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陳允元:保管時間的人──黃得時的演講照片、《寶刀集》及相關剪報(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頭髮尚未完全花白的黃得時,霸氣地雙手拄著木製講桌,對台下年輕的大學生演講。
(藏品/黃得時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選這件藏品】
  在臺文館諸多珍貴的藏品中,這張照片其實不甚起眼。就形式論,其構圖、畫質都稱不上好,大概就是用傻瓜相機隨手做紀錄的水準。就文史價值而言,也不是在什麼重要的文學場合或歷史現場拍的。唯一的亮點,是站在台上講話的那人是黃得時。但如果你不認識黃得時,這張再平凡不過的照片,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可是,就是因為太平凡了,看著這張攝於1981年的照片,我不禁想:坐在底下聽講的年輕的大學生們,知道台上的這位阿伯是誰嗎?我猜不知道。就算是現在的大學生,不給他關鍵字去Google,大概也還是不知道。
  不過,如果拿這張照片去問臺文系所的人,萬一他剛好是批踢踢鄉民,也許他會這樣回答你:「哇靠,台上的那個人是臺灣文學界的上古神獸!」
  但如果你不認識他,就算上古神獸來到眼前,你也只當他是路邊平凡的阿伯而已。

臺北高校、臺北帝大文政學部文學科畢業的他,可以算是戰前臺灣的一方學霸了。
(藏品/黃得時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這是一張不甚清晰的彩色照片。頭髮尚未完全花白的黃得時(1909-1999),霸氣地雙手拄著木製講桌,對台下年輕的大學生演講。黑板前懸掛的地圖裡,有一列傾斜而狹長的島,板書寫著日向、高天原、古事記、天照大神等,猜想是與日本文化相關的講題吧。那是1981年冬,第一屆淡江文學週的演講活動。也是黃得時到淡江日文系任教的第二年。已逾古稀之年的他,前一年,自任教了35年的臺大中文系屆齡退休。
  照片的前景,是黑壓壓的學生後腦,有些失焦。學生們或望著台上,或低著頭,無法窺見他們的神情。他們知道眼前這位講到眉頭打結、口沫橫飛的阿伯是誰嗎?當然,講者的姓名、所屬的系所及職稱,他們也許是知道的。但「黃得時」三個字在臺灣文學史上的意義,他們大概還來不及懂。他們抬頭仰望,也許是覺得這位講者談日本文化風趣有料,甚至還低頭做筆記。但也許低頭的那個人,是在打瞌睡也說不定。他們太年輕了。且當時還沒有臺文系。不,別說臺文系了。他們連「臺灣有沒有文學」恐怕都不是那麼肯定。或者,不是那麼在意。
  黃得時似乎想起了什麼,稍稍停了下來。這讓他年輕時就下垂的嘴角顯得更有些嚴肅。1909年出生的他有兩個哥哥,分別叫做逢時、及時。弟弟則叫做當時。這些聽起來有點學問的名字大概不是算命仙取的,而是他那實業家兼漢詩人的老爸黃純青(1875-1956)的傑作吧。什麼是「得時」呢?教育部國語辭典說,得時是「時運正好、走運」的意思。所謂「凡得時者昌,失時則亡」。臺北高校、臺北帝大文政學部文學科畢業的他,可以算是戰前臺灣的一方學霸了。1945年,日本人走了之後,他受教育部委派協同接收母校臺北帝國大學。同一年,他受聘於臺大,擔任教職直至1980年退休。6年之後,他成為臺大首獲榮譽教授名銜者。從個人的境遇來看,黃得時可稱得上是「得時」了。不過,他真正在意的臺灣文學發展,似乎就沒那麼順遂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不遇」。1940年代,他即抱著為當時仍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寫一部「臺灣文學史」的念頭,陸續完成了〈輓近的臺灣文學運動史〉、〈臺灣文學史序說〉、〈第一章 鄭氏時代〉、〈第二章 康熙雍正時代〉等文章。到了國民政府當政的1950年代,任職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期間,他也在機關誌《臺北文物》發表了〈臺灣新文學運動概說〉,為曾經努力過的文學運動留點線索。如果文學史是一種時間的技藝,那麼也許可以說:黃得時是日治時期對於「時間」最敏感的臺灣文學運動者吧。儘管自己的新文學創作並不多,但身為臺北帝大文學士,卻想用豐厚的學識與論述,將易逝的時間留住。
  他是用文學史來保管時間的人。
儘管自己的新文學創作並不多,但身為臺北帝大文學士,卻想用豐厚的學識與論述,將易逝的時間留住。
(藏品/黃得時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不過對黃得時而言,文學史的價值也許不僅止於為逝去的時間留下紀錄,而毋寧是在時間的遞嬗更迭中持續思考「我們」是誰。特別是這一座島嶼,四百年來並沒有真正形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而是在不同時期被納入不同國家的統治之下,成為其殖民母國文學史延伸出來的一小段支流。時間倒回戰前。1943年夏,他在張文環(1909-1978)創立的《臺灣文學》發表了〈臺灣文學史序說〉,針對什麼是「臺灣文學」的主體、什麼樣的對象該納入「臺灣文學史」,有深刻的思考。他說,也許有人會質疑,1895年臺灣改隸日本之前的文學當然是清朝文學的一環,改隸後則被包含在明治文學之中,無須再標新立異思考什麼「臺灣文學史」(這種質疑,是不是跟戰後迄今質疑臺灣文學是否存在的論調有八十七分像?)但黃得時不這麼認為。他說,臺灣從它的種族、環境或歷史而言,都具有獨特的性格,擁有清文學或明治文學怎麼也看不到的獨特作品。「我們相信,一如日本文學在世界文學之中大放異彩的意義,臺灣文學也具有清朝或明治文學所缺乏的獨特性格,因而撰寫了本文」。黃得時的史論,並非要在文學史中排除掉中國或日本的因素,而是讓它們成為臺灣的一部分。只是,他反對將臺灣視為主體匱乏及文化空白之地的論述。因為那樣的說法,根本是把臺灣當成一塊任人擺弄、無主無魂的塑膠。他在早些之前發表的〈臺灣文壇建設論〉說,一寸的蟲也有五分的靈魂。我們不應貶抑自己,專寫些迎合中央的東西。儘管有人懷疑臺灣作家與環境是否能有能力成為文壇,但黃得時認為這根本不該成為問題:「因為所謂文壇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作家親自握著鋤頭,流著血汗搬土築成的。」
  但黃得時不是第一個想寫文學史的人。稍早於他,有另一個人在書齋埋頭寫著臺灣的文學史,並給它取了一個超炫炮的名字:「華麗島文學志」。那是黃得時的老師輩、臺北帝大的日本人教授島田謹二(1901-1993)。和黃得時一樣,島田也強調臺灣的特性:「和內地風土、人和社會都不同的地方──那裡必然會產生和內地不同而有其特色的文學」;只不過,島田不以「臺灣文學」稱之,而是使用了有些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因為「文學史」通常處理的是單一國家、單一民族或單一語言的文學,但作為殖民地的臺灣,並不是那麼一回事。他說:「所謂『臺灣文學』,說到底,是構成日本文學史、支那文學史、乃至荷蘭、西班牙、法國與英國各國文學史之一環的諸要素的的混合」。臺灣是各國的延伸,不能成為獨立的文學史主體。於是島田將臺灣的文學,定位為「日本文學之一翼」的「南方外地文學」。它的存在與意義,必須放在日本文學之中才得以彰顯。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他向前追溯西歐列強乃至於中國「在臺灣」的文學,但主要聚焦於領臺後日本人在臺灣的文學活動,試圖建構一部有別於中央文壇並能夠為之增色的、南方外地的日本語文學史。戰後,島田引揚回到日本。他從在臺灣的研究經驗出發,奠定了日本比較文學研究的學科基礎。
  然而黃得時想建構的,不是什麼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或「日本的南方外地文學史」,而是一部堂堂的「臺灣文學史」。

★作家小傳
黃得時(1909-1999)今新北市樹林區人,活躍於北台文學場域,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後轉入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科。其博學強記,一生獻身報刊編輯與學術研究,不僅在書寫體例上跨越新舊文類,在書寫語言上亦悠遊於漢文與日文,觸角多面,長於創作和研究,寫作面向包含漢詩與雜文、改編兒童文學,亦從事中國文化、台灣文學、鄉土民俗、日本漢學、中日文學文化交流之翻譯、文獻整理和研究,也是自戰前到戰後皆投注在臺灣文學史論述的學者,奠定其在台灣文學領域的特殊地位。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陳允元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學術關鍵字為殖民地時期臺灣文學與現代主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臺北書展年度編輯大獎、金鼎獎等。著有詩集《孔雀獸》(2011)、《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2018,合著)。合編有《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2016)、《文豪曾經來過:佐藤春夫與百年前的臺灣》(2020)、《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新精神的跨界域流動》(20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張珍貴的照片,捕捉了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與臺灣作家交流的身影。尤其可貴的是,拍下照片的時刻,發生在這間飯店裡的事,可能對臺灣文學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留下了遺憾。
如果你感到低潮或寂寞,不如和臺南古典詩人王炳南一起,翻開他所創作的十秋詞,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情感其實有人與你共同分擔。
乙未割臺,改變的不只是中日兩國與臺灣的命運,也令許南英由文轉武,從原本期待回鄉貢獻所學的安穩人生,轉成了一輩子的流浪,而這些浪跡天涯的回首之音,就藏在他的詩集《窺園留草》之中。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透過指認是否支持戰爭、追究戰爭責任,無疑是面對歷史的重要工程之一,然而如同所有文學創作,所謂「皇民文學」也是後人理解一個特定時空下的人類處境的窗口。如果暫且放下對戰爭時期發表的作品究竟是抵抗還是協力的識別工作,試著理解當時的人們擁有的選擇,或許可以對那個不自由的時代有更多面向的理解。
胡品清的文學向來唯美且崇尚完美,似她在〈一首詩的聯想〉寫下的「一打噴嚏,我就生病,且不說我鞋子的顏色是和衣服搭配好了的,一脫鞋就破壞了我的唯美主義。」人世給了她炙熱敏銳的感觸,卻讓這些絢爛,漫上了她的一生。
這張珍貴的照片,捕捉了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與臺灣作家交流的身影。尤其可貴的是,拍下照片的時刻,發生在這間飯店裡的事,可能對臺灣文學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留下了遺憾。
如果你感到低潮或寂寞,不如和臺南古典詩人王炳南一起,翻開他所創作的十秋詞,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情感其實有人與你共同分擔。
乙未割臺,改變的不只是中日兩國與臺灣的命運,也令許南英由文轉武,從原本期待回鄉貢獻所學的安穩人生,轉成了一輩子的流浪,而這些浪跡天涯的回首之音,就藏在他的詩集《窺園留草》之中。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透過指認是否支持戰爭、追究戰爭責任,無疑是面對歷史的重要工程之一,然而如同所有文學創作,所謂「皇民文學」也是後人理解一個特定時空下的人類處境的窗口。如果暫且放下對戰爭時期發表的作品究竟是抵抗還是協力的識別工作,試著理解當時的人們擁有的選擇,或許可以對那個不自由的時代有更多面向的理解。
胡品清的文學向來唯美且崇尚完美,似她在〈一首詩的聯想〉寫下的「一打噴嚏,我就生病,且不說我鞋子的顏色是和衣服搭配好了的,一脫鞋就破壞了我的唯美主義。」人世給了她炙熱敏銳的感觸,卻讓這些絢爛,漫上了她的一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年 6 月 2 日,黃仁勳在臺灣大學的主題演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場演講讓人們打開了天象盤,發現黃仁勳在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他的影響力觸動了整個科技業,並且為臺灣科技帶來奇蹟。這篇文章根據天象揭開了黃仁勳的神祕面紗。
Thumbnail
自從成了孫立人將軍官邸的志工,佔地利之便聽了很多精彩的講座,尤其是收藏家的現身說法,每件鎮殿之寶都有其傳奇故事,二個小時的講座毫無冷場,連Q&A都很精彩。 2025/5/13星期一的下午,距離開場還有十幾分鐘,吉祥廳原本排定的座位坐不下了,不斷地增加座位,連沙發區和走道都坐滿了人,主講人黃榮光先生
Thumbnail
(一)真誠而不媚俗  曾經是七○年代臺灣鄉土文學旗手的小說家黃春明(1939-),自一九八三年發表小說〈大餅〉之後,其創作量銳減,直到一九九九年,十六年間只發表了十一篇小說,黃春明選其中以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十篇,合為《放生》(臺北:聯合文學,一九九九年十月初版),與久違了的讀者見面,不敢去想自己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節下課鐘響,黃孝淼完全沒有下課的意思,有同學提醒老師下課時間到了。「我的課中間沒有下課時間。」他揮揮藤條,要大家注意力集中,不要被走廊上其他下課班級的同學影響。「老師等一下會提早下課,把一二節中間的下課時間彙整到第二節下課,這樣大家知道第二節下課時間有多長嘛。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就繼續上課。」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等到只有五分鐘的社團介紹完畢,接著就是擁有兩倍時間的學校重點社團。儀隊是以一支四分多鐘的影片做為開場,「儀隊是思本高中門面——」搭配著穩重沉定的男聲旁白,從歷史到曾經的學長姊,其中一幕是畫面從VHS轉檔來的周圍有些模糊,但清楚可見的少年時代湯將臣,小湯他們班上的同學都有注意到這幕,「哇跟湯成紀好像啊
Thumbnail
《漢聲》出版社聯合創辦人之一的黃永松老師(1943-2024)走了。許多人會記得他如何用心用力用神,成為中國民間手藝和文化守護者與推廣者。對我來說,黃永松先生最珍貴,而且還持續在創造影響力的身分是:中國非物質文化的文化創生說書人。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內容精要:第一場演講回顧;會計法:我人生中的轉捩點;He is an angry young man.;如何拿印章搶銀行?;如何將錢洗進中國?;國健署菸捐貪污案;兩大黨都跳票的國會聽證調查改革;建立一支對抗金權惡魔的戰鬥團隊;公平正義、改變臺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年 6 月 2 日,黃仁勳在臺灣大學的主題演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場演講讓人們打開了天象盤,發現黃仁勳在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他的影響力觸動了整個科技業,並且為臺灣科技帶來奇蹟。這篇文章根據天象揭開了黃仁勳的神祕面紗。
Thumbnail
自從成了孫立人將軍官邸的志工,佔地利之便聽了很多精彩的講座,尤其是收藏家的現身說法,每件鎮殿之寶都有其傳奇故事,二個小時的講座毫無冷場,連Q&A都很精彩。 2025/5/13星期一的下午,距離開場還有十幾分鐘,吉祥廳原本排定的座位坐不下了,不斷地增加座位,連沙發區和走道都坐滿了人,主講人黃榮光先生
Thumbnail
(一)真誠而不媚俗  曾經是七○年代臺灣鄉土文學旗手的小說家黃春明(1939-),自一九八三年發表小說〈大餅〉之後,其創作量銳減,直到一九九九年,十六年間只發表了十一篇小說,黃春明選其中以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十篇,合為《放生》(臺北:聯合文學,一九九九年十月初版),與久違了的讀者見面,不敢去想自己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節下課鐘響,黃孝淼完全沒有下課的意思,有同學提醒老師下課時間到了。「我的課中間沒有下課時間。」他揮揮藤條,要大家注意力集中,不要被走廊上其他下課班級的同學影響。「老師等一下會提早下課,把一二節中間的下課時間彙整到第二節下課,這樣大家知道第二節下課時間有多長嘛。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就繼續上課。」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等到只有五分鐘的社團介紹完畢,接著就是擁有兩倍時間的學校重點社團。儀隊是以一支四分多鐘的影片做為開場,「儀隊是思本高中門面——」搭配著穩重沉定的男聲旁白,從歷史到曾經的學長姊,其中一幕是畫面從VHS轉檔來的周圍有些模糊,但清楚可見的少年時代湯將臣,小湯他們班上的同學都有注意到這幕,「哇跟湯成紀好像啊
Thumbnail
《漢聲》出版社聯合創辦人之一的黃永松老師(1943-2024)走了。許多人會記得他如何用心用力用神,成為中國民間手藝和文化守護者與推廣者。對我來說,黃永松先生最珍貴,而且還持續在創造影響力的身分是:中國非物質文化的文化創生說書人。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內容精要:第一場演講回顧;會計法:我人生中的轉捩點;He is an angry young man.;如何拿印章搶銀行?;如何將錢洗進中國?;國健署菸捐貪污案;兩大黨都跳票的國會聽證調查改革;建立一支對抗金權惡魔的戰鬥團隊;公平正義、改變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