需要再寫一次文字稿)
4) 音檔要放哪好?剪接怎麼剪好?音效的版權怎麼找好?這類技術問題
5) 說話的語速、你所想要表達的心情是如何?
6) 因為只有聲音,你該怎麼吸引聽眾持續收聽好?
7) 錄音環境以及播放出來的效果
8) 我講話的時候超多口水,需要吞好幾次,偏偏麥克風收音超好

許多妳能想到的說話時會有的問題、以及表達情緒的方式,都可能是讓聽眾繼續、願意聽你說話的關鍵。

除了技術上的種種問題,另一個最重要的是內容。

想說什麼?能說什麼?說出來的內容如果跟時事有關,是否需要求證?或者心得分享的時候,應該要更全面的考慮?當然說話真的是一門功夫,錄製音檔也是需要一直練習。在聽過許多 podcast 之後,深深覺得能做一個吸收到、捕捉到忠實聽眾的的節目真的很不容易。

但我還是有想說的話,於是嘗試錄製了系列 podcast 節目─ 瑞士生活 沒有供略

如果沒有搬來瑞士,也許沒有這麼多新刺激、新感受以及歐洲許多地方推翻了我的想像。想把瑞士生活用另一種方式分享,首播、首錄非常緊張,還喝了點酒壯膽。後來發現自言自語的語速,跟第一集沒有喝酒時的狀態一樣(?)還是不要喝酒錄音的好 XD

字體使用作家朵朵的手寫字

字體使用作家朵朵的手寫字

Podcast 節目【瑞士生活 沒有供略】滑鼠滑過即可點擊連結
SoundOn (目前音檔的 host)
Spotify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價好像滿重要的,希望可以獲得一些 :D
Google Podcast

當然真的很希望會有意見,雖然我知道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蕎琳的沙龍
69會員
197內容數
「八輩子都沒想過有天會住在瑞士!」這是在移居之後經常出現在心中的一句話。 還來不及消化離開家鄉前與熟悉的環境道別的惆悵,就必須忙著與新人生打交道。 適應語言、適應文化、適應氣候、適應飲食,還要適應異國老公的生活與作息!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好的壞的都能過;異地打怪,越闖關越有心得。
安蕎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6
那天很想就去死了。 情緒靜不下來的我,快步貌似十步併作五步,只差沒有小跑步。無意識地將焦躁轉成身體的動力,突然想起一個快速走動可以同時牽起全身大約五十四條肌肉這種無關要的冷知識
2023/04/16
那天很想就去死了。 情緒靜不下來的我,快步貌似十步併作五步,只差沒有小跑步。無意識地將焦躁轉成身體的動力,突然想起一個快速走動可以同時牽起全身大約五十四條肌肉這種無關要的冷知識
2023/04/13
我想寫、我想說,我想找一個出口。我認為寫出來,可以治療。
2023/04/13
我想寫、我想說,我想找一個出口。我認為寫出來,可以治療。
2022/08/07
原文發表於2019/12/16 寫在接受催眠治療後
Thumbnail
2022/08/07
原文發表於2019/12/16 寫在接受催眠治療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很多第一次做節目的朋友都會問我如何堅持做podcast ,初期我建議保持三個心態: 1.#上架次數少量多餐。單集時間不要長,每集7-15分鐘,每週2-3集,如果可以5集更好。 2.#內容文案化繁為簡,越複雜的事情就容易放棄。資料準備好,能夠條列式的大綱,就不要寫逐字稿。先排練後,當現場節目錄製,
Thumbnail
很多第一次做節目的朋友都會問我如何堅持做podcast ,初期我建議保持三個心態: 1.#上架次數少量多餐。單集時間不要長,每集7-15分鐘,每週2-3集,如果可以5集更好。 2.#內容文案化繁為簡,越複雜的事情就容易放棄。資料準備好,能夠條列式的大綱,就不要寫逐字稿。先排練後,當現場節目錄製,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製作Podcast的過程,從硬體到軟體的選擇,包含錄音設備的選擇以及遠端錄音的方式,以及節目後製的軟體選擇。作者也提到了在製作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注意事項。如果你對Podcast製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作者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製作Podcast的過程,從硬體到軟體的選擇,包含錄音設備的選擇以及遠端錄音的方式,以及節目後製的軟體選擇。作者也提到了在製作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注意事項。如果你對Podcast製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作者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最一開始錄podcast ,是因為覺得一事無成、原地打轉的自己,隨便找一件事情做都好。於是就開始錄起了podcast來。 但我其實口才很差,要自說自話的錄pocast,真的要克服種種阻礙。所以最一開始,我錄製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
Thumbnail
最一開始錄podcast ,是因為覺得一事無成、原地打轉的自己,隨便找一件事情做都好。於是就開始錄起了podcast來。 但我其實口才很差,要自說自話的錄pocast,真的要克服種種阻礙。所以最一開始,我錄製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
Thumbnail
上週三,這個月報名的第二堂課程開課了,是Podcast課程,其實這是自我挑戰的課程,因為我非常不習慣錄音檔或影片中自己的聲音,甚至到有點抗拒聽見的程度,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現在才知道原來與我不相信自己聲音有力量相關,無疑又是個不相信自己的課題。
Thumbnail
上週三,這個月報名的第二堂課程開課了,是Podcast課程,其實這是自我挑戰的課程,因為我非常不習慣錄音檔或影片中自己的聲音,甚至到有點抗拒聽見的程度,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現在才知道原來與我不相信自己聲音有力量相關,無疑又是個不相信自己的課題。
Thumbnail
透過專訪大學新創平台《開箱你的大學生活》Podcast 團隊,本文將探討Podcast 主持人如何訓練溝通技巧、運用行銷與人脈建立,來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聽眾基礎。數位時代,Podcast 是一個融合溝通藝術、內容創造與技術創新的平臺。AI 的進步,如何訓練我們的人際溝通能力依舊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議題。
Thumbnail
透過專訪大學新創平台《開箱你的大學生活》Podcast 團隊,本文將探討Podcast 主持人如何訓練溝通技巧、運用行銷與人脈建立,來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聽眾基礎。數位時代,Podcast 是一個融合溝通藝術、內容創造與技術創新的平臺。AI 的進步,如何訓練我們的人際溝通能力依舊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議題。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