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小時心中那道繁華的滋味,彭園湘菜館林森創始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吃一頓彭園居然讓我想起了這麼多事...文化差異帶給我的種種美好回憶,我小時候的台灣,還是有兩個大不同文化體的台灣,一個是本省文化、一個是外省文化,這兩個文化的生活方式天差地遠,包括飲食也是。

我是在台北長大的,家長都是本省人,家裡自然不會去台菜餐廳吃飯,我接觸到的都是街邊小吃,或家庭日常料理,在我小小的心靈裡,臺菜就是台灣小吃,本省飲食文化就是小吃,沒什麼讓人嚮往的。倒是媽媽有不少外省朋友,姨丈也是外省人,讓我從小覺得有一群人跟我家庭很不一樣,媽媽周圍這些外省親友,多是軍公體系工作的,不住眷村的,現在回想,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王偉忠先生講的眷村人的辛苦,同樣是外省人,他們的生活狀態還真不同。

raw-image

我從小接觸的這群媽媽的外省朋友,生活穩定,物資充足,雖不是大富大貴、達官顯要,但是過得還算不錯的中產,讓他們也能有多餘的金錢與時間小小享受生活、追追美食。從小去他們家做客,都會有好吃的世運糕點、各式進口餅乾、還有電視,他們家裡好像有零食庫一樣,隨時都可以有新奇的東西吃,年節送給媽媽的禮也不乏這些美味、稀奇的小點心。

有時他們會請媽媽吃飯,媽媽帶上我一起,有一次就是去彭園,我自己都記不了幾歲了,我有的印象就是華麗與美好。在民國七十幾年時,餐廳也不是個平常的去處呀!更何況又去那麼有名的餐廳,是件事!媽媽還把我好好打理了一番,母女倆開開心心的去餐廳吃飯。

raw-image

那附近那個時候很熱鬧,人很多,一進到餐廳,是一個有裝潢的餐廳,室內燈光很亮,都是大桌,也充滿著人,好熱鬧,人們都面帶滿滿的笑臉舉手作揖,男士很多是穿西裝襯衫的,真的是高朋滿座的景象。媽媽的朋友們看到可愛的我,對我特別溫柔招呼。我小小的心靈被眼前這些美好震攝了!媽媽朋友有對夫婦是孫阿姨跟劉伯伯,劉伯伯不知是哪裡人,講的話我都聽不懂,都是孫阿姨用字正腔圓的北京腔說給我聽的。

老實講吃什麼當然是忘得一乾二淨,但有個印象是深的,這裡東西好好吃,覺得好有滋味,好細緻,什麼時候還能再來。那是一種滿足、驚嘆、開心。這就是我對彭園的印象。想知道彭園歷史請點我

raw-image

大了些的時候,台灣的經濟起飛,大家生活也比較富足,我們就有機會去彭園吃飯,但機會珍貴,畢竟這是間有名的大餐廳,不是要去就去的,就是好幾年一次。一樣的美好熱鬧,大一點的我,對菜就有點印象,尤其是那好吃的左宗棠雞,還有個神奇的湯。最後一次去就是姨丈升官了,請我們大家親戚去彭園吃飯,你看看!每次去都是熱鬧的好事,吃什麼都開心。

raw-image

這幾年常想起彭園,但是現在外出吃餐廳的機會太多,這選項就在記憶還中淹沒了,二十多年沒去了,這兩天跟媽媽想一起吃個飯,擇日不如撞日,就去彭園吧!媽媽還特別想念蜜汁火腿小方,就是富貴雙方,還有上湯泡魚生,我這才想起,對!小時候喝過有個湯真的很美味,很神奇、很魔幻,應該就是這道。我們倆很開心的就去林森總店,點了這些菜。

raw-image

|富貴雙方

raw-image

富貴雙方就是類吐司的麵皮包著一片有桂花蜜汁火腿及一片裡的豆皮炸的小素方,在餐廳一次可以點一片,不用點一整份,我們就兩人點了兩片,送上來的時候,因為才兩片,火腿沒浸在蜜汁,吃起來也比較乾,甜甜鹹鹹的,有火腿的香氣與口感,但桂花醬的氣息我沒注意到,豆皮炸的小素方有微微現代酥皮的酥皮油味,我覺得有點現代化的口味,也許不是一大盤,少了小時候那種華麗的口感與上大菜的儀式感。

raw-image

|左宗棠雞

raw-image

左宗棠雞是道極為好吃的的菜,用雞腿肉,份量是真的很實在,但肉切得太大塊,味沒入夠,這道雞肉一定要過油先炸,因為雞肉大塊,應該還可以再過久一點,一種它獨有的口感才會出來,倒是切的比較小塊的哪些肉口感就很好吃了。風味是很好吃的,十分夠味下飯的一道菜,吃得是很開心。但跟媽媽都說,已經不是我們心裡想的左宗棠雞,好像少了一點點點的酸與甜。

|上湯泡魚生

raw-image

這道菜是鯛魚片切成薄片,擺得像朵花,底層鋪上西生菜,裡面還有些小小的油條塊增加口感與風味,這道菜上來的時候還會有個上湯秀,所以我小時候覺得這菜來了有個盛宴要開始的感覺,上菜時服務員會待上一鍋熱騰騰的高湯,淋在魚片上,把魚片燙熟。

湯相當的清爽,鮮美,還有淡淡的香菜氣息,上湯泡魚生我覺得味沒變,就是我們長大了,現在覺得這湯普通了。餐廳倒可以用更好看的器皿進行上湯秀,或是位上的方式,讓這料理更精緻,用一個家用湯鍋有點不好看。

raw-image

我們也點了其他菜,但這三道是我們母女倆共同的記憶,一起回憶在彭園的美好以及小時候那些阿姨伯伯的故事,就想寫寫,有時飲食帶給我們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它對我們代表的意義,和媽媽去回味這份快樂回憶,回想小時對這些事物的驚奇度,是很有趣的。

我在吃上面,是有點“省籍情結”的,哈哈哈!尤其是情感上,因為在吃上面的美好、新奇、有趣的回憶,很多都是媽媽的外省朋友們帶來的,剛好我又極愛吃麵食、糕團、外省點心,這類東西。我長大後,在吃中國菜上面獲得更大的驚喜,是在上海。徹底開了我的眼,一個全新的體驗之旅。以後再慢慢說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給我一個鼓勵,一顆心或分享,讓更多朋友看到白月光寫的好東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月光的沙龍
20會員
21內容數
各地小遊記,吃吃、喝喝、晃晃、逛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湯圓媽媽碎碎念 在我還沒有和老公結婚前,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准婆婆就帶我去吃了過這家餐廳。聽説外地人來臺北,都會去欣葉嘗嘗道地的台菜料理。 今天我們去的是中山區的創始店,但聽説新光三越的那家店會更好吃一點。Anyway,反正都不錯吃,即使是隨便點,也基本也不會踩雷的一家餐廳。 停車資訊: 因
Thumbnail
湯圓媽媽碎碎念 在我還沒有和老公結婚前,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准婆婆就帶我去吃了過這家餐廳。聽説外地人來臺北,都會去欣葉嘗嘗道地的台菜料理。 今天我們去的是中山區的創始店,但聽説新光三越的那家店會更好吃一點。Anyway,反正都不錯吃,即使是隨便點,也基本也不會踩雷的一家餐廳。 停車資訊: 因
Thumbnail
眷村料理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也不知道,畢竟我沒有成長在眷村,但倒是吃過不少榮民伯伯做的料理,畢竟身為反共義士的二代,對於榮民生活總是會有涉略,新年期間總是會拜訪不同的家庭,甚至去白雞山莊探訪伯伯們,如今的年就淡掉許多,父執輩陸續都過世,不然就是失聯,過年就形成一種關係的空缺。
Thumbnail
眷村料理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也不知道,畢竟我沒有成長在眷村,但倒是吃過不少榮民伯伯做的料理,畢竟身為反共義士的二代,對於榮民生活總是會有涉略,新年期間總是會拜訪不同的家庭,甚至去白雞山莊探訪伯伯們,如今的年就淡掉許多,父執輩陸續都過世,不然就是失聯,過年就形成一種關係的空缺。
Thumbnail
眷村菜,也被廣稱為外省菜、軍中菜等稱呼,是組成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由於國府遷台的歷史原因,許多軍民遷入台灣並帶來自己家鄉獨特的飲食文化,又因為戰亂年代物資不豐的原因,這些菜色又融合了那個年代獨特的「將就」與「結合」特色。 由於物資不足所以用了許多替代品來模仿出類似家鄉的味道,以此慰勞自己思鄉
Thumbnail
眷村菜,也被廣稱為外省菜、軍中菜等稱呼,是組成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由於國府遷台的歷史原因,許多軍民遷入台灣並帶來自己家鄉獨特的飲食文化,又因為戰亂年代物資不豐的原因,這些菜色又融合了那個年代獨特的「將就」與「結合」特色。 由於物資不足所以用了許多替代品來模仿出類似家鄉的味道,以此慰勞自己思鄉
Thumbnail
小時候家附近有一間歐風家飾小店,隔壁樓上開了一家泰國料理餐廳,我們總是坐在窗邊的位子,爸媽每次必點檸檬魚,在那個泰國菜尚未風行的年代,我們時常光顧、愛上那酸酸鹹鹹的滋味。
Thumbnail
小時候家附近有一間歐風家飾小店,隔壁樓上開了一家泰國料理餐廳,我們總是坐在窗邊的位子,爸媽每次必點檸檬魚,在那個泰國菜尚未風行的年代,我們時常光顧、愛上那酸酸鹹鹹的滋味。
Thumbnail
以上這些臺北市城中區老店,家家歷史悠久,陪我走過漫長的歲月,經由舌尖帶給我許多美好的滋味與回憶。將來這一張城中區美食地圖仍將帶在身邊,也希望能夠不斷增添更多讓人想一去再去的餐館,享受美味的時光,豐富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以上這些臺北市城中區老店,家家歷史悠久,陪我走過漫長的歲月,經由舌尖帶給我許多美好的滋味與回憶。將來這一張城中區美食地圖仍將帶在身邊,也希望能夠不斷增添更多讓人想一去再去的餐館,享受美味的時光,豐富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這個月水逆,兩件事讓我情緒不佳,一個是家裡19歲的老貓離世,另一個就是黔園歇業。我父母是當年從對岸過來的那批人,家裡還蠻常在假日吃小館,而黔園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韓良憶老師、王宣一老師的書,裡面常提到秀蘭小館,在父親晚年時,曾問過他有沒有去過,父親淡淡地說被請客時去過一兩次,但菜味太清淡,他沒有很喜
Thumbnail
這個月水逆,兩件事讓我情緒不佳,一個是家裡19歲的老貓離世,另一個就是黔園歇業。我父母是當年從對岸過來的那批人,家裡還蠻常在假日吃小館,而黔園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韓良憶老師、王宣一老師的書,裡面常提到秀蘭小館,在父親晚年時,曾問過他有沒有去過,父親淡淡地說被請客時去過一兩次,但菜味太清淡,他沒有很喜
Thumbnail
那麼多年過去,我才發現自己承襲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家鄉滋味。儘管是一座我未曾踏實生活過的中部小鎮,卻因為孩提時期跟著大人吃,久之成習慣,遂以為都是熟悉的滋味,也不去追問自己喜歡與否。 復刻鹿港滋味,毋寧是從敘述往日生活的文字裡,擷取一種消逝的味道,屬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Thumbnail
那麼多年過去,我才發現自己承襲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家鄉滋味。儘管是一座我未曾踏實生活過的中部小鎮,卻因為孩提時期跟著大人吃,久之成習慣,遂以為都是熟悉的滋味,也不去追問自己喜歡與否。 復刻鹿港滋味,毋寧是從敘述往日生活的文字裡,擷取一種消逝的味道,屬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Thumbnail
我是生在台北的寧波人,家裏小時候吃的,便是古典的寧波菜。 假如某天你經過一個小鎮,見一小館子,只賣幾樣你熟悉的家鄉菜,那會是多麽的教人感動啊......
Thumbnail
我是生在台北的寧波人,家裏小時候吃的,便是古典的寧波菜。 假如某天你經過一個小鎮,見一小館子,只賣幾樣你熟悉的家鄉菜,那會是多麽的教人感動啊......
Thumbnail
台北的餐館史,將來一定有人可以好好寫寫。但今天我且就三十年前幾家令人印象深刻、卻在二十年前、或十五年前逐漸消失的好館子來談一談...
Thumbnail
台北的餐館史,將來一定有人可以好好寫寫。但今天我且就三十年前幾家令人印象深刻、卻在二十年前、或十五年前逐漸消失的好館子來談一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