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電影《搶救失業大作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看過的女性成長電影越來越多
原本對《搶救失業大作戰》沒有太多期望,只當作是類似的勵志題材

確實整體而言,劇情仍不脫「描寫生長背景→遭遇困難或危機→同心協力解決問題→成長與蛻變」的套路,不過在許多片段細節裡,仍讓我得到許多驚喜與感動

角色本身就很特別,一群女性街友和庇護所社工
我猜大部分台灣人想到街友,浮現畫面都是男性、大叔或阿伯吧?
他們或許坐躺在公園、車站、地下道,有的會擺攤賣Big Issue或在路邊乞討,但怎麼印象中很少女性的樣子?

而庇護所(或收容所)也是平常不會接觸到的環境,街友跟社工都在裡面做些什麼呢?
蠻欣賞這部電影把鏡頭放到社會相對邊緣的族群,但卻不致渲染同情或可憐

僅僅描繪白天爭相排隊到庇護所拿生活用品、吃飯、聊天、洗個澡,晚上則要自己想辦法到其他地方過夜的日常,好奇的我們,自然就想繼續看下去~
《搶救失業大作戰》電影海報
劇情中,庇護所被批評提供太多幫助而缺乏輔導績效,導致經費被刪減的危機,凸顯社工、街友,乃至政府機關、其他相關人物的掙扎與為難

同樣在做助人工作,很能體會社工那種,到底這麼做是真的有幫助,還是會害對方太過依賴、無法獨立的質疑,加上被高層施壓,很多事情只能偷偷來以免被責罰,自己也有家庭、生活跟感情上的問題,但依舊得早出晚歸工作、秉持專業陪伴別人,實在是壓力山大、幾近崩潰

而看似不認真、自我放棄的街友,往往也帶著沉重故事,不斷在內心裡拔河,明明很想跨出去自力更生,卻又害怕自己能力不夠、跟社會脫節,甚至遭到歧視、再度受傷害

他們可能嘴巴常抱怨、嫌東嫌西、裝作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或許是為了掩飾脆弱與卑微

雖然片名叫《搶救失業大作戰》,但我看見的不是搶救失業、找到工作本身
而是一群人如何相互支持,嘗試多做點什麼來找回能力與自信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幫助人,應該要直接針對問題來處理,習慣給建議或跟對方說加油
但其實,每個人經歷一番歲月,或多或少都從中學到些東西,需要的是有機會被好好發掘,培養成為所謂的優勢或亮點

個人非常喜歡社工們發現,與其用庇護所經營不下去來勸街友趕快找工作獨立,不如慢下來讓每個人講述過往、寫成履歷,並透過各種職場演練、自我成長、心態調適活動,來幫助他們能走向實際求職

看見街友們一個接一個上來,說著自己以前學過什麼、做什麼工作、有哪些愛好跟專長,社工則耐心聆聽並多做提問引導,漸漸地有好幾雙眼睛開始發亮、散發魅力,那才是發自內心深刻的,彷彿重新認識自己,甚至找到了新的自己
《搶救失業大作戰》宣傳劇照
或許有點過於戲劇化、理想化吧,但若把這部電影的103分鐘,拉長到3年、5年、10年到一輩子,應用在現實人生

相信不管是街友,還是曾經對自己、對別人失望、需要信心與力量的我們
都會慢慢走出不同姿態,繼續在這殘忍與溫馨、美好與黑暗並存的世界裡,平凡地活著
我們的生活發生好多好多事,也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如果我們把情緒當成要對抗的敵人,那麼消滅了又會不斷再來,是很累很壓抑的呢! 何不換個角度,試試看敘事心理學與諮商所告訴我們,其實可以跟情緒當朋友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回到電影《富都青年》。這邊開始有據透,建議還是看完電影再來看。 ​ 《富都青年》中的社工佳恩,則是前上文所述的第四種類型中做了完美的詮釋,既是推進劇情的重要角色,也象徵著主角群被徹底碾碎的希望,微不足道,勉強存活的最後期盼。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回到電影《富都青年》。這邊開始有據透,建議還是看完電影再來看。 ​ 《富都青年》中的社工佳恩,則是前上文所述的第四種類型中做了完美的詮釋,既是推進劇情的重要角色,也象徵著主角群被徹底碾碎的希望,微不足道,勉強存活的最後期盼。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