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多愁善感與小題大作,這和情緒管理有關係嗎?

更新於 2020/09/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若有緣份點進來看到此文的讀者,不知道您和我是否一樣是喜歡文字創作的人呢?如果是,不知道您是否回過頭來看過自己在心情大好,和心情極差時寫下的作品呢?以下兩首詩都是我描述對外子的心情,明眼人一看,應該可以很容易看出來哪篇是心情好寫的,哪篇又是心情鬱悶時的抒發。

第一首詩:《卿卿戀曲》

特別早起 期待見你
第二堂課鐘聲緩慢響起
佯裝匆忙 鼓起刻意偶遇的勇氣
擦身而過佔據一秒的距離
輕輕地靠近 卿卿地譜著戀曲
星期四的天氣 難以捉摸的心情
懶得梳洗 也得打扮精心
你的笑容靦腆勾勒地很輕
我想努力回應卻都過分小心
看著走遠的身形 這才想起我又忘了老師點名
時間滴答滴答前行
期末考即將來臨
看書不准想你 喜歡卻由不得我心
你我之間的關係 堆出了無解的微積分習題
多買的綠茶請你 新清猶如戀曲
悠悠的琴聲 響在最青澀的年紀
懵懂的愛情 來去輕盈
原來喜歡是一種個人也能品嚐的親密
這首詩是我在回憶和外子的相遇,字字句句我自認為都洋溢著戀愛的粉紅泡泡,我想起了我們在大學的相遇、相識到曖昧,那種內心的悸動就恍如昨日般依然令人心動不已。猶記當時我將詩詞寫完後,小心翼翼地放入口袋,並終於等到了和熱戀情人見面的時刻,我開心地將紙條拿給如今的外子,他靦腆地笑了,那一刻,我知道那就是愛情。

第二首詩:《適合的人》

曾經那麼適合的人,怎麼就不適合了呢?
喜歡過的味道,怎麼就變了調
取暖的擁抱,轉身後不許吵鬧
你我的問題,無奈放了隔夜發酵
用棉被包裹心痛比失眠難消
熟悉的臉龐找不到了可以對應的微笑
沒有誰對誰錯,沒有誰不好,
相愛多年磨去的稜角,不是說好了相伴到老
幽黑的房門緊閉哭嚎
不許你來安慰,你不懂的高燒
月光扯著窗簾映著寂寥
一個人脆弱總比兩個人軟弱可靠
年紀太長 愛情太小
時間吞噬年少 給不起回程票
人總是自以為能堅強走掉
歲月無藥 回憶拗不過驕傲
你的好 是不是我仍不知道
讀完這第二首詩之後,不知道您是否有明顯感覺到一層灰黑色的烏雲飄來呢?連現在正敲著鍵盤和外子同坐在一個書桌前的我都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唉呦喂啊!先生小姐當初是吵得多兇?!怎麼會寫出這種麼怖的東西來呢?更奇妙的是 — 我總愛在寫完這類暗黑系文章的和好之後,硬要拿給老公看(老公表示:苦笑中.....,大概是因為我總覺得這樣可以讓外子參與我的內心活動吧!算是另類溝通的一種。 自我辯解中......)
時隔多日,這兩首詩已經躺在我的抽屜好一段日子。某天,我將這兩首詩手抄起來,並拿去問老公:「老公,你不要置入個人情感,以文學的角度,你覺得哪篇比較好呢?」老公接過文章,靜靜地欣賞了好幾分鐘,接著,終於回話:「不要罵我的,比較好,第二首詩看起來好可怕喔!」這回換我苦笑三秒,果真是因果循環,還是不能以文學包裝去說罵人的話啊(笑)。
言歸正轉,這篇文章其實主要是想要探討具有藝術家性格的人(作家、音樂家、畫家等創作者)到底是不是都真的多愁善感又容易小題大作的呢?藝術家的創作能量大多源自於豐沛情感,因此,文人們傷春悲秋其實也是挺正常的,我想要不是因為具有一顆柔軟和敏感的心,又怎麼會容易洞察生活中的微小情感呢?坦白說,我覺得現代人對於感動、喜悅,甚至是憤怒的情緒都表現得有些麻木,或許是因為這社會大多是教導我們不要過於彰顯自己的情緒,這樣容易顯得自己孩子氣,所以長時間下來,反而讓我們都變得對感受不敏銳了。弗蘭克‧巴倫(Frank Barron)曾說:「具有創意的天才比普通人更原始,也更富文化、更具破壞性,也更富建設性,有時更瘋狂,但也更加執著」,我領悟到他想表達的是大部分創作者其實都是瘋狂原始的,原始地像野獸表現出強烈的慾望,瘋狂地像神經病毫不壓抑內心的慾念,並且把這一切投射於大量的創作上。歷史上這類激進瘋狂創作者不勝枚舉,例如:貝多芬、梵谷、牛頓、舒曼、米開朗基羅等,他們在於音樂、畫作及科學等各領域上均稱得上「天才等級」的神人,然而,在某研究中就指出這類天才偉人其實都有可能患有躁鬱症或憂鬱症,這與史丹福大學的某項心理研究不謀而合,此研究指出 — 「具有藝術創造力的人,比不具有藝術創造力的人,在人格上和躁鬱症患者更為接近」。
然而,這並非意味這所有的創作者都可能患有精神上的疾病,我想每一位創作者的生命歷程各有不同,在不同時空背景下,每個人的創作能量,以及賦予創作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此,即便是研究也無法概括所有喜愛創作的人們就一定具有那些特質。對微小的事能有所感知,其實對我來說是熱愛創作的一項優點,我覺得感性能運用呈現在不同之處,若能放大憤怒與悲傷,那麼肯定也能將其轉化為感動與更大的收穫,這些都是創作的能量,您能讓小說人物掏心掏肺地痛哭失聲,我相信您肯定也具有自我修復的能量,就好像幾米曾在自己的自述書中提到他在畫《幸運兒》這本書時其實精神一直很緊繃,直到畫到最後一幕董事長的翅膀用力拍動,撞破了玻璃,他的情緒才得以完全釋放出來,如果寫了一本太悲情的作品,下一本可以換寫開心一點的來抽離轉換心情也是不錯。
創作者若仰賴創作給予自身能量,就必須思考讓創作能長期走下去。因此我認為長時間創作其實極需要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好像人們透過冥想去進入另一個心靈狀態,而創作大概也可以是如此吧!當我們懷抱著創作的靈感時,可以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而當我們需要以理性的態度去面對處理人生課題時,我想創作的經驗應該是回饋給自身最棒的禮物,因為創作本身已經抒發與創造了我的內心的世界,所以當面臨外在世界的紛擾與挑戰時,我有信心可以更有韌性地面對,我會學習一笑置之不禮貌的玩笑,我會笑看不順心的生活瑣事,繞了一大圈之後,再回來把情緒給予創作,再從創作本身走出去善待這個環境,我想這是創作者最幸運的事,因為我會知道無論到哪,只要能提起筆來,下筆之處即是我的天堂。
文末特別感謝老公成為我好心情與壞心情的創作來源,下回我會努力記得(與克制)只將好心情的作品拿給你看,畢竟,我明白 — 愛你這件事就和創作一樣,會到很久很久以後.....。至於,那些壞心情的作品就拿給別人看吧(喂~胡說什麼!親愛的讀者,如果您還在,請不要離我而去啊。)
avatar-img
226會員
234內容數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 雖然我能懂一個人做料理的優雅,不過,我偏愛為所愛之人洗手作羹湯的感動。 即便我隻身一人也能好好吃飯品茶,然而,我更著迷和所愛之人分享美食與咖啡的濃情。 如果問我,生活是什麼?我會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像極了最極致的親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ly Che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便是樂觀、開朗的人也難免有心情低落的時候,我認為「快樂」是一段長時間的狀態表現,而非短時間的情緒狀況,舉例來說,有時候,我們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表現出自律,那段經歷在短時間中未必是全然開心的,因為你可能得熬過一段全神貫注寫作或校稿的時間,抑或是你必須瘋狂在地幾個月中練習跳舞、彈鋼琴等,然而.....
一心多用不知道該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還是「特異功能」,如今連電腦視窗都得必須同時支援多工處理的時代,人腦就好像被逼迫得越來越停不下來。專注地去做一件小事,對我來說可謂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即便只是專心地聽完一首歌,亦能讓我在睡前回想起今日覺得不愧於此生,因為至少這一輩子我還能擁有過「活在當下」的專注..
|韓式辣炒年糕恰恰雞| 腦海中第一個閃過烹調韓式辣炒年糕雞的畫面就是一定要把雞腿肉煎得表皮金黃酥脆,並幻想著一口咬下,鮮嫩的雞肉湯汁熱騰騰地沾在舌唇上。因此,這個「恰恰」不是人,而是名符其實的韓式辣炒恰恰雞,鮮嫩的雞腿肉,大大方方地與韓式辣醬裹得你儂我儂,辛香辣味,夠味的恰到好處....
以前我聽說過一個說法:「人自出生以後,就是一直走向死亡的過程」,聽起來或許會因為覺得生命的終點是死亡而感到很悲觀,但活著到死亡的過程其實與終點無關,我們可以快樂積極地活著,這並不違和。我覺得不論死亡是一個開始,還是結束,過程的種種體悟與經驗,才是成就我們之所以能成為如此獨一無二個體的真諦......
身處這個數位資訊爆發的時代,練習簡單生活的課題之一,於我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整理與捨棄我「不需要」、「不想要」或「看了心情不會變好」的數位資訊,比起看得見的文件,我覺得清掃自己的電腦硬碟,以及停止收看對自身無益的資訊內容,更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告訴自己:「必須拿回接收資訊的主導權」......
|阿爸的西瓜汁| 「西瓜汁」的製作,簡單到幾乎不用寫食譜,光看名字就能想像製作過程。然而,那份打西瓜汁的心情,我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暖意猶存。我將打西瓜汁濾掉的種子,隨意並不抱持太多希望地播種在自家陽台的花盆裡,沒想到一個禮拜多,西瓜籽竟然發芽了,三株小西瓜苗長得又快又長,於是,我便趁勝追擊..
即便是樂觀、開朗的人也難免有心情低落的時候,我認為「快樂」是一段長時間的狀態表現,而非短時間的情緒狀況,舉例來說,有時候,我們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表現出自律,那段經歷在短時間中未必是全然開心的,因為你可能得熬過一段全神貫注寫作或校稿的時間,抑或是你必須瘋狂在地幾個月中練習跳舞、彈鋼琴等,然而.....
一心多用不知道該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還是「特異功能」,如今連電腦視窗都得必須同時支援多工處理的時代,人腦就好像被逼迫得越來越停不下來。專注地去做一件小事,對我來說可謂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即便只是專心地聽完一首歌,亦能讓我在睡前回想起今日覺得不愧於此生,因為至少這一輩子我還能擁有過「活在當下」的專注..
|韓式辣炒年糕恰恰雞| 腦海中第一個閃過烹調韓式辣炒年糕雞的畫面就是一定要把雞腿肉煎得表皮金黃酥脆,並幻想著一口咬下,鮮嫩的雞肉湯汁熱騰騰地沾在舌唇上。因此,這個「恰恰」不是人,而是名符其實的韓式辣炒恰恰雞,鮮嫩的雞腿肉,大大方方地與韓式辣醬裹得你儂我儂,辛香辣味,夠味的恰到好處....
以前我聽說過一個說法:「人自出生以後,就是一直走向死亡的過程」,聽起來或許會因為覺得生命的終點是死亡而感到很悲觀,但活著到死亡的過程其實與終點無關,我們可以快樂積極地活著,這並不違和。我覺得不論死亡是一個開始,還是結束,過程的種種體悟與經驗,才是成就我們之所以能成為如此獨一無二個體的真諦......
身處這個數位資訊爆發的時代,練習簡單生活的課題之一,於我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整理與捨棄我「不需要」、「不想要」或「看了心情不會變好」的數位資訊,比起看得見的文件,我覺得清掃自己的電腦硬碟,以及停止收看對自身無益的資訊內容,更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告訴自己:「必須拿回接收資訊的主導權」......
|阿爸的西瓜汁| 「西瓜汁」的製作,簡單到幾乎不用寫食譜,光看名字就能想像製作過程。然而,那份打西瓜汁的心情,我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暖意猶存。我將打西瓜汁濾掉的種子,隨意並不抱持太多希望地播種在自家陽台的花盆裡,沒想到一個禮拜多,西瓜籽竟然發芽了,三株小西瓜苗長得又快又長,於是,我便趁勝追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這就是個「金斧頭、銀斧頭」的老問題。
Thumbnail
1. 幾年前瓊瑤阿姨與于正的官司,相信大伙還記憶猶新。 這個抄襲官司的背後,是大量的比對和舉證工作。 天真+無良的創作人總以為我修改人物姓名,修改一點對白,修改一點情節就不算抄襲。 這麼大的利益哪有那麼美的事? 但也正因為這樣,這類型的官司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工作壓在原告身上。 誰來比對?誰來說明?誰能
Thumbnail
「學習不超過三分之一,反思不小於三分之一,創作要大於三分之一」 這是李欣頻老師的新書《量子天命》中所提到的一句話。 而創作者大多有這樣的狀況,有知識焦慮、什麼都想學,於是花很多時間在學習,相對的反思、創作的時間就被壓縮。 但實際上,要以創作為主,學習和反思為輔,才能知識生產平衡。確切又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初來乍到的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權利沒有錢,住在4坪大的小套房,掙扎了幾年才發現我們還在原點,除了良心之外,什麼都沒有。或許可以說是創作者的宿命,天生反骨討厭世俗的傢伙就注定會在底層掙扎,看著頂層的人丟了良心賺進大把鈔票,讓被物質迷醉的人們也開始以良心為恥。最原始的出發點經常都是那一點點的良善之火..
Thumbnail
藝術在幹嘛?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
Thumbnail
這是專注自我的創作,對我來說人只是作品中的一個配角。 等等!那這樣不是找誰拍都行嗎?逼逼!怎麼可以物化!嗯...這問題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我畫面中的人確實像物件,一個傳遞我的情緒、傳遞我的靈魂,與周遭融為一體的物件,但在我的創作裡沒有性別的區別,人就是人,是代表不同面向的分身。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這就是個「金斧頭、銀斧頭」的老問題。
Thumbnail
1. 幾年前瓊瑤阿姨與于正的官司,相信大伙還記憶猶新。 這個抄襲官司的背後,是大量的比對和舉證工作。 天真+無良的創作人總以為我修改人物姓名,修改一點對白,修改一點情節就不算抄襲。 這麼大的利益哪有那麼美的事? 但也正因為這樣,這類型的官司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工作壓在原告身上。 誰來比對?誰來說明?誰能
Thumbnail
「學習不超過三分之一,反思不小於三分之一,創作要大於三分之一」 這是李欣頻老師的新書《量子天命》中所提到的一句話。 而創作者大多有這樣的狀況,有知識焦慮、什麼都想學,於是花很多時間在學習,相對的反思、創作的時間就被壓縮。 但實際上,要以創作為主,學習和反思為輔,才能知識生產平衡。確切又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初來乍到的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權利沒有錢,住在4坪大的小套房,掙扎了幾年才發現我們還在原點,除了良心之外,什麼都沒有。或許可以說是創作者的宿命,天生反骨討厭世俗的傢伙就注定會在底層掙扎,看著頂層的人丟了良心賺進大把鈔票,讓被物質迷醉的人們也開始以良心為恥。最原始的出發點經常都是那一點點的良善之火..
Thumbnail
藝術在幹嘛?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
Thumbnail
這是專注自我的創作,對我來說人只是作品中的一個配角。 等等!那這樣不是找誰拍都行嗎?逼逼!怎麼可以物化!嗯...這問題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我畫面中的人確實像物件,一個傳遞我的情緒、傳遞我的靈魂,與周遭融為一體的物件,但在我的創作裡沒有性別的區別,人就是人,是代表不同面向的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