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能致勝 0】沒練一萬小時就不是好專家?

2020/08/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時代的成功法》談AI時代不可或缺的「跨界學習」技能

翻爛的書皮、貼滿了重點,說明我真的有好好讀這本書!(其實是采實文化的編輯貼的啦!有這樣敬業的員工,怎麼能不成功呢?)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時代的成功法》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研究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員、藝術家、音樂家、發明家、預測家和科學家後發現,更多成功人士年輕時繞了許多路,但最後也都在某個專業領域大放異彩,並不是人人都是歷經一萬小時訓練成功的呢!

名作家格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 2008 年的暢銷書《異數》(Outliers)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我們以為的天才,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透過約 10 年的訓練,慢慢培養出與常人不同的能力。
被說成「定律」很重啊!就像「牛頓運動定律」,顛撲不破的理論,才能被這麼稱呼。這本書的結論呼應了「天才是1%靈感加上99%汗水」,支持「愛拼才會贏」的美德,於是大家也很樂意把它當作定律,拿來教孩子是個好理論(你別幻想自己是天才啊?書上有說,先去練10年吧!),於是它就被捧上雲端。
  • 家長們慌了:要及早讓孩子找到方向啊!不然人生有幾個 10 年呢?
  • 成年人失望了:我沒有 10 年來練習了,就接受我這輩子不成功的現實吧!
於是虎媽們直接逼著孩子快去學鋼琴,7 歲還沒彈到蕭邦此生就無望了,而那些想著「我 40 歲以後要去學開飛機」的人也就乾脆放棄了。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讀格拉威爾的《異數》時,我覺得這本書的「人定勝天論」雖然令人振奮,那麼我可以別管我身高只有 170 公分,只要我努力練習 10 年,去打 NBA 一定不是問題的?
網上盛傳,愛迪生名言的變體(已證明後半句不是他說的但也有道理):
天才是1%靈感加上99%汗水,但沒有那1%靈感,所有努力都只不過是汗水。
這句話令人難過嗎?我倒是慶幸有這句話,矮個子不能打 NBA 還是可以用保齡球揚名立萬,但選擇錯了,再多努力也是白費,何必孤戀一枝花呢?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時代的成功法》這書名,就想「原來格拉威爾是錯的啊!」,而在第 11 頁還真的有格拉威爾的懺悔:
艾波斯坦告訴我,原來我先前所有想法都是錯的
  • 有人高興:「呼!鬆一口氣!那想成為專家不用練習 10000 小時了、孩子不用找方向了!」
  • 有人懷疑:「格拉威爾也是引經據典啊!兩大作家唱反調,我要聽誰的?」
不過,當你讀了幾章就會發現副標題是「標題黨」,作者艾波斯坦並沒有反對一萬小時理論,只是,他幫格拉威爾補充了幾件重要的事:
  • 如何選定你一萬小時要做什麼?
  • 哪些方向一萬小時理論適用?哪些方向不適用?
所以,別擔心,格拉威爾的書及過去的理解仍然是正確的,艾波斯坦的研究可說是格拉威爾的延伸研究,讓那理論更完善,甚至有操作手冊。
還好,我們的一萬小時信仰沒有被連根拔起!因為這本書實在太好了,實在捨不得用一篇文章說完,讓我用一系列文章來分享吧!
那,格拉威爾幹嘛懺悔?我猜是好朋友出書相挺一下吧!

我的推薦文章目錄


《SIMPRO》將矽谷流行的管理技術用來指導學習,效果好、符合認知科學理論、符合《108課綱》素養。
歡迎您按讚、分享及訂閱,也歡迎您的建議及意見。
    六叔觀察站
    六叔觀察站
    隨時觀察 → 發現問題 → 提出解答,鍾愛 "技術解" > "人工解"。 觀察者/ 科技迷/ 創業者/ 策略顧問/ 創意人/ 老爸/ 爵士迷 正在將長年自學及家庭教育的技術形成新的學習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