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你覺得靈魂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覺得靈魂是什麼呢?」去搭車的路上,朋友小嫻突然問了這個問題。

「阿?你幹嘛突然問這個?」我有點沒弄懂小嫻想問什麼。

「我在蔡康永的書上看到這個問題,你快說說看,如果靈魂存在的話,祂會在哪裡呢?」小嫻繼續往下追問。(註1)

「有時候在心裡,有時候在腦袋裡吧。」

「真的假的,那你覺得靈魂是什麼?」可能很少有人願意認真回答,小嫻很興奮地等待我的答案。

「.......」這下真是考倒我了,不知道該怎麼說, 我跑去問了身邊的其他朋友,有趣的是大家都有各自的答案。

你我對靈魂的理解

「靈魂是一種內心的聲音,會在關鍵的時刻冒出來說話,有時是『你趕快辭職啦,怎麼還在忍受那種爛老闆啊』,或者『你是不是喜歡人家啊,你要不要約她出去看看』。

「靈魂是個點子王,祂的主意通常很直接,能說到心坎裡,卻又沒那麼實際。有時候雖然想照做但有點害怕,只好忽略祂的聲音,慢慢地靈魂好像就不說話了。」

C說出了這麼一長串,想起來我小時候好像也會跟自己的內心說話,原來靈魂是一種內心的聲音啊,正要覺得恍然大悟的同時,一旁的H給了另一個看法。

「我覺得靈魂像是電影《腦筋急轉彎》裡面的樂樂和憂憂,這幾個角色會觀察不同的場景,決定該如何行動。有些人的樂樂比較強大,有些人則是憂憂主導,所以有不一樣的性格。」

H說靈魂是一種內心情緒,並主導了我們的行為反應。後來和L一起喝咖啡時聊到這個話題,L是一位熱情開朗的女孩,她很認真地回答我自己對靈魂的理解。

靈魂是一種意識和意念吧,結合了過去的所有經驗,所以會有想完成的夢想、在意的人和自己的喜好。如果過一段時間,自己開始變得無精打采,就表示靈魂需要充電了,也許是生活開始陷入疲累的循環或是出現什麼問題,這時候我會去找一家咖啡廳,喝咖啡曬太陽,好好想一想。」

內心的聲音、情緒和意念,聽完大家的想法,突然覺得靈魂其實沒有離我們這麼遠,甚至很頻繁地出現。

每個人似乎都能用各自的方式去感知靈魂的存在,不過靈魂到底是什麼,似乎還是很模糊,後來我在練習冥想的時候想通了這些答案的邏輯。


身心之外的第三角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最穩定的關係通常是三角關係,爸爸-媽媽-孩子,自我-工作-興趣,從幾何學來看,三角形也比起圓形和直線更加穩固。

一個人可以穩定的存在與生活,也需要透過三個部分的協調——身體的健康、內心的平靜和靈魂的合一。

身體的健康很好理解,現代人很重視飲食習慣、健身運動,這些風潮從西方慢慢引進,古老的東方還有「氣」的修養,也是在探討身體的健康程度,我們常說「你氣色很好(或者很差)」。

內心的平靜則是在探討想法、情緒和慾望之間如何平衡(有趣的是這也是另一個三角平衡),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用超我、本我和自我來探討,不過我比較喜歡哲學家柏拉圖用的比喻。

柏拉圖認為人就像一輛戰車,車夫需要駕馭白馬和黑馬,才能穩定前進。黑馬代表你的本能反應,包含了你的情緒和慾望,所以你會想要休息、大吃大喝、想要逃避。白馬則是社會價值觀和生存規則,什麼是對的、哪些事情你應該做以及不應該做。

由此可知,雖然你的戰車有黑馬和白馬當作前進動力,但這兩隻馬時常發生衝突,而車夫的工作就是想馴服這兩匹馬,讓代表「自我」的這輛戰車可以快速又協調地前進。這也是為什麼內心平靜的人比較容易過得自在和快樂。

心裡的平靜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你會有渴望(想吃甜食、喜歡上一個人),渴望可能受到現實的干擾(你會變胖、對方不喜歡你),接者你開始有各種情緒(沮喪、悲傷、失望、開心、罪惡),心裡就開始有很多矛盾和掙扎,這些都會反映在你的行為。

你的慾望和情緒都可以追溯到你的信念,信念會在心裡建立期待,但是你常常想要卻得不到、努力卻沒有成果,人生很多時候就是如此,心裡的平靜就希望能察覺內心的信念,並修改你的信念緩解內心衝突,讓你在現實的生活裡依然能獲得滿足。

近年來心理學有很多書籍,就是在討論怎麼在內心達到平靜,由於這也跟大腦的信念有關,所以也可以從哲學思考的方式來觸及內心的信念。當然,很多宗教的經典都嘗試處理這個問題,由此可知這是一件多麽不容易的事情。

我在印度瑜伽行者薩古魯的書,看到一句話(註2):

心靈的平靜只是一個開始,不是目標。

我們很容易因為眼前的問題而限制了自己的視角,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靈性成長很少被拿來討論,大家似乎有更急迫的難題需要解決。而在身體和內心之外的第三部分,就是所謂的靈魂。

對話靈魂

靈魂在身體之外,所以你看不見;又在心智之外,所以你控制不了。但靈魂就在你身邊,有時候透過內心的聲音跟你說話,有時候創造很多情緒,有時候給你新的方向。

你發現了嗎?雖然你感受不到靈魂,但根據前面不同人對靈魂的理解,靈魂似乎一直嘗試用各種方法在和我們溝通,不論是聲音、情緒還是想法,彷彿靈魂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如果這還是太抽象,你可以去看日本的漫畫《棋靈王》的故事,一位古代棋王的靈魂佐為跟隨著主角進藤光,就像佐為一樣,靈魂來到我們身邊,一方面祂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也會幫助我們。

靈魂的合一就是了解靈魂想做什麼,我們自己又想要做什麼,在這中間取得平衡。

現在你知道了,靈魂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我們會要自己「聆聽內心的聲音」「憑直覺做事」,就是去追尋靈魂的指引。

有些人很幸運,有獨特的性格和條件,同時完成了自己和靈魂想做的事情,我們會說「這些人完成了夢想和使命」。

有些人則天天和靈魂作對,甚至忽略靈魂的聲音,靈魂會生氣於是製造很多麻煩,一下子這裡不舒服,一下子那裡不順利。這時我們去燒香拜拜,卻不一定有用,其實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學會和靈魂溝通。

在還不知道靈魂的存在時,我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該怎麼辦,這就好像近視一樣,看什麼都是模糊的。

但現在我們知道了在身體和內心之外,還有靈魂的存在,這就好像戴上了一副眼鏡,看清事情的全貌之後,我們就可以有其他的選擇,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要記得,靈魂總是嘗試在跟我們溝通,而我們也可以開始和靈魂對話,有時聊天、有時討論、有時談判,這不需要有什麼通靈的體質,就像靈魂用聲音、情緒和意念嘗試給我們訊息一樣,我們只需要辨識和察覺就可以了。(實際該怎麼做,後面的文章會討論到)

和靈魂對話很重要,那是因為我們需要盡可能減少自我和靈魂之間的衝突,不過你應該會很好奇,如果靈魂時常透過各種方式想跟我們溝通,那麼靈魂到底想要說些什麼?


讀後思考

在身體和內心之外的第三部分,就是所謂的靈魂。你是不是有時候有一些「直覺」、「內心的聲音」幫你做出決定?,或者會碰巧遇到一些人和事件,因而開始了新的交友圈和事件?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吧!


註1:「你覺得靈魂是什麼? 」

蔡康永在《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這本書裡提到靈魂,蔡康永認為靈魂就是回憶、想法、性格和感情,這四大主線組成。長期來看自我就是肉身加上靈魂,但每一個當下而言,自我就是你的情緒。蔡康永用這樣的架構來詮釋高情商的人就是認識自己的人。

註2:「心靈的平靜只是一個開始,不是目標。」

這句話源自《在深夜遇見薩古魯》,這本書裡作者提到自己嘗試薩古魯的瑜伽之後,身體健康好很多,心裡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煩躁,但這不是終點,這是能開始繼續探索靈性的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宇宙人的沙龍
23會員
5內容數
來認識你的靈魂吧!
宇宙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9/16
小雪時常問自己,身為人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要做些什麼,她曾經為此感到迷茫,而自從接觸了靈魂,她發現使命原來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充實
Thumbnail
2020/09/16
小雪時常問自己,身為人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要做些什麼,她曾經為此感到迷茫,而自從接觸了靈魂,她發現使命原來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充實
Thumbnail
2020/09/08
從靈魂的角度來看,命運其實是一直在變動的,而且掌握在你的手裡
Thumbnail
2020/09/08
從靈魂的角度來看,命運其實是一直在變動的,而且掌握在你的手裡
Thumbnail
2020/09/04
認識渴望、祖命和使命,可以讓你更容易去接受靈魂的召喚,準備開啟你的英雄之旅。
Thumbnail
2020/09/04
認識渴望、祖命和使命,可以讓你更容易去接受靈魂的召喚,準備開啟你的英雄之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而忙碌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追逐著物質的滿足和外在的成功。我們在工作中忙碌,在生活中忽略,常常一天工作到精疲力盡之後,只想放空,什麼也不想做,但是工作上的事情,不斷地在腦海中盤旋,根本無法好好休息。無論是人際關係或是工作上的困難,總是將我們困住,只想要賺更多的錢,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或心理狀況。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而忙碌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追逐著物質的滿足和外在的成功。我們在工作中忙碌,在生活中忽略,常常一天工作到精疲力盡之後,只想放空,什麼也不想做,但是工作上的事情,不斷地在腦海中盤旋,根本無法好好休息。無論是人際關係或是工作上的困難,總是將我們困住,只想要賺更多的錢,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或心理狀況。
Thumbnail
這集想要和大家聊聊關於靈魂是什麼?以及如果靈魂真的存在,它又是用什麼樣的形式與我們溝通的呢?而我想要用自己個人的故事來和大家切入這個主題。 我記得在幾年前,當時在一段不是很順利的感情當中,那時候有很多的壓力、難過和委屈,心情和情緒都不是太穩定,甚至連身體都出現一些警訊,我開始會時常感覺自己吸不到氣、
Thumbnail
這集想要和大家聊聊關於靈魂是什麼?以及如果靈魂真的存在,它又是用什麼樣的形式與我們溝通的呢?而我想要用自己個人的故事來和大家切入這個主題。 我記得在幾年前,當時在一段不是很順利的感情當中,那時候有很多的壓力、難過和委屈,心情和情緒都不是太穩定,甚至連身體都出現一些警訊,我開始會時常感覺自己吸不到氣、
Thumbnail
分嗨,你的心就是你的家。你如果待在家裡,你會感到安全對吧?那記得要好好待在心裡(心就是靈魂的王座,是靈魂與身體結合的地方,是駕駛艙)喔。好好用心感受一切。(你時常感受到的肩頸痠痛和胸悶,就是過度使用了你的頭腦,將意識放在思緒、未來上,而不是心上、當下的緣故。)
Thumbnail
分嗨,你的心就是你的家。你如果待在家裡,你會感到安全對吧?那記得要好好待在心裡(心就是靈魂的王座,是靈魂與身體結合的地方,是駕駛艙)喔。好好用心感受一切。(你時常感受到的肩頸痠痛和胸悶,就是過度使用了你的頭腦,將意識放在思緒、未來上,而不是心上、當下的緣故。)
Thumbnail
高靈: 愛就是允許。允許無論什麽。妳如果不允許其實妳就是在加入妳自己的一個意願在給別人。就比如說對方需要去用分裂的手段去學習,那妳不允許這個分裂出現。然後妳要去阻止他分裂。那妳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一個意願加到對方身上去愛
Thumbnail
高靈: 愛就是允許。允許無論什麽。妳如果不允許其實妳就是在加入妳自己的一個意願在給別人。就比如說對方需要去用分裂的手段去學習,那妳不允許這個分裂出現。然後妳要去阻止他分裂。那妳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一個意願加到對方身上去愛
Thumbnail
心具有認知的本質,通過接受感知的訊號,而产生认知,又通過認知,建立世界與自身的感覺,從而產生各種反應。由於心接受各種外於自身的訊號而產生認知,因此而失去對自身本質的知覺,而變換不定。 修行所說的修心,從上文的邏輯來詮釋,修心即是讓心從內外訊號的認知中解脫出來,然後自然知曉自己的本性。當心逐漸從認知中
Thumbnail
心具有認知的本質,通過接受感知的訊號,而产生认知,又通過認知,建立世界與自身的感覺,從而產生各種反應。由於心接受各種外於自身的訊號而產生認知,因此而失去對自身本質的知覺,而變換不定。 修行所說的修心,從上文的邏輯來詮釋,修心即是讓心從內外訊號的認知中解脫出來,然後自然知曉自己的本性。當心逐漸從認知中
Thumbnail
       修行,在修什麼?在行什麼?古人強調修行的重要,修行後行為發生什麼變化,對於人生有何重要性?有關修行的諸多問題?從許多書籍、視影所得知,修行似乎是種自我磨難為開端,此種磨難不知何時了?不知何益處?修行陷入了迷幻,很著迷又幻想,著迷是因出賢出貴都來自修行,不甘於普通所以著迷,因著迷進入了幻
Thumbnail
       修行,在修什麼?在行什麼?古人強調修行的重要,修行後行為發生什麼變化,對於人生有何重要性?有關修行的諸多問題?從許多書籍、視影所得知,修行似乎是種自我磨難為開端,此種磨難不知何時了?不知何益處?修行陷入了迷幻,很著迷又幻想,著迷是因出賢出貴都來自修行,不甘於普通所以著迷,因著迷進入了幻
Thumbnail
我在印度瑜伽行者薩古魯的書,看到一句話:「心靈的平靜只是一個開始,不是目標。」
Thumbnail
我在印度瑜伽行者薩古魯的書,看到一句話:「心靈的平靜只是一個開始,不是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