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有爸有母,初二三,無爸無母,頭擔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2020/09/21

台語俗諺,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如果爹娘不在了,無娘家可回,只能仰天瞻望遙思父母了。來討論「擔」的用字,台語的「擔tann」音是「抬頭」的意思。

朝中措 客中感春(宋‧趙孟堅)  

  • 擔頭看盡百花春。春事只三分。不似鶯鶯燕燕,相將紅杏芳園。
  • 名韁易絆,征塵難,極目銷魂。明日清明到也,柳條插向誰門。


這是一首在飄泊行旅中有感於春天的詞。詩的前兩句「不似鶯鶯燕燕,相將紅杏芳園」,更進一步點明詞人的境遇和行旅跋涉的艱辛。作者不從正面直說他的苦衷,而是借助一個意象,從反面比喻自己在人生的路上的奔波的疲憊,後闕寫感節傷心,客 羈異鄉,有柳卻無可插之家門。

這裡的「擔頭」,傳統上都釋義成「行囊」,或是動詞的「擔著行李出行」。這裡能解釋成「抬頭」的意思嗎?按全文語意來看,似乎很勉強。不過單一個「擔」字,卻是有「舉」義的:

教典,擔,第三義:表示把頭抬起。例:擔頭 tann thâu(抬頭)。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0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mnobite的沙龍
64會員
969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somnobit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6
宋孫光憲《酒泉子》詞之二 曲檻小樓,正是鶯花二月guat8。思無慘,愁欲絕tsuat8,鬱離襟kim。 展屏空對瀟湘水sui2,眼前千萬里li2。淚淹紅。眉斂翠tshui3,恨沉沉tim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CH_DmMCws
Thumbnail
2024/12/16
宋孫光憲《酒泉子》詞之二 曲檻小樓,正是鶯花二月guat8。思無慘,愁欲絕tsuat8,鬱離襟kim。 展屏空對瀟湘水sui2,眼前千萬里li2。淚淹紅。眉斂翠tshui3,恨沉沉tim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CH_DmMCws
Thumbnail
2024/01/13
接到方格子來信,謂「詩詞中的閩南語」專輯已然三個月未更新,恐有負訂閱者之所託!故,特此公告周知,個人已將對閩南語漢字探討的文章,改為無料分享!文章收錄至「詩詞中的閩南語二」中!其他無料的「米粒螢光」亦不定時更新!意味著個人在方格子發表的文章都將不再收費!感謝訂閱者三年來的支持,以後的更新頻率會變慢,
2024/01/13
接到方格子來信,謂「詩詞中的閩南語」專輯已然三個月未更新,恐有負訂閱者之所託!故,特此公告周知,個人已將對閩南語漢字探討的文章,改為無料分享!文章收錄至「詩詞中的閩南語二」中!其他無料的「米粒螢光」亦不定時更新!意味著個人在方格子發表的文章都將不再收費!感謝訂閱者三年來的支持,以後的更新頻率會變慢,
2023/09/21
中文的拐彎抹角,抹什麼角? 起因於,閩南語的peh-suann,這個peh ,教育部字典用造字「足+百」,由於字典沒收,而看到了另外一個字,「走+百」!字典: 莫白切,音陌bik8。越也。《玉篇》走貌。又《廣韻》《集韻》𠀤普伯切,音拍pik。風入水貌。 它的異體字,「䞟」匹陌切,音拍pik。
Thumbnail
2023/09/21
中文的拐彎抹角,抹什麼角? 起因於,閩南語的peh-suann,這個peh ,教育部字典用造字「足+百」,由於字典沒收,而看到了另外一個字,「走+百」!字典: 莫白切,音陌bik8。越也。《玉篇》走貌。又《廣韻》《集韻》𠀤普伯切,音拍pik。風入水貌。 它的異體字,「䞟」匹陌切,音拍pik。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河西春暮憶秦中(751年3月) 唐 · 岑參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歸。 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 別後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 岑參,號稱邊塞詩人,有兩首長詩膾炙人口,這首五言律詩,也是小而美! 全文轉貼語料來源: 脫剝体 /tng2-phak3-teh4/ 日前在網站《民報》
Thumbnail
河西春暮憶秦中(751年3月) 唐 · 岑參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歸。 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 別後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 岑參,號稱邊塞詩人,有兩首長詩膾炙人口,這首五言律詩,也是小而美! 全文轉貼語料來源: 脫剝体 /tng2-phak3-teh4/ 日前在網站《民報》
Thumbnail
《江亭》唐:杜甫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 「水」在流動,前進,「雲」在停駐,緩行,詩人自問自答,我到底是要「前,競」,還是,「止,留」? 事有可為,也有不可為,知其不可而為之,是高風亮潔的情操,但「萬物,大地,」又
Thumbnail
《江亭》唐:杜甫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 「水」在流動,前進,「雲」在停駐,緩行,詩人自問自答,我到底是要「前,競」,還是,「止,留」? 事有可為,也有不可為,知其不可而為之,是高風亮潔的情操,但「萬物,大地,」又
Thumbnail
《奉和湘東王教班婕妤詩》南北朝孔翁歸 長門與長信,日暮九重空。 雷聲聽隱隱,車響絕瓏瓏。 恩光隨妙舞,團扇逐秋風。 鉛華誰不慕,人意自難終。 班婕妤從恩寵到失寵,只是一瞬,見證亙古不變的道理:「看人臉色施捨,寄人籬下苟活」,總是朝不保夕! 語料來源:失控的台語課,來探討幾個詞: 【說文】門高也。
Thumbnail
《奉和湘東王教班婕妤詩》南北朝孔翁歸 長門與長信,日暮九重空。 雷聲聽隱隱,車響絕瓏瓏。 恩光隨妙舞,團扇逐秋風。 鉛華誰不慕,人意自難終。 班婕妤從恩寵到失寵,只是一瞬,見證亙古不變的道理:「看人臉色施捨,寄人籬下苟活」,總是朝不保夕! 語料來源:失控的台語課,來探討幾個詞: 【說文】門高也。
Thumbnail
語料來源: 小時候常常聽隔壁木匠叔叔罵他的徒弟: “tar lan buoi hiao tern kuin” (大概翻譯 : 扛陽具不會轉肩) 簡單意思就是笨。 扛東西扛了一邊肩膀累了也不會換另一邊來扛的意思。 貼文者沒用正規的拼音(泉州腔,肩發kuinn音),《台日典》這樣紀錄: 【giâ
Thumbnail
語料來源: 小時候常常聽隔壁木匠叔叔罵他的徒弟: “tar lan buoi hiao tern kuin” (大概翻譯 : 扛陽具不會轉肩) 簡單意思就是笨。 扛東西扛了一邊肩膀累了也不會換另一邊來扛的意思。 貼文者沒用正規的拼音(泉州腔,肩發kuinn音),《台日典》這樣紀錄: 【giâ
Thumbnail
汪世鵬先生是有心人,將其丈母娘口中「遺失」的台語,考證並記錄起來!為台語語音留下見證! 語料來源:pih-tsah 撆紮! 台日典寫[撆束]pih4 chah4,【例句】: 作穡着撆束(做工作要打扮整齊)。 從事農事時要捲起袖管,扎入上衣褲管等,延伸義為穿戴整齊。這個pih,是「折」義。台語語彙:
Thumbnail
汪世鵬先生是有心人,將其丈母娘口中「遺失」的台語,考證並記錄起來!為台語語音留下見證! 語料來源:pih-tsah 撆紮! 台日典寫[撆束]pih4 chah4,【例句】: 作穡着撆束(做工作要打扮整齊)。 從事農事時要捲起袖管,扎入上衣褲管等,延伸義為穿戴整齊。這個pih,是「折」義。台語語彙:
Thumbnail
文化與生活相結合。好玩! 歌仔戲 E 『目珠thenn3(漳)/thinn3 開!』 thenn3/thinn3 撐開的意思。 撐 thing/theng 。 「撐」也可表示張開。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摺:「你這老頭兒不要瑣碎,你只是把眼兒撐着,看我這架子衣服如何。」 源字的[牚]《集韻》支柱也
Thumbnail
文化與生活相結合。好玩! 歌仔戲 E 『目珠thenn3(漳)/thinn3 開!』 thenn3/thinn3 撐開的意思。 撐 thing/theng 。 「撐」也可表示張開。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摺:「你這老頭兒不要瑣碎,你只是把眼兒撐着,看我這架子衣服如何。」 源字的[牚]《集韻》支柱也
Thumbnail
來無張持,去無相辭。 lâi bô tiunn tî,khì bô sann(sio) sî 這句俗諺,原本用在民俗禮儀,親戚朋友有人過世,前往弔唁,禮數是,【來無張持,去無相辭】,前一句話,不太好理解,我看youtube的一個視頻,說要去弔唁(台語說 bāi-song),無須通知喪家的意思,後
Thumbnail
來無張持,去無相辭。 lâi bô tiunn tî,khì bô sann(sio) sî 這句俗諺,原本用在民俗禮儀,親戚朋友有人過世,前往弔唁,禮數是,【來無張持,去無相辭】,前一句話,不太好理解,我看youtube的一個視頻,說要去弔唁(台語說 bāi-song),無須通知喪家的意思,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