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復刻記憶中的鹿港滋味 ——雜菜麵、杏仁茶、外婆的麵茶罐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復刻記憶中的鹿港滋味 ——雜菜麵、杏仁茶、外婆的麵茶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穿越了黑暗,餘韻在靜闃的夜晚嫋嫋
他家就在荒地邊緣的村落
穿過蔗田,隱約在香蕉和脩直的檳榔樹
以及椰子和墨綠榴槤的密蔭中
——泰戈爾.新月集

♫♪ ←我們回家吧!
過去,父親經常開夜車返鄉,母親在副駕駛座遞紙本回數票,後座三個小孩從玻璃窗內數算四個收費站逐一流逝、高速公路指標「198」浮現,就知道即將抵達:彰化

汽車滑下交流道,並沒有直接前往祖父母住處,反而繞進凌晨時分的鹿港小鎮。耳聞舊港溪汩汩,兩岸建築物暗影魅惑,全家人忽爾振奮起來:「吃東西囉!」——靠近鹿港第一市場周邊,攤位零星,選擇有限,圍繞左右的精壯男人卻不少。父親好鹹味,母親愛甜食,小孩則隨興跑攤。

父親固定叫一大碗雜菜麵。任意拉來塑膠椅,以攤車前方的角鋼架子為桌,老闆就在氤氳熱氣中叱吒烹煮。很快,麵來了,濃濁湯汁,匙筷一齊打撈,淡黃色油麵拌著油蔥唰底晶亮可口,還有香菇肉丸、蝦丸、蛋包和細碎芹菜配料,小時候我認為「豐盛」大約就是雜菜麵的滋味,遂也埋頭在碗缽裡吃得滿臉油香。

至於母親尋覓的是一杯暖呼呼杏仁茶,白皙顏色,帶點稠膩感,聞起來有點刺鼻。記憶中,攤位簡陋,幾乎是摺疊桌上擺了兩支滾燙水壺,以及二三透明餅乾桶,販售阿婆用浮現褐色斑點的雙手來倒茶、撿餅。母親左手指圈住杯緣,右手捏住每咬一口屑屑即將剝落的酥餅,啜飲之際,嘴角藏不住甜蜜韻味。

天色依稀灰藍,燈泡一盞盞在大風中搖擺,又遠又近,螢橘,明黃,耳畔是獨特的鹿港人海口腔,尾音捲捲黏黏的好像一句話永遠說不完,一切恍惚在恬靜入夢的時刻,驀然出現之魔幻瞬間。我一直好奇這裡既不像熱鬧夜市、也沒有美而美漢堡,究竟誰來吃消夜呢?「是吃早餐哦!」長大後,與母親閒聊才知道,鹿港附近村莊多農漁業,當炎夏炙熱,上午八九點已曝曬煎熬,所以人們在黎明前摸黑起床、趁涼爽溫度來揮汗工作,近午以前返家,黃昏再下田,攤販乃順勢供餐,讓人吃了粗飽好勞動。母親熟稔該地,她曾經是任職於鹿港小學教具公司的時髦小姐,身材高挑,自學洋裁,喜愛與女朋友們上街逛逛探訪青春;那時候,她與父親尚未相遇。

父親生於一九五二年,彰化縣福興鄉。祖父威嚴,兼之祖母罕能持家,父親初中畢業當天在祖父安排下搭上公路局客車一路向北,直抵板橋無名燒餅店,外省師傅管教學徒嚴厲,少年父親做事始終不順手,於是央浼友人輾轉介紹至雜貨舖工作,又去育達高職註冊念書。日後,他換過幾分職業,包括計程車司機和大台北瓦斯公司,大概在我出生那年,終於與母親合力經營屬於自己的行號。

父親盛壯之年,白日為生意忙碌,年節假日晚上依舊精神底開車返鄉。印象深刻是國中時,港劇義不容情在星期六晚上播出,全家人窩在客廳沙發上追劇入迷,直到片尾曲響起才肯鑽入車廂內,讓父親快車直奔彰化,一下交流道依舊繞去鹿港快意吃食,說不上來是用「一頓好吃的」來結束星期六?抑或是開啟了星期日?總之,汽車停駐在鹿港小巷內,母親顯得愉悅愜意,放任小孩挑選菓物,吃了肚皮舒爽、心情無憂。

童稚蒙昧,我曾經以為鹿港是有書院、廟宇和賣好吃食物的菜市場;高中修課後知道它是一座深具人文精神的古鎮,加上母親提及外婆與九曲巷內大戶人家的牽繫,鹿港的歷史意義才在我腦中立體清晰起來;而那些分辨不清楚究竟是宵夜或早餐的食物,也慢慢反芻成為我記憶中的鹿港滋味。倘若有一條時間分隔線,劃開星辰、月和日曆,那些年全家人彷彿橫越左右,跨過昨日、邁入新的來日;而不遠處,庄內有一間房舍已捻亮燈火等待兒孫歸來:那是外婆家。

▲復刻記憶中的鹿港滋味:

*復刻版雜菜麵*

*復刻版雜菜麵*

✿ 復刻一碗冬日清晨享用且不虧待自己的居家雜菜麵,特意使用統一經典肉燥泡麵為湯底,依序加入汆燙過的花枝丸、玉米筍、洋蔥、水煮半熟蛋包、蝦丸、毛豆、紅蘿蔔、大蔥,除了蛋白質和纖維充足,各項食材也容易從超市購得。水滾起鍋後,熱熱吃,蒸出頭額大汗,彷彿已準備好開始勞碌的一天。

*杏仁茶*

*杏仁茶*

✿ 成年後,喝遍各大廠牌杏仁飲品,淡淡香氣,好聞極了,也學會分辨純粹杏仁粉(或是添加修是澱粉的)。然而復刻一杯舊時杏仁茶,則選擇略帶庶民風情的市場研磨杏仁粉,滾水沖泡、攪拌均勻,再把油條剪成小片狀,連同酥餅也捏碎一起加入,最後以台式湯匙舀起食用,杏仁茶刺鼻味已消失,全然油潤綿綿、撫慰疲倦的滋味。

*昭和餅舖的油蔥酥麵茶*

*昭和餅舖的油蔥酥麵茶*

✿ 每次回台北前,母親會要父親開車在鹿港中山路附近暫停一下,她趕緊去玉珍齋昭和餅舖帶一些糕點,或者在市場雜糧行買手工紅麵線。紅麵線可以煮麵線糊,而鳳眼糕、口酥餅、白片酥等等閩南式糕點遂成為我們日常點心。至於米粩和麵茶可以放在湯碗裡沖入滾水,泡成超有料的甜湯。→這幾年鹿港成為熱門景點,假日不容易開車進入鬧區,多半仰賴鹿港阿姨騎摩托車載媽媽去添購。

父親較常吃王罔麵線糊,有時候帶不銹鋼鍋子去提一鍋回台北,母親學會煮麵線糊後,偶爾煮來解饞。外帶麵線糊至今仍是用塑膠袋綑成一包,像早年賣豆漿那樣,不是紙碗紙杯。我從彰化表姊那兒聽聞,她看過鹿港同事食用麵線糊時,不需要從袋子裡倒出來,而是把整袋麵線糊提高,剪破塑膠袋一角後,直接張大嘴巴去承接流下的麵線糊,一邊吮吸一邊咀嚼(還可以或念書或談天或處理事務)。「好厲害喔!」表姊說,我也完全佩服。

童年不常喝麵茶,約略泡過幾次,喝起來像米漿那樣,稠稠甜甜的,長大後倒常常喝麵茶,尤其是油蔥酥口味麵茶。寒流來襲的日子裡,咕嚕一二杯,暖胃也暖心。YT影片所見的熱麵茶吃法,幾乎是沖熱水後仔細攪拌成糊狀食用, 這令我想推薦母親的獨特吃法:「碗缽裡先舀入三分之一容量的麵茶粉,再用滾燙熱水沖入至碗缽滿線處,不要攪拌,高溫熱水會自動浸潤麵茶粉、使其慢慢化開。」品嚐起來有麵糊有湯水,格外豐饒。我建議泡麵茶前直接燒一小壺水,大火滾開後繼續用文火燒著,只要水溫夠高,麵茶粉就不會結塊。

腦海中縈繞著一個畫面,是在外婆房間看見櫃子上的麵茶罐,大大一罐,裡面放了一支鐵湯匙。外婆常常胃皺皺,又不太挑剔飲食,或許是肚子空了就沖一碗麵茶來喝吧!務農人家雜事甚多,一下子養雞鴨,一下子剝花生;而庶民小吃大約是這樣,食材容易取得,簡單料理,還有澱粉熱量來提供幾小時勞動。隱約中,我承接了母親與外婆的飲食慣性,因此從來不認為那是古早味,麵茶就是日常生活滋味。

※ 還有一項鹿港滋味在這裡←鹿港老龍師肉包
※ 推薦曾寶儀主持的我們回家吧系列影片,她流利老熟的主持對話之中帶出二林爌肉飯、大雅豐仁冰、羅東米苔目、中興新村小籠包、西螺九層粿,儘管不是餐廳大菜色,但無論哪一樣,主持和來賓都吃得滿心感動,全是在地人心底的美好滋味。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拍手,記得追蹤許婉姿
❤如果你也喜歡美味糕點,請來看看南瓜戚風蛋糕 讓你一次收藏六種蔬果戚風蛋糕食譜,還有特調的阿華田戚風蛋糕、我的家常滋味:讓食材華麗轉身之香蕉巧克力戚風、奶香雪Q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64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陪孩子看看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許婉姿的沙龍
121會員
101內容數
這是一段圓夢的旅程。許多年前,我在省女宿舍裡閱讀了作家三毛《傾城》,似乎就在升學苦悶中看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明亮,絢彩,緩慢的愛,因而逐漸迷戀上南歐國家西班牙。往後十年,我壓縮時間(在正規學業和工作之餘)學習西班牙語,閱讀大量西班牙導遊書,直到銀行存款和勇氣儲值足夠了,我就飛向夢中的西班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許婉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每個孩子奮力衝過青少年,逐漸茁壯成熟,變成有模有樣的大人。是否也願意歡喜底回頭看看?那些長大的過程耗費了多少氣力,如同花朵綻放的鮮妍美麗。如此想法下,我寫作了〈青春一條路〉。
一位美髮師的故事。她從五十年代開業至今,美髮店位於社子(台北士林區),手藝精湛,至今尚無法退休(應客人要求只好一直經營下去)。偶爾,她回憶似的聊聊自己超過七十歲的人生經歷,擺盪在事業和家庭之間,逐漸茁壯強韌的生命力,讓身為消費者、也是聽眾的我,只是洗剪頭髮,竟然身心都乾淨充沛,於是決定提筆寫下。
波士頓,一座優雅的美國城市。我曾經因工作而短暫居住於此,記憶中它充滿學術氣息,清淡而透亮。 麻州波士頓薩默維爾Somerville窄小流暢的街道、樸素保守的淡彩雙層樓房、一點點老鏽的地鐵站、夜晚霓紅閃爍的電影院,中心廣場旁不很多餐廳商店銀行牙科,少量的連鎖品牌,都一見著迷,如此難以忘懷。
當每個孩子奮力衝過青少年,逐漸茁壯成熟,變成有模有樣的大人。是否也願意歡喜底回頭看看?那些長大的過程耗費了多少氣力,如同花朵綻放的鮮妍美麗。如此想法下,我寫作了〈青春一條路〉。
一位美髮師的故事。她從五十年代開業至今,美髮店位於社子(台北士林區),手藝精湛,至今尚無法退休(應客人要求只好一直經營下去)。偶爾,她回憶似的聊聊自己超過七十歲的人生經歷,擺盪在事業和家庭之間,逐漸茁壯強韌的生命力,讓身為消費者、也是聽眾的我,只是洗剪頭髮,竟然身心都乾淨充沛,於是決定提筆寫下。
波士頓,一座優雅的美國城市。我曾經因工作而短暫居住於此,記憶中它充滿學術氣息,清淡而透亮。 麻州波士頓薩默維爾Somerville窄小流暢的街道、樸素保守的淡彩雙層樓房、一點點老鏽的地鐵站、夜晚霓紅閃爍的電影院,中心廣場旁不很多餐廳商店銀行牙科,少量的連鎖品牌,都一見著迷,如此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