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苦又甜間徘徊 Ch.2】追求愛情,不過是逃離厭惡自我的方式之一

2020/08/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曾經在《那些年,我們一起濫用的「愛」(下)》中,提到「愛(情)」的出現,有兩個必須要滿足的前提:
  1. 心理的距離或獨立:二人心理上不是融合,而是有一定距離,彼此應該成為、被視為獨立的個體
  2. 對本能的教育及文明要求:愛情是人類文明後期的成果,人類並非理所當然的能夠「談情說愛」,事實上,很多女生都會同意,今天地球上差不多還有一半的人們不太懂愛情為何物。
而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在思考人們對愛情的憧憬與渴求是如何產生的。在愛情出現之前是「孤情狀態」,是人們常常自我不滿的時期,這種自我厭惡感總是跟妒忌他人有關的,因此我們也會希望別人能妒忌自己──不也是某種被愛慕的形式嗎?──如此,那種負面的感受便會暫時解除。因此,可以說,我們漸漸地談及另一個「愛(情)」的前提:
對自己的不滿!
這就是為何一批人趕著投身於愛情關係之中,到頭來又往往發現關係中充滿痛苦,認定這是一個陷阱,於是又趕緊逃脫。在安頓一陣子以後,又見鬼似的「這次準不會錯的吧?我又戀愛了!」這種事情,在單純的女生、把性慾誤當作愛的男生與許多渴求擁抱的男同志身上,是常見的現象,有時候彷彿他們只是趕著投胎於愛情關係的輪迴痛苦之中……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1.1K追蹤者
136內容數
Harris,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主題作家──首作《願你,永恆少年》2023年時報出版──【女人迷】及【媽咪拜】專欄作家──工作聯繫: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