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民主時代的政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今人們所經歷的全民普選與參政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產物,為了彌補在戰爭中所動員的全國人口而實行的權力制度。當大眾民主的概念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之後,伴隨而來的並非啟蒙運動知識份子所設想的以理性方式來實踐國家政治發展策略,相反的大眾民主正以相當的破壞力顛覆了十九世紀時期中產階級所假設的一切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政治層面,已經無法再以任何具有理想性的觀念來界定大眾民主政治的真實情狀,只剩下象牙塔內知識份子的天真幻想。
無法被定義或規範的大眾民主並不意味著其中的政治實踐者就只能隨波逐流,成為討好大眾的奴才或商人,而是必須經驗的理解大眾民主在人類行為模式可能帶來的各種結果,以及擬定新的政治實踐方案。隨著二十世紀的科技與資本主義之發展,人類逐漸擺脫了舊有面對面的生活互動模式,轉而由新的傳播媒體提供人們新的交流方式,而這樣的交流方式會強化人們對特定事務的偏見,並且在傳媒同質性高的區域更有強化人們對潮流流行的執著感。換而言之,二十世紀以後的民主政治越來越強調「風向」的影響性,政治行動者只有在順勢依循大眾風向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增加達成政治目的的機率。然而,風向雖是一種少數人難以撼動的趨勢,但此一趨勢仍是有人們主觀意志所集合而成,因此仍不可避免會應少數人的操弄造成便。於是可以得出一個經驗性的結論,那就是操作風向或「趁勢而為」成了現代政治中不可避免的手段,不論人們在主觀價值上好惡。
這樣的結論或許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完全忽略民主社會中個人特殊需求的政治操作,但實際上對人們至關重要的政治風向操作本身也會牽連的每個個人的實際利益,只要這些個人能夠清楚其利益之所在,那麼,風向操作本身更向是民意的整個。然而,只有在一種內部運作情況下將造成國家民主制度的崩壞,也就是將一種似是而非的憤世嫉俗的形上學偷渡至對政治實際運作不太了解的大眾論述裡,最輕的結果是暫時扭曲的大眾的政治認識觀,最糟的狀況則是使大眾將政治兒戲化,最後將自己決定命運的權利的葬送掉。因此,政治行動者在風向操作過程中不可脫離大眾常識的理想化,對任何打壞實際政治行情的企圖都要提防。民主社會不能過度限制每位合法公民的政治參與方式,但也不代表一個穩健的政治共同體不能透過內部市場機制去淘汰對共同體本身有害的政治行動。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Aristoteles)時代的民主制度雖然不同於現代大眾民主制,但其所提出的「共善」( common good)理念仍然是自古至今人類組織原則中最持久的一種方式,它意味一群擁有相同政治共同體意識的人們對集體內部政治操作的底線,是依賴內部成員的教育規範和經驗傳承,必要時則須法律制約。也唯有在不危及國家消極「共善」的情況下,政治風向的操作才不至於走向自我毀滅的極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民族國家佔滿了世界上最後一塊陸地以後,人們便不再擁有宣稱他們已獲得上帝所賜與的「奶與蜜之地」的特權,強權所維繫的國際政治環境壟斷著大地上的人們自我主宰的權利,弱小民族只能等待著以強權碰撞所散落的權力碎片拚揍出自己的容顏。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
現代政治往往被學者們稱呼為「巨靈」(Leviathan),用來形容國家政治的力量無遠弗屆,且鉅細靡遺,當渺小的個人面對國家政府時,彷彿無所遁形,一切都在這頭怪物的控制之中。
人類在其短暫生命過程之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根源總是隱藏在超越其認知能力本身的結構或自然因素。然而,如果將宗教視為人類排解痛苦的結果,那必然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本身就相伴著痛苦,因為痛苦存在,因此人類必須要預設或想像一個「不痛苦」的情境來緩解或解決當下面臨的痛苦。
誕生於解嚴前夜,歷經非法組黨運動、成為台灣國會唯一本土勢力在野黨到現今的完全執政,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DPP)可以說是台灣人從中華民國國民黨殖民下完成政權奪還的政治代表。然而,台灣人建立完整的民族國家政權的歷史任務尚未結束,對內需脫離中華民國憲政制度,對外則要面對中國政權日益緊密的兼併策略。
當民族國家佔滿了世界上最後一塊陸地以後,人們便不再擁有宣稱他們已獲得上帝所賜與的「奶與蜜之地」的特權,強權所維繫的國際政治環境壟斷著大地上的人們自我主宰的權利,弱小民族只能等待著以強權碰撞所散落的權力碎片拚揍出自己的容顏。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
現代政治往往被學者們稱呼為「巨靈」(Leviathan),用來形容國家政治的力量無遠弗屆,且鉅細靡遺,當渺小的個人面對國家政府時,彷彿無所遁形,一切都在這頭怪物的控制之中。
人類在其短暫生命過程之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根源總是隱藏在超越其認知能力本身的結構或自然因素。然而,如果將宗教視為人類排解痛苦的結果,那必然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本身就相伴著痛苦,因為痛苦存在,因此人類必須要預設或想像一個「不痛苦」的情境來緩解或解決當下面臨的痛苦。
誕生於解嚴前夜,歷經非法組黨運動、成為台灣國會唯一本土勢力在野黨到現今的完全執政,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DPP)可以說是台灣人從中華民國國民黨殖民下完成政權奪還的政治代表。然而,台灣人建立完整的民族國家政權的歷史任務尚未結束,對內需脫離中華民國憲政制度,對外則要面對中國政權日益緊密的兼併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如同美式足球一樣,透過選舉,全民的「共識水平」應當會10碼、10碼地向前推進,如此生活,一邊準備做下一次決定。個人的,日常性的思辨不會需要、也不該因為選舉而「大局為重」地被放下。但在這些制度層面上的,對於「哪些理念將在未來更有機會被落實」,我們需要去更加地進入一種共同體之中思考。
未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正題;也就是說,必須先界定何謂「民主」?何謂「文明」? 民主,以筆者的信念來界定,所有的國策、一切的施政,都必須以民為主,也就是以人民為優先的考慮對象,也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故此,無論哪一種政體,共和政體,抑或君主政體,只要是以民為主的,都稱之為民主政體。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我認知的民主確實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覺得民主真的不可能「完美」,它就是一種以「誰都不完全相信」為前提、以「各人造業各人擔」為目標的政治結構,更無奈的是,這大概就是目前全人類累積了幾萬年進化歷程後,所能創造出來最周到的治理制度。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如同美式足球一樣,透過選舉,全民的「共識水平」應當會10碼、10碼地向前推進,如此生活,一邊準備做下一次決定。個人的,日常性的思辨不會需要、也不該因為選舉而「大局為重」地被放下。但在這些制度層面上的,對於「哪些理念將在未來更有機會被落實」,我們需要去更加地進入一種共同體之中思考。
未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正題;也就是說,必須先界定何謂「民主」?何謂「文明」? 民主,以筆者的信念來界定,所有的國策、一切的施政,都必須以民為主,也就是以人民為優先的考慮對象,也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故此,無論哪一種政體,共和政體,抑或君主政體,只要是以民為主的,都稱之為民主政體。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我認知的民主確實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覺得民主真的不可能「完美」,它就是一種以「誰都不完全相信」為前提、以「各人造業各人擔」為目標的政治結構,更無奈的是,這大概就是目前全人類累積了幾萬年進化歷程後,所能創造出來最周到的治理制度。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