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的寶島:臺博館《夢幻古圖》、《繪自然》特展(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說到臺灣的珍稀物種,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雲豹、帝雉,抑或是臺灣黑熊、櫻花鉤吻鮭?

在上一篇當中,我介紹了本館的特展《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透過《康熙臺灣輿圖》,我們認識了十七、十八世紀臺灣的山川地景、人文風貌。而在下篇,擇要介紹在臺博館南門園區二樓展出多幅動植物素描的《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帶著大家一起認識臺灣自然史多彩的一頁。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在2020年1月22日到2021年5月30日,於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紅樓展示館二樓進行為期一年四個月的展出,展覽中展出許多國內外科學家針對臺灣動植物繪出的圖畫以及相關書籍,記錄下福爾摩沙上,囊括植物、鳥類、魚類、昆蟲等形形色色的物種,為臺灣的自然史留下了珍貴而美麗的紀錄。

科學家獻給自然的妙筆情畫

登上最後一階通往二樓的階梯,在樓梯口迎接客人的是一幅詢問「沒有畫畫,就沒有科學?」的說明畫報,畫報以蓪草的寫實畫為底,用兩段文字說明了「畫畫」由古至今在人類文明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繪畫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從原始人開始,人類在洞窟上製作壁畫,然後慢慢的畫在紙上、書上,將這數萬年間的無數生命串聯起來,越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一部宏大的自然史紀錄,也是開啟科學時代的重要鑰匙。

而生態自然景觀豐富的臺灣,也為從世界各地、抑或是本土的博物學家們展現了她的獨特性,每每讓他們大有所獲,進而利用博物畫、科學繪圖的方式留下這些珍貴的圖像紀錄。

raw-image
畫畫是描述世界的方式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分成「自然史與科學繪圖」、「畫說臺灣」、「科學繪圖實作」、「當代科學繪圖示範」四個主題,一層一層講述「繪圖」對於自然史的重要性與作用。

「自然史與科學繪圖」展區以各種植物、動物或彩色或黑白的素描圖像,闡述博物學家使用圖像作為溝通與研究的橋樑,「畫畫」是他們描述世界的方式,他們利用寫實的畫作,讓其他地區的人們也能藉由圖畫認識那些他們未曾看過的物種。

而描繪自然物並非率先進行航海冒險的歐洲國家的專利,古代的東亞國家就已經有不少描繪草藥、生物的圖譜,雖然它們因為缺乏系統、圖像不夠細膩等原因而不被現代學者採用,但仍舊可以算是真正科學繪圖的原型。

日本植物學之父 牧野富太郎《大日本植物誌》

日本植物學之父 牧野富太郎《大日本植物誌》

土生土長的繪圖記錄

認識了「繪畫」對於自然史、博物學的用處之後,我們通過隔板,來到第二展區「畫說臺灣」。這個主題展出了從十九世紀開始,清末時期的英國探險家、日治時期的學者、當代的繪圖師等人是如何藉由圖畫,建構出臺灣自然史的各類科學繪圖,且其中不乏臺灣籍的繪圖師。這一區的展品除了各式各樣的素描圖外,也展示了許多相關著作,描繪出當時的臺灣生態樣貌。

另外,展覽中也展出常見於臺灣中低海拔的木本植物-蓪草,它的髓心可以被製作成蓪草紙,用於做畫、製作假花或是中國化的包裝襯墊。蓪草紙飄洋過海抵達歐洲後,引起了英國人的好奇,經過一連串的調查後,蓪草成為臺灣第一個被學術命名、擁有科學繪圖描述的植物。

這一主題涵蓋了生長、棲息於臺灣山川間的鳥獸蟲魚與植物,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它們有些出自外國學者之手,也有些是臺灣人一筆一畫繪製而成,為這塊土地上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留下紀錄。同時也有關於臺灣地貌、地景、地質的繪畫,更全面的畫下臺灣自然界的各種樣貌。

raw-image
生長在台灣中低海拔,可以做成紙的蓪草

生長在台灣中低海拔,可以做成紙的蓪草

臺灣樹木的戶口名簿-《臺灣樹木誌》

臺灣樹木的戶口名簿-《臺灣樹木誌》

臺灣最早的植物誌-《臺灣植物圖譜》

臺灣最早的植物誌-《臺灣植物圖譜》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四百年前的臺灣素顏

四百年前的臺灣素顏

看完了前人利用繪畫所做的紀錄,那麼攝影與影像處理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現代,又是如何進行自然史的資料蒐集呢?答案是:攝影與影像仍舊不能取代科學繪圖在自然史中的重要地位。在「當代科學繪圖示範」展區中,展出了「太平山野外調查作業」的圖畫、影像,以及說明,科學繪圖直至今日依然被應用於自然紀錄,無法被各種高科技的產品與技術取而代之。

最後,「科學繪圖實作」區則以長長的木桌、許多動植物標本,讓觀眾可以面對著博物學家的工作空間,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標本,自己觀察,然後在紙上畫下它的特徵型態,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科學繪圖。不過這個區域因應防疫,目前只會在購票櫃台取得紙張,但互動區域並未提供筆,如果想要試試看科學繪圖的朋友,可以自行準備好筆進行繪製。

模擬出的博物學家工作室

模擬出的博物學家工作室

參觀者畫的科學繪圖

參觀者畫的科學繪圖

看完整個《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動植物繪畫讓人讚嘆於繪者的觀察力與繪畫技巧,透過這些科學繪圖,我們不僅能夠細細的端詳這些平常不能見到或是無法仔細觀察的生物,也能知道對於臺灣而言,這些關於大自然的紀錄如何重要與得來不易。

如果你也喜歡大自然,對這些動植物繪畫感興趣,抑或是想了解臺灣自然史,那麼不妨挑個人比較少的時候,親自前往臺博館南門園區一睹它們的風采,或者等到疫情趨緩後,前往參觀,欣賞這紙上的自然風貌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年不畏疫情,有插畫界奧斯卡之美稱的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得獎作品,夾帶著豐富繽紛的國際無字繪本圖像魔法,就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熱鬧登場。「波隆那插畫X國際無字繪本」聯展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插畫藝術展,其中「波隆那插畫獎」作品是第四度來台展出,畫家以......
Thumbnail
今年不畏疫情,有插畫界奧斯卡之美稱的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得獎作品,夾帶著豐富繽紛的國際無字繪本圖像魔法,就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熱鬧登場。「波隆那插畫X國際無字繪本」聯展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插畫藝術展,其中「波隆那插畫獎」作品是第四度來台展出,畫家以......
Thumbnail
在過去,當山水概念變成一種視覺上的哲思語境,它往往邁入無地域、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的一種「人與自然」之關係。從道家自然主義、佛家超世主義出發,藝術家透過文學或詩性的浪漫主義態度,衍生出一種心象的、跨域性的、非社會現實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在過去,當山水概念變成一種視覺上的哲思語境,它往往邁入無地域、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的一種「人與自然」之關係。從道家自然主義、佛家超世主義出發,藝術家透過文學或詩性的浪漫主義態度,衍生出一種心象的、跨域性的、非社會現實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科學繪圖,源於繪者對自然生物的深刻觀察,達到辨識、鑑定生物的科學目的。策展人胡哲明(臺灣生物分類學會理事長)表示,科學目的是科學繪圖最為重要的目的及框架,,繪者立基於此進行繪製。相較於博物畫,科學繪圖有著明確地目的性,在表現上更為嚴謹。 台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展至5/30,歡迎大家參觀。
Thumbnail
科學繪圖,源於繪者對自然生物的深刻觀察,達到辨識、鑑定生物的科學目的。策展人胡哲明(臺灣生物分類學會理事長)表示,科學目的是科學繪圖最為重要的目的及框架,,繪者立基於此進行繪製。相較於博物畫,科學繪圖有著明確地目的性,在表現上更為嚴謹。 台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展至5/30,歡迎大家參觀。
Thumbnail
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Thumbnail
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Thumbnail
除了休閒娛樂與生命教育外,動物園與動物在國家體制中扮演的角色與意涵,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加複雜,不只被視為進步的象徵、民族認同的暗示,甚至是戰時營造愛國思想的工具。
Thumbnail
除了休閒娛樂與生命教育外,動物園與動物在國家體制中扮演的角色與意涵,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加複雜,不只被視為進步的象徵、民族認同的暗示,甚至是戰時營造愛國思想的工具。
Thumbnail
  原始藝術(Primitive Art)是二十世紀,「西方」文明對於非洲、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地所看到的原住民藝術的過時稱呼。   1972年臺灣雄獅美術的一期雜誌,竟堂而皇之的把這四個字放到標題上,一直到1991年仍使用原始藝術作為標
Thumbnail
  原始藝術(Primitive Art)是二十世紀,「西方」文明對於非洲、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地所看到的原住民藝術的過時稱呼。   1972年臺灣雄獅美術的一期雜誌,竟堂而皇之的把這四個字放到標題上,一直到1991年仍使用原始藝術作為標
Thumbnail
你喜歡兔子、猴子還是青蛙?不妨問問身邊的朋友喜歡哪個。 館長(不是那個館長,是秋元雄史,〈東京藝大美術館〉館長)之前教大家看了西洋美術鑑賞之後,回過頭教大家日本美術鑑賞術。
Thumbnail
你喜歡兔子、猴子還是青蛙?不妨問問身邊的朋友喜歡哪個。 館長(不是那個館長,是秋元雄史,〈東京藝大美術館〉館長)之前教大家看了西洋美術鑑賞之後,回過頭教大家日本美術鑑賞術。
Thumbnail
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Thumbnail
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Thumbnail
說到臺灣的珍稀物種,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雲豹、帝雉,抑或是臺灣黑熊、櫻花鉤吻鮭?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在2020年1月22日到2021年5月30日,於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紅樓展示館二樓展出,展覽內容囊括植物、鳥類、昆蟲等物種,為臺灣自然史留下珍貴而美麗的紀錄。
Thumbnail
說到臺灣的珍稀物種,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雲豹、帝雉,抑或是臺灣黑熊、櫻花鉤吻鮭?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在2020年1月22日到2021年5月30日,於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紅樓展示館二樓展出,展覽內容囊括植物、鳥類、昆蟲等物種,為臺灣自然史留下珍貴而美麗的紀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