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書重讀《流浪者之歌》尋你的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美,自然純真,但若深思其含意,就會進入一場自我心靈的洗滌,反覆探究生命的道。

我這裡說的道,就像是旅行的目的。假若人生是趟旅程,不論是拿著車票的你,或是坐在座位上的我,都有啟程的原因:浪漫的人會說,見一個難忘的前生故友,了一段緣;崇尚功利主義的人說追求人的極致,得到社會認可的成功;社會主義的人說他是大時代裡的螺絲釘,在群體各司其職。不論是哪種選擇,都值得尊重,只是需在有自覺的狀態下執行,因為人最終必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然而,有時我們忘了上車原由,只是隨著人群步伐茫茫然地搭車,卻又不想恍惚抵達終點,於是途中便激生出尋道的想法。

我想《流浪者之歌》,同時也是作者的尋道之旅,名家書評眾多,故我僅略提。赫曼・赫塞出生在一個傳教家庭,作為一個高敏感的孩子,他並不適應傳教士的教育方式,家庭關係緊張,他曾在十三歲時拿著左輪手槍失蹤一晚,而成年經歷的失婚、戰爭、死亡、經濟困頓,讓他對人生、自我、痛苦有更深的體悟,他沉浸大量精神分析理論、東西方哲學理論、東方美學、宗教中,反覆追尋,歷經數年,多次修改,才產出《流浪者之歌》。在此也忍不住讚嘆譯者柯晏邾,翻譯《流浪者之歌》是個大工程,原文採用德文書寫,內容融合大量婆羅門教、佛學用語,翻譯者本身具備豐沛文學素養,才有辦法讓中文版讀起來如此優美順暢,依循赫塞如詩般字句,梵語的精髓。

故事敘述年輕聰穎的婆羅門悉達多,為了追求真理,早日脫離涅槃苦難,離家尋道。他先是追隨苦行僧沙門,用飢餓、苦難淬鍊心靈,當他發現苦行不過是藉由痛覺以悖離自我,等同轉移目標罷了,於是他轉而向佛陀問道,他雖認同佛陀是大圓滿者,但又質疑,真知是否可透過語言、知識傳遞?畢竟體悟是無法通過語言來感受;他認為,未入世,何來超脫,未執著,何談放下?於是他走入人群,沉浸人世的大染缸,感受庸俗人生,向名妓學情慾,向商人學功利,他既沉迷於世間歡樂,卻又覺百般無趣,某天看著河水倒映出自己衰老的臉龐,竟有了結束生命的念頭。直到遇見擺渡人……

悉達多是每個人的映照,人年輕時多半徬徨,對考試、工作、婚姻周而復始的規律質疑,年歲稍大時追求名利,貪戀美色、享樂、金錢,而老年卻又面臨自我懷疑,不免悲從中來。但不要因此而悲觀,因為藉由書中擺渡人淡然地傳授河流生生不息的智慧,赫塞已溫柔的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有了參悟後的達觀,才能像悉達多最後淡然處事。看完後總不免反思,在世間追尋一個又一個目標,滿足一個又一個慾望,真正渴求的什麼?如果已預知生命止息後終將歸於無,那接近生命本質又是什麼?當下的我執,是為了什麼?

raw-image

我想到2001年鍾麗緹的《色戒》,影片除了人原始真實的愛慾描寫、農村社群運轉、喜馬拉雅的浩瀚蒼穹、鍾麗緹和古桑的精湛演技外,也闡述道的追求。男主達世完成靈修三年的修成業,卻不敵人世情慾誘惑而要求還俗,老僧已勸導他「任何你遇見的,都是修行處」,但他深信入世能讓他參透道,佛陀不也體悟人生才得道?而還俗後他卻覺紅塵庸俗煩苦(當時他已有妻兒,還外遇),居然趁月黑風高又穿起袈裟,拋家棄子,而他的妻子貝瑪(鍾麗緹飾)原來早在路途中等待,接下來十分鐘鍾麗緹獨白堪稱經典,因為十分鐘是全藏語,還是不間斷的one take(記憶力真好)。被拋棄的貝瑪說:

耶輸陀羅,聽過這名字嗎?釋迦牟尼,所有人都認識他,可耶輸陀羅呢?耶輸陀羅嫁給釋迦牟尼,她非常愛他。有一晚,釋迦牟尼離開她和兒子,他們正熟睡,他去尋求覺悟,成為佛祖。他走時什麼也沒說!耶輸陀羅關懷病人,她早於釋迦牟尼救助他們,她早於釋迦牟尼理解民間疾苦。說不定他的覺悟由她啟發!或許耶輸陀羅想過,離開釋迦牟尼和路荷。我們怎知道耶輸陀羅,在釋迦牟尼離開後沒有憤怒?沒感到寂寞痛苦?誰會想起她?……

達世,若你渴求佛法,像對我的愛欲一樣強烈,你可成佛,在今生,這副軀體。

貝瑪並未挽留,說完丟一個飯盒給他就走了,對比達世,其實貝瑪才是真正得道的人,她的道在生活裡、家庭裡、愛裡,她順應自然,認真生活,而達世不論穿著袈裟或還俗,心裡始終無所歸依,穿袈裟時形式上求法,心中跳不開欲念,當成了庸俗人,卻又無法活在當下,不願佈施,壓榨農民,與女傭偷情。道在哪裡?

《色戒》以最後的畫面回答,上面刻著「一滴水如何不乾涸?讓他流入大海。」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瑪西的沙龍
74會員
185內容數
散文、小說、遊記、閱讀省思、時論
瑪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08
一聲聲老師,代表的是對學者的景仰尊重,對學術知識的追求,可早在《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之前,就久聞崇高的學府裡充斥威權教育與奴役制。該是訓練批判性思考和養成獨力思辨能力的高等學府,服從反而變成求學的根本,霸凌研究生、勞役時有所聞,多數研究生因文憑在他人手上,淪為魚肉,敢怒
Thumbnail
2022/10/08
一聲聲老師,代表的是對學者的景仰尊重,對學術知識的追求,可早在《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之前,就久聞崇高的學府裡充斥威權教育與奴役制。該是訓練批判性思考和養成獨力思辨能力的高等學府,服從反而變成求學的根本,霸凌研究生、勞役時有所聞,多數研究生因文憑在他人手上,淪為魚肉,敢怒
Thumbnail
2022/09/26
之所以說《戲弄》像一首輕音樂,是個人觀察目前散文多以抒情類為大宗,不乏機巧用字、靈思活躍之作,除對生活觀察細膩、觀點獨特外,文筆亦極為吃重,對於我這般門外漢,文字精巧絢爛確實迷人,但推砌痕跡過於明顯,有時讀來不免吃力,另一方面,情感拿捏有度,有些散文過於沉重、沉悶,易流於濫情,若是作者真切生活體驗也
Thumbnail
2022/09/26
之所以說《戲弄》像一首輕音樂,是個人觀察目前散文多以抒情類為大宗,不乏機巧用字、靈思活躍之作,除對生活觀察細膩、觀點獨特外,文筆亦極為吃重,對於我這般門外漢,文字精巧絢爛確實迷人,但推砌痕跡過於明顯,有時讀來不免吃力,另一方面,情感拿捏有度,有些散文過於沉重、沉悶,易流於濫情,若是作者真切生活體驗也
Thumbnail
2022/02/20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
Thumbnail
2022/02/20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人生中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能夠與此書相遇,為我開啟了另一個看待自我的視界。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人生中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能夠與此書相遇,為我開啟了另一個看待自我的視界。
Thumbnail
這書《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得主赫曼.赫塞的作品。故事描述悉達塔的求道旅程。 從故事中,不僅感受到文字的優美,主角的人生旅程,更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其中寓意值得再三體會。 1.守破離 守持 婆羅門之子 - 悉達塔,在社會的最高地位,學習、成長,雖然優秀但內心總是有出去找尋意義的聲音
Thumbnail
這書《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得主赫曼.赫塞的作品。故事描述悉達塔的求道旅程。 從故事中,不僅感受到文字的優美,主角的人生旅程,更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其中寓意值得再三體會。 1.守破離 守持 婆羅門之子 - 悉達塔,在社會的最高地位,學習、成長,雖然優秀但內心總是有出去找尋意義的聲音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其實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本小說。但我認為這可能更接近一本詩集,書中的文字似乎有著靈性,引領著你一步步探索人生的奧義。 我們尋求慰藉,卻沒有尋求那最基本的東西一一道 書中的主角名叫悉達多,他的父親是虔誠的婆羅門教徒,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持戒奉齋。但悉達多無論再怎麼修行,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於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其實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本小說。但我認為這可能更接近一本詩集,書中的文字似乎有著靈性,引領著你一步步探索人生的奧義。 我們尋求慰藉,卻沒有尋求那最基本的東西一一道 書中的主角名叫悉達多,他的父親是虔誠的婆羅門教徒,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持戒奉齋。但悉達多無論再怎麼修行,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於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身心靈圈子打滾了十多年後,我突然有一種想要拋棄這一切的衝動。突然,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不想去上課、看書,不想再和以前身心靈圈子的人泡在一起,只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待著。 然後我遇見了這一本赫曼·赫塞的《悉達多》,台灣早期更多譯為《流浪者之歌 》。讀完,我可以理解赫曼·赫塞透過悉達多想表達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身心靈圈子打滾了十多年後,我突然有一種想要拋棄這一切的衝動。突然,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不想去上課、看書,不想再和以前身心靈圈子的人泡在一起,只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待著。 然後我遇見了這一本赫曼·赫塞的《悉達多》,台灣早期更多譯為《流浪者之歌 》。讀完,我可以理解赫曼·赫塞透過悉達多想表達
Thumbnail
在讀書會中有一位電粉提到自己在看林懷民表演流浪者之歌時,自己年紀很小並且向帶她去看的姐姐表示看不懂,姐姐給她的答案讓我們大家都驚呼「這個劇不是要讓你看懂他想說什麼,而是讓你看見自己在想什麼」,因此瓦基給出一個有意思的結論:所以不是你在讀書,是書在讀你。
Thumbnail
在讀書會中有一位電粉提到自己在看林懷民表演流浪者之歌時,自己年紀很小並且向帶她去看的姐姐表示看不懂,姐姐給她的答案讓我們大家都驚呼「這個劇不是要讓你看懂他想說什麼,而是讓你看見自己在想什麼」,因此瓦基給出一個有意思的結論:所以不是你在讀書,是書在讀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印度婆羅門 悉達多找尋真理的故事,婆羅門是最高貴的一個階級,受人景仰,而屬於婆羅門階級的悉達多,從小就展現他過人的智慧與悟性,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不覺得高興,因為學習越多,越覺得自我的不足,因此書的一開頭就是他打算告別父母,踏上尋找真理的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印度婆羅門 悉達多找尋真理的故事,婆羅門是最高貴的一個階級,受人景仰,而屬於婆羅門階級的悉達多,從小就展現他過人的智慧與悟性,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不覺得高興,因為學習越多,越覺得自我的不足,因此書的一開頭就是他打算告別父母,踏上尋找真理的路。
Thumbnail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
Thumbnail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
Thumbnail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
Thumbnail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