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鐵會誤點,高鐵不會?談專案延遲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要解決專案延遲,就不能只認為是「特定人」的問題,而是要從系統去分析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29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為什麼台鐵會誤點,高鐵不會?談專案延遲的原因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專案管理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中秋連假我們去宜蘭玩,為了避免塞車,我們用火車行動,不免俗(?)地我們又遇到了火車誤點,於是我跟老公討論起了誤點的原因,正好看到新聞也報導了網友討論的誤點原因。
這些原因和我們討論的有些一樣,有些不同,我們認為這些原因,其實跟一個專案會delay的原因本質上非常類似,也是明年商業思維學院會帶大家討論的專案管理問題,因此這邊先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要說,我看到有一種說法:「台灣人素質低,總是要最後一刻上車」,或是「台灣就太有人情味,會特別等來不及的旅客」,你同意嗎?
我完全不認為是這種原因,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高鐵就不會延遲呢?而且之前我去出差時,日本的鐵路也是常常延遲,日本人不是有名的守時嗎?我認為怪罪到「特定人」身上,其實不太合理,也無法解決問題,難道專案延遲,把人換掉就有用嗎?
從商業思維學院我們學到,應該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從火車時刻來看,調度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先從我跟老公討論的幾個可能原因來切入,更重要的是,這些原因對我們管理專案有什麼啟發。

第一個原因:台鐵有多種車種,速度不同、優先順序不同,需要互等;高鐵比較單純

常常看到那種一整排車次都延遲的畫面,是因為「要等某列車通過」,因為在台鐵一條軌道上運行的,有速度快、優先順序高的自強,也有速度較慢,站站停的區間。
假設原本自強9:00進站,區間9:05進站,當自強延遲為9:10進站,區間車就必須等自強先通過,不然之後會卡住自強的位置,區間車就只能延遲為9:15進站了,此時可能又卡了其他車次,其他車次也因此要調動,就造成整排列車都延遲的狀況,而且越後面的車,延遲越多。

放到專案中的意義

放在做專案上,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這本質上是「相依性」的問題!
所謂的相依性,就是你案子裡面的一些事項要開始或驗收時,都要「等」另外一些項目完成,如果這些項目又無法掌控在你手上,那delay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例如產品經理要決定規格,要等採購先議價,老闆要同意價格,也要工程師這邊評估技術可行性,採購說要等工程師評估完,結果評估完之後,採購無法把價格談下來,成本老闆無法接受,到最後這些問題就會絞在一起互等,你的案子就卡在訂規格階段,動彈不得了。
因此做專案時,要盡量減少「相依性」,先跟這些人瞭解限制條件以及需要花的時間,在限制條件內盡量由你先抓出一個大家可能都會比較滿意的提案,再用這個提案和各方協調妥協,可以大幅減少中間互相等待確認的時間。

第二個原因:台鐵停靠站多、上下車人數多;高鐵停靠站較少

台鐵停靠站多,每一次的停靠,都有可能有人來不及上車而發生延遲,尤其在高峰時間,有時還會有「擠」上車的情況,這時就會花更多時間。
同時,因為台鐵停靠站多,站與站之間的時間短,所以也比較難在行車過程中補回來,所以後面的行程就一連串延遲了。高鐵停靠站少,就比較少這種狀況,而且站與站之間的距離遠,即使這個站有點延遲,在之後的車程中間也比較容易補得回來。

放到專案中的意義

這邊我不是要怪罪「人」,而是這在專案中有幾個問題
  1. 利害關係人太多
  2. 沒有足夠的緩衝時間
第一個問題其實跟相依性有點類似,如果專案中的事項常常要「等」不同人做決定,這些人做決定又需要一些思考時間,或是參考資料,那專案的不可預測性就會增加很多,而且溝通成本也會大很多。
另外,台鐵或高鐵的行駛時間,其實是一種「緩衝時間」,可以靠「行駛時加速」,來調配下一個站的到站時間,但是台鐵停靠站多,在較短的行程內,比較難補回來,可能軌道上又有其他的車種,可以調配的彈性就少很多了。
但這並不是說專案中不要設立太多的「檢查點」,只是說這個檢查點要不要通過,不要讓太多人做決定,甚至不要再讓利害關係人「加東西」。
專案上反而應該設計較多檢查點,專案成員在檢查點如果發現早期的「誤點」,就要趕緊採取行動,使用一點緩衝或是溝通,在下一個檢查點之前補回進度,而非等到已經大誤點了,這時的處理就要花掉更多時間與力氣。

第三個原因:台鐵造成意外風險的環境因素比較多;高鐵都在高架或地底

台鐵常有路段是行駛在路面上,也有人車會通過的「平交道」,這些都增加了意外風險,大的意外可能是人車闖入,小的意外可能是樹木、軌道異物、設施故障等等,每次的意外,造成的延遲就不只是幾分鐘而已。而高鐵要嘛高架,要嘛在地底,也完全沒有平交道,相對而言這些外界的干擾就會少很多。

放到專案中的意義

放到專案來看,這就是「風險因素」。
你有沒有盡量協助你的專案減少風險因素呢?常見的專案風險因素是,客人對專案的需求不清楚、客人遲遲沒有拍板簽約、你面對的客戶窗口無法做決定、負責開發的工程師要負責其他案子、之前專案有些技術債還沒解決、有些資源需要排期(例如測試機器、測試團隊),這些都是風險因素。
有些風險因素是可以是先排除的,有些風險需要設計一些「監控」的方法,像是礦坑裡的金絲雀--
在礦坑有毒氣外洩時,顏色鮮明且敏感的金絲雀會先死掉,工人就能得到預警……
金絲雀好可憐......你的專案可以不用犧牲生命,但是一定要有預警機制!

第四個原因:台鐵的上下車流程比較不順暢,旅客一多,連上車都要等候延遲一段時間;高鐵的排隊與動線安排流暢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很難上下車的月台」?
以我常去的台中站月台為例,台中站月台我無法理解設計的想法,樓梯口正好就是上下車的地方,常常要上下車時就擠成一團,下車、上車、上樓梯的人一團亂,如果是大節日,人本來就多,加上各種行李,其實上車時間會被拖很久,就延遲了,這不是任何人的問題,但是人一多就會有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台鐵停車位置不準確,因為車種多、每種車的速度和停車方法不太一樣,連車廂節數都不同,造成司機比較難準確停靠。
無法準確停靠,大家就不知道該怎麼排隊,人就散在月台上,車子到站時一窩蜂擠上去,還可能擋到下車的人,一片混亂就容易延遲。
高鐵只有一種車種,停車位置也是準的,地板上也有排隊線,你在高鐵應該很常看到大家排成一排依序上車,上車跟下車的人分流,但台鐵的風景常常是一坨人擠著要上車,和下車的人卡在一起,反而延遲了上車時間。

放到專案中的意義

在專案中的不同項目,大家是否對整體的時程與流程有正確的預期與認識?你是否預先訂好專案回報流程、測試流程、驗收流程,前置的東西是否已經準備好,時間到了大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都可以順暢開始了嗎?
這一塊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常常專案進程能不能往前推動,都要靠「PM提醒」,把這些流程卡在一個人身上,很容易掉球,也很容易因此延遲。但如果讓專案裡的人都有正確的預期,大家知道何時,要在什麼時候就定位,整個協作的流程就會順暢很多。

總結

想讓你的專案,跟高鐵一樣又快又好嗎?以下五點是你要思考的:
  1. 減少相依性
  2. 減少利害關係人,或是他們要做決策的點
  3. 增加緩衝
  4. 減少風險因素
  5. 建立團隊正確預期,將各階段的交付、驗收流程可以自動被觸發
你認為專案會延遲還有什麼原因和解法呢?歡迎跟我分享!
對「成為卓越的產品經理」有熱情嗎?明年商業思維學院會推出「產品經理學程」,從產品策略開始,涵蓋產品設計、專案管理、產品數據與增長,到產品行銷。除了產品經理學程以外,商業思維學院也提供豐富的商業基礎知識、聽書、實作,以及多種學程,想知道更多資訊,請在這邊登記:https://lihi1.com/uBf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onne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拯救delay的三步驟:簡單做、調資源、同步改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8天 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三篇文章: 專案要爆炸(延遲)了,怎麼救?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
盤點現況、不要畫押,建立復盤與疊代機制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7天,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接到專案後,我的第一步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新手PM系列第一集,我認為應對進退的sense,問問題、專案管理,是最重要的三個能力
如果當時我能知道產品經理職涯的全貌,也許我可以少犯很多錯誤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4天,今天Evonne想回答的問題是-- 產品經理的職涯發展是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經理職涯 問題
用遊戲化機制解讀臉書的虛擬頭像設計機制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0天,今天Evonne想跟大家聊的主題是-- Facebook虛擬頭像為什麼爆紅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策略 #產品設計 問題
內向者有許多人格特質,超適合當產品經理的好不好!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19天,今天Evonne想跟大家聊的主題是-- 內向者可以當產品經理嗎?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經理職涯 問題
拯救delay的三步驟:簡單做、調資源、同步改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8天 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三篇文章: 專案要爆炸(延遲)了,怎麼救?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
盤點現況、不要畫押,建立復盤與疊代機制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7天,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接到專案後,我的第一步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新手PM系列第一集,我認為應對進退的sense,問問題、專案管理,是最重要的三個能力
如果當時我能知道產品經理職涯的全貌,也許我可以少犯很多錯誤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4天,今天Evonne想回答的問題是-- 產品經理的職涯發展是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經理職涯 問題
用遊戲化機制解讀臉書的虛擬頭像設計機制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0天,今天Evonne想跟大家聊的主題是-- Facebook虛擬頭像為什麼爆紅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策略 #產品設計 問題
內向者有許多人格特質,超適合當產品經理的好不好!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19天,今天Evonne想跟大家聊的主題是-- 內向者可以當產品經理嗎?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經理職涯 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一種想法可能會覺得,這是我們的體感問題,很快搭到車的時候我們不會特別注意,但如果等待時間久一點,我們就會特別不高興,也會特別印象深刻。我同意會有這種狀況,但事實是,即便不關於這種體感差異,我們等公車的時間就是會比「隨機等公車的理論值」--「二分之一車班間距」來得更長一些。這便關連到了檢查悖論。
Thumbnail
颱風過後火車路線部分中斷,修復通車後部分路段採單線通行,導致火車誤點。根據內政部(74)臺內勞字第 351447 號函規定,勞工因火車或汽車誤時,應不視為遲到或曠職。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台灣高鐵在2007年正式通車後,從歷年旅客人數來看,除了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其餘都是穩定的向上成長,更在2023年突破7000萬大關。而人流越多,就代表商機越大,連帶讓車站一同完成的高鐵特區,在近幾年都有許多開發案進駐,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全台灣的高鐵特區,目前有哪些重大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吧!
Thumbnail
我個人對重大建設是沒有既有意見的,該建就建,不該建就不建。 不過應該多多聽各方的意見。目前花蓮32萬人,台東21萬人。相加大約苗栗人口53萬。表 1 2016 至 2021 年各縣市平均人口變動概況(續) 先把台灣20年後會成為甚麼樣子告訴大家。往後20年的人口推估是多少?因為這是重大建設。建成
Thumbnail
請訂閱【火車愛我跑跑跑】YT頻道!謝謝大家! 今天的新聞說5/3有一列PP推拉式自強號故障! 編組臨時由PP推拉式自強號換成EMU3000型新自強號! 結果害原本有買到座票的旅客沒座位! 得罰站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 我只能說台鐵的PP推拉式自強號真的是差不多了! 希望公司化之後的台鐵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一種想法可能會覺得,這是我們的體感問題,很快搭到車的時候我們不會特別注意,但如果等待時間久一點,我們就會特別不高興,也會特別印象深刻。我同意會有這種狀況,但事實是,即便不關於這種體感差異,我們等公車的時間就是會比「隨機等公車的理論值」--「二分之一車班間距」來得更長一些。這便關連到了檢查悖論。
Thumbnail
颱風過後火車路線部分中斷,修復通車後部分路段採單線通行,導致火車誤點。根據內政部(74)臺內勞字第 351447 號函規定,勞工因火車或汽車誤時,應不視為遲到或曠職。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台灣高鐵在2007年正式通車後,從歷年旅客人數來看,除了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其餘都是穩定的向上成長,更在2023年突破7000萬大關。而人流越多,就代表商機越大,連帶讓車站一同完成的高鐵特區,在近幾年都有許多開發案進駐,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全台灣的高鐵特區,目前有哪些重大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吧!
Thumbnail
我個人對重大建設是沒有既有意見的,該建就建,不該建就不建。 不過應該多多聽各方的意見。目前花蓮32萬人,台東21萬人。相加大約苗栗人口53萬。表 1 2016 至 2021 年各縣市平均人口變動概況(續) 先把台灣20年後會成為甚麼樣子告訴大家。往後20年的人口推估是多少?因為這是重大建設。建成
Thumbnail
請訂閱【火車愛我跑跑跑】YT頻道!謝謝大家! 今天的新聞說5/3有一列PP推拉式自強號故障! 編組臨時由PP推拉式自強號換成EMU3000型新自強號! 結果害原本有買到座票的旅客沒座位! 得罰站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 我只能說台鐵的PP推拉式自強號真的是差不多了! 希望公司化之後的台鐵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