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金馬影展奈派克獎 亞洲電影觀察團#1 《一家之主》
方格精選

2020 金馬影展奈派克獎 亞洲電影觀察團#1 《一家之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1/16 更新:
本人11/6在方格子平台發佈之金馬影展奈派克入圍影片《一家之主》的評論,是針對十月初在金馬試片室觀賞的「未完成後製之非公開版本」,並非本次影展版本抑或日後上映版本。
在觀賞到的不是創作方認可能公映的成品的前提下,文章內提出的論點可能有失公允,請各位斟酌閱讀,也向已經看過文章的讀者們說聲抱歉,希望沒有誤導到你們。文章已經發出一個多星期,觸及率的高峰期也過了,刪文或隱藏文章有點於事無補,為此在開頭前新增上本註記。
另外,導演有邀請亞觀團成員觀賞影展版本的美意,可惜我時間無法配合二刷。本片預計明年母親節上檔,屆時若有機會會再去觀賞,並與原先的評論進行比對、修正,也請大家多多支持臺灣新銳導演的作品,謝謝。

-----------------------------------------------------------------------------


《一家之主》(Reclaim,2020)
Directed by: 王希捷(臺灣)

本次奈派克入圍作品中唯一一部台灣電影,前身為入選2016金馬創投及文化部105年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的《買屋記》,卡司囊括鮑起靜、柯佳嬿、陸弈靜、寇世勳、李淳等港台知名演員,作為編導王希捷的首部劇情長片,資源和話題性皆算是過人。

故事敘述60多歲的婦人葉蘭心的日常,她經營一家小型兒童畫室,上課之餘還得照顧剛退休丈夫的三餐起居,以及規劃退休金、置產,為事業尚未穩定的兒女的下半生做打算,日子無虞但繁忙。
一日,蘭心經好友引薦,與野心勃勃的年輕投資客、昔日畫室學生小李搭上線,起了借錢予他炒股票的念頭;女兒家寧事業碰壁回家求援;丈夫成天做著二度創業當老闆的白日夢;80多歲的老母健康情形又每況愈下......一連串與「錢」脫不了關係的難題,在日復一日的瑣事與煩惱中堆疊,逐漸壓得蘭心喘不過氣,也讓她思考這大半除了別人的母親、妻子、女兒、老師等身分之外,「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又有什麼遺憾?

鮑起靜與陸弈靜繼孫燕姿<風衣>MV之後再度合作,兩人一搭一唱、互動自然好看,但比起好友,長相似乎更適合當姊妹?(圖片來源:金馬影展官網)

鮑起靜與陸弈靜繼孫燕姿<風衣>MV之後再度合作,兩人一搭一唱、互動自然好看,但比起好友,長相似乎更適合當姊妹?(圖片來源:金馬影展官網)

本片探討的「中年婦女自我覺醒,擺脫家庭紛擾找回自由意志」主題十分符合當今潮流,但是成也政治正確、敗也政治正確,整體看下來感覺編導非常用力地想塑造葉蘭心這個偉大堅毅的女性形象,以及傳達「女人應該勇敢做自己」的理念(這也直接反映在本片英文片名"Reclaim"上--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事物),可惜呈現出來的結果卻是議題先於敘事,故事與角色的厚度無法撐起強烈的「創作者意念」,再加上多處不甚口語、反日常邏輯的拗口文青式台詞,使得演員在某種程度上淪為為編導發聲的媒介,而沒有長出能令觀眾信服與同理的血肉。

其實個人蠻喜歡電影前半段對於生活的細細描繪,煮菜、吃飯、上髮廊、話家常、找房看屋等等,(尤其是一顆俯視屋內多組人馬的推軌長鏡頭,場面調度很精彩),鋪陳的時間比大部分探討家庭的片子來得更久,衝突來得晚,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導演不懂得取捨造成的瑣碎,但我算是欣賞此種反大眾取向的選擇,也確實能將觀眾丟入葉蘭心的日常,體會中年婦女被困在家人間打轉、無路可出的煩悶感。

然而,前半段精心建立,困擾著蘭心的繁瑣支線(包含丈夫、女兒、兒子、小李),至後段卻沒有被好好處理,重點反而矛頭一轉,指向蘭心與因老年癡呆而從頭到尾「在卻不在場」的老母親的關係,令人錯愕難以招架,也顯得故事頭重腳輕,猶如劇中的小李開出眾多空頭支票,最後卻無能收回只得逃逸。
並且,導演似乎不甘於在寫實基調下,好好地將平淡的故事說得深刻,強硬加入許多夢境、閃回,以及屢次出現、直白且突兀到不行「意象」,還有不加修飾地唸出令人頭皮發麻的角色內心獨白......這些多餘的選擇,會讓我認為是導演不信任單靠演員的表演足以撐起他想傳達的理念,也不相信觀眾能自行悟出「言外之意」,所以才會有前段提到的「演員淪為創作者發聲話筒」的疑慮,也讓觀影經驗像是看完一篇課文,國文老師還跳出來再三解釋生詞、畫重點,充滿說教感。

葉蘭心與母親(圖片來源:金馬影展官網)

葉蘭心與母親(圖片來源:金馬影展官網)

總而言之,《一家之主》作為新銳導演的首部作品,企圖心龐大、探討的議題也有一定受眾,只是想講的太多,不懂得去蕪存菁,使得整體節奏拖沓、潦草收尾。
不過,鮑起靜的表演仍舊深刻,陸弈靜、柯佳嬿和李淳等配角在有限篇幅內也算是表現得當,而且看這些實力派演員努力消化不像人話的突兀台詞,在替他們捏把冷汗的過程中也別有一番趣味(?

avatar-img
花神沒有咖啡館的沙龍
102會員
29內容數
不會有院線片速報,出文速度慢,但字字真心誠意。 戲劇系背景,評論會著重在劇本結構和表演分析上。(以及電影的橫向縱向連結、幕後趣聞小八卦等) 討厭掉書袋,只是個電影宅,不是文青。 什麼電影都看,若要挑個熟悉題材的話是酷兒相關,國家的話是韓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伴隨著疫情,世界各地的影展也被半逼迫地轉換進行方式,但「線上」播映電影,總會被詬病沒有多人一起觀看大銀幕的臨場感,然而,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這個「未來的電影模式」便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從誕生至今即強調高度的沉浸感、專屬一個人的體驗,建構出只有自己的電影院。
 拉娜似乎就是不能明白,當人們提出「想聽真話」時,並不真的期望聽到「真話」,而是希冀你能說出他們「想聽的話」,以鞏固內心中搖搖欲墜的「真實」。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不完美的正義》恰巧表現了兩種不同層次的價值觀:Justice是將體制凌駕在個體間歧異性之上的表面正義;而Mercy則是肯定每一個體本身存在之珍貴性的人道關懷。
既然我沒辦法使你們發笑,那不如就讓你們來娛樂我吧。 被銬上手銬坐在警車內的Joker,看向車窗外燒成一片的高譚市,「多麼美麗的景象啊」,在眾多試圖製造快樂的徒勞之後,終於,Arthur發自內心地笑了。
取得國際成功後,奉俊昊繼《非常母親》,睽違十年再度回歸韓國拍片,評價和票房紛紛告捷之餘,看到更多的是想藉自己的影響力,展現社會關懷、替家鄉發聲的感情。 觀察近兩年金棕櫚的巧合,奉俊昊和是枝裕和的得獎,我認為都不是作品本身有超乎想像的藝術高度,而是對其導演生涯的肯定,是一種「時候到了」的集大成之感。
伴隨著疫情,世界各地的影展也被半逼迫地轉換進行方式,但「線上」播映電影,總會被詬病沒有多人一起觀看大銀幕的臨場感,然而,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這個「未來的電影模式」便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從誕生至今即強調高度的沉浸感、專屬一個人的體驗,建構出只有自己的電影院。
 拉娜似乎就是不能明白,當人們提出「想聽真話」時,並不真的期望聽到「真話」,而是希冀你能說出他們「想聽的話」,以鞏固內心中搖搖欲墜的「真實」。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不完美的正義》恰巧表現了兩種不同層次的價值觀:Justice是將體制凌駕在個體間歧異性之上的表面正義;而Mercy則是肯定每一個體本身存在之珍貴性的人道關懷。
既然我沒辦法使你們發笑,那不如就讓你們來娛樂我吧。 被銬上手銬坐在警車內的Joker,看向車窗外燒成一片的高譚市,「多麼美麗的景象啊」,在眾多試圖製造快樂的徒勞之後,終於,Arthur發自內心地笑了。
取得國際成功後,奉俊昊繼《非常母親》,睽違十年再度回歸韓國拍片,評價和票房紛紛告捷之餘,看到更多的是想藉自己的影響力,展現社會關懷、替家鄉發聲的感情。 觀察近兩年金棕櫚的巧合,奉俊昊和是枝裕和的得獎,我認為都不是作品本身有超乎想像的藝術高度,而是對其導演生涯的肯定,是一種「時候到了」的集大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