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檎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廖瞇

更新於 2020/08/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為這本書,開啟了與自我對話的過程

看《滌 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看得特別慢、一次也無法看得特別久因為看了幾個段落就會想停下來消化,停下來去想滌的事、想滌媽的事情、想瞇的事情、想滌爸的事情,想自己的事情。這篇文章比起讀書心得,更像是我閱讀完畢後開始審視自己的一篇文章,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學會和自己對話,把自己的事情挖出來問自己,像是對自己做心理諮商一一般,找出那些過去沒辦法過去的癥結點。這本書我想推薦給所有對於任何關係有困擾的朋友,一本對話之書,也希望你從這本書裡能得到開啟屬於自己對話的力量。

家人、血緣的羈絆,都曾是我不解的東西

有時候也會想自己的存在對於家人是不是一件難搞的事情,所以我本身也是一直逃避與家人相處這件事,我希望我們不會靠得太近,不要到天天都要彼此面對的程度,也不要天天都得要說上話之類的。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這樣很不孝?或是對家裡人的關係很差或幹嘛的,但我因此覺得我離他們越遠,見面的時候我會越珍惜他們這件事情。
這件事很複雜,但我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是這樣想的,雖然是家人但也仍會有彼此完全無法交流的事情,所以與其冒著自己會因為無法被理解而受傷的風險試著去交流,不如把這些事情壓下來自己消化處理就好。父母從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媽媽在我念小學時出國工作,姊姊也在台中念大學,我跟爸爸住在一起,只有我跟他。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我不記得我有沒跟家人說過很多我以前的事情了,我只記得住在爸爸那的期間我們總是看著電視,我應該是沒有講過學校遇到的事,我們吃完飯後就各自回到自己的樓層做著自己的事情。

社群網路的出現,成為了我與家人最緊密的橋樑

後來又仔細想想除了就學期間幾次把事情搞大,大到家長不得不出面處裡的時候,還有自己決議要休學重考的時候,家裡的人大概是對我的事情一無所知的,所以現在我很感謝臉書,不確定他們看的見多少,但至少臉書上的貼文他們看得見,且也不會因為看得見而多對我有所評論(至少也不會直接打在臉書上?)我覺得這算是相較之下對彼此最好的溝通吧?他們知道我發生的事情,我也能知道他們在我沒有聯絡的時候相安無事,社群網路是奇妙的東西,我找到了我能和家人有聯繫的地方。
所以相較之下男友就很辛苦了,他必須無止盡的去吸收那些我很痛苦的事情,我所有的眼淚跟壓抑著的事情。常常我很害怕哭出聲音,因為以前只要一哭,家人就會對我的哭聲反感,不想要造成他們困擾,久而久之就養成默默流眼淚但沒有聲音的情況了(但擦鼻涕還是會有聲音啦)。所以現在雖然還是常常莫名其妙在哭,但我也不願發出哭聲了,除非我試圖說些什麼,但哭的時候哪能好好說話,所以就還是乖乖滴著眼淚撇過頭。

明白自己和他人相比之下的不正常,但也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

從很久以前就察覺了自己不正常的事情,但那個不正常也是比較下來的,會羨慕別人能自在地與人相處,羨慕別人不用顧慮太多就去行使某些行為,因為在我眼裡那些都很困難。像是跟人打招呼這件事情就常常讓我覺得彆扭,一半出自於我的害羞,一半出自於我常常會預想到這個動作後的尷尬,就好比過年被逼著跟平常不會講話的親戚打招呼那般,你根本不記得他是誰,只知他是誰的誰,可是你卻得裝得你認識他,你必須得要有禮貌,但這種禮貌卻又會是強迫來的,大人們卻會很滿意這種行為,這種時候我就很匪夷所思,原來親情或是一份關係是能這麼膚淺的嗎,好像只要打過招呼,你我就是同一陣線的人了。
可我在與家人疏遠的過程中我還是時常能想起他們為我付出的事情,即使在我一次次拒絕與他們交心甚至是逃離他們。前幾天睡前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爸爸的事情,我就和男友說我覺得爸爸對我最溫柔的時候大概是小時候睡前那段時間,那時候的我還沒辦法習慣一個人睡,我會開著夜燈和收音機聽著廣播,爸爸會在客廳看電視,大概過了一段時間他會來檢查我有沒有睡著,幫我把燈和廣播關掉,再離開下樓,常常我是醒著的,但我覺得睡前有這段時間很好,長大後(大約國中)我才能習慣一個人睡覺。
也許是成長的過程把我變得很孤僻,也或許是我身上的基因使然把我變成這樣的人,時常拒絕與人溝通,甚至大學時期可以幾乎可以整整一個禮拜除了出門買飯與店員點餐以外都不說話,再次開口的時候還會很訝異原來自己的聲音是這樣。說來也慶幸,出了社會來了台北遇見男友以後,即使狀態是像股票一樣起起伏伏,但總體而言一直是變好的,以最小限度的人數維持著朋友關係,以前常常擁有的困擾也減少很多,漸漸地知道怎麼面對一些事情,可能沒有男友我是真的做不到,我也很難相信一直很需要獨處的我,居然能跟一個人處在一個房間生活就這樣一年半之久。
多虧了剛交往時他看著我的臉,對我說的那句「不用急著變好,我會陪妳」,我也覺得我一直在慢慢變好,也許是外人無法察覺的速度,但是光是能這樣好好記錄這一切就是我正在變好的證明吧。

書寫是見證自己在慢慢變好的備忘錄

最早最早,是自己開始寫了日記,因為對文具的熱愛買了不少紙膠帶,為了使用他們,我開始寫了日記,書寫的過程中不只可以好好彌補我這個金魚腦的健忘,也發現把自己的日常記錄下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直到現在還是會把過去的日記拿出來翻。我算是個社群網路的重度使用者,曾經有朋友跟我說我Instagram的限時動態簡直是拉鍊,長長的一條可以拉很久,因為我都把他當成備忘錄來用,回家再回顧著當天的動態來寫日記,是我現在習慣的做法。認識自我的過程裡,紀錄是一件很有幫助的事情(不一定要提筆寫,我只是覺得寫字很浪漫,雖然我字不好看),用手機、電腦都可以,寫下所有關於今天的感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曾經在身心科診所的醫生也說過,把自己的事情記錄下來,會讓你更方便探索自己,尋找癥結。我在這裡寫文章記錄自己的過程,而這也是我希望能持之以恆的事情,也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想看更多我的最新文章,歡迎來到我自架的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44內容數
分享我所閱讀過的書籍,並將我的感受紀錄下來的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曾經讀到一個書評說,當今的家族書寫已過於浮濫,但我想《滌》與浮濫毫無關係。作者廖瞇誠實地寫下長年繭居的弟弟、犧牲忍抑的母親還有似乎不管事的父親,與她之間的羈絆。 《滌》誠實到了赤裸的程度,像是清澈見底的湖水,透過她的文字,竟折射出我自身的家族關係。
Thumbnail
辯護之餘 #辯護之餘 致謝 @mplus 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566?fbclid=IwAR3JRmnSRSe2B8gmmjw7CtPRss0OSO3k0w3fNaXWkoUwA0V5gvx4QCA9aeA ----------
Thumbnail
書寫家人的關係,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學。既無法透過「虛構」規避道德壓力,同時必須面對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脆弱,將最私密的一切攤在陌生人眼前,但或許也因為如此,這類文學更容易引發共鳴、觸動讀者。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最佳的範例。
Thumbnail
關係無法更靠近、無法互相理解的問題,如房間裡的被刻意忽視的大象,而我也像刺蝟一樣,隨時準備反擊,因為露出脆弱的一處、表達真實的感受,從來只帶來受傷,而我過於害怕再次受傷。
Thumbnail
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在房間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 「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 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將家庭最私密的那一面掀開,廖瞇獲得寫作年金之時,矛盾的心境讓她哭了出來,她想著「被書寫的人在痛苦裡,書寫者在接受掌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滌正常。
Thumbnail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曾經讀到一個書評說,當今的家族書寫已過於浮濫,但我想《滌》與浮濫毫無關係。作者廖瞇誠實地寫下長年繭居的弟弟、犧牲忍抑的母親還有似乎不管事的父親,與她之間的羈絆。 《滌》誠實到了赤裸的程度,像是清澈見底的湖水,透過她的文字,竟折射出我自身的家族關係。
Thumbnail
辯護之餘 #辯護之餘 致謝 @mplus 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566?fbclid=IwAR3JRmnSRSe2B8gmmjw7CtPRss0OSO3k0w3fNaXWkoUwA0V5gvx4QCA9aeA ----------
Thumbnail
書寫家人的關係,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學。既無法透過「虛構」規避道德壓力,同時必須面對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脆弱,將最私密的一切攤在陌生人眼前,但或許也因為如此,這類文學更容易引發共鳴、觸動讀者。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最佳的範例。
Thumbnail
關係無法更靠近、無法互相理解的問題,如房間裡的被刻意忽視的大象,而我也像刺蝟一樣,隨時準備反擊,因為露出脆弱的一處、表達真實的感受,從來只帶來受傷,而我過於害怕再次受傷。
Thumbnail
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在房間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要變成怪物就好了。」 「不要去傷害別人就好了。」 我這樣想著,然後一天度過一天,一年度過一年……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將家庭最私密的那一面掀開,廖瞇獲得寫作年金之時,矛盾的心境讓她哭了出來,她想著「被書寫的人在痛苦裡,書寫者在接受掌聲」,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滌正常。
Thumbnail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