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廢棄之城》愛自己,還有一點點環保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廢棄之城》延續編導易智言一貫的青少年探索主題,用3句話清楚交代了16歲主角小樹的處境——「我不喜歡家裡、我不喜歡學校、我不喜歡街頭」——於是他無處可去。

幸好還有個地方,專門收容所有沒人要的東西,由一個沒人要的神統治——垃圾的居所「廢棄城」。小樹理所當然來到這裡,也在這裡得到了暫時的自我認同,這份認同來自他跟這裡的其他居民都一樣,是沒有人要的垃圾。

但小樹很快發現,不是所有垃圾都有這份身為垃圾的認同,有些垃圾不甘只做垃圾,希望自己更好、更有用,這多少讓其他垃圾難堪。為了壓抑這種變革思想,使社群安定不動盪,廢棄城發展出統治階層,維穩以避免傷亡。垃圾們於是劃分成2個陣營:以城隍爺為首的強勢統治集團,以及以阿袋(塑膠袋)為首的抗爭者組織。此刻,這個魔幻場景「廢棄城」的形成與矛盾被清楚地標示出來,它是一個僅僅對失敗者寬容的空間,因為在這裡,成功不被容許。換言之,這裡是「自暴自棄」之地。而這樣一個場景,成為小樹長大成人前的人生試煉場。

小樹的掙扎也在此,這裡是他自我認同的最終堡壘,他卻被迫在2個陣營中做出選擇,事關他對自己的看法與期許。

他做了選擇,秉著身為垃圾一份子的認同。意料之外的是,抗爭者勝利,連帶導致廢棄城居民的價值轉向,最終只剩下小樹緊握著原本的認同。小樹感到被所有垃圾背叛,因為連垃圾也不要他。在這裡,小樹成了真正的獨自一人。失去認同後,小樹開始「恨」垃圾。他出賣垃圾們,為了告訴垃圾們他們只能是垃圾,無法變得更好,這多少源自自卑——不相信自己能更好;另一方面,也為了將自己和那些垃圾區隔開來,既然我不是它們(垃圾),就不必為出賣「非我族類」心軟,也因此不用恨或貶自己,這是小樹的自我催眠與自相矛盾。

小樹還是很快被打回原型(垃圾),只是這次回歸帶來不同的轉變,他變成一位相信自己可以更好的抗爭者,用電影裡的話來說就是「愛自己」。也因為小樹的加入,垃圾們才能在團結中成功,變成不是垃圾,小樹也才能安然長大。......然後故事就變得很環保了,告訴我們很多塑膠袋可以有的功用,不像小樹之前只把塑膠袋當成裝狗大便的工具。當然也包含心靈的環保,故事的主旨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易智言送給青年的鼓勵。

喜歡易智言風格的台詞。幾處轉折稍嫌生硬,配音也有些許不自然。敘事上有水準的台灣3D動畫長片,仍是推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蔡翔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樹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青年啊,你想要有能夠驚艷世人的美貌吧?」   這突然的提問讓青年一驚,他往上看向大樹在黑夜中迎風擺動的枝枒沒有回應。   「你想要大量的財富?權力?」   青年嚥了口口水,「大樹,我……」
Thumbnail
  大樹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青年啊,你想要有能夠驚艷世人的美貌吧?」   這突然的提問讓青年一驚,他往上看向大樹在黑夜中迎風擺動的枝枒沒有回應。   「你想要大量的財富?權力?」   青年嚥了口口水,「大樹,我……」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種子放對地方,就會發芽; 念頭放對地方,就變好心情; 平凡人放對地方,就變天才。 人生,要放對地方——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新觀念。 前言 你是否時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知道能發揮在什麼地方沒關係我也是,但我看完這本「放下自己,就是天才」,對我的人
Thumbnail
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種子放對地方,就會發芽; 念頭放對地方,就變好心情; 平凡人放對地方,就變天才。 人生,要放對地方——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新觀念。 前言 你是否時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知道能發揮在什麼地方沒關係我也是,但我看完這本「放下自己,就是天才」,對我的人
Thumbnail
有人不合時宜,唯有下沉、唯有跌跌撞撞,最終摔成泥、輾做塵、化為渣,被時代拋棄,受眾人訕笑。
Thumbnail
有人不合時宜,唯有下沉、唯有跌跌撞撞,最終摔成泥、輾做塵、化為渣,被時代拋棄,受眾人訕笑。
Thumbnail
我不是父母所生。嚴格來說,我沒有父母。從出生起我就一直屹立在路邊,每當有人路過時,就會往我嘴裡丟點垃圾。我的誕生至今仍然是個謎。
Thumbnail
我不是父母所生。嚴格來說,我沒有父母。從出生起我就一直屹立在路邊,每當有人路過時,就會往我嘴裡丟點垃圾。我的誕生至今仍然是個謎。
Thumbnail
《植木的法則》連載於2001-2004,主角植木耕助從名字到「把垃圾變成樹木」的能力都綠意盎然。當年的環保意識還未普及,甚至可以說僅僅是一個遙遠或有點酷的新思潮。不過無論這樣的符號和理念被挪用的動機如何,配合有聲有色的動畫和漫畫內容,確實也有效地讓「環保」這件事,軟性地進入許多青少年的視野了。
Thumbnail
《植木的法則》連載於2001-2004,主角植木耕助從名字到「把垃圾變成樹木」的能力都綠意盎然。當年的環保意識還未普及,甚至可以說僅僅是一個遙遠或有點酷的新思潮。不過無論這樣的符號和理念被挪用的動機如何,配合有聲有色的動畫和漫畫內容,確實也有效地讓「環保」這件事,軟性地進入許多青少年的視野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