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檎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廖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為這本書,開啟了與自我對話的過程

看《滌 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看得特別慢、一次也無法看得特別久因為看了幾個段落就會想停下來消化,停下來去想滌的事、想滌媽的事情、想瞇的事情、想滌爸的事情,想自己的事情。這篇文章比起讀書心得,更像是我閱讀完畢後開始審視自己的一篇文章,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學會和自己對話,把自己的事情挖出來問自己,像是對自己做心理諮商一一般,找出那些過去沒辦法過去的癥結點。這本書我想推薦給所有對於任何關係有困擾的朋友,一本對話之書,也希望你從這本書裡能得到開啟屬於自己對話的力量。

家人、血緣的羈絆,都曾是我不解的東西

有時候也會想自己的存在對於家人是不是一件難搞的事情,所以我本身也是一直逃避與家人相處這件事,我希望我們不會靠得太近,不要到天天都要彼此面對的程度,也不要天天都得要說上話之類的。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這樣很不孝?或是對家裡人的關係很差或幹嘛的,但我因此覺得我離他們越遠,見面的時候我會越珍惜他們這件事情。
這件事很複雜,但我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是這樣想的,雖然是家人但也仍會有彼此完全無法交流的事情,所以與其冒著自己會因為無法被理解而受傷的風險試著去交流,不如把這些事情壓下來自己消化處理就好。父母從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媽媽在我念小學時出國工作,姊姊也在台中念大學,我跟爸爸住在一起,只有我跟他。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我不記得我有沒跟家人說過很多我以前的事情了,我只記得住在爸爸那的期間我們總是看著電視,我應該是沒有講過學校遇到的事,我們吃完飯後就各自回到自己的樓層做著自己的事情。

社群網路的出現,成為了我與家人最緊密的橋樑

後來又仔細想想除了就學期間幾次把事情搞大,大到家長不得不出面處裡的時候,還有自己決議要休學重考的時候,家裡的人大概是對我的事情一無所知的,所以現在我很感謝臉書,不確定他們看的見多少,但至少臉書上的貼文他們看得見,且也不會因為看得見而多對我有所評論(至少也不會直接打在臉書上?)我覺得這算是相較之下對彼此最好的溝通吧?他們知道我發生的事情,我也能知道他們在我沒有聯絡的時候相安無事,社群網路是奇妙的東西,我找到了我能和家人有聯繫的地方。
所以相較之下男友就很辛苦了,他必須無止盡的去吸收那些我很痛苦的事情,我所有的眼淚跟壓抑著的事情。常常我很害怕哭出聲音,因為以前只要一哭,家人就會對我的哭聲反感,不想要造成他們困擾,久而久之就養成默默流眼淚但沒有聲音的情況了(但擦鼻涕還是會有聲音啦)。所以現在雖然還是常常莫名其妙在哭,但我也不願發出哭聲了,除非我試圖說些什麼,但哭的時候哪能好好說話,所以就還是乖乖滴著眼淚撇過頭。

明白自己和他人相比之下的不正常,但也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

從很久以前就察覺了自己不正常的事情,但那個不正常也是比較下來的,會羨慕別人能自在地與人相處,羨慕別人不用顧慮太多就去行使某些行為,因為在我眼裡那些都很困難。像是跟人打招呼這件事情就常常讓我覺得彆扭,一半出自於我的害羞,一半出自於我常常會預想到這個動作後的尷尬,就好比過年被逼著跟平常不會講話的親戚打招呼那般,你根本不記得他是誰,只知他是誰的誰,可是你卻得裝得你認識他,你必須得要有禮貌,但這種禮貌卻又會是強迫來的,大人們卻會很滿意這種行為,這種時候我就很匪夷所思,原來親情或是一份關係是能這麼膚淺的嗎,好像只要打過招呼,你我就是同一陣線的人了。
可我在與家人疏遠的過程中我還是時常能想起他們為我付出的事情,即使在我一次次拒絕與他們交心甚至是逃離他們。前幾天睡前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爸爸的事情,我就和男友說我覺得爸爸對我最溫柔的時候大概是小時候睡前那段時間,那時候的我還沒辦法習慣一個人睡,我會開著夜燈和收音機聽著廣播,爸爸會在客廳看電視,大概過了一段時間他會來檢查我有沒有睡著,幫我把燈和廣播關掉,再離開下樓,常常我是醒著的,但我覺得睡前有這段時間很好,長大後(大約國中)我才能習慣一個人睡覺。
也許是成長的過程把我變得很孤僻,也或許是我身上的基因使然把我變成這樣的人,時常拒絕與人溝通,甚至大學時期可以幾乎可以整整一個禮拜除了出門買飯與店員點餐以外都不說話,再次開口的時候還會很訝異原來自己的聲音是這樣。說來也慶幸,出了社會來了台北遇見男友以後,即使狀態是像股票一樣起起伏伏,但總體而言一直是變好的,以最小限度的人數維持著朋友關係,以前常常擁有的困擾也減少很多,漸漸地知道怎麼面對一些事情,可能沒有男友我是真的做不到,我也很難相信一直很需要獨處的我,居然能跟一個人處在一個房間生活就這樣一年半之久。
多虧了剛交往時他看著我的臉,對我說的那句「不用急著變好,我會陪妳」,我也覺得我一直在慢慢變好,也許是外人無法察覺的速度,但是光是能這樣好好記錄這一切就是我正在變好的證明吧。

書寫是見證自己在慢慢變好的備忘錄

最早最早,是自己開始寫了日記,因為對文具的熱愛買了不少紙膠帶,為了使用他們,我開始寫了日記,書寫的過程中不只可以好好彌補我這個金魚腦的健忘,也發現把自己的日常記錄下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直到現在還是會把過去的日記拿出來翻。我算是個社群網路的重度使用者,曾經有朋友跟我說我Instagram的限時動態簡直是拉鍊,長長的一條可以拉很久,因為我都把他當成備忘錄來用,回家再回顧著當天的動態來寫日記,是我現在習慣的做法。認識自我的過程裡,紀錄是一件很有幫助的事情(不一定要提筆寫,我只是覺得寫字很浪漫,雖然我字不好看),用手機、電腦都可以,寫下所有關於今天的感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曾經在身心科診所的醫生也說過,把自己的事情記錄下來,會讓你更方便探索自己,尋找癥結。我在這裡寫文章記錄自己的過程,而這也是我希望能持之以恆的事情,也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想看更多我的最新文章,歡迎來到我自架的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44內容數
分享我所閱讀過的書籍,並將我的感受紀錄下來的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這本書是第20屆台北文學獎作品。 就閱讀經驗而言,是一本不容易讀的書,但卻是有用的書。 不是文本不精彩,不是文字艱澀難懂,而是這本書深度挖掘家人與自我幽微內在,一段家人間關係疏離,試著改變的歷程。讀者需要適時咀嚼與消化,關於家人相處這門功課。 「滌」是作者的親弟弟,一個大學畢業後失業在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若是能和一般人一樣該有多好,能正常地與人溝通談心,看似大多數人覺得簡單的事卻困擾我多年,或許小時候能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聊天,但又是到甚麼時候開始漸漸的話變少,與家人相處出現了極大的障礙? 與家人無法正常溝通是我的毛病,在外能跟熟識的人聊的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一樣,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廖瞇與弟弟滌的對話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再次與父親和母親對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深入挖掘。通過書寫,作者細膩處理了家人之間最難以解開的謎題,並療癒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困境。這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讀者將在堆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裡,見證他人的家庭現實,並與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這本書是第20屆台北文學獎作品。 就閱讀經驗而言,是一本不容易讀的書,但卻是有用的書。 不是文本不精彩,不是文字艱澀難懂,而是這本書深度挖掘家人與自我幽微內在,一段家人間關係疏離,試著改變的歷程。讀者需要適時咀嚼與消化,關於家人相處這門功課。 「滌」是作者的親弟弟,一個大學畢業後失業在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若是能和一般人一樣該有多好,能正常地與人溝通談心,看似大多數人覺得簡單的事卻困擾我多年,或許小時候能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聊天,但又是到甚麼時候開始漸漸的話變少,與家人相處出現了極大的障礙? 與家人無法正常溝通是我的毛病,在外能跟熟識的人聊的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一樣,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廖瞇與弟弟滌的對話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再次與父親和母親對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深入挖掘。通過書寫,作者細膩處理了家人之間最難以解開的謎題,並療癒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困境。這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讀者將在堆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裡,見證他人的家庭現實,並與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