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蔣夢麟《西潮》避重就輕,或者該談卻沒寫的事物
付費限定

蔣夢麟《西潮》避重就輕,或者該談卻沒寫的事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蔣夢麟《西潮:蔣夢麟自傳》,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蔣夢麟《西潮:蔣夢麟自傳》,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蔣夢麟的「西潮」並不是一部成功的自傳,而且作者在某些部分避重就輕,或是該談卻沒有寫。


「西潮」這本書並非渾然一體,雖然作者已交代,本書的主體內容在中日戰爭時期完成,之後只是微幅的增刪改削,但我們如果細讀本書,會發現:本書的前半部,也就是蔣夢麟的童年、青年,以及1926年離開北京南下之前的壯年時期,確實渾然一體,而且內容生動、感人,對許多人事物,作者有獨到的見解。1926年後的事──從蔣夢麟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來到昆明主掌聯合大學校務,也就是遠流版的第四部「國家統一」以後的部分,我覺得作者對某些人事物避重就輕,或是該談卻沒有寫。有哪些?以下我將娓娓道來……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讀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蔣夢麟《西潮》,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清朝末年至1927年國民黨北伐成功這段期間,他們對學生運動的見証。二人的記錄,非常難得!除了為我們後人留下一些歷史記錄,也提供我們另一個視角與說法。
閱讀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蔣夢麟《西潮》,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清朝末年至1927年國民黨北伐成功這段期間,他們對學生運動的見証。二人的記錄,非常難得!除了為我們後人留下一些歷史記錄,也提供我們另一個視角與說法。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而且以作賤弱者為樂……但主角「我」是否也參與其中?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第一封信到第十二封信,依序是: 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這本書在1929年(民國18年)是一本相當暢銷的書信體散文集。由於作
閱讀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蔣夢麟《西潮》,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清朝末年至1927年國民黨北伐成功這段期間,他們對學生運動的見証。二人的記錄,非常難得!除了為我們後人留下一些歷史記錄,也提供我們另一個視角與說法。
閱讀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蔣夢麟《西潮》,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清朝末年至1927年國民黨北伐成功這段期間,他們對學生運動的見証。二人的記錄,非常難得!除了為我們後人留下一些歷史記錄,也提供我們另一個視角與說法。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而且以作賤弱者為樂……但主角「我」是否也參與其中?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遠流出版公司,繁體中文。 第一封信到第十二封信,依序是: 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談多元宇宙、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擺脫、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談人生與我。 這本書在1929年(民國18年)是一本相當暢銷的書信體散文集。由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