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小時心中那道繁華的滋味,彭園湘菜館林森創始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吃一頓彭園居然讓我想起了這麼多事...文化差異帶給我的種種美好回憶,我小時候的台灣,還是有兩個大不同文化體的台灣,一個是本省文化、一個是外省文化,這兩個文化的生活方式天差地遠,包括飲食也是。
我是在台北長大的,家長都是本省人,家裡自然不會去台菜餐廳吃飯,我接觸到的都是街邊小吃,或家庭日常料理,在我小小的心靈裡,臺菜就是台灣小吃,本省飲食文化就是小吃,沒什麼讓人嚮往的。倒是媽媽有不少外省朋友,姨丈也是外省人,讓我從小覺得有一群人跟我家庭很不一樣,媽媽周圍這些外省親友,多是軍公體系工作的,不住眷村的,現在回想,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王偉忠先生講的眷村人的辛苦,同樣是外省人,他們的生活狀態還真不同。
麵食中的餃子算是區分本省外省的一種飲食符號,當然現在這象徵意義已經不存在
我從小接觸的這群媽媽的外省朋友,生活穩定,物資充足,雖不是大富大貴、達官顯要,但是過得還算不錯的中產,讓他們也能有多餘的金錢與時間小小享受生活、追追美食。從小去他們家做客,都會有好吃的世運糕點、各式進口餅乾、還有電視,他們家裡好像有零食庫一樣,隨時都可以有新奇的東西吃,年節送給媽媽的禮也不乏這些美味、稀奇的小點心。
有時他們會請媽媽吃飯,媽媽帶上我一起,有一次就是去彭園,我自己都記不了幾歲了,我有的印象就是華麗與美好。在民國七十幾年時,餐廳也不是個平常的去處呀!更何況又去那麼有名的餐廳,是件事!媽媽還把我好好打理了一番,母女倆開開心心的去餐廳吃飯。
林森北路的彭園是創始店,除了桌菜也有單點的服務(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那附近那個時候很熱鬧,人很多,一進到餐廳,是一個有裝潢的餐廳,室內燈光很亮,都是大桌,也充滿著人,好熱鬧,人們都面帶滿滿的笑臉舉手作揖,男士很多是穿西裝襯衫的,真的是高朋滿座的景象。媽媽的朋友們看到可愛的我,對我特別溫柔招呼。我小小的心靈被眼前這些美好震攝了!媽媽朋友有對夫婦是孫阿姨跟劉伯伯,劉伯伯不知是哪裡人,講的話我都聽不懂,都是孫阿姨用字正腔圓的北京腔說給我聽的。
老實講吃什麼當然是忘得一乾二淨,但有個印象是深的,這裡東西好好吃,覺得好有滋味,好細緻,什麼時候還能再來。那是一種滿足、驚嘆、開心。這就是我對彭園的印象。想知道彭園歷史請點我
餐廳現在內部的裝潢(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大了些的時候,台灣的經濟起飛,大家生活也比較富足,我們就有機會去彭園吃飯,但機會珍貴,畢竟這是間有名的大餐廳,不是要去就去的,就是好幾年一次。一樣的美好熱鬧,大一點的我,對菜就有點印象,尤其是那好吃的左宗棠雞,還有個神奇的湯。最後一次去就是姨丈升官了,請我們大家親戚去彭園吃飯,你看看!每次去都是熱鬧的好事,吃什麼都開心。
餐廳現在內部的裝潢(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這幾年常想起彭園,但是現在外出吃餐廳的機會太多,這選項就在記憶還中淹沒了,二十多年沒去了,這兩天跟媽媽想一起吃個飯,擇日不如撞日,就去彭園吧!媽媽還特別想念蜜汁火腿小方,就是富貴雙方,還有上湯泡魚生,我這才想起,對!小時候喝過有個湯真的很美味,很神奇、很魔幻,應該就是這道。我們倆很開心的就去林森總店,點了這些菜。
餐廳入口的木獅子(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富貴雙方
富貴雙方的蜜汁火腿與炸豆皮(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富貴雙方就是類吐司的麵皮包著一片有桂花蜜汁火腿及一片裡的豆皮炸的小素方,在餐廳一次可以點一片,不用點一整份,我們就兩人點了兩片,送上來的時候,因為才兩片,火腿沒浸在蜜汁,吃起來也比較乾,甜甜鹹鹹的,有火腿的香氣與口感,但桂花醬的氣息我沒注意到,豆皮炸的小素方有微微現代酥皮的酥皮油味,我覺得有點現代化的口味,也許不是一大盤,少了小時候那種華麗的口感與上大菜的儀式感。
富貴雙方包好的樣子(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左宗棠雞
左宗棠雞(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左宗棠雞是道極為好吃的的菜,用雞腿肉,份量是真的很實在,但肉切得太大塊,味沒入夠,這道雞肉一定要過油先炸,因為雞肉大塊,應該還可以再過久一點,一種它獨有的口感才會出來,倒是切的比較小塊的哪些肉口感就很好吃了。風味是很好吃的,十分夠味下飯的一道菜,吃得是很開心。但跟媽媽都說,已經不是我們心裡想的左宗棠雞,好像少了一點點點的酸與甜。
|上湯泡魚生
上湯泡魚生(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這道菜是鯛魚片切成薄片,擺得像朵花,底層鋪上西生菜,裡面還有些小小的油條塊增加口感與風味,這道菜上來的時候還會有個上湯秀,所以我小時候覺得這菜來了有個盛宴要開始的感覺,上菜時服務員會待上一鍋熱騰騰的高湯,淋在魚片上,把魚片燙熟。
湯相當的清爽,鮮美,還有淡淡的香菜氣息,上湯泡魚生我覺得味沒變,就是我們長大了,現在覺得這湯普通了。餐廳倒可以用更好看的器皿進行上湯秀,或是位上的方式,讓這料理更精緻,用一個家用湯鍋有點不好看。
上湯泡魚生上湯秀(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我們也點了其他菜,但這三道是我們母女倆共同的記憶,一起回憶在彭園的美好以及小時候那些阿姨伯伯的故事,就想寫寫,有時飲食帶給我們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它對我們代表的意義,和媽媽去回味這份快樂回憶,回想小時對這些事物的驚奇度,是很有趣的。
我在吃上面,是有點“省籍情結”的,哈哈哈!尤其是情感上,因為在吃上面的美好、新奇、有趣的回憶,很多都是媽媽的外省朋友們帶來的,剛好我又極愛吃麵食、糕團、外省點心,這類東西。我長大後,在吃中國菜上面獲得更大的驚喜,是在上海。徹底開了我的眼,一個全新的體驗之旅。以後再慢慢說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給我一個鼓勵,一顆心或分享,讓更多朋友看到白月光寫的好東西。
avatar-img
20會員
21內容數
各地小遊記,吃吃、喝喝、晃晃、逛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我喜歡吃小吃!老店!有時候吃的是一種情懷,外帶就不對了,有人也是跟我一樣的嗎? 推薦名單如下: 1.中壢瞎子巷:板條,油麵,米苔目,濃郁的湯頭,據說是每天熬煮非常多的豬骨而來,我自國小的時候,父母帶我去吃的,一吃可能30幾年了,後來有兩年公司設立在中壢,幾乎也是每週至少一次的午餐饗宴! 小菜:
Thumbnail
又到覓食的時間,這次平有堅持不吃拉麵,我又不想吃港點,於是找一點新鮮的,在林森北路上亂逛,看到對街有一家常看到卻又從沒進去過的,老先覺,就它吧。進去後漂亮服務生把我們帶到兩人桌的位置上,實在有點小,服務生看出我們有些猶豫,就說要不然就這這吧,位置大一些,四人做,當然好。於是就做了下來。 服務生說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阿杰是眷村的小孩,從小吃著各種來自湖南、貴州、四川各種地方菜,以及去了桃園市區後的飲食生活。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老闆娘曹巧苓,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除了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裝潢,還分享了他們的招牌美食和小吃。還有文章主角自己最推的美食。文章中融入情感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疫情前在林森路吃過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就被老闆道地的口味吸引。疫情一陣子後,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悄悄的消失在林森路上...美味也慢慢只能回憶... ▼最近突然看到網友分享一間名字一模一樣,店址搬到東區崇善東路103號!這麼剛好我們也住在東區,週末午餐特地跟家人來探店!果然同一個老闆,一樣賣的是道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永康街必吃小吃心中排行第一,目前非屬【奇福扁食-信義本店】為榜首,就位在東門。不僅是間在地經營超過三十年的老店,在台灣美食排行榜中也榜上有名,更被日本報導為台灣必吃小吃之一。這看起來素雅清淡的扁食餛飩,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如此擄獲各國旅人的喜愛,更有不少當地人是從小吃到大,就在自己吃過一次後沒齒難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我喜歡吃小吃!老店!有時候吃的是一種情懷,外帶就不對了,有人也是跟我一樣的嗎? 推薦名單如下: 1.中壢瞎子巷:板條,油麵,米苔目,濃郁的湯頭,據說是每天熬煮非常多的豬骨而來,我自國小的時候,父母帶我去吃的,一吃可能30幾年了,後來有兩年公司設立在中壢,幾乎也是每週至少一次的午餐饗宴! 小菜:
Thumbnail
又到覓食的時間,這次平有堅持不吃拉麵,我又不想吃港點,於是找一點新鮮的,在林森北路上亂逛,看到對街有一家常看到卻又從沒進去過的,老先覺,就它吧。進去後漂亮服務生把我們帶到兩人桌的位置上,實在有點小,服務生看出我們有些猶豫,就說要不然就這這吧,位置大一些,四人做,當然好。於是就做了下來。 服務生說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阿杰是眷村的小孩,從小吃著各種來自湖南、貴州、四川各種地方菜,以及去了桃園市區後的飲食生活。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老闆娘曹巧苓,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除了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裝潢,還分享了他們的招牌美食和小吃。還有文章主角自己最推的美食。文章中融入情感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疫情前在林森路吃過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就被老闆道地的口味吸引。疫情一陣子後,仙香成都四川手作料理悄悄的消失在林森路上...美味也慢慢只能回憶... ▼最近突然看到網友分享一間名字一模一樣,店址搬到東區崇善東路103號!這麼剛好我們也住在東區,週末午餐特地跟家人來探店!果然同一個老闆,一樣賣的是道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永康街必吃小吃心中排行第一,目前非屬【奇福扁食-信義本店】為榜首,就位在東門。不僅是間在地經營超過三十年的老店,在台灣美食排行榜中也榜上有名,更被日本報導為台灣必吃小吃之一。這看起來素雅清淡的扁食餛飩,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如此擄獲各國旅人的喜愛,更有不少當地人是從小吃到大,就在自己吃過一次後沒齒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