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例談「權威」這件事
方格精選

用實例談「權威」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幾年前,我跟太太(當時還是女朋友,以下簡稱為S)在外吃飯,遇到了我前一晚處理的一個酒駕者,即使我有意地迴避,他還是認出我來並上前攀談,試圖詢問相關的法律程序問題。當時我似乎馬上從一個普通人身分,轉變成一個執法者,就算我並不在勤,也不穿著制服。

直到他離開後,S就正色地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兇啊?」

我很詫異,並且立即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身分,除了賦予我執法權力,同時也帶給我權威的心理狀態,下意識地在接觸到跟工作相關的事情時,就會改變自己的表情、語氣和態度,站在相對高的位置上,和人進行權威談話。

這讓我想到我的上級長官——一個刑事偵查隊長。他在面對犯罪嫌疑人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犯罪者沒有一個是好東西」是他最忠於的信念。對於犯罪者的供詞,他先把可信度打對折,再以極度凌厲的言語恫嚇對方,他只希望聽到他內心預設好的供述。到現在我仍然感到疑惑:隊長想要的,究竟是事實真相,還是他內心的劇本?

而他這樣的權威姿態,放在數十年前或許還能管用,但時下的執法環境裡,很多犯罪者已經不吃這一套,甚至好幾次都看見犯罪者不滿隊長咄咄逼人,出言回了兩句嘴,隊長惱羞成怒,幾乎要跟對方槓上。所幸隊上較資深的偵查人員適時把隊長支開,才沒再擴大衝突。

再分享一個跟權威有關的故事。

我還在派出所當制服警員時有位同事,執勤的時候對待任何民眾(無論是報案的還是犯罪者)都帶著高度的權威。最被大家「傳頌」的案例,就是他攔下一部闖紅燈的車輛,發現駕駛的是一位高齡老人,仍不改其色,對一個能夠當他阿公的人說起教來,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你長這麼大沒看過紅綠燈嗎?」結果,他因為實在盛氣凌人,被車上對方的孫女錄影下來,檢舉到督察系統。

「所有人都會因為權力的賦予,而變成路西法。」這是我所相信的人性。看過「路西法效應」最初的實驗,更堅信權力會讓人變成惡魔,即使是暫時的、虛構的情境,扮演權威者的人仍會樂此不疲,把這份權威享受極致。但我認為權威本身未必是負面的,要視情境、權威者與權威相對者的心理感受等等因素而定,不過取得權威的人往往就像我上述所提的兩個例子,這種過度釋放的權威,顯然是不恰當的。

就我們這種職業而言,權威狀態是必然的,因為「執法」本身就不具有親和力,「執法」就是一種權威的展現。回到最開頭的例子,從那之後,我才開始在內心不斷提醒自己注意權威的力度拿捏,盡可能取得「既仍保有執法者的權威,又不至於讓對方產生排斥」的平衡,我想這才是目前較符合社會期待,同時也具備執法效率的做法。

avatar-img
律羲和的沙龍
126會員
54內容數
這個專題裡收錄了筆者自己的職場經驗,以及整體的職場觀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對警察不熟悉的你,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對警察很熟悉的你,能發自內心地微笑一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律羲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建立付費專題之前,我至少要做好這2項的準備與建設,才能好好地對待專題、對待讀者的期許,這是筆者身為業餘創作者的責任與領悟。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私心推薦筆者平常通勤時愛聽的Podcast節目和音樂類型,這是我一天的精神泉源!
每個人的生命起點與盡頭都相同,但在人生的過程裡,一個人可以看到多少風景,都取決於他對於自己人生的態度。
在某個領域上成為一個意義上「成功」的人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努力奮鬥的出發點,是希望成為「別人想要成為」的樣子的話,對我來說,這就別有用心了。彷彿所做的一切,是有目的性地塑造自己成功者或勝利者的角色形象,成為別人仰慕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自我成長」。
要建立付費專題之前,我至少要做好這2項的準備與建設,才能好好地對待專題、對待讀者的期許,這是筆者身為業餘創作者的責任與領悟。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私心推薦筆者平常通勤時愛聽的Podcast節目和音樂類型,這是我一天的精神泉源!
每個人的生命起點與盡頭都相同,但在人生的過程裡,一個人可以看到多少風景,都取決於他對於自己人生的態度。
在某個領域上成為一個意義上「成功」的人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努力奮鬥的出發點,是希望成為「別人想要成為」的樣子的話,對我來說,這就別有用心了。彷彿所做的一切,是有目的性地塑造自己成功者或勝利者的角色形象,成為別人仰慕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