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說個笑話:「笨蛋,房價高的答案是供需!」

2020/10/0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兩位與大叔一樣失智的老人,川普與拜登的搞笑對決在這段時間成為全世界嗑瓜娛樂,加州人也要想好,在2020年11月3日,是否要投票將提案併入州憲法。就在一個月前,大叔也觀察到台灣終於有人肯提出政策對房價的影響,立委高嘉瑜引用加州房地產稅制來質疑台灣稅制與囤房問題,相較於只會說:「笨蛋,答案是供需!」的那種笨蛋,大叔必須給高嘉瑜一個掌聲鼓勵。不過,加州憲法又與台灣有什麼毛關係?

矽谷房價雖高得離譜,還是比台灣房市健康。

我們討論加州憲法與台灣之前,就來看看矽谷的房地產。矽谷的房價位居全美之冠,許多美國人都認為矽谷房價不合理,遲早泡沫化。那麼與台灣相比呢?矽谷的年收入落在年薪140K美元(一般的工程師薪水200K~300K),房價(San Mateo,Santa Clara雙縣與舊金山)落在1.44M(還在繼續漲),房價收入比為10。台灣以台北為例,房價收入比為14。其實以矽谷房去與台北房比較是不公平的,矽谷房沒有公設,全部實坪,而且這邊討論的房子是帶草皮,車庫與閣樓不計入total square feet living的獨棟別墅。這些房子既不是公寓,也不是電梯大樓,與台北擁擠的生活品質沒有可比性。然而,從這些簡單的數字比較,誰都能看出台北房市是如何地畸形,矽谷房市又是如何地「健康」。
那麼,矽谷政府又實行了什麼「德政」抑制房價?

加州抑制房價法寶一:地價稅

高嘉瑜說得不錯,主因還是稅制。加州房地產稅根據所在縣市不同平均約0.8%至1%上下,也就是說,每年矽谷一間1M(台幣三千萬)的低端房,要繳差不多10K美金(台幣三十萬),所以才會很多矽谷人妻在繳稅季紛紛戲稱:「又繳掉一個愛馬仕包了。」
台灣作家吳淡如曾表態她絕對不會在加州購買房地產做為投資,因為持有成本過高,看了這則新聞的大叔只想讚美加州,因為這正是加州的本意:「It's not for you, gal!」加州要的就是實際住在加州的人持有加州房地產,不是外國炒房客。
要擁有加州房地產,必須是有源源不絕現金流(或高薪)的人。不像台灣,因為廉價(近趨於無)的地產稅,你爸爸媽媽幫你買好房子,你就可以安心住一輩子,一年繳掉那幾千元台幣即可。你的爸爸媽媽倘若幫你出資買了矽谷房,你還得有那個屁股養得起房。台灣這樣的地產稅,不僅是敞開雙臂歡迎投資客將資金投入房地產,也不斷複製了階級。

加州抑制房價法寶二:限制房東權利

不僅如此,矽谷各縣市自訂各種租客友善(renter friendly)的法律細則,像是禁止提高房租(或5%以內),不能主動趕走租客啦,或是要請房客走人還需要給賠償房客三個月租金啦,疫情期間與過後數月都不能因為房客欠租趕房客啦,這些政策對房客是重重保障,因而很多人並不排斥租屋這個選項,但另一方面,對房東來說是綁手綁腳。在非常時期,甚至是強制以房東的資源去補貼租客(荒謬嗎?加州政府不是笨蛋,有空再來聊這個政策)。

加州抑制房價法寶三:杜絕炒房客

加州地產近年狂飆不止,但政府還是很努力在剝奪炒房客(flipper)的樂趣。加州flipper要持有房屋五年並在該屋住滿兩年,再賣出去,否則可能會被政府扣10%,甚至高達37%的重稅(taxable Income)。此舉,雖說無法百分之百抑制flipper的意志,畢竟矽谷房市實在太甜,但是他們就不做短炒客了,改做live-in home flip(邊住邊炒,得像遊牧民族一樣常常搬家),大大減少或減緩投機份子的炒作。

推高房價助手:Prop. 13

然而,加州政策也不是完全以抑制房價為目標。政治人物不是佛,他們不是來普渡眾生(或解救貧困、打房)的,他們要的是選票。政策是由民眾決定,換言之,就是要看有投票權的人口是怎麼組成。如前所述,矽谷的各縣市,各有對租客的不同保障。在天平上,有些縣市會傾向於房東一些些些,有些會幾乎傾向租客,這跟該縣市人口組成是有正相關的。(真不敢相信,我竟然需要花時間解釋這些廢話。)
這也正是為什麼1978年誕生了明顯對房市健康不利的Prop. 13(13號法案)。
Prop. 13法案,簡而言之,就是加州徵收財產稅時,按房子交易時的價格,而不是目前的市價徵收,這個稅基,甚至可以繼承給直系的下一代。每年稅的漲幅不得超過2%。矽谷的房價,我隨便拉一個帕羅阿圖(Palo Alto,矽谷天龍國)的房子來看,2005年0.55M,2020年開價要賣1.8M(成交價未知),數學不好的都知道房價漲了三倍有餘。所以,假設有一老人(長期持有者)在2005年入手(莫提1982年那位令大叔神傷的幸運兒)那他到今天還是在以2005年那個稅基繼續繳,繳到2020的今天,他隔壁新買房的倒楣年輕人則要以1.8M為基準來繳地產稅。說真的,非常不公平,因此,自從此法通過,要求將該法案從憲法抽離的訴訟從未消停。
Realtor.com
1988年,有位律師Nordlinger也挑戰了Prop. 13。Prop. 13使她比她的鄰居要多繳5倍的稅金,她要求政府將錢吐還給她。其實不光是她,有些人甚至比自己鄰居多繳到17倍。
起初,Prop. 13在美國的稅法史上被稱為是一種「抗稅」(tax revolt),人們將其與美國獨立前夕殖民地民眾反對英國加稅的舉動相提並論,不得不說,這個法案的出現也體現了某種美國文化精神:「寶寶不爽繳,寶寶立法不要繳。」(不過寶寶喜歡立法讓別人繳)
Prop. 13的立意是要保護加州人的財產,因為房價一直漲,人們很怕地稅跟著漲,他們反而繳不起地稅(收入跟不上房價)而沒了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合情合理,誰也不願坐在家,動也不動,就突然被從天而降的地產稅搶劫了。
然而,Prop. 13帶來了諸多後遺症。一、加州學校與公共資源由地產稅支持,今天老王繳得少,就要鄰居老李去補,要不就是資金短缺,所以有些明明是房價高的老好學區,會出現資源缺乏的怪象。這些稅繳得少的人們,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侵占社會資源,沒有do their part。二、這些老人,除非迫不得已,也不會甘願將矽谷房子賣掉,他們會繼續忍受高物價,忍到將老死,再將財產轉移給兒女,讓他們繼承優惠的地產稅率。如此一來,無法釋放物件到市面,房價居高不下。
題外話,我們可以常常觀察到老人孤獨地守著諾大的房子,反而新移民或外地人要一家子忍受狹小的居住空間。所以,根據Prop. 13,老人其實還是可以搬家的,搬家後依然保有優惠稅率,只要他們年紀55歲以上,購買的新屋位於同縣市,而且市值不超過原屋即可。不得不感佩,政府真是替這批「原住民」設想周到啊!(果然有選舉權的人最大)

Prop. 19,Prop. 13的2.0,會解決既有問題,還是造成更多漏洞?

回到加州今年的修憲爭議,2020年的19號法案(Prop. 19)。人們對Prop. 19有相斥的看法,一派樂觀地認為它會處理Prop. 13帶來的後遺症,另一派則認為它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Prop. 19如果通過,兒女便不再能夠繼承父母的優惠稅率,除非他們在繼承之後立馬搬進去住,這便是傳說中的處理方式。
那Prop. 19又是如何開啟新的潘朵拉盒子?Prop. 19不僅讓老人,也開放讓火災受災戶與殘障人士保有優惠稅率,而且縣內的移動,擴大範圍到可以在整個加州隨意移動,甚至可以搬遷三次,優惠稅率不變。Prop. 13讓老人移動的立意,是為了讓他們可以downsize,讓大房子釋出,而Prop. 19更加劇這個推動。政策之下的老人與科技人相比,在購屋時依然有非常高的經濟優勢。
此案由加州的房仲團體極力推動,他們樂見Prop. 19帶來的龐大房市交易量,藉此賺取肥滋滋的房仲費用。加州的法案說明文宣,公開透明,是誰推動,是誰捐獻,一清二楚,正反兩方的說明也算是言簡意賅,讓我們能夠觀察到民眾與利益團體,替自身爭取社會資源的手段。由於Prop. 19是由房仲團體推動,我寧願做夢也不相信它對我這無殼蝸牛有益處。

大叔做為無殼新移民,免不了感到被當地人層層剝削,同時也思索這只是他們的自我保護機制。
基於對人性的觀察,大叔幾乎可以肯定只要Prop. 13存在的一天,矽谷房價就不會跌。以為房價與流浪漢有關係的人,真是好傻好天真。人人都想成為房屋持有人,在買房之前都想推倒Prop. 13,買房之後,則搖身一變成為Prop. 13的頭號擁護者,那麼Prop. 13就會繼續存在下去,它繼續存在嘛,便是一個循環。這不是很似曾相似嗎?就像台灣屋主反對囤房稅。
大叔看到很多台灣人很傻,單純認為炒房是地主、財團與政府(立委、政治人物)勾結,(做為一個無資本的平民)整天只嚷嚷要打房,將期望寄託在別人(不存在)的善意之上。他們往往忽視了台灣的住宅自有率有75%,也就是說一打房,所有虛胖的人都將現出原形,可悲的是,有高達75%的人都是虛胖,這些人以為自己或爸媽有千萬的房就很有錢,衝著這點,他們目前還在過著小確幸的日子,反正他們至少大勝無殼蝸牛。沒有人願意被戳破這樣的歲月靜好,要打房,你可能得先跟75%台灣人打一架。再說了,國家GDP定義中房地產交易、重建或服務都佔有比重,即便房市不實際影響經濟,也會影響帳面上的數字,政黨怎麼可能忍痛放棄送分題?
房價為什麼高,又為什麼低,不論是台灣名嘴說的供需,還是矽谷媒體說的流浪漢,都是笑話。
這是大叔的新家,歡迎光臨寒舍。Cunningham Cabin,大提頓國家公園。
大叔竟又忍不住寫了一篇與自己利益衝突的文章!(剁手指)
快來追蹤我的臉書書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失憶症大叔
失憶症大叔
科技業 矽谷 資深貓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