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筆記23-「期待已久的眷村美味-台北忠南飯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眷村菜,也被廣稱為外省菜、軍中菜等稱呼,是組成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由於國府遷台的歷史原因,許多軍民遷入台灣並帶來自己家鄉獨特的飲食文化,又因為戰亂年代物資不豐的原因,這些菜色又融合了那個年代獨特的「將就」與「結合」特色。

由於物資不足所以用了許多替代品來模仿出類似家鄉的味道,以此慰勞自己思鄉的情緒,又隨著時間演變與眷村二代逐漸和台灣環境融合,因此也加入了部分台菜的元素或調味,進而讓這些外省菜形成了一種不同於台菜、也不同於標準外省菜系的獨特「眷村菜系」也可以說是大時代下飽含思鄉、節儉、融合的獨特菜色。

坐落於台北交通要道仁愛路上的「忠南飯館」可說是十分有名的眷村菜小館了,不但多次被媒體報導、更是許多政治高層、演藝圈名人都非常喜愛的飯館,自1959年由黃聲老先生創辦以來新老顧客從不斷流。

raw-image

而我對於這間飯館也有著異常的執念,一直以來個人就一直很熱衷於品嚐各種不同的美食,其中菜色豐富、而且在不同縣市吃口味就會不一樣的眷村菜一直是個人的首選,這些店往往會因主廚的成長背景而味道有所不同,吃著這些菜就彷彿在品嘗他們的歷史故事與背景,吃這一群人對於故鄉的記憶、也吃這一群人成長的回憶,我認為這是標準的「地菜」特色。

因此當我得知許多老中廣的員工從年輕一路吃到老了、退休都要回去吃的忠南飯館時,就一直想去品嘗看看,然而本人常居中南部、去北部的機會本就不多,因此一直延宕下去,後來又逢疫情更讓我擔心會不會吃不到了?會不會「一不小心」歇業了該怎麼辦呢?

讓當時的我偶爾想去忠南飯館都如百抓撓心,饞的難受又擔心的痛苦。

然而就在前幾周的鐵路便當節時,買好便當的我和朋友因為結束的時間意外早,就討論了要不要在台北吃完晚飯再回去中部,就當我們在討論晚餐時,考量朋友畢竟年輕,或許不愛吃這種老派飯館,因此我只是隨意的提了忠南飯館,沒有抱持太大的希望,然而!我的朋友卻答應了!當下心臟立刻快速跳動了起來,呼西也稍微有點急促。



「就像是你要去見高中以後就沒有見過的初戀,在她門口那種忐忑和緊張一樣。」



當日傍晚五時許,提著不少的鐵路便當、拖著在台北走到腳底疼痛不已的雙腳,我帶著興奮不已的心情終於抵達了思念已久的「忠南飯館」門口,招牌上鮮紅的毛筆字、裡面滿滿的食客正在用餐,看起來座無虛席,幸運的是我和朋友剛好趕上一桌空位,完全沒有排到隊。

raw-image

店內就像是時空被凝結了一樣,好似歲月停留在二十年前一樣,白色的日光燈略顯昏暗的照著、客人們愉快的用餐聊天、桌子是白色帶有班點的大圓桌、塑膠的黑色筷子、牆上手寫的紅色掛牌式菜單,讓人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一樣,好似從來沒有疫情、餐廳門擋住了一切紛擾,此時此刻所有人僅僅是分享美食而已。

raw-image

看著菜單上寫著的「經濟客飯,一人一菜」朋友便點了粉蒸排骨、我則點了經典的芥藍臘肉,再一起點了個蝦仁烘蛋吃,點菜需要自己手寫在空白的紙條上,字太醜的朋友可能要練習一下字再來了。

店內獨特的兩種白米飯都可以免費續加,提供當年軍中常吃的、口感上較為鬆散、粒粒分明的在來米,以及現代人比較習慣也較常見的、口感較黏的蓬萊米可供選擇,我個人喜歡一半在來米、一半蓬萊米,既不會太過於鬆散、也不會太黏導致一下就飽了。

raw-image

只能說不愧是老牌的快餐館子,五分鐘不到菜就已經上齊了,眼前擺著的是經典的三菜一湯,紅通的粉蒸排骨飄著濃郁的香氣和油光讓人食指大動、翠綠中點綴一抹紅的芥藍臘肉不甘示弱的誘人吃下那鮮脆的菜葉、蝦仁烘蛋沉穩中散發著他那自華的氣質,看似酥脆的外皮包裹著柔軟的內心。

怪了,只點三個菜而已,這湯是哪來的?原來是店家附贈的黃豆芽清湯,不但可以解膩、還可以消食,但卻完全沒寫在菜單上,這種老式飯館的貼心讓人感到驚喜。

raw-image

首先動筷的是粉蒸排骨,上次的排骨肉軟嫩入味,肉香味中帶著蔥香和辣豆瓣醬那微微的辣味,底層的馬鈴薯則吸飽了肉汁和醬香,雖然棉軟又保有口感,單吃一口肉就可以扒掉兩三口的白米飯,絕對是白飯殺手!

raw-image

吃了肉,就著就該來點菜了,鮮綠的芥藍伴著粉紅色的臘肉,點綴上鮮紅的辣椒,看起來讓人食指大動,一入口我就知道,看來今天白米飯是要遭殃了,這也是絕對的下飯神器,芥藍菜爽脆鮮美、辣椒段襯的些許辣意讓這道菜非常解粉蒸排骨的膩,然而最重要的那香到犯規的臘肉,臘肉的鹹鮮味完全進入了芥藍菜之中,菜的鮮甜加上肉的鹹香融合的超級完美,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芥藍臘肉,好吃到無以復加,這道!必點!

raw-image

蝦仁烘蛋也令人驚喜,外皮很酥脆而且帶有焦香口感,裡面的蛋液厚實,加上蔥的濃郁香氣和大尾的彈牙蝦仁帶來的口感,濃郁的蛋香證明是一道工夫扎實的好菜,個人喜歡用烘蛋沾上一些粉蒸排骨的醬汁,讓口感和香氣又更提升一個層次,推薦給各位。

緊接著用黃豆芽湯給自己做收尾,爽口的黃豆芽和清淡的清湯,不但清口、也順便解膩給一餐做完整的結束,一邊用餐一邊和朋友聊天、互相分享著桌上的菜餚而不是每個人獨立的套餐,會給人一種真正在聚餐、吃飯的感覺,店內的氣氛熱絡,許多歡聲笑語隨著香氣飄散著,總讓我有種在家族聚餐的融入感,是非常舒心的用餐體驗。

結完帳走出大門,已經是晚上六點快七點了,門口也已經排起了長長的人龍,帶著滿足的心情、我也愉快的離開了台北,結束了這次的行程。

忠南飯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88號
電話:02-2706-1256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中午11:00-14:00 下午17:00-21:0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參伍室的沙龍
32會員
70內容數
關於酒的一切故事,以烈性酒為主,包括但不限於高粱和威士忌等,包含品飲、背景故事、特殊酒款。
參伍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4
夏天的台北真的是又悶又熱,全身上下都有一種氣出不來的悶堵感,整個人到感覺浮躁到爆炸,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覺得空氣中彷彿都黏黏的一樣不舒服,甚至整個人感覺懶洋洋的完全沒有胃口? 像是這種時候就需要吃一些特別的東西來驅趕一下體內煩躁的溼氣,比如咖哩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8/04
夏天的台北真的是又悶又熱,全身上下都有一種氣出不來的悶堵感,整個人到感覺浮躁到爆炸,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覺得空氣中彷彿都黏黏的一樣不舒服,甚至整個人感覺懶洋洋的完全沒有胃口? 像是這種時候就需要吃一些特別的東西來驅趕一下體內煩躁的溼氣,比如咖哩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7/17
上一篇文章也和大家提到前陣子常在科技大樓附近覓食,今天一樣是和大家分享科技大樓相關的美食,上次提到科技大樓附近可以說是美食的一級戰區,不但臨近北教大、台大兩所學府,向北有安東市場、向東則是成功國宅、成功市場,向西則是大安森林公園,向南則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也是可以最直觀且密集的看到最多店家的和平東路!
Thumbnail
2024/07/17
上一篇文章也和大家提到前陣子常在科技大樓附近覓食,今天一樣是和大家分享科技大樓相關的美食,上次提到科技大樓附近可以說是美食的一級戰區,不但臨近北教大、台大兩所學府,向北有安東市場、向東則是成功國宅、成功市場,向西則是大安森林公園,向南則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也是可以最直觀且密集的看到最多店家的和平東路!
Thumbnail
2024/07/16
美食筆記番外篇-「藏身巷中的鮮嫩雞肉飯-科技大樓美食-金鳳大飯店」 各位朋友大家好,因為初搬北部又工作忙碌,許久沒有和各位見面了!說起來前陣子利用工作的空檔去上了駕訓班,而駕訓班課程結束以後剛好是午餐時間,校門口的公車又能直接坐到科技大樓那邊,因此最近的科技大樓周遭也就成為了新的覓食場所。
Thumbnail
2024/07/16
美食筆記番外篇-「藏身巷中的鮮嫩雞肉飯-科技大樓美食-金鳳大飯店」 各位朋友大家好,因為初搬北部又工作忙碌,許久沒有和各位見面了!說起來前陣子利用工作的空檔去上了駕訓班,而駕訓班課程結束以後剛好是午餐時間,校門口的公車又能直接坐到科技大樓那邊,因此最近的科技大樓周遭也就成為了新的覓食場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眷村料理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也不知道,畢竟我沒有成長在眷村,但倒是吃過不少榮民伯伯做的料理,畢竟身為反共義士的二代,對於榮民生活總是會有涉略,新年期間總是會拜訪不同的家庭,甚至去白雞山莊探訪伯伯們,如今的年就淡掉許多,父執輩陸續都過世,不然就是失聯,過年就形成一種關係的空缺。
Thumbnail
眷村料理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也不知道,畢竟我沒有成長在眷村,但倒是吃過不少榮民伯伯做的料理,畢竟身為反共義士的二代,對於榮民生活總是會有涉略,新年期間總是會拜訪不同的家庭,甚至去白雞山莊探訪伯伯們,如今的年就淡掉許多,父執輩陸續都過世,不然就是失聯,過年就形成一種關係的空缺。
Thumbnail
眷村菜,也被廣稱為外省菜、軍中菜等稱呼,是組成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由於國府遷台的歷史原因,許多軍民遷入台灣並帶來自己家鄉獨特的飲食文化,又因為戰亂年代物資不豐的原因,這些菜色又融合了那個年代獨特的「將就」與「結合」特色。 由於物資不足所以用了許多替代品來模仿出類似家鄉的味道,以此慰勞自己思鄉
Thumbnail
眷村菜,也被廣稱為外省菜、軍中菜等稱呼,是組成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由於國府遷台的歷史原因,許多軍民遷入台灣並帶來自己家鄉獨特的飲食文化,又因為戰亂年代物資不豐的原因,這些菜色又融合了那個年代獨特的「將就」與「結合」特色。 由於物資不足所以用了許多替代品來模仿出類似家鄉的味道,以此慰勞自己思鄉
Thumbnail
上一篇 巷弄美食|業務走跳私藏口袋的推薦名單(上) 介紹炒飯、排骨飯、麵食等簡單快速的飽餐食物,這一篇來分享國民小吃庶民美食,銅板價的消費,滿足味蕾、肚囊的需求(這一年的通膨也漲價了啦),堪稱巷弄裡的經典台灣味。
Thumbnail
上一篇 巷弄美食|業務走跳私藏口袋的推薦名單(上) 介紹炒飯、排骨飯、麵食等簡單快速的飽餐食物,這一篇來分享國民小吃庶民美食,銅板價的消費,滿足味蕾、肚囊的需求(這一年的通膨也漲價了啦),堪稱巷弄裡的經典台灣味。
Thumbnail
出門在外總是要解決吃的問題,身為業務的好處就是能四處尋找巷弄美食祭五臟廟,有時候難免踩雷,但往往不經意開發到食指大動的店家,那可是一大樂事。今天心血來潮整理一下那些年讓我回味再三、睡覺也會笑的私藏名單(純屬個人口感),這兩年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希望老闆仍然正常經營啊。
Thumbnail
出門在外總是要解決吃的問題,身為業務的好處就是能四處尋找巷弄美食祭五臟廟,有時候難免踩雷,但往往不經意開發到食指大動的店家,那可是一大樂事。今天心血來潮整理一下那些年讓我回味再三、睡覺也會笑的私藏名單(純屬個人口感),這兩年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希望老闆仍然正常經營啊。
Thumbnail
新竹老城雖然小小但也是很好散步探索的好地方呢,還有好些地方想去,就先分享這些我走跳過的嘍,菜市場小吃就是吃人情味的阿
Thumbnail
新竹老城雖然小小但也是很好散步探索的好地方呢,還有好些地方想去,就先分享這些我走跳過的嘍,菜市場小吃就是吃人情味的阿
Thumbnail
店面不大,跟旁邊雙月差不多,都是要上一個小階梯的店面,門口精巧可愛很上相😉裏頭布置得乾乾淨淨的小文青,是很舒服的小吃餐廳,一看到菜單,就讓人口水直流了,我其實很想點家傳爛肉飯,光看名字感覺就很好吃,但第一次還是很想跟風吃看看大家狂打卡的那個極品好蝦炊飯加香煎土雞蛋,另外點了個濃厚雞白湯。
Thumbnail
店面不大,跟旁邊雙月差不多,都是要上一個小階梯的店面,門口精巧可愛很上相😉裏頭布置得乾乾淨淨的小文青,是很舒服的小吃餐廳,一看到菜單,就讓人口水直流了,我其實很想點家傳爛肉飯,光看名字感覺就很好吃,但第一次還是很想跟風吃看看大家狂打卡的那個極品好蝦炊飯加香煎土雞蛋,另外點了個濃厚雞白湯。
Thumbnail
​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八十二巷九弄,這一條巷弄之間聚集了沿路非常多的吃店,夾處於台北市中山區忠孝國小、光華商場、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華山文創園區之間,鄰近忠孝新生捷運站位置。在此巷弄之間其中這家銀記手擀刀切牛肉麵,經由某位小編朋友某次一起用餐之後,小編一吃成主顧,自此就成為小編的美食口袋名單。 銀
Thumbnail
​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八十二巷九弄,這一條巷弄之間聚集了沿路非常多的吃店,夾處於台北市中山區忠孝國小、光華商場、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華山文創園區之間,鄰近忠孝新生捷運站位置。在此巷弄之間其中這家銀記手擀刀切牛肉麵,經由某位小編朋友某次一起用餐之後,小編一吃成主顧,自此就成為小編的美食口袋名單。 銀
Thumbnail
中山區,捷運松江南京站附近的簡約泰菜。雖然以排隊的人潮看來不太需要專文介紹,但還是想要分享一下吃到這種街邊小吃感受到異國靈魂的奇妙體驗。
Thumbnail
中山區,捷運松江南京站附近的簡約泰菜。雖然以排隊的人潮看來不太需要專文介紹,但還是想要分享一下吃到這種街邊小吃感受到異國靈魂的奇妙體驗。
Thumbnail
吃一頓彭園居然讓我想起了這麼多事...文化差異帶給我的種種美好回憶,我小時候的台灣,還是有兩個大不同文化體的台灣,一個是本省文化、一個是外省文化,這兩個文化的生活方式天差地遠,包括飲食也是。
Thumbnail
吃一頓彭園居然讓我想起了這麼多事...文化差異帶給我的種種美好回憶,我小時候的台灣,還是有兩個大不同文化體的台灣,一個是本省文化、一個是外省文化,這兩個文化的生活方式天差地遠,包括飲食也是。
Thumbnail
眷村文物 — 食 「眷村菜」這個名詞,以前是沒有的,隨著眷村改建,原有的眷村內小吃店 也都消失了,台灣民眾懷念之前的外省口味,大陸同胞來台旅遊也想嚐嚐鮮,結果 腦筋動得快的店家就打出了「眷村菜」之名做為號召。再加上演藝人員王氏姐弟的 推波助瀾,眷村菜儼然成為一時的顯學。
Thumbnail
眷村文物 — 食 「眷村菜」這個名詞,以前是沒有的,隨著眷村改建,原有的眷村內小吃店 也都消失了,台灣民眾懷念之前的外省口味,大陸同胞來台旅遊也想嚐嚐鮮,結果 腦筋動得快的店家就打出了「眷村菜」之名做為號召。再加上演藝人員王氏姐弟的 推波助瀾,眷村菜儼然成為一時的顯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