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民主時代的政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今人們所經歷的全民普選與參政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產物,為了彌補在戰爭中所動員的全國人口而實行的權力制度。當大眾民主的概念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之後,伴隨而來的並非啟蒙運動知識份子所設想的以理性方式來實踐國家政治發展策略,相反的大眾民主正以相當的破壞力顛覆了十九世紀時期中產階級所假設的一切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政治層面,已經無法再以任何具有理想性的觀念來界定大眾民主政治的真實情狀,只剩下象牙塔內知識份子的天真幻想。

無法被定義或規範的大眾民主並不意味著其中的政治實踐者就只能隨波逐流,成為討好大眾的奴才或商人,而是必須經驗的理解大眾民主在人類行為模式可能帶來的各種結果,以及擬定新的政治實踐方案。隨著二十世紀的科技與資本主義之發展,人類逐漸擺脫了舊有面對面的生活互動模式,轉而由新的傳播媒體提供人們新的交流方式,而這樣的交流方式會強化人們對特定事務的偏見,並且在傳媒同質性高的區域更有強化人們對潮流流行的執著感。換而言之,二十世紀以後的民主政治越來越強調「風向」的影響性,政治行動者只有在順勢依循大眾風向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增加達成政治目的的機率。然而,風向雖是一種少數人難以撼動的趨勢,但此一趨勢仍是有人們主觀意志所集合而成,因此仍不可避免會應少數人的操弄造成便。於是可以得出一個經驗性的結論,那就是操作風向或「趁勢而為」成了現代政治中不可避免的手段,不論人們在主觀價值上好惡。

這樣的結論或許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完全忽略民主社會中個人特殊需求的政治操作,但實際上對人們至關重要的政治風向操作本身也會牽連的每個個人的實際利益,只要這些個人能夠清楚其利益之所在,那麼,風向操作本身更向是民意的整個。然而,只有在一種內部運作情況下將造成國家民主制度的崩壞,也就是將一種似是而非的憤世嫉俗的形上學偷渡至對政治實際運作不太了解的大眾論述裡,最輕的結果是暫時扭曲的大眾的政治認識觀,最糟的狀況則是使大眾將政治兒戲化,最後將自己決定命運的權利的葬送掉。因此,政治行動者在風向操作過程中不可脫離大眾常識的理想化,對任何打壞實際政治行情的企圖都要提防。民主社會不能過度限制每位合法公民的政治參與方式,但也不代表一個穩健的政治共同體不能透過內部市場機制去淘汰對共同體本身有害的政治行動。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Aristoteles)時代的民主制度雖然不同於現代大眾民主制,但其所提出的「共善」( common good)理念仍然是自古至今人類組織原則中最持久的一種方式,它意味一群擁有相同政治共同體意識的人們對集體內部政治操作的底線,是依賴內部成員的教育規範和經驗傳承,必要時則須法律制約。也唯有在不危及國家消極「共善」的情況下,政治風向的操作才不至於走向自我毀滅的極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99會員
107內容數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2020/10/08
今天普遍存在於大多數國家的大眾民主制度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啟蒙運動哲學家們曾試圖揭示出大眾民主的普世性,卻從來沒有歷史證據指出大眾民主乃是國家制度中最好的或最終的制度。
Thumbnail
2020/10/08
今天普遍存在於大多數國家的大眾民主制度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啟蒙運動哲學家們曾試圖揭示出大眾民主的普世性,卻從來沒有歷史證據指出大眾民主乃是國家制度中最好的或最終的制度。
Thumbnail
2020/10/06
目前人們所面的的這個時代是由多個權力中心所組合而成的世界,這些權力中心透過現代科技和交通訊息廣泛的將各個地緣經濟和政治吸納進入,使得資本及秩序由權力的中心點向外輻射至權力(武力)的邊緣。
Thumbnail
2020/10/06
目前人們所面的的這個時代是由多個權力中心所組合而成的世界,這些權力中心透過現代科技和交通訊息廣泛的將各個地緣經濟和政治吸納進入,使得資本及秩序由權力的中心點向外輻射至權力(武力)的邊緣。
Thumbnail
2020/09/30
日本學者新渡戶稻造在其作品《武士道》中指出日本人的德行是由戰爭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相比於農業民族,更加的靈活和講究紀律。
Thumbnail
2020/09/30
日本學者新渡戶稻造在其作品《武士道》中指出日本人的德行是由戰爭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相比於農業民族,更加的靈活和講究紀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要說對於現今代議政治的反省,或者對米國式的民主全面的檢討,並整理了許多相互矛盾的思想,來說明以大眾為基礎的統治,在目前的運作中如何的被削弱、失能;而在資本主義不斷加乘之下,政治經濟實力如何交互作用鞏固既得利益並掏空原有的統治基礎,也就是一般大眾的決策參與。 把大眾比喻為羊群,並且把統治者喻為牧羊人,
Thumbnail
要說對於現今代議政治的反省,或者對米國式的民主全面的檢討,並整理了許多相互矛盾的思想,來說明以大眾為基礎的統治,在目前的運作中如何的被削弱、失能;而在資本主義不斷加乘之下,政治經濟實力如何交互作用鞏固既得利益並掏空原有的統治基礎,也就是一般大眾的決策參與。 把大眾比喻為羊群,並且把統治者喻為牧羊人,
Thumbnail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Thumbnail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今天普遍存在於大多數國家的大眾民主制度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啟蒙運動哲學家們曾試圖揭示出大眾民主的普世性,卻從來沒有歷史證據指出大眾民主乃是國家制度中最好的或最終的制度。
Thumbnail
今天普遍存在於大多數國家的大眾民主制度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啟蒙運動哲學家們曾試圖揭示出大眾民主的普世性,卻從來沒有歷史證據指出大眾民主乃是國家制度中最好的或最終的制度。
Thumbnail
現今人們所經歷的全民普選與參政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產物,為了彌補在戰爭中所動員的全國人口而實行的權力制度。當大眾民主的概念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之後,伴隨而來的並非啟蒙運動知識份子所設想的以理性方式來實踐國家政治發展策略,相反的大眾民主正以相當的破壞力顛覆了十九世紀時期中產階級所假設的一切價值觀
Thumbnail
現今人們所經歷的全民普選與參政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產物,為了彌補在戰爭中所動員的全國人口而實行的權力制度。當大眾民主的概念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之後,伴隨而來的並非啟蒙運動知識份子所設想的以理性方式來實踐國家政治發展策略,相反的大眾民主正以相當的破壞力顛覆了十九世紀時期中產階級所假設的一切價值觀
Thumbnail
致謝微批 Paratext予以刊登本文 http://paratext.hk/?p=2636 來自Charles Taylor演講所編輯而成的本書處理了三個重要的觀念:民主、世俗以及理性。民主指涉為何?又為何是一個近乎無可置疑的概念?世俗對於民主的基礎—個體的誕生—有何影響?理性與世俗的關係為何
Thumbnail
致謝微批 Paratext予以刊登本文 http://paratext.hk/?p=2636 來自Charles Taylor演講所編輯而成的本書處理了三個重要的觀念:民主、世俗以及理性。民主指涉為何?又為何是一個近乎無可置疑的概念?世俗對於民主的基礎—個體的誕生—有何影響?理性與世俗的關係為何
Thumbnail
民主自由是這個時代的主流意識價值,從人性的實相研究,我們來分析有什麼問題。  自由是一個人人嚮往的東西,既然在嚮往,就表示還沒達到,達到了幹嘛嚮往?   可以這麼說,沒有絕對的自由這回事,意識是二元的,受到價值標準的制約,一但有價值標準,已經不自由了。 自由民主的國家就安定沒問題嗎?錯,反而更加的
Thumbnail
民主自由是這個時代的主流意識價值,從人性的實相研究,我們來分析有什麼問題。  自由是一個人人嚮往的東西,既然在嚮往,就表示還沒達到,達到了幹嘛嚮往?   可以這麼說,沒有絕對的自由這回事,意識是二元的,受到價值標準的制約,一但有價值標準,已經不自由了。 自由民主的國家就安定沒問題嗎?錯,反而更加的
Thumbnail
政治行動,在本書中二分為兩種指涉,一為權力行使,二為透過討論解決問題,而在這之間涉及的是自由與安全的拮抗,正義與效益的調節,以及國際社群的建立。而此二種指涉並不代表政治的本質,反而,本書是在不同的主題與領域中交換地檢視在這兩種指涉下的政治意義,所以當然地,也是反對著像施密特般將政治定義為敵友二
Thumbnail
政治行動,在本書中二分為兩種指涉,一為權力行使,二為透過討論解決問題,而在這之間涉及的是自由與安全的拮抗,正義與效益的調節,以及國際社群的建立。而此二種指涉並不代表政治的本質,反而,本書是在不同的主題與領域中交換地檢視在這兩種指涉下的政治意義,所以當然地,也是反對著像施密特般將政治定義為敵友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